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混合路权下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使用PamCrash碰撞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及后处理工作。依据欧洲标准EN15227《铁路车辆车体的防撞性要求》,同时结合混合路权下低地板有轨电车运营的特殊性以及汽车侧面碰撞法规和相关研究,对列车进行耐撞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有轨电车耐撞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侧面碰撞的研究也为有轨电车被动安全性能的完善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汽车在正面碰撞事故中耐撞性能,以某SUV车型为例,应用HyperMesh仿真软件建立了车辆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有限元模型。设置整车仿真试验条件,得到该SUV车型的碰撞数据。对整车碰撞能量曲线、车身B柱加速度、前门框变形量、关键位置入侵量等指标进行了解读,对该车的耐撞性做出了合理评价和结构改进,为后续实车碰撞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ANSYS/LS-DYNA的车辆缓冲吸能结构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的抗撞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辆结构中薄壁部件的吸能特性。本文基于非线性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薄壁梁建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提出了在薄壁梁表面开矩形吸能孔的可行性研究,进而取得最优的薄壁帽形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得到的优化模型进行保险杠的碰撞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值仿真方法对车辆抵抗碰撞的典型构件进行了压溃历程研究。对比试验数据,分析了4个关键因素对变形模式和仿真精度的影响,得到闭口单帽型薄壁梁获得稳定压溃模式的参数控制方法。提出了车架前端耐撞构件兼顾吸能最大化与吸能平顺化的两步设计法。  相似文献   

5.
杨艳庆  田晋跃 《拖拉机》2010,(2):48-49,54
车辆的抗撞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辆结构中薄壁部件的吸能特性。本文基于非线性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薄壁梁建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提出了在薄壁梁表面开矩形吸能孔的可行性研究,进而取得最优的薄壁帽形粱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得到的优化模型进行保险杠的碰撞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截面为六边形的薄壁吸能盒引入折纸图案,形成折纸结构。通过ABAQUS软件对铝制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结构以及CFRP/AL混合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仿真模拟,分析不同组成组分对吸能盒性能的影响。对于CFRP/AL混合结构进行不同的铺层角度设计,并运用子程序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不同铺层角度对CFRP/AL混合结构耐撞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组成组分的吸能盒研究发现,CFRP/AL混合结构的吸能效果远远大于铝制结构、CFRP结构,而且对于不同铺层角度下的CFRP/AL混合结构,表现性能较好的是AL-1-COM-30,其吸能量提升91.48%,比吸能提升24.03%,压缩效率提升43.41%。  相似文献   

7.
车体抗撞性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作为车身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合理的车体典型结构件将会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并节省金属材料,其抗弯曲冲击特性的提高会对车体侧面抗撞性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评价车体典型结构件的抗弯曲冲击特性,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物碰撞试验的方法,对多组不同特征的零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零件抗弯曲冲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汽车侧撞时的车体结构抗撞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某汽车前防撞梁轻量化的需求,采用比强度高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作为主要减重方式;同时为了提高其耐撞性能,进而对其结构设计优化,使得碰撞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在保证原有防撞梁的连接方式、整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依据等刚度设计方法初步确定CFRP防撞梁的截面厚度。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制造工艺的可行性、连接方式等因素,提出三种结构优化方案。按照国家低速正面碰撞规范,通过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低速碰撞仿真,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耐撞性能最好的方案。与原钢制保险钢相比,质量减少了74.07%,降低了材料成本,且制造工艺易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兼顾汽车结构轻量化和安全性的使用要求,同时提高汽车耐撞性结构的综合吸能效率.基于硬质聚氨酯泡沫优异减振性能,以及铝蜂窝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吸能特性,将聚氨酯泡沫与铝蜂窝结构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蜂窝复合吸能结构,分析了泡沫密度、铝板结构参数变化对其耐撞吸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轻型聚氨酯泡沫作为铝蜂窝芯填料,显著...  相似文献   

