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4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其对杂交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Silurus asotusLinnaeus)体色的影响。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添加普通叶黄素(以黄体素为主)200 mg/kg组、转化叶黄素(以玉米黄质为主)200 mg/kg组、包被普通叶黄素100 mg/kg组、包被转化叶黄素100 mg/kg组。以上述5种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61 g的杂交鲶20 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各叶黄素添加组鱼体背部皮肤、腹部皮肤黄度值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叶黄素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较转化叶黄素组显著提高20.3%、11.3%(P<0.05);添加100 mg/kg包被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与200 mg/kg普通叶黄素几乎相当;添加100 mg/kg包被转化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不及200 mg/kg转化叶黄素。上述研究表明,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优于转化叶黄素;普通叶黄素经包被处理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50%便能达到相同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4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其对杂交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Silurus asotusLinnaeus)体色的影响。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添加普通叶黄素(以黄体素为主)200 mg/kg组、转化叶黄素(以玉米黄质为主)200 mg/kg组、包被普通叶黄素100 mg/kg组、包被转化叶黄素100 mg/kg组。以上述5种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61 g的杂交鲶20 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各叶黄素添加组鱼体背部皮肤、腹部皮肤黄度值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叶黄素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较转化叶黄素组显著提高20.3%、11.3%(P<0.05);添加100 mg/kg包被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与200 mg/kg普通叶黄素几乎相当;添加100 mg/kg包被转化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不及200 mg/kg转化叶黄素。上述研究表明,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优于转化叶黄素;普通叶黄素经包被处理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50%便能达到相同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叶黄素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生长、体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8±1)℃时,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与维生素E或磷脂混合物对体重(5.08±0.88)g血鹦鹉鱼(Cichla_soma_ synspilum♀×Cichla_soma_ citrinellum♂)生长、着色、抗氧化及肝功能指标影响。血鹦鹉鱼放养于(150 cm×150 cm×150 cm)水泥池中,每池20尾,投喂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按0.1%(A_1)、0.3%(A_2)、0.5%(A_3)比例分别与磷脂0.1%(a_1)、0.3%(a_2)或维生素E 0.1%(b_1)、0.3%(b_2)用水搅拌均匀的试验饲料30 d。结果表明:A_1a_1组可显著提高血鹦鹉鱼体表亮度(P0.05),试验组血鹦鹉鱼体表的黄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b_1组可使肝胰脏和肌肉中类胡萝卜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叶黄素混合物组与对照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A_1b_2和A_2b_1组可使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_T)比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丙二醛(MDA_)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A_1a_1和A_3a_2组使谷草转氨酶(A_ST)和谷丙转氨酶(A_LT)活性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维持血鹦鹉鱼肝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棉粕水平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体色、肉色、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挑选750尾初始体质量为(49.95±0.05)g的斑点叉尾鮰,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网箱,每个网箱50尾鱼。以无棉粕替代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7%(M1组)和14%(M2组)棉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25.8%和51.7%的豆粕,配制3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天。实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棉粕替代豆粕对斑点叉尾鮰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和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棉粕替代豆粕对血清中补体3、补体4、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棉粕替代豆粕对斑点叉尾鮰侧面皮肤的亮度、红度、黄度值以及腹部皮肤红度、黄度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 但高棉粕组(M2)使其腹部皮肤亮度值显著升高(P<0.05);棉粕饲料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背部肌肉的红度值(P<0.05),但各处理组间亮度与黄度值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棉粕饲料(M1)显著降低肠道梭杆菌门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P<0.05)。综上,当饲料中的棉粕替代低于51.7%豆粕时,不影响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但会影响鱼体体色和肌肉颜色。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和300 mg·kg-1叶黄素,饲喂平均体质量(7.8±0.3)g文种金鱼10周,用色差计(WSC-S)对金鱼体表三刺激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增质量率无显著影响,但添加300 mg·kg-1叶黄素显著增大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中添加叶黄素0~150 mg·kg-1时,金鱼体表+a*值(红色)随叶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L*值(亮度)随叶黄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叶黄素添加量大于150 mg·kg-1时,+a*和L*值基本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叶黄素添加量为200和300 mg·kg-1时,+b*值(黄色)显著增加(P0.05);随叶黄素添加量从0增加到150 mg·kg-1,金鱼鳞片、皮肤、肌肉和尾鳍中的叶黄素含量也增加,当添加量大于150 mg·kg-1时,上述各部位叶黄素含量达到最高并基本稳定;添加100、150、200和300 mg·kg-1叶黄素均可显著提高金鱼血清酪氨酸酶活力(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金鱼饲料中添加叶黄素150 mg·kg-1可有效改善金鱼体色.  相似文献   

6.
