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艳红  陈文凯  李妍  李新月 《南方农机》2019,(9):103-103,109
作者选取圆柱凸轮机构作为导向机构,制作了一款无碳小车。通过推导出凸轮推程的包覆轮廓展开图解析式,结合Solidworks软件的草图画图技巧和"包覆"功能,设计出圆柱凸轮,并将此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和凸轮的优化调节。最终,使该小车实现了竞赛要求的"双8字"型轨迹的行走,验证了该设计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张连兆  刘富成  王硕  曹丹丹  李响 《南方农机》2019,(9):131-132,148
依据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对基于凸轮的"双8"字无碳小车进行了设计,建立了重力势能驱动的无碳小车的数学模型。对无碳小车行驶轨迹进行选择,为了保证小车能够按照预定轨迹行走,对小车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进行了设计,并用SolidWorks对小车进行了三维建模,为"双8"字型无碳小车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地隙液压履带车自动行走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晨辉  李连豪  王万章  张红梅  赵明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S1):456-462,469
针对高秆作物生长中后期无人化田间机械作业需求,在遥控式小型全液压驱动高地隙履带车的基础上,设计了履带车自动行走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通过搭载测距、触杆、角速度等传感器得到有效信号,精确控制液压电磁阀开闭时间,使履带车旋转对应的角度,进而使履带车在田间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对行行走。为得到履带车在不同偏移状态下的转角,建立了该履带车转向运动模型以及标准田间偏移模型,推导出了履带车在不同对应状态下理论转角的表达式。考虑到履带车转向时存在滑移、滑转的现象,对履带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转向角速度进行了标定,试验得出实际转向角速度在理论转向角速度的63%~67%之间。为验证液压车自动行走系统的行走效果,在硬质水泥路面进行了两种作业模式的履带车通过性试验,使用集思宝G970高精度GNSS设备精确测定了履带车转向轨迹,数据结果显示,两种行走模式下逆时针行走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转向轨迹半径分别为5.573、5.572m,顺时针分别为4.704、4.645m,两种模式下接收机相位中心偏移量在0.163~0.285m之间,车架几何中心转向轨迹半径与实际半径相对误差在0.92%~2.14%之间,履带车对行行走通过效果良好,可为田间自走式履带车辆自动行走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圆柱凸轮机构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其从动件的运动方向与凸轮轴线平行,对于从动件是3-4-5次运动规律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圆柱凸轮机构,即无刚性冲击也无柔性冲击,应用广泛.运动无冲击的圆柱凸轮建模复杂,加工精度高,针对圆柱凸轮的建模和加工,以一种余弦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圆柱凸轮为例,给出了基于UG NX8.0的圆柱凸轮参数化建模方法,分析了圆柱凸轮的加工工艺,研究了基于UG NX8.0的圆柱凸轮槽曲线驱动和曲面驱动的四轴数控加工编程方法,建立了基于VMC1100B型四轴数控机床的后处理器,对刀轨后处理并得到了加工圆柱凸轮槽的数控代码,通过Vericut建立了VMC1100B型四轴数控机床的仿真加工模型,通过对数控代码的加工仿真验证了该数控代码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要求,自主设计并制作一种具有自行控制方向功能的小车,其行走的能量均由给定的重力势能提供。通过对不同转向机构的比较,最终选择了凸轮机构,推导并模拟了小车的运行轨迹,进一步验证了该机构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依据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仅由重力势能驱动,基于凸轮结构的"双8"字无碳小车。为保证小车按照预定轨迹行走,对小车的传动机构和转矩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4轴数控铣床上,铣削摆动从动件槽形圆柱凸轮的刀具轨迹及生成方法。基于等径加工方式,提出了刀具轨迹生成的Y向移动方法。针对具体应用实例,编制加工程序并实际加工,表明既能保证凸轮机构的工作性能,又能减少后续的修整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以水田作业环境和无人农机作业要求为依据,设计并搭建了一种采用电驱动的机器人移动平台,主要包含行走底盘和控制系统。行走底盘由主机架、电力驱动系统、行走总成、转向总成和提升机构等组成;控制系统以STM32F407IGT6为主控制器,利用测速编码器、角度传感器、AT9S遥控器及R9D无线模块等设备,实现了机器人平台的远程遥控行驶控制。平台搭载GPS-RTK导航系统进行了轨迹追踪试验,结果表明:水田作业机器人平台的远程遥控控制及轨迹追踪控制符合农机无人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无碳小车能够顺利地绕过障碍桩,并完成设定的轨迹,其轨迹和凸轮设计至关重要.课题组首先采用正弦曲线和圆弧设计无碳小车两后轮连接线中心点的S形轨迹,然后根据轨迹函数求得曲率,利用曲率求得小车行走每一步所对应的前轮转角,最后通过前轮转角和凸轮基圆半径求得凸轮的推程,结合凸轮转角完成凸轮的设...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前言 动力牙嵌离合器是在普通的牙嵌式转向离合器上,增加了一套平而凸轮机构,转向时可以实现动力助力转向,使操作省力。因此该机构在小底盘上的应用,可以将动力牙嵌离合器设置在驱动轴上,与通常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无碳小车赛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绕线实现无碳小车的自主转向的创新设计,该设计通过不同的绕线途径控制绕线轴的转向,绕线轴驱动前主动轮。小车后方两轮仅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在转向时后方两轮差速不会对小车轨迹产生影响。理想状态下,需先按路线逆向移动,将小车的运动记录在绕线轴上。质量块升至最高处时,松开小车,小车就能按记录的轨迹自主移动。和目前流行的曲柄滑块和凸轮结构相比,该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运动轨迹不受限,不过稳定性稍有欠缺。文章给出一个创新型转向机构,其余机构需要结合需求另加设计,不多加论述。旨在鼓励大家跳出思维限制,对无碳小车的机械结构能提出更具创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无凸轮电液驱动气门配气机构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控制技术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指出了今后内燃机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参赛要求,设计出一种沿"8"字形轨迹行走的小车,驱动装置为重锤.在重锤提供的能量下,经传动装置传给驱动轮,带动驱动轮按照预定轨迹行进.应大赛要求,小车在按照稳定轨迹行走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跑出更多的"8"字轨迹,因此,小车需要采用降速机构,使小车在能驱动前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大传动比,降低行走速度,让小车能走出更多稳定的"8"字轨迹.  相似文献   

14.
