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植物寄生线虫可能对全球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5-三氟戊-4-烯酰胺衍生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离体活性和在沙土中的活体杀线虫活性,且进一步研究了沙土活体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基质中的活体杀线虫活性.离体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杀线虫活性,其中含呋喃环的化合物B8对南方根...  相似文献   

2.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杀线虫活性产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的杀线虫活性物质,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和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六氢-3-(异丙基)-吡咯并[1, 2-a]吡嗪-1, 4-二酮和六氢-3-(苯甲基)-吡咯并[1, 2-a]吡嗪-1, 4-二酮两种活性化合物。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两化合物在相对含量比为2. 81∶1,使用浓度为20 mg/mL情况下,对南方根结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48 h校正致死率分别为60.45%和67.37%,即对南方根结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均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离体测定方法,测试了15种有机酸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致死率和卵孵化抑制率。结果表明,甲酸和丙酸对2龄幼虫和卵的生物活性最高,明显优于其他供试有机酸,但是活性低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对生物活性结果及有机酸化学结构进行比对发现,小分子量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高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茶籽醇提物对松材线虫及根结线虫室内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平  徐晓莉  王军 《植物检疫》2007,21(6):335-337
为筛选具杀线虫活性的植物材料,测定了茶等5种植物95%乙醇粗提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PWN)等的离体活性,并对活性材料的粗粉进行了室外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茶、银杏和喜树的果实部分95%乙醇粗提物在10.0mg/mL浓度处理线虫60h后,引起PWN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88.40%、85.77%,呈极强杀线活性;茶籽粗提物对PWN的LC50值为0.0119mg/mL,表现出的最强毒力;另活性材料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Meloidogyne incognita,J2)和水稻潜根线虫(Hischmanmella oryzae)有明显的选择活性。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茶、喜树和银杏果实粗粉按1.5g/100g土混入盆栽土,与对照相比辣椒的根结病级数分别下降53.33%、46.67%、40.00%,对根结形成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里西裸囊菌Gymnoascus reessiiza-130菌株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研究其对分散卵及卵囊孵化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za-130菌株发酵滤液处理24h和浓缩5倍滤液处理2h后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致死率均达到100%;发酵滤液处理3d和10d对分散卵的孵化抑制率均高于87%,对卵囊的孵化抑制率均高于95%;这些均与1μl/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33μg/ml 10%福气多颗粒剂效果相当。发酵滤液中杀线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热性、耐pH(1.0~9.0)、抗紫外(照射低于6h)和日光灯照射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取代杂环羧酸为起始原料,在1,3,4-噁二嗪-5-酮的2-位上分别引入呋喃环、吡啶环及氯代噻吩环,合成了31个未见报道的2-杂环基-1,3,4-噁二嗪酮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在质量浓度200 mg/L时,化合物 E14、E16、E20、E21 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抑制率大于90%,化合物 E06、E07、E10、E14、E16、E20 对苋菜Ambrosia tricolor的抑制率也大于90%。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广西八角根围土壤真菌13个属1 329株, 利用贝氏皿浸渍法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筛选, 计算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及对2龄幼虫(J2)致死率的影响。菌株Gisf326、Gisf495和Gisf415发酵液原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6.67%、83.33%和73.33%, 发酵液20倍稀释液对J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13%、87.81%和93.38%; 经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 3种真菌分别为淡紫拟青霉( Paecilomyces lilacinu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和日本曲霉( A. japonicus )。本研究为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防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8.
发现具有新作用方式的农药对于现代作物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哌啶醇和邻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系列新型的哌啶-4-醇衍生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认其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25 mg/L质量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抑制活性。此外,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对黏虫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表现出因拒食效应所致的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9.
