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荔枝果实香甜味美 ,富含营养 ,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珍贵果品 ,但其产期正值夏秋高温季节 ,果实采后 2~ 3d内即变色变味。有关荔枝果实的采后生理、防腐护色保鲜剂及常温、低温、MAP、CAP的保鲜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2 ] [3] [4] 。影响荔枝果实保鲜、运输的因素很多 ,其中采前病虫害的防治对荔枝果实采后防腐护色保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以福建漳州乌叶荔枝为试材 ,进行采前不同药剂与采后保鲜液处理 ,探讨荔枝果实病害防治及保鲜技术。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先后在漳州龙海市港尾镇 8年生荔枝园与福州本所进行。…  相似文献   

2.
颜肇华 《现代园艺》2022,(17):13-15
荔枝生产过程中常出现果实品质不佳、果面着色不匀、采后贮藏期限短、病虫害等问题,十分不利于荔枝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升,影响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果实套袋、罩防虫网技术是改善荔枝品质、预防病虫害、保证果品安全卫生的有效防治手段。基于此,以广东荔枝种植为例,综述目前荔枝果实套袋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不同生产方式对果品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生产方式,以期保证果品安全,促进广东荔枝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前药剂处理对荔枝果实病害控制及保鲜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秋高温季节 ,荔枝果实采后 2~ 3日内即变色变味。影响荔枝果实保鲜、运输的因素很多 ,其中采前病虫害的防治对荔枝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对此 ,我们采用不同药剂进行采前处理 ,研究其对防治荔枝果实病害及保鲜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设在漳州市龙海县港尾镇 8年生荔枝园 ,品种为乌叶 ,树高 3 5~ 4 0m ,冠幅 3 5~ 4m。1 2 方法 采果前 2 0、10天 ,即于 1999年 7月 4、14日 ,用手摇高压喷雾器均匀喷洒药剂 ,以不聚滴为度。每处理以 3株为小区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A :4 5 %施保克乳油 2 …  相似文献   

4.
套袋材料对温室番茄病虫害发生及果实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进行了套袋材料对温室番茄病虫害发生及果实农药残留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造成温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较不套袋更为严重,单果套袋效果优于整穗套袋,白纸袋效果优于塑膜袋;套袋材料对果实农药残留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套袋处理可大大降低温室番茄非内吸性农药污染,但无法阻隔内吸性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但荔枝果实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地制约着出口。为解决化学防治蒂蛀虫与农药残留超标这一矛盾,龙海市农业局1999年在双第农场创建了13hm2无公害荔枝出口示范基地。该基地已于2003年5月被福建省环保局批准为省级有机食品试点基地,自2004年起为龙海市振发食品公司提供出口型无公害荔枝果实。我们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既能有效防治蒂蛀虫又能尽量减少农药残留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基地生产的荔枝果实农药残留均在无公害荔枝卫生指标要求的范围内,其中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氯氰菊酯、敌敌畏、乐果未检出,氯氰…  相似文献   

6.
以鸭梨为试材,进行农药减量综合防治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防治病虫害与单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相比,喷药次数由12次减少到7次,用药量减少30%左右,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果实达到绿色果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庭院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治庭院葡萄的各种病虫害,如使用农药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果实污染,影响人体健康。根据江苏兴化庭院葡萄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提出了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人工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是中国北方主要的落叶果树,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果实营养价值高。近年来,苹果树早期落叶病发生较为普遍,对苹果的树势、产量和品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造成苹果早期落叶的原因较多,如病虫害防治不力,栽培管理不当、不良的气候条件影响等。笔者对于防治病虫害因农药施用不当造成的早期落叶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策措施,供参考。1防治早期落叶病农药施用存在的问题1.1病虫害防治选用的农药不当选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抗药性等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药剂,否则就容易产生药害或贻误防治时期造成果树落叶。例如以下几种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单产和品质是我国荔枝栽培当今的主攻方向,而提高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套袋栽培。近年来有关荔枝套袋试验研究的文献较多,如华南农业大学的胡桂兵等,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徐炯志等先后就妃子笑荔枝套袋后果实的耐贮性,袋内温度对挂果、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套袋技术在妃子笑荔枝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其他的荔枝品种套袋试验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荔枝、龙眼是广西桂东南的主要水果之一,果实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珍品。但目前生产上普遍存在产量不稳,大小年结果现象。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保花保果,H水果生产中稳产、丰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近年来已被应用在荔枝、龙眼的生产上,广西柑桔研究所根据荔枝、龙眼的生长特性,研制了一种荔枝、龙眼专用保果灵,今年在桂平市金田镇元果场广限一号龙眼树上进行了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广眼一号;供试棵果灵巾广西柑桔研究所提供;试验地点选在桂平市金田镇元果场。试验方法:采用简单对比试验。在同一龙眼品种里选择4年生,生…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葡萄果品质量和食用安全性,2004年我们在辽宁省兴城市开展了葡萄主要病虫害安全控制技术试验示范,目的是确定在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药合理混配技术,以减少主要化学农药对葡萄果实的污染,并总结提出葡萄安全生产中推荐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技术。现将技术示范取得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蔬菜实际上就是指优质卫生的蔬菜,要求达到“三个不超标”:一是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实施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其综合防治原则是:采取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是基础,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合理施用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减轻污染程度,控制病虫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使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在技术上做到:  相似文献   