静液压—机械驱动桥式履带底盘分段跟随转向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静液压-机械驱动桥式履带底盘转向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分段跟随控制策略及利用转向盘输入的转向电控系统。根据打滑条件下履带底盘转向分析结果,求解出理论转向轨迹,并根据机械驱动桥响应复位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实际履带底盘转向轨迹根据控制策略中所划分的行驶方向角度与位置偏离限控制每一分段时间内驱动桥的离合制动器作用状态,实时跟随理论轨迹。建立了控制策略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算法仿真和电控系统设计及实车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履带底盘转向相对误差为5.9%~10%,执行器作用平均频率为2.5~6.6 Hz。实车试验表明,利用转向盘输入的电控转向系统可满足静液压-机械驱动式履带底盘的转向需求,能够实现驾驶人员转向意图,转向过程平稳。同时,电控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履带底盘转向过程中的原地滑转,从而减小对地面和农作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液态施肥机转子式转换器空间凸轮机构运转平稳、防止液肥泄漏与施肥量精准的性能要求,建立了空间凸轮数学模型。应用Visual Basic 6.0开发空间凸轮优化软件,得到凸轮的平均圆柱半径为37 mm以及轮廓曲线图,应用Pro/E软件对空间凸轮机构进行三维建模与运动学仿真,验证了该空间凸轮机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试验台试验,当液压泵压力0.4 MPa、输出轴转速69.75 r/min时,所测施肥量基本相同,且喷肥针只在空间凸轮的推程到回程阶段喷肥。结果表明:空间凸轮机构运转平稳,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摇杆式桑叶采摘机中桑枝拨动与桑叶采摘之间的时间协调匹配要求,选用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作为间歇拨动装置,通过间歇拨动装置和桑叶采摘装置的协调配合,使桑枝能够及时进入圆环刀具口所在位置,保证桑叶的顺利采摘。采用空间包络曲面共轭原理建立了圆柱分度凸轮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Pro/E三维软件的参数化建模功能进行三维设计和建模,结合在摇杆式桑叶采摘机设计中的相关结构参数建立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干涉分析验证了该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并将模型转换格式导入ADAMS软件中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模型建立正确,各运动性能较稳定,满足了在桑叶采摘机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对该机构的优化设计、加工和安装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无碳小车转向控制问题,采用共轭凸轮作为转向控制。CATIA建立了无碳小车模型,并通过ADAMS对凸轮的轮廓曲线和无碳小车运动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曲柄摇杆机构转向或一般凸轮转向控制设计相比,基于共轭凸轮转向设计同样能达到转向目的并且提高了小车的运行精度和车体稳定性,使得整车更加紧凑小巧,减少了小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耗能,增加了越障数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胡麻密植程度高、不方便大型机械作业等问题,设计一款以直流无刷电机、电推杆为转向控制组件,基于STM32型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无人驾驶自走式旱地胡麻喷药车。该喷药车采用2.4 GHz无线电遥控装置与单片机之间的双向通行实现对喷药车行走速度、转弯半径和喷洒模式的控制。使用Keil uVision5软件编程,对喷药车各动作流程进行决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无人驾驶自走式旱地胡麻喷药车转向机构最大转向角度为左转35.9°、右转25.7°,实际使用转向角为±25°,最小转弯半径4 m,转向系统符合设计要求,为胡麻喷药车的智能避障、智能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前桥摆转转向式四驱底盘的行走轮在转向过程中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设计出合适的驱动方式可为该类底盘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通过ADAMS软件对不同长宽比下行走轮角速度变化分析,得出长宽比越小,底盘后内外两侧行走轮之间的角速度变化趋势越大。为了满足底盘在转向过程中各行走轮的驱动要求,分析比较了机械式、电动式、液压式3种驱动方式,选择了液压驱动方式的方案。液压驱动系统采用4个液压马达分别驱动1个行走轮,第5个马达用做动力输出轴。系统采用一轴两液压油泵分别驱动4个行走轮马达和动力输出轴,利于动力输出轴与行走速度参数的匹配。两前轮液压马达采用串联形式并与两后轮液压马达并联连接。转向时,通过控制前内侧液压马达停转,后内侧液压马达随动,实现了前桥摆转转向,满足内侧后轮在转向过程中随着前桥摆转时的角速度与角速度方向的变化。通过物理样机试验验证,在无方向盘的操作下前桥摆转转向式底盘采用本设计的液压驱动系统,可实现良好的直线行走性能和任意角度摆转转向。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自走式块茎挖掘车的转向要求,设计了一种自走式块茎挖掘车的液压五杆转向机构。通过建立自走式块茎挖掘车前轮液压缸转向机构的力学模型,得到了液压缸推力F2与转臂夹角β、力矩M及五杆垂直距离Lx之间的关系。采用ADAMS软件对前轮液压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了自走式块茎挖掘车左右转向时液压缸的行程及液压缸的受力情况,并以设计数值为参考优化了块茎挖掘车转向机构的结构布置。优化结果为自走式块茎挖掘车前轮全液压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