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着色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脂肪梯度:4.17%、7.02%、9.99%、13.00%、15.76%,含添加60mg/kg和0mg/kg叶黄素的两类饲料,0mg/kg叶黄素和8.92%脂肪饲料作为对照。每组25尾,3个平行,表观饱食投喂13周。结果表明:(1)脂肪水平为4.17%-9.99%,6周和10周时瓦氏黄颡鱼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2)饲喂叶黄素饲料5周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水平不再升高,达到稳定。(3)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7.02%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体着色的需要,过高脂肪水平影响鱼体着色。(4)着色好的瓦氏黄颡鱼体色至少能保持7周,不褪色。(5)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和黑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着色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脂肪梯度:4.17%、7.02%、9.99%、13.00%、15.76%,含添加60mg/kg和0mg/kg叶黄素的两类饲料,0mg/kg叶黄素和8.92%脂肪饲料作为对照。每组25尾,3个平行,表观饱食投喂13周。结果表明:(1)脂肪水平为4.17%-9.99%,6周和10周时瓦氏黄颡鱼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2)饲喂叶黄素饲料5周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水平不再升高,达到稳定。(3)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7.02%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体着色的需要,过高脂肪水平影响鱼体着色。(4)着色好的瓦氏黄颡鱼体色至少能保持7周,不褪色。(5)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和黑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饲用叶黄素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的沉积和消除规律,使用基础饵料和加黄料(基础饵料中添加37.5 mg/kg叶黄素),设计了4种投喂策略(A:加黄料14 d+基础饵料42 d、B:加黄料28 d+基础饵料28 d、C:加黄料42 d+基础饵料14 d、D:加黄料56 d)饲喂黄颡鱼,分别于第14、28、42、56天时取样检测组织中的总叶黄素水平.结果表明:投喂策略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加黄料投喂时间的延长,皮肤中总叶黄素水平也随之增加,A、B、C、D组皮肤中总叶黄素水平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第28、42、56和56天,分别达到1.63、1.89、2.09和2.58 mg/kg体质量,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中的叶黄素水平则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增长较缓,只有使用加黄料42 d以上才显著增加.一旦停止投喂加黄料而只喂基础饵料,皮肤、肌肉和肝脏的叶黄素水平则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皮肤中的叶黄素量在停喂后14 d内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28 d时下降到停喂前的水平,随后进一步下降;肝脏和肌肉中的叶黄素水平则在停喂14 d后下降至停喂前的水平.由此表明,饲用叶黄素可在皮肤中快速沉积,而消除则呈现滞后效应;反之,叶黄素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沉积速度较慢,消除速度较快.研究结果提示阶段性(14~28 d内)撤掉叶黄素,不会影响黄颡鱼皮肤中的总叶黄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初始体重(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饲料不同蛋白水平(25.65%、30.43%、35.56%、40.42%、45.90%)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表观饱食投喂,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为45.90%时,试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DL2、DL3组间无显著差异;蛋白水平为30.43%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DL5组(蛋白水平为45.90%),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蛋白水平为35.56%时,试验鱼的BWG、PER显著高于DL2、DL5组(P<0.05);蛋白水平为45.90%时,试验鱼血清ALT显著高于DL1组(P<0.05),GLU浓度显著低于DL3组(P<0.05),肝胰脏CAT、SOD活力最高。研究结果说明,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佳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56%。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虾青素有效添加量为130 mg/kg时,饲料蛋白水平(25.49%、30.84%、35.04%、40.68%、45.88%)对锦鲤体色、生长及免疫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后,实验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体表红质a*值最高,与蛋白水平40.68%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与此同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最大值出现在蛋白水平45.88%组。蛋白水平为35.04%时,实验鱼的增重率(RWG)、特殊生长率(RSG)以及蛋白质效率(RPE)最高。蛋白水平对实验鱼溶菌酶(LZM)以及实验鱼肝胰脏(CAT)、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影响(P>0.05),蛋白水平为45.88%时,SOD活力显著降低(P< 0.05)。上述研究说明,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g/kg时,使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好效果的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5.04%。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提高饲料蛋白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虾青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颜色是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黄色色泽的深浅与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关系;黑色色泽深浅与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七种淡水鱼类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鲫、团头鲂、黄颡鱼、黄鳝、泥鳅和斑点叉尾鱼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血清、皮肤、鳞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及皮肤、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探讨体色相关因子、色素在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皮肤、鳞片、血清中均有分布;不同种类鱼皮肤、鳞片中总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尤其是体色带黄色的鱼如黄鳝、泥鳅的背部、腹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很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鱼种(P〈0.05);即使体色较黑的鱼如鲫、草鱼、团头鲂的鳞片、皮肤中也含有较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于同一种鱼,其背部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腹部皮肤。