10.
车辆典型薄壁梁结构碰撞模拟研究与参数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车辆的抗撞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辆结构中薄壁梁部件的吸能特性,针对典型薄壁梁结构的碰撞变形特点,本文应用高度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有关的模拟计算,从实用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算例,有选择性介绍了不同因素和计算参数选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某大客车有限元模型,模拟仿真该车与中型载货汽车侧面碰撞,通过分析其结构变形、生存空间侵入量指标,检验该客车的侧面耐撞性及乘员生存空间侵入情况,并提出具体改进方案。改进方案能较有效地将侧面撞击力分散,提高该车的侧面耐撞性能,增大碰撞区的乘客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薄壁构件的抗撞性,采用LS-DYNA软件对具有均匀分布诱导凸槽结构的圆截面薄壁构件进行碰撞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数量诱导凸槽结构对薄壁圆管变形模式、载荷变化和吸能情况的影响。经初步分析,设置的诱导凸槽结构在不影响薄壁构件吸能能力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最大峰值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晶胞数目、薄壁管长度和壁厚对比吸能的影响,对优化后的五晶胞管采用孔洞缺陷的方法降低初始峰值载荷,分析得出:多晶胞方管的比吸能优于薄壁方管,且初始峰值载荷和比吸能也随着提高;优化后的五晶胞管比吸能为26.77 kJ/kg,比之前提高15.6%;用孔洞缺陷的方法使优化后的五晶胞管初始峰值载荷降低14.6%。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孔洞缺陷设计出的五晶胞管具有良好的吸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CAE技术进行某微型客车车架结构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CAE技术对某微型客车车架进行了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首先,计算了静力挠度,静态弯曲、扭转刚度,然后求解了固有模态,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典型道路激励下的瞬态响应,此外,还对车架典型薄壁梁结构的耐撞性吸能特性进行研究,配合实验数据,对车架结构进行了合理的改进设计,实现了满足轻量化要求的静态优化设计目标,彰显CAE技术在汽车研发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在与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易形成开口薄壁长杆,从而对乘员和行人造成伤害。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整体框架式护栏方案,建立并进行了碰撞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护栏被撞后不易形成开口薄壁长杆,安全性有所提高,为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护栏的设计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CAE技术进行某微型客车车架结构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AE技术对某微型客车车架进行了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首先,计算了静力挠度,静态弯曲、扭转刚度,然后求解了固有模态,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典型道路激励下的瞬态响应,此外,还对车架典型薄壁梁结构的耐撞性吸能特性进行研究,配合实验数据,对车架结构进行了合理的改进设计,实现了满足轻量化要求的静态优化设计目标,彰显CAE技术在汽车研发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7.
保险杠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对高速碰撞中的保险杠系统进行结构耐撞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提高保险杠系统在高速碰撞中的结构耐撞性,在原北京吉普车保险杠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碰撞标准对优化结果进行了验证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应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轿车保险杠碰撞数值模拟仿真,得到了速度、加速度、碰撞力等参数的响应曲线。经过试验验证,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轿车保险杠结构设计改进的参考依据,设计改进后的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和耐撞性能。  相似文献   

19.
前纵梁是汽车前碰撞中的主要吸能部件,其吸能特性和变形模式决定着碰撞过程中车身加速度响应和力的传递路径,对汽车结构耐撞性有显著影响。为了分析研究前纵梁的变形模式和吸能效果,应用HYPERMESH/LS-DYN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正面碰撞试验的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根据仿真结果,对前纵梁进行多目标优化,再根据优化结果对前纵梁进行结构改进设计。通过仿真验证,改善了前纵梁变形模式,提高了其吸能能力,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铁道车辆碰撞事件,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教训沉重和惨痛。我国历来对铁道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高度重视,如何降低铁道车辆碰撞的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一直是铁路发展中最为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铁道车辆结构在碰撞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探究了影响铁道车辆结构耐撞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耐撞性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