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混养车轮净”(阿维菌素5%)对常见的10种淡水养殖动物草鱼、鳊、彭泽鲫、鳙、鲢、彩鲫、锦鲤、黄颡鱼、河蟹、青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药物对草鱼、鳊、彭泽鲫、鳙、鲢、彩鲫、锦鲤的96h LC50分别为2.2736、1.9477、1.9055、1.5201、1.4676、1.9911、2.069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2274、0.1948、0.1906、0.1520、0.1468、0.1991、0.2063 mg/L.对黄颡鱼的安全浓度范围为0.5~1 mg/L,对青虾和河蟹的安全浓度范围为10~ 20 mg/L.  相似文献   

2.
水产品全身是宝,用途极广。据不完全的统计:仅黄鱼、墨鱼、带鱼、青鱼、草鱼、蝦、蟹、贝、海带等20余种水产品的废弃物,如头、尾、骨、鳞、皮、壳、鳍、眼、肝、胰、膘、卵、血、精、脑髓、幽门垂等,就可利用加工制成80余种产品。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国内迫切需要的,不但可用于医药、食品、造纸、印染、纺织、人造纤维、化肥、建筑、木材加工、制革等工业,而且可用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有的可供扩大出口,也有历年需要进口的重要工业原料。其中鱼鳞一项就可连续制成鸟粪素、鱼鳞粉、鱼鳞胶,磷酸钙、人造纤维、鱼油、酱油、味  相似文献   

3.
<正>渔业大数据是渔业规划、计划、生产、销售、管理、科研等所有环节(包括影响这些环节所有因素,如地理、气象、水文、环保、政策、市场等等)所产生所有数据的集合,以及对这些数据的获取、分类、存储、管理、挖掘并提供快捷、有价值服务的各项技术及其应用的总称。目前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大数据管理和应用技术、应用架构、数据挖掘技术、业务经营模式均可借鉴到渔业大数据的平台上,为渔业规划、生产、销售、管理、科研及相关的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显著提高渔业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1988年我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2.8万吨,超十万吨的市由3个增加到5个,它们依次是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杨州市和淮阴市。超万吨的县(市、区)已由1987年的27个增加到36个,它们依次是启东、吴县、如东、吴江、射阳、兴化、赣榆、常熟、东台、无锡县、武进、昆山、盐城市郊区、宜兴、高邮、泗洪、海门、大丰、江  相似文献   

5.
金鱼是杂食性鱼类,它既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又喜欢吃植物性饵料。金鱼常吃的动物性饵料有鱼虫(指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原生动物等的统称)、水蚯蚓、子孓以及鱼虾的碎肉、螺蛳肉、动物的内脏、鱼粉、血粉、蛋黄、蚕蛹等;植物性饵料有硅藻、金藻、黄藻、甲藻、裸藻、芜萍、水草、麸皮、馒头、饼干屑、面包、米饭粒、菜叶等。此外还有人工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内鱼虾贝的种类繁多,产量较大的有毛虾、对虾、毛蚶、小黄鱼、带鱼、梭子蟹、鳓鱼、黄姑鱼、鲅鱼、梭鱼、梅童鱼、黄鲫鱼、斑鰶鱼、青鳞鱼、鲈鱼、鲆、鲽等。各年平均产量及变化情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百分之十以上。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台湾猴、羚牛、白唇鹿、黑麂、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褐马鸡、雉鹑、黑颈鹤等一百多种是闻名世界的我国特产珍贵稀有野生动物。此外,还有丹顶鹤、白鹤、朱鹮、黑鹳、天鹅、黄腹角雉、绿尾虹雉、白冠长尼雉、多种长臂猿、叶猴、毛冠鹿、雪豹、野骆驼等珍稀濒危种类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长  相似文献   

8.
一、疾病流行情况 7月份参加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有上海、天津、重庆、河北、辽宁、江苏、安徽、福建、海南、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原计划测报鱼虾贝类的8个养殖品种的23种病原,实际测报的养殖种类有21种,病原81种,增加了测报的养殖种类和病原种类。21种养殖品种中鱼类14种、甲壳类3种、爬行类1种、贝类3种;81种病原中病毒性疾病7种、细菌性疾病46种、真菌性疾病1种、原生动物疾病8种、后生动物疾病15种、寄生虫感染疾病3种、支原体疾病1种。 根据各地测报病害的…  相似文献   

