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由永磁同步电机、逆变器、转子位置检测装置和控制单元构成。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包括扭矩控制和矢量控制。扭矩控制是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目标,矢量控制是对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矢量的控制。阐明了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过程,分析了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助力特性设置、坐标变换和脉宽调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不断推动进,传统三相电机已经不能够满足低压大功率的需求,各大研究所和企业展开了多相电机的研究。以五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算法,建立了五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并在MATLAB中建立仿真模型,验证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算法在五相永磁同步电机中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永磁交流电动机采用永久磁铁产生气隙磁通而不需要外部励磁,由此可以设计出具有极好效率特性的永磁同步电机。另一方面,合理应用永久磁铁可能带来的低损耗,可使得电机设计获得极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转矩/惯量比。这些特性对那些要求快速动态响应的加速器和伺服系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此,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和设计方法,最后给出了系统流程和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介绍了模型中各个仿真模块在MATLA13/Simulink中的建模方法。使用矢量控制系统和空间矢量控制系统对所建立的电机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了模型的正确性。比较了矢量控制和空间矢量PWM控制的转矩、转速和电流响应曲线,并且深入分析了双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稳定运行和瞬态运行时的特点,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时,动、静态响应有所区别,适用于不同场合,为双转子电机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调速范围,使其在基频以上获得更好的动静态性能,选用梯度下降法的弱磁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系统和弱磁控制原理进行分析。在现有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PMSM弱磁控制仿真模型,实现PMSM的弱磁调速控制。仿真结果说明该系统增大了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范围,证明该仿真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化控制中通信时滞条件下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问题,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时滞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模型展开系统调速鲁棒控制器设计,并通过构造Lyapunov-Krasovskii函数得到系统转速控制稳定性条件,进一步利用LMI工具箱计算出相应的鲁棒控制器增益;最后为验证控制器性能,基于SimEvents搭建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引入干扰信号,以真实反映网络通信诱发的不确定性延迟,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模型,监测电机转速、相电流及转矩,展开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非理想网络环境下,采用所设计的调速鲁棒控制器的系统稳定性较传统PI控制器矢量控制方法有显著提高,可以满足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LabVIEW工具库之中的仿真接口工具箱SIT(Simulink Interface Toolkit)建立与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的实时通信;实现了PI控制器各种参数在LabVIEW界面的实时调节,极大缩短了PI控制参数的整定时间。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PI调节器参数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各组成部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搭建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完全符合要求,可满足电机控制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系统需求设计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包括系统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以及各输入信号的接口电路及故障自诊断电路。分析了系统控制策略,采用控制决策层和电机驱动层两层结构,编写了基于C语言的控制程序。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工作性能良好,可满足电动助力转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徐英振  廖雪松 《南方农机》2023,(20):143-146
为有效提升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位置控制的性能和精度,需要探讨电机的动态性能以及稳态工况等情况,实现对传统电机位置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课题组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位置控制问题,阐述了基于MPC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控制原理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搭建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仿真证明,所设计的模型控制具有较好动态性能以及稳态精度,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采用传统滑模趋近率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系统容易出现抖振以及滑模面趋近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快速幂次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器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调速系统中。该趋近率在幂次趋近律的基础上,引入高斯函数对终端吸引项进行自适应调整,不仅改善了固有的抖振问题,同时提升了在趋近模态中的趋近速度。基于该趋近律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并与PI控制器和传统趋近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DSP芯片TMS320C240为核心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的设计。采用双闭环调速理论对无刷直流电动机进行控制,并对各部分硬件电路及软件结构及通讯协议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Halbach电机是一种新型永磁电机:独特的永磁体结构不仅使其磁极磁场呈正弦分布,而且还可以增加气隙磁通密度,削弱转子轭部磁通密度,这使得在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的同时,又可减小电机的体积和提高电机的效率。为提高水泵调速系统的性能设计了Halbach电机本体以及以TMS320F2407A为核心的变频调速系统;为减少加电瞬间对电路器件的冲击效应,在硬件电路中加入了软启动电路。实验数据证明Halbach永磁同步电机在此系统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矢量控制的原理,以电机控制专用的芯片TMS320F240为核心,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为此.对变频系统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试验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实时性强、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15.
弱磁控制可以有效扩大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范围。本文首先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的机理,然后根据运行约束条件推导电压极限椭圆和电流极限圆,最后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将运行区域分成恒转矩运行区域、普通弱磁区域和最大功率输出区域,并分析各运行区域电流矢量轨迹。  相似文献   

16.
杜秋来 《湖南农机》2011,38(9):53-54
文章介绍了以ATmega8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PWM控制方式,应用PID控制算法,通过直流电机驱动芯片LM298和霍尔传感器实现的速度反馈闭环控制系统,给出了硬件电路和相应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向云峰  王秀莲 《南方农机》2023,(13):148-151
【目的】步进电机具有定位精度高、无累计误差、易于开环控制等优点,但其实际运动与定位过程中易存在速度扰动的现象,需要加强对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的研究。【方法】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系统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整个控制系统由相应的主控制器、Netzer编码器、TMC5130驱动芯片电路等组成,通过各模块共同调节实现TMC5130驱动芯片驱动步进电机,实现了步进电机的开环控制和定位控制的应用,并且验证了该驱动芯片具有良好的运动特性。【结果】相较于其他芯片,该驱动芯片适用于具有高精度定位、静音运动控制系统的场合;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较高,性能良好,适用于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模块化作为设计核心,采用高精度电能芯片ATT7022B对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分别从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两方面阐述了水泵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水泵控制系统的功能检测。该系统将传统的电能表与通信控制单元相结合,对水泵运行状态进行动态检测,提升了电能检测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对水泵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为水泵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提供了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和转速估计方案。利用电机的电压方程构建了一个电压扰动量观测器,并且通过dq轴系的反电势得到角度误差,进而通过锁相环得到了估计位置和转速。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通过SimuLink搭建了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案在中高速下具有良好的效果,系统在比较宽的转速范围内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DSP的拖拉机电液转向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拖拉机的全液压转向系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2 DSP的电液转向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DSP芯片及PWM电控器等接口电路,软件部分设计了带非线性补偿的PID控制算法,选用比例电磁换向阀、角位移传感器构建了试验平台,进行了算法参数确定试验和导向信号跟踪转向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转向角误差小于7%,平均滞后时间为0.15s,能为自动导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