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穗发芽敏感品种AT265为试材,对本课题组筛选出的YSR纯天然小麦穗发芽抑制剂进行了田间防治;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了YSR不同浓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期间的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收获前2d喷施YSR抑制剂防治效果最佳,穗发芽抑制率可达75.9%,对AT265的种用价值无显著性影响,可作种用。用不同浓度的YSR处理通过休眠的小麦种子,随着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活性迅速下降,直至完全失去活性。YSR通过降低α–淀粉酶活性来达到抑制穗发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燕  汝姣  姬越  姚红艳  罗充 《种子》2017,(3):80-8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咖啡黄葵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种子萌发与α-淀粉酶的相关性.[方法]以蒸馏水为对照,选用不同浓度GA(1、5、10、50、100 mg/L)处理咖啡黄葵种子,发芽7d,每2d测定发芽率、胚根-胚轴总长、α-淀粉酶活性.[结果]随GA处理浓度增加,咖啡黄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发芽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GA处理下,胚根-胚轴的伸长生长在萌发中期最快;α-淀粉酶活性随GA处理时间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发芽初期,α-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赤霉素显著缩短其发芽时间,至少缩短2 d;综合考虑,5 mg/LGA处理对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结论]不同GA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咖啡黄葵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的GA可以对咖啡黄葵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高浓度GA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持续高浓度处理,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促进胚根-胚轴伸长生长,发芽中期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还显著提高发芽初期α-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咖啡黄葵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小麦种子穗发芽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张建奎  张海峰 《种子》1998,(1):32-35
从植物源天然物质中提取出发芽抑制物质,对其抑制效应特性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防治小麦种子穗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的抑制效应强而迅速,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率达100%,对胚根长度的抑制率达96%~100%,对胚芽鞘的抑制率达80%~100%。在小麦抽穗后不同时期喷施,对成熟期穗发芽率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8.81%,喷施后对农艺性状和种子品质无不良影响。初步研究认为,提取物通过降低α-淀粉酶活性来抑制穗发芽。用提取物防治小麦穗发芽的效果优于PP333。  相似文献   

4.
段宪明  马华升 《种子》1992,(6):8-12
本试验利用精确的改良β—极限糊精法测定杂交稻干种子内部的α—淀粉酶活性,发现始穗期不施用赤霉素所产生的种子内酶的活性很低,特别是在胚乳中α—淀粉酶的活性为○或接近○,制种始穗期喷GA显著提高杂交稻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活性,常规施用剂量下产生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比对照高3-10倍,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胚乳中。4年制种试验中的汕优和威优组合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均呈现相同趋势。用多种不同的外源抑制剂在籽粒乳熟-黄熟期施用对汕优63干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有相反的影响,其中以1000 ppm的MH、2.4-D、CCC抑制作用最强,整粒种子内的酶活性为○。此外,杂交稻亲本三系种子中α—淀粉酶的产生对始穗期GA处理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不育系(V20A)和保持系(V20B)对GA比较敏感,而恢复系(测64)对GA基本不敏感。比较二种不同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用改良β—极限糊精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传统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杂交稻内高α—淀粉酶活性对播种品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胚乳代谢超前性错误”的假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anti-trxs)在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以转反义 trxs 基因小麦株系为材料,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种子萌发过程中硫氧还蛋白h活性、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籽粒 trxh、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发芽1~5 d,转基因小麦种子trxh、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4.5%、40.4%和23.0%;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生成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3.7%和23%。  相似文献   

6.
混合盐碱胁迫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时丽冉  崔兴国  刘志华  赵凤梧  李慧敏 《种子》2006,25(2):25-27,3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以及二者的混合溶液处理旱稻种子,模拟中性盐、碱性盐和混合盐碱对种子萌发及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低浓度NaCl促进种子萌发外,其它处理均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丙二醛含量升高,脯氨酸含量上升,α-淀粉酶活性降低,危害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加剧。3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为Na2CO3〉混合盐碱〉NaCl。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影响穗发芽的因素、抗性机理、遗传特性及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我国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进展。认为抗穗发芽与种皮色级、穗部性状、吸水速率、α-淀粉酶活性及ABA等激素有关,低α-淀粉酶活性是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抗穗发芽的遗传主要由数量性状控制,抗性的显隐性因组合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有明显的倾母遗传特点,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主效基因的作用。以影响穗发芽的主要因素α-淀粉酶为切入点,对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因子α-淀粉酶抑制剂和硫氧还蛋白在小麦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抗穗发芽解决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皿种子发芽法,对10个不同白皮小麦品种进行种子活力各项指标及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及淀粉酶活性均存在差异。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大。相关分析还显示,α-淀粉酶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在高度正相关,致使种子发芽快;小麦收获期遇阴雨潮湿环境易穗上发芽。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了5个不同土壤类型白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在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和一些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不同土壤类型白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比较结果是:褐土>荒漠土>黄棕壤>棕钙土>黄绵土;种子在吸水萌发的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但是还原糖含量一直在增加;在48h前,不同土壤类型的白榆种子淀粉酶总活力、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在萌发的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β-淀粉酶活性在48 h后开始急剧下降,总淀粉酶活性在56 h时达到最高值,其中种子活性最高的是褐土,最低的是黄绵土,之后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大麦β-淀粉酶活性对其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大麦品种,并以期找出β-淀粉酶活性对大麦抗旱性的影响,对β-淀粉酶活性不同的9个啤酒大麦品(系)种进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通过对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来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并对β-淀粉酶活性与不同PEG浓度下的发芽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β-淀粉酶活性与大麦抗旱性在PEG浓度为15%时,在0.01水平上达显著正相关。大麦种子发芽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5%浓度的PEG对大麦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10%、15%浓度显著抑制大麦种子萌发,20%浓度下,大麦个别品种发芽停止。处理样品间,‘沪麦16’综合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其次A7-30,而‘邯98-58’、‘盐95137’为最差。由此得出,10%的PEG干旱胁迫剂浓度可作为大麦发芽期判断大麦抗旱性的适宜胁迫浓度,β-淀粉酶活性可作为大麦抗旱性早期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