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88年5~8月对171头牛进行了蠕虫学调查,共检出寄生蠕虫24种,隶属于12科19属。首次发现贵州有莱氏旷口线虫寄生,并对贵州常见对盘类吸虫进行了鉴定。调查结果表明,优势种为肝片形吸虫(感染率81.2%)和阔盘吸虫(感染率28%),其次为指形长刺线虫(感染率18.1%)和血矛线虫(16.37%)。寄生蠕虫感染种类繁多,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较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是一类寄生于反刍动物(水牛、奶牛和羊等)肝脏胆管的寄生蠕虫.片形吸虫有两个种(图1),分别为肝片吸虫(F.hepatica,分布于中国北方、欧洲等温带地区)和大片吸虫(F.gigantica,分布于中国南方、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区,感染水牛的片形吸虫是大片吸虫,同时奶牛和山羊也常被这一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 1981~1983年我们在宁波、舟山、温州、台州、金华、嘉兴、湖州等七个地区15个县进行了10种畜禽的寄生蠕虫区系调查,共计发现260余种寄生蠕虫,分属于4个纲(线虫、吸虫、绦虫和棘头虫),58个科,119个属。发现其中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2年进行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时,在江山县四都公社一只8月龄的家鹅大肠内发现15条背孔吸虫,体型较小,腹腺3行,每行8—9个,经过染色鉴定确定为囊凸背孔吸虫(Notocotylus gibbus Mehlis,1846),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吸虫,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犬猫寄生蠕虫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用蠕虫学剖检法对贵州省部分市、县犬(1991~1993年)、猫(1986年)寄生蠕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加上文献记载的有关资料,共发现贵州省犬猫寄生蠕虫20种,隶属3纲12科16属.其中吸虫2种,绦虫7种,线虫11种;与人畜共患蠕虫16种,易感且危害人或家畜严重的有8种,即华枝睾吸虫、斯氏并殖吸虫、细粒棘球绦虫、盂氏迭宫绦虫、旋毛线虫、泡状带绦虫、豆状带绦虫和多头多头绦  相似文献   

6.
1983年在慈溪县进行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时,在家鸡的小肠内发现一种杯叶科吸虫,感染率为2/26,感染强度251~1387条,经染色鉴定为纺锤杯叶吸虫(Cyathocotylefusa Ishiiet Malsuoka,1935),其形  相似文献   

7.
采用蠕虫学剖解法对高邮鸭寄生蠕虫的调查,发现高邮鸭寄生蠕虫的感染率达7391%(17/21),经鉴定有21种虫体,分隶于3纲10科18属,其中吸虫7科12属15种,绦虫1科4属4种,线虫2科2属2种。  相似文献   

8.
对黑龙江下游5种鱼类寄生蠕虫的区系进行调查,在黑龙江流经的萝北县,同江市和抚远县下游区段检查鲤鱼、鲫鱼、鲶鱼和板黄鱼5处鱼类,结果共检获寄生蠕虫9种。其中:吸虫为鳔等睾吸虫;绦虫4种,中华许氏绦虫、头槽绦虫、短小原头绦虫和鲶似原头绦虫;线虫4种;杜父鱼驼形线虫,血以嗜子宫线虫,黄旋驼形线虫和简单异尖线虫检获的9种蠕虫分属于3纲7科9属。9种虫体只有鳔等睾吸虫寄生于鲶鱼的鳔内,其余的8种虫寄生于鲤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淮北五县家鸭寄生蠕虫计44种,隶属于15科31属。其中吸虫8科15属24种;绦虫1科10属14种;线虫6科6属6种。在所获虫种中,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 gallinum寄生于家鸭为国内发现的新宿主;鸭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anatinus、鹗形吸虫Strigea Sp、鸭双睾绦虫Diorchis anatina、福建单睾绦虫Aploparaksis fukienensis、鸭瓣口线虫Epomidiostomum anatinus等24个虫种为安徽省新记录。此外还对各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和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速。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末,我们曾往吉林省特产研究所进行毛皮兽寄生虫调查工作,共检查了貉、赤狐、银狐、水貂、紫貂(即黑貂)、海狸鼠、蓝狐及麝鼠9种动物(粪检及部分动物的全身性蠕虫学剖检),除发现蛔虫、鞭虫等常见的寄生虫外,还在貉和赤狐小肠内发现多量有角吸虫,在紫貂胃内发现有紫貂胃虫寄生。鉴于有关这两种蠕虫的资料仅见于几种苏联的手  相似文献   