13.
陈洪国  彭永宏 《果树学报》2001,18(3):155-159
常温泡沫箱加冰密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荔枝的国内运输。以淮枝为材料,探讨加冰与预冷处理对果实温度、品质以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9~31℃室温下72 h后,对照与5℃预冷处理的果实温度相近,达33℃,高于室温。加冰处理使果实温度先下降,至最低点后回升。加冰量达50%时,果实最低温度降至6℃,72 h后回升至27℃,低于室温。对不同加冰比例的荔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好果率、果实失重、酶活性以及箱内乙烯、二氧化碳等气体成分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蝙蝠属翼手目,蝙蝠科动物,多发生在石灰山地区。近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多处发现为害龙眼、荔枝、红毛丹、毛荔枝等无患子科果树果实,其中,以为害龙眼和荔枝中的妃子笑、桂味等品种最为严重。蝙蝠主要在果实成熟或接近成熟时,咬食果实,夜间为害。严重时,可在一夜之间咬食荔枝、龙眼整株果实,造成大量落果。笔者至今尚未查到国内有关荔枝、龙眼园蝙蝠发生为害和防治的报道。由于蝙蝠是在荔枝、龙眼接近成熟或成熟期为害,加之蝙蝠是益兽,不能用农药来防治。笔者曾试用多种方法防治蝙蝠,但效果甚微。2000年5~7月,笔者选用了本地产小米辣(C…  相似文献   

15.
在果品生产中,应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技术手段防治病虫害,尽量减少果实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果品。文章主要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探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病虫害综合治防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结果】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即使在无法接触果实的情况下,成虫也可在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直接产于果实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将荔枝果实密封包裹或烘制成果干后,则未观察到成虫在上面产卵。可见,荔枝果实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气味中。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的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成虫在200~400目(0.038~0.07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多,在复印纸、80目(0.18 mm)和100目(0.15mm)筛网表面产卵较少,该虫偏好在表面具有细小缝隙的产卵介质上产卵,表面过于光滑或缝隙过大均会减少其落卵量。但当荔枝果实被密封包裹后,即使表面纹理结构适合,成虫也不产卵。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颜色、形状和大小均无显著的选择性。此外,荔枝蒂蛀虫可在装有荔枝嫩叶和老叶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装有荔枝果实的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荔枝叶片和果实一样,均可吸引成虫产卵。【结论】荔枝果实、嫩叶和老叶均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该虫对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荔枝叶片表面光滑,可能是荔枝蒂蛀虫在自然条件下较少选择在叶片上产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果实套袋技术是近年作为改善荔枝果品着色不均、提高广西荔枝果品的外观质量,提升优质果率推广的主要栽培技术,为了探索不同荔枝品种套袋对提高荔枝外观和品质的效果,本试验于2002~2004年在灵山县、防城港、桂平市和钦州市的4个果场分别进行了不同套袋材料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沙田柚幼果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沙田柚果大形正 ,幼果的整个生长发育期正逢多雨高湿季节 ,果实普遍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为害 ,不仅降低了果实品质 ,还需要多次、大量喷施农药 ,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果实套袋目前仍是提高某些水果商品价值、降低农药残留量、发展绿色果品的技术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研究 ,探索套袋对沙田柚果实品质的影响及相关的套袋技术 ,以期为沙田柚产区果实专用袋的推广和技术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1997~ 2 0 0 0年分别在嘉应大学 (地处广东省梅州市 )生物园及广东省梅县城郊 3个管理水平中等的山地柚园进行。套袋前喷一次杀菌、杀虫剂 ,…  相似文献   

19.
用农药防治果树病虫害应注意的问题化学防治是果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对人畜安全化学农药,特别是剧毒药,在使用时,操作者必须穿戴防毒衣具,以防中毒。为防止农药残毒留在果实上,各国都规定了果树禁用农药,如我国规定3911...  相似文献   

20.
荔枝蝽蟓(TessaratomapapillosaDrary)是龙眼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县年发生一代,但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每只成虫可产卵70~140粒,成虫和若虫为害龙眼的新消、花穗及幼果,直接影响龙眼的产量。为寻找防治该虫的有效的安全的药剂,我们引进2.5%功夫乳油在龙眼园内进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有2.5%功夫乳油(英国捷利康公司提供),80%敌百虫结晶体(广东江口农药厂)。试验在本县优质龙眼生产基地进行,树龄为15年生。选择生长较一致、荔枝蝽蟓发生较重的龙眼树进行试验。设2.5%功夫乳油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