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夏期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大力推广实施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新技术,全方位遏制秸秆焚烧现象,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赣榆县耕地面积为9.39万hm2,其中小麦3.73万hm2、水稻3.27万hm2、玉米0.74万hm2、其他农作物1.65万hm2。县内可收集秸秆资源量为80.27万t,其中稻麦秸秆总量62.83万t(夏季小麦秸秆量为22.4万t,秋季水稻秸秆量为40.43万t)、玉米秸秆量为10万t、其他秸秆量为7.44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除了机械化还田外,还有多种利  相似文献   

3.
1调查与评价1.1秸秆分布山西省大同市辖9个农业县区,2008年大同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4.4万hm2,其中粮食作物25.3万hm2,油料2.3万hm2,马铃薯2.7万hm2,蔬菜及其他类作物4.1万hm2。农作物秸秆总产量约271万t,其中玉米秸秆约  相似文献   

4.
<正>1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秸秆田间焚烧的概况金湖县夏秋两季种植面积6.6万hm2,机械化还田4.4万hm2,还田率达66.7%,剩余稻麦秸秆基本实现综合利用,超额完成夏秋两季秸秆机械化  相似文献   

5.
谭铁  赵云蛟 《农业机械》2011,(21):57-58
吉林省梨树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黄金玉米带上,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是国家重点产粮大县,全县耕地面积27.9万hm(2418万亩),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玉米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8%左右,年产玉米25亿kg左右,玉米秸秆产量在8~10t/hm2,每年玉米秸秆总量在230~280万t。玉米秸秆是当地的第一大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1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现状建湖县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现有水稻4.93万hm2,三麦4.27万hm2,全年秸秆总产量约68万t。2012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2.4万hm2,处理秸秆16.3万t,利用率为24%;秸秆多种形式利用秸秆31万t,利用率为46%。其余秸秆多被露天焚烧或被随意堆积在田间地头、河边或水里,任其腐烂。秸秆废弃和露天焚烧,一方面是对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衡水市年种植小麦26.7万hm2,年产小麦秸秆160多万t。这么多的小麦秸秆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开发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已成为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8.
秸秆禁烧是农民期盼、政府想干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2年2月以来,湖北省荆门市市长万勇和副市长郑中华亲自挂帅,市农机局牵头组织"发改"、农业、畜牧及环保等相关部门,在沙洋、掇刀、东宝和漳河等县区的0.36万hm2(5.4万亩)农田开展了以油菜、小麦为重点的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工作。试点区共投入机械356台,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3566.7hm2(5.35万亩),机械还田率达99%。通过试点工作示范带动,2012年荆门市新增油菜收割机209台,现已达1346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5万多hm2(68万亩),占荆门市油菜种植面积的40.5%。  相似文献   

9.
徐俊伟 《农业机械》2012,(14):50-51
玉米是山西省忻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沂州市农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3.3万hm2。玉米秸秆作为农作物副产品,可用作肥料、饲料、能源及工业生产的原料,是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的农业可再生资源。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秸秆商品化、低碳化及循环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杜绝秸秆焚烧、减少城乡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避免火灾和其他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江都 《当代农机》2013,(12):8-9
秸秆还田一直是公众关注和争论的热点,秸秆还田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否应作为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 看产量:秸秆还田肥效大 “今年水稻丰收已经有九成把握,预计产量在600 kg以上.”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王庄村种田大户王加迟夏季新流转土地20 hm2,全部实施了麦秸秆还田.他介绍说,全镇夏季小麦秸秆基本都还田了,自己一直承包的4 hm2地已连续5年实施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以往每0.067 hm2地要施100kg化肥,现在只用15~20 kg,水稻单产都在600 kg/0.067hm2左右,最高达到650 kg/0.067 hm2.”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润州区被首次列为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全区水稻播种面积290 hm2,小麦播种面积56.27 hm2,油菜播种面积219.33 hm2,玉米大豆等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9.33 hm2。全年实际产生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5 200 t,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69.6 hm2,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数量2 100 t,水稻三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77.8%,高出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指标12.8百分点。秸秆多种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桓台县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全面成功,各项指标较往年有较大提升。全县2.8万hm2玉米秸秆实现全面禁烧,其中机械还田面积1.4万hm2,秸秆青贮面积0.44万hm2,秸秆收贮固化面积0.47万hm2,秸秆制沼及其他转化面积0.08万hm2。秸秆固化面积比上年翻了1番,秸秆固化、青贮成为了全县秸秆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2012年的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工作在思路、措施和综合效益方面实现了三大转变,在小麦播种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全县实现了小麦宽幅播种。  相似文献   

13.
1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多年来,镇江市的秸秆利用主要以机械化还田为主,机械化还田面积不断扩大,至2012年秸秆还田面积已达13.93万hm2,秸秆还田率达67%。近两年,我市农机部门在镇江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谈油菜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市是一个农业大市,2010年油菜种植面积12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的近1/4、全国种植面积的近1/60,每年产生油菜秸秆约45万t。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化肥的普遍使用,大量农作物秸秆被焚烧或随地抛弃,这不仅浪费了宝  相似文献   

15.
天门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163万亩(1hm2=15亩),每年可产生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大约225万t。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逐渐不再习惯使用秸秆作燃料和肥料,大量秸秆被随意抛弃、露天焚烧,这不仅与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方向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淄博市抓转化、促巩固、提水平,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沼气、秸秆固化、青贮养畜等秸秆转化利用方式,把培植壮大秸秆转化利用龙头企业、提高综合转化利用水平作为关键环节来抓,不仅实现了重点禁烧区内大田玉米秸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禁烧目标,而且转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秸秆青贮、固化等转化利用面积大幅增加。秸秆转化利用超过333.3hm2的企业数量达到62个,较上年增加了10个,转化利用秸秆4.5万hm2,比上年增加1.2万hm2,增长35.5%。更可喜的是涌现出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hm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16万hm2,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8.
新农 《当代农机》2012,(12):6-7
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新密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指导,以杜绝秸秆焚烧、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探索实施"841"(8项举措、4种途径、1个平台)工作法,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推进源头治理,着力破解秸秆禁烧难题。2012年,该市小麦种植面积2.8万hm2,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98.6%。  相似文献   

19.
<正>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稻麦两熟,常年种植小麦2.97万hm2,水稻3.57万hm2。2008年开始秸秆禁烧和机械化还田,2009年起被江苏省首批列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至2013年连续5年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5年间,金湖县稻麦秸秆年均机械化全量还田4万hm2,年均还田率达60%,为禁烧后秸秆的出路做出了重大贡献。多年实践表明,夏季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操作简便,功耗适宜,农  相似文献   

20.
提起“秸秆”这个话题,这些年总离不开“禁烧”二字。环保重压之下不能烧,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禁烧”二字,让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倍感焦虑。然而在江苏省睢宁县,农作物秸秆既不用“禁”,也没人“烧”。地处苏北的睢宁县拥有155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耕地,年产9.3亿kg粮食的同时,也产生90余万t农作物秸秆。近年来,睢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并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和产业利用“两个体系”,逐步形成秸秆利用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的“四化渠道”,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