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款轿车车门为研究对象,通过UG建立车门三维模型,对车门不同材料进行静态和模态方面的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为车门的设计、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商用皮卡车车门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和台架试验的方法对车门的垂向刚度和窗框刚度进行分析。首先通过Hypermesh软件建立了车门的有限元模型,以ABAQUS为求解器得到各工况下车门的变形情况,进而得到车门刚度的仿真结果。然后通过台架试验得到车门刚度的试验结果。最后,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检验了此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杨波  何俊 《湖南农机》2016,(1):47-49
利用Hyperworks软件平台,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车架进行尺寸优化设计,以车架横纵梁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车架总质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迭代得到结构尺寸最优的车架.通过优化迭代计算,新车架的总质量减少了22.9%,通过优化前后性能的对比分析,优化后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低速碰撞性能对汽车车门进行轻量化设计。通过HyperWorks软件建立车门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软件进行低速碰撞仿真计算,通过改变车门面板厚度和材料的方式进行轻量化设计,对比轻量化前后车门性能从而得出最优化方案,最后得出轻量化方案2(内板为1.4 mm、外板为1.3 mm)为最终的轻量化方案。该方案车门质量减轻了3.985 kg,轻量化率为26%,若应用于整车,可以使一辆车的总体质量下降15 kg左右,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车身质量影响着汽车外观、性能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倾向,而车门是车身质量控制的难点,实践表明,车门在自由状态下受其自身重量影响会产生下垂变形,导致车门上沿缝隙过大。先对车门CAD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车门的应力应变情况,并将位移作为影响因素加入到车门公差分配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车门间隙。  相似文献   

6.
车身、车门零部件公差对车门装配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轿车车门装配偏差不仅影响汽车外观质量,还关系到汽车企业的制造成本。鉴于此,对后车门装配工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装配工艺仿真建立了车门偏差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成本和Taguchi过程能力指数的综合公差优化分配模型,进而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车身、车门各关键测点的公差结果,为面向整车匹配质量的车身、车门零部件制造与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应用于汽车中央通道加强板,以原金属模型刚度分析的位移结果作为约束条件,使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复合材料中央通道层合板的铺层厚度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自由尺寸优化方法对中通道加强板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中通道加强板设计空间的初始样本,从而确定不等厚的铺层设计方案。结构优化中以复合材料的层合板质量为优化目标,以金属结构在轴向压缩、轴向拉伸、侧向弯曲、垂向弯曲、扭转工况等条件下产生的位移量为约束,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优化结果,再通过比对金属材料结构与优化后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验证优化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该车门进行抗凹刚度试验,得到各测点的变形数据。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某轻卡车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抗凹刚度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各测点的应变云图,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验所得的变形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形貌优化,找出一个加强肋的最佳位置,以提高车门的抗凹刚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的连杆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首先对连杆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连杆的应力集中点和最大变形量,然后对连杆的应力点及其相关尺寸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出对其影响最大的尺寸参数。利用优化设计和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技术,以连杆质量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对连杆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新车设计阶段,一款全铝框架纯电动汽车的无边框铝合金车门在加载额定外力的条件下,存在明显下沉的问题,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并查找下沉的原因。然后,对车门下沉的原因进行仿真验证,并提出5种优化方案。把五种优化方案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选取最优的一种可行性方案运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以上分析流程和优化方案可以为后续铝合金车门下沉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理工大学自主设计的机床移动部件实验平台为对象,以有限元模态分析数据为基础对整机的动态特性进行优化。对机床移动部件实验平台进行三维建模,进行有限元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整机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机床移动部件实验平台的动态特性参数。结合有限元模态和实验模态的结果,分析实验平台的薄弱环节和设计的不足之处。以机床移动部件实验平台的第1阶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对关键部件立柱进行筋板布局方式和筋板厚度尺寸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2.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重点应用结构优化方法,主要是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对碳纤维发动机罩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原钢制发动机罩、优化前后的发动机罩进行了性能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原全铝车身纯电动客车车顶骨架刚强度冗余,以某全铝城市客车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拓扑优化理论对车顶骨架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全铝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选取形变较大的车顶骨架进行2种典型工况下的拓扑优化,依据拓扑结果对车顶骨架再设计,通过尺寸优化降低刚强度冗余,完成车顶骨架轻量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顶骨架刚强度性能达标,质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马春雷  徐勇  李永恒 《农业工程》2018,8(8):110-112
以马铃薯收获机变速箱锥齿轮为研究对象进行优化设计,以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得到锥齿轮的结构尺寸,利用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工具Simulation进行应力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电液调速器的调节特性和结构特点,对弹性连接板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精确受力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连接板初始设计进行静力学分析。选取连接板中部槽口处多个尺寸为设计变量,以中部更大的变形位移为优化目标,以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响应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采用不同配置应用COSMOSWorks的OPTSTAR模块对连接板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模拟连接板的实际工况对有限元计算精度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连接板增大了Z方向变形位移,有效地提高了连接板的调节灵敏度和在系统中的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16.
按照我国侧面碰撞法规针对某国产车型建立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车门简化模型,将原车门内U型防撞梁替换成M型高强钢防撞梁,利用简化模型计算效率高的特点,研究了M型防撞梁截面形状尺寸及材料属性对车门内板的侵入速度和侵入距离的影响。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优化后的防撞梁在车门内板侵入速度、侵入距离和防撞梁重量分别降低了4%、2%和25%,提高了车门的侧面耐撞性和乘员的安全性能。为今后汽车侧门防撞梁的耐撞性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轿车车门刚度非线性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轿车车门为例,对汽车车门结构进行了建模并确定了车门、载荷及约束的处理条件,然后根据该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对车门在下沉工况下进行刚度分析,从而得到了车门上较大的变形区域,在释放载荷下,较大的变形区域没有完全恢复初始状态。为此本文对车门提供了优化方案,为车门的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某轻型客车的中滑门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垂向刚度和侧向刚度进行仿真分析,得出车门应变云图。对该车门进行刚度试验,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验所得的垂向和侧向变形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车门的有限元模型能反应车门实际结构的刚度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轻量化电池箱并保证其强度、刚度和安全性能,对比了在尺寸优化阶段引入安全性评价指标与否2种方法。首先对电池箱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挤压仿真,然后是形貌优化和尺寸优化。在尺寸优化阶段,以挤压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同时考虑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对比了2种多目标优化方案,最终确定了电池箱各板件的厚度。优化结果表明,在尺寸优化阶段引入安全性指标,电池模组变形量减少了43.08%,且电池箱质量减少了20.81%。在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强度刚度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响应面优化和灵敏度分析,对机床床身进行静态、动态性能分析。以床身外壁厚度和内部筋板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其最大变形量和一阶固有频率作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比优化前后的尺寸参数,得出机床床身最佳优化尺寸,使机床床身的结构性能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