本试验表明鱼体体表颜色是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综合表现的结果,其中黄色色泽的深浅与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关系;黑色色泽深浅与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叶黄素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万寿菊为材料,研究不同溶剂(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石油醚)、料液比(g/ml)(1∶5、1∶10、1∶15)、万寿菊粒度(20、40、60、80目)和浸提时间对叶黄素酯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乙醚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差 当万寿菊粒度≤60目时,叶黄素酯的提取率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当粒度为80目时,提取率下降 在20~60 min内,叶黄素酯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60~80 min内,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增加缓慢,在80~240min内,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万寿菊中叶黄素酯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醚为提取剂,万寿菊粒度60目,料液比1∶5,提取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d进行采样,检测鳃部的炎性因子(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Ig T)。结果表明:K组四个时间段IL-4、IL-10和Ig T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IL-4含量1 d和2 d时显著高于0 d、4 d(P<0.05),且高于K组;IL-10含量1,2,4d时显著高于0d(P<0.05),且均高于K组;IgT含量1d与2d高于4d且显著高于0d(P<0.05),且1 d与2 d时C组高于K组。说明前期鱼腥草饲养对细菌感染锦鲤鳃部免疫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氧化三甲胺(TMAO)、甜菜碱和肌苷酸钠(IMP)对初重9.39±0.26g哲罗鲑(Hucho taimen)摄食、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哲罗鲑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流水饲养,试验设1个对照组,4个处理组,每处理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养殖周期56 d。试验期间水温9.3~14.2℃,溶氧>8.0 mg.L-1。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DMPT、0.2%TMAO和0.2%甜菜碱后,哲罗鲑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而添加0.05%IMP后哲罗鲑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未呈显著变化(P>0.05);添加0.2%DMPT后哲罗鲑鱼体粗蛋白水平升高(P<0.05);添加0.2%TMAO和0.2%甜菜碱后,鱼体粗脂肪水平降低(P<0.05),添加0.05%IMP对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2%DMPT和0.2%TMAO后消化道消化酶活性提高(P<0.05);添加0.2%甜菜碱后,消化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添加0.2%DMPT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添加0.2%TMAO和0.2%甜菜碱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05%IMP后,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是饲料中添加0.2%DMPT、0.2%TMAO和0.2%甜菜碱对哲罗鲑具有促摄食和生长效果,有利于改善体成分和提高机体消化能力;饲料添加0.05%IMP对哲罗鲑促摄食和生长效果不明显,但有益于改善鱼体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桔梗对肉鸡生长发育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的健康肉雏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 2%、 3%和4%的桔梗研磨粉剂。试验期共42d。结果表明,在1~14d、 15~28d、 29~42d及全期,添加3%桔梗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5~28d和全期,添加3%桔梗研磨粉剂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28d和42d时,添加3%桔梗组的肉鸡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1%、 4%桔梗研磨粉剂组(P<0.05),但与添加2%桔梗研磨粉剂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8d和42d时,添加3%桔梗研磨粉剂组的肉鸡血清中Ig G、 Ig M、 Ig 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础日粮中添加3%桔梗研磨粉剂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对锦鲤组织色素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锦鲤饵料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的最适添加量及锦鲤的着色规律。试验将平均体重为10g的420尾锦鲤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0.5,1.5,2.5,3.5,4.5,5.5g/kg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60d,锦鲤头和鳍中色素的沉积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体组织中色素沉积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粉添加量为3.5g/kg的组着色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发酵饲料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和肠道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只1日龄雄性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和10%发酵饲料,采用两阶段饲喂,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长度均有增加(P>0.05),试验组空肠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发酵饲料增加了隐窝深度,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方面,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樱桃谷肉鸭日粮中添加5%发酵饲料可显著降低料重比,提高体增重,改善肠道结构,有利于肉鸭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为在研究不同复合色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将270羽54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小麦型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5 g/t斑蝥黄+10 g/t阿朴酯、5 g/t斑蝥黄+10 g/t叶黄素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添加色素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蛋白高度、哈夫单位。与对照组相比,2个色素组均显著提高鲜蛋、煎蛋和煮蛋的蛋黄罗氏比色扇值、红度和黄度值(P0.05),显著降低鲜蛋和煮蛋亮度值(P0.05),且试验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斑蝥黄分别与阿朴酯、叶黄素复配均可提高鲜蛋、煎蛋和煮蛋的蛋黄颜色,2种组合的着色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