生防细菌YC-10的杀线虫活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草中分离出1株对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YC-10。将该细菌发酵滤液原液及5、10、20和40倍稀释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96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处理大豆胞囊线虫96 h,致死率大于90%,在植物线虫生物防治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形态特点、理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C-10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活性成分对热稳定,高温、蛋白酶K处理不影响其杀虫活性,而酸性条件下杀线虫活性比碱性中更强。为后续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杀线虫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方根结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测定了菌株A-29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死效果和盆栽防效,并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29发酵滤液原液、5倍液和10倍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后,2龄幼虫的致死率在24 h和48 h后达71.09%~95.45%,卵的孵化抑制率4 d时为59.25%~87.86%,其死亡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菌株A-29发酵液处理60 d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75.00%,番茄植株鲜重、根系干重和植株高度分别增加38.41%、33.52%和20.01%;根据菌株A-29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将其鉴定为假格里尼翁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pseudogrignonense。研究表明,菌株A-29不仅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致死效果,而且对番茄植株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是一株具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1.
五种挥发性化合物对土传病原真菌及线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明确挥发性化合物反式-2-己烯醛、香茅醛、1-辛烯-3-醇、芳樟醇、1-戊烯-3-醇对土传病害及线虫病的防治潜力,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挥发性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等7种植物土传病原真菌、南方根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生物活性。反式-2-己烯醛和香茅醛的生物活性高于1-辛烯-3-醇、芳樟醇及1-戊烯-3-醇,21.0μL/L反式-2-己烯醛处理能够完全抑制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10.5μL/L反式-2-己烯醛或香茅醛处理对花生冠腐病菌孢子及棉花黄萎病菌色素的产生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42.0μL/L处理能够完全抑制黄瓜菌核病菌菌核的萌发。2.62μL/L反式-2-己烯醛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2龄幼虫,24h的死亡率均为100%;2.62μL/L香茅醛处理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95.4%和89.5%,而对照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2.5%和3.0%。研究表明反式-2-己烯醛及香茅醛具有较好的熏蒸抑菌及杀线虫活性。  相似文献   

12.
南方根结线虫拮抗链霉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生物测定和温室防病试验 ,对分离自江苏省南京、淮阴和上海三地 3 0份土样的 3 44株放线菌菌株进行筛选 ,得到了 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链霉菌菌株LH1 2 1。其培养滤液在离体条件下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 ,4h内击倒率达 1 0 0 % ,1 2h内致死率达 1 0 0 % ;番茄植株上的活体防病试验表明 ,2ml/株培养滤液对根结和卵块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52 .8%和 63 .5%。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LH1 2 1菌株能稳定产生杀线活性物质。LH1 2 1培养滤液主要通过直接触杀二龄幼虫或干扰其侵入植株而达到防治目的。根据形态、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 ,将LH1 2 1鉴定为玫瑰暗黄链霉菌  相似文献   

13.
2-吡啶酰氨基环己烷基磺酰胺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与构效关系,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展开研究,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吡啶酰氨基环己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首先以2-氧代环己烷基磺酰胺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后得到2-氨基环己烷基磺酰胺;再与取代吡啶甲酰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分别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与黄瓜活体叶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及其他5种植物病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V-8在离体条件下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为1.41 mg/L,在500 mg/L下的活体防效为79.17%;此外,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 mg/L下,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大豆根腐病菌、黄瓜绵腐病菌和辣椒疫霉的抑制率高于60%,其中,化合物V-7对黄瓜绵腐病菌的EC50值为2.7 mg/L,其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EC50值为4.4 mg/L),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生防细菌,初筛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复筛以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靶标线虫,采用直接触杀法对土壤分离细菌进行筛选。获得8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其中D45菌株发酵液的杀虫活性最好。其发酵液上清5倍稀释液处理24、48 h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9.8%、72.1%和60.9%、70.4%。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侵染前采用D45菌株发酵液进行土壤处理,可显著减少水稻根结数。D45高活性菌株产生的杀线虫物质对蛋白酶稳定,但不耐热和酸。