11.
萝北县犬寄虫蠕虫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萝北县犬寄生蠕虫区系作了调查,结果,在剖检的10支犬体内,寄生蠕虫的感染率为100%,共检获5种虫体,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1种,华枝睾吸虫。线虫4种,犬弓首线虫,犬钩口线虫;旋毛形线虫和肾膨结线虫。它们隶属于2纲、5科,5属。在这5种蠕虫中华枝睾吸虫,犬弓首线虫和犬钩口线虫的感染率均在50%以上,为萝北县犬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杯尾吸虫属于鸮形科,为水禽(如鸭、鹅)肠道常见蠕虫,普遍分布于我国南方。1985年陈翠娥氏首次报道人体寄生此虫而致病1例,从粪中检获成虫1条,并在患者肝囊肿坏死物及心包膜查出虫卵。表明此吸虫为人禽共患病之病原体。据文献记载,杯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本文调查首次发现扁卷螺之体内有杯尾吸虫幼虫寄生。  相似文献   

13.
牛、羊肝片形吸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羊肝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Fasciolidae)、片形属(Fasciola)的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寄生蠕虫病,又叫肝蛭虫病,俗称"烂肝病"、"木耳虫"、"柳叶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孙吴县犬体寄生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共剖检犬10只,检获蠕虫8种。蠕虫寄生率达100%,8种虫体经鉴定结果为吸虫两种:华枝睾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绦虫三种:泡状带绦虫;线中殖孔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线虫三种:犬弓首线虫;犬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8种虫体隶属于3纲8科8属,其中分布广,感染率高的为犬弓首线虫和华枝睾吸虫,为孙吴县犬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从30只山羊体内检得寄生蠕虫13种,其中吸虫6种、绦蚴1种、线虫6种。总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为646条。其中以鹿同盘吸虫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为最高。山羊感染蠕虫种类在1~8种之间。种群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优势种有8种:即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鹿同盘吸虫、长菲策吸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该寄生蠕虫群落中各种群感染率和密度与山羊性别和年龄无关。种间关联分析表明该寄生蠕虫群落中具亲和性的种对有7对,关联和负关联达显著水平以上的种对分别有2对和3对。  相似文献   

16.
山羊槽盘吸虫病(Ogmocotylosis)是由背孔科(Notocotylidae)列叶属[Ogmocotyle(又名槽盘属)]中的印度槽盘吸虫(O.indica)和鹿槽盘吸虫(O.sikae)寄生于山羊的小肠前段(真胃后100cm内),引起患羊生长发育缓慢、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眼结膜苍白、食欲不振、急性或慢性腹泻为特征,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一种寄生性蠕虫病。它最早在上世纪的1933年由Schulz和Skrjabin发现于前苏联,  相似文献   

17.
在具有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构成的29个种对中,多数不具亲和性,仅2对具有明显亲和性,且均为家畜寄生蠕虫,即寄生山羊瘤胃的鹿同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以及大肠的微管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种间关系程度则多为负关联,其中完全负关联的有12对,仅有4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家畜寄生蠕虫的种群值明显高于家禽。分析结果提示,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的种间关系普遍存在在负关联的缺少亲和性的现象,寄生空间  相似文献   

18.
1980~1983年进行江苏省家禽寄生蠕虫调查时,在鹅体盲肠内检获一种较大的背孔吸虫,经鉴定为雪背孔吸虫(NotocotylusChionis Baylis 1928),虫种描述如下:虫体前端稍细狭,后端钝园,大小为4.250~6.250×0.875~1.716毫米,腹面排  相似文献   

19.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法,对辽西北地区肉牛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共发现寄生蠕虫17种,其中吸虫4种,绦虫4种,线虫9种,分别隶属于3纲10科15属,最后在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地区肉牛蠕虫的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20.
对逊克县猫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剖检在12只猫体内,寄生蠕虫感染率为91.66%。共检获6种虫体,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一种,华枝睾吸虫,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管形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它们属各于3纲、6科、6属、在这6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的感染率为91.66%。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为75%,带状泡尾绦虫的感染率为41.66%,线中殖孔绦虫的感染率为33.3%,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