经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45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D45菌株对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辣椒碱结构,以取代苄胺为原料,经N-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系列204个辣椒碱类似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 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叶碟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在10 μg/ 片下对供试的3龄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中化合物 A30 、 D20 、 D30 、 D35 、 E30 和 F30 48 h的致死率达100%,化合物 D19 、 D21 、 D22 、 D23 、 D31 和 E31 48 h的致死率在90%以上。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苄胺苯环上氟原子单取代衍生物的杀虫活性优于氟原子双取代衍生物,其中以2-氟苄胺衍生物 ( D 系列) 杀虫活性较好;此外,酰基为2-噻吩甲酰时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取代基,表明酰基对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触杀法研究了10种植物干材料无水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这10种植物材料的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根结线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牡丹皮、丁香、八角茴香、何首乌和地肤子的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毒杀活性最强,48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八角茴香石油醚提取物也表现出较高毒杀活性,48h校正死亡率也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20-(S)-喜树碱7-C-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及杀松材线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喜树碱(CPT)类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以喜树碱为原料,经烷基化、氧化、酯化等步骤合成了13个7-C-取代的20-(S)-喜树碱衍生物,其中化合物 14 未见文献报道,所有衍生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液-质联用(LC-MS)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化合物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与母体化合物喜树碱相比,7-C-取代的20-(S)-喜树碱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杀线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苄基喜树碱、7-甲酰基喜树碱、7-苯甲酰氧甲基喜树碱在24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2.28、2.21和1.37 mg/L,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喜树碱的LC50值12.18 mg /L。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琥珀酸脱氢酶 (SDH) 类衍生物,在前期发现吡唑联苯甲酰胺基础上,采用骨架跃迁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18个N-取代苯基-4-(1-甲基-1H-吡唑-5-基) 噻吩-2-甲酰胺类衍生物 ( 3a~3n , 4a ~ 4d ),其中17个为新化合物。通过 1H NMR、13C NMR 和高分辨质谱 (HRMS) 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和草莓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 显示出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3k 和 4d 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8.5和14.3 mg/L,化合物 4d 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EC50值为15.7 mg/L,活性略高于对照药剂噻呋酰胺 (EC50值27.8 mg/L),化合物 3k 和 3m 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5.3和 9.9 mg/L,与噻呋酰胺活性 (EC50值10.4 mg/L) 相当。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N-(4-氟苯基乙基)-4-(1-甲基-1H-吡唑-5-基) 噻吩-2-甲酰胺 ( 3m ) 与靶酶 (SDH) 的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3-氨基-2-氯吡啶(1)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环合和酰氯化反应,生成1-(2-氯吡啶-3-基)-5-甲基-1H-1,2,3-三唑-4-甲酰氯(5),(5)与取代苯胺反应,制得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联三唑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 1H NMR和LC-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粘虫 Mythimna separate 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部分化合物致死率达100%;但在100 mg/L下,除化合物ZJ-7的致死率仍达100%外,其余化合物的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无活性。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型真菌浸提液及发酵液对线虫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辽宁省采集的206株大型野生真菌的浸提液和部分发酵液,测定其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sp.和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asseyi的活性。结果表明:有22种真菌对靶标线虫的致死率达70%以上,且同一菌株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对线虫亦有明显的选择毒性作用。有7株菌浸提液对2种以上靶标线虫的致死率超过90%。蛇头菌Mutinus caninus F149浸提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最高,致死率达97.74%,对胞囊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也超过90%,而对小杆线虫毒力仅为24.04%,因其对人毒性大而未获得纯培养。薄蜂窝菌Hexagonia tenuisF128浸提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毒力最高,致死率达96.55%,但其发酵液毒力下降;浸提液对根结线虫的毒力仅次于F149,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较弱,但发酵液对干尖线虫致死率却提高至91.38%。块鳞青鹅膏Amanita excelsaF155浸提液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达96.67%,但发酵液仅为70.93%。粉迷孔菌Daedalea biennis F139的浸提液对小杆线虫的毒力最强,致死率达90.40%。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 F130的浸提液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107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及小灰孢Lycoperdon pusillus F102的发酵液对水稻干尖线虫的致死率均超过95%。血红菇Russula sanguinea F204和大红菇R.alutacea F153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对3种植物线虫的致死率均超过85%,而对小杆线虫的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