9.
成立时间:1969年水域:FAO21、27、31、34、41、47海区鱼种:金枪鱼、鲣、旗鱼类管理职责:1、汇编其会员国在大西洋的渔业统计资料与所有实体渔捕的鱼种;2、代表其会员国进行合作研究,包括资源评估的工作;3、提出以科学为基础的管理建议;4、提供一项机制来使成员能对管理评估有一致性的共识;5、提供相关的出版刊物。加入资格:联合国及其专门组织的加盟国成员国:安哥拉、巴西、加拿大、佛得角群岛、中国大陆、欧洲共同体、象牙海岸、克罗埃西亚、法国、加彭、迦纳、赤道几内亚、几内亚共和国、日本、韩国、利比亚、摩洛哥、俄罗斯、圣多美普…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小龙虾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祥 《内陆水产》2009,(11):33-35
最近几年,小龙虾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湖北、安徽、江苏三省依然是全国小龙虾养殖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湖北以潜江、武汉、仙桃为主,荆门、荆州、黄冈、襄樊、黄石、成宁等市的小龙虾养殖业也有一定的规模;安徽以合肥、巢湖、宣城、滁州、淮南等市为主;江苏以洪泽湖附近的淮安、宿迁,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组织的为期3天的鱼类行动和捕鱼作业的关系的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6月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召开。150位渔业科学家和渔捞专家出席了会议,他们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冰岛、爱尔兰、日本、荷兰、挪威、葡萄牙、苏联、西班牙、瑞典、联合王国和美国。  相似文献   

12.
鱼鳞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鱼鳞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其制取胶原、胶原蛋白、明胶、小肽、羟基磷灰石、鸟嘌呤、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缀合物、饲料粉等产品的生产工艺,并且介绍了鱼鳞在食品、医药、生物材料、化妆品、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为鱼鳞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化工部对近期我国农药的发展方向,以及“八五”期间限制、淘汰的农药产品作出了以下明确规定: 1.农药的发展方向:杀虫剂要发展高效、安全、经济、方便的杀虫、杀螨虫、杀地下害虫的新品种,如拟除虫菊酯、有机磷、氨基甲酸脂及其它仿生类新品种;除草剂重点发展大豆、棉花、蔬菜、玉米等旱田作物用除草剂新品种;杀虫剂发展内吸及保护性杀菌,特别是杀细菌、病毒及杀线虫剂新品种;发展高效、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目前国内外短缺的农药专用中间体及助剂。 2.“八五”期间不得新建、扩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杀虫剂、杀虫双、三氯杀螨醇、甲醚菊酯、氰成菊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脒、双单脒及现有杀鼠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7):26-26
由我国著名的三位渔业信息专家陆忠康、许学龙、缪圣赐编订的《日拉汉水产经济动植物名称》。本书收集的水产经济动植物名称约16,000条,每一词条都有日文名称、拉丁名称、汉语名称对照,并附有拉丁名称、汉语名称索引,收列的内容包括鱼类、甲壳类、甲类、藻类、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水生昆虫、两栖类、鸟类、棘皮动物、爬行类及兽类等。为了保证质量,统一命名,分别聘请上海水产大学、杭州大学、福建省海洋研究所、湛江水产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等专家、教授参加审订。本书可供全  相似文献   

15.
虹鳟鱼是当前世界上分布较广的养殖品种。现在养殖虹鳟鱼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意大利、捷克、苏联、日本、朝鲜、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我国对虹鳟鱼的养殖,近年来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渤海主要无脊椎动物及其渔业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列述了渤海主要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及其周年的季节变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枪乌贼、火枪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短蛸、鹰爪虾、褐虾、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鲜明鼓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日本蟳的洄游分布、数量变动、群体组成、生长、繁殖、食性和补充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一、辽东湾渔业资源的现状辽东湾内鱼虾贝的种类繁多,产量较大的有毛虾、对虾、毛蚶、小黄鱼、带鱼、梭子蟹、鳓鱼、黄姑鱼、鲅鱼、梭鱼、梅童鱼、黄鲫鱼、斑(鱼祭)鱼、青鳞鱼、鲈鱼、鲆、鲽等。各年平均产量及变化情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18.
经过科学研究,水草中必需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钠、镁、锌、铁、铜、锰、硼、氯等16种元素。这些元素或直接参与了水草的组织构成,或参与了水草体内的代谢反应,缺一不可。一旦缺乏,便会产生叶黄枯萎、生长不良等现象。易患的营养性疾病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办刊宗旨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学综合性刊物 (半年刊 )。其宗旨是为水产界和水生生物学界的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人员等提供科学技术交流的园地 ,传播新成果、新技术信息 ,为促进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二、刊登内容主要刊登水产养殖、资源增殖、环境保护、鱼病、育种、水生生物、渔业机械、鱼品加工等水产专业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综合评述、研究简报、国内外水产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以及书刊评介、学术活动、会议简讯等。三、来稿要求1、稿件力求论点明确、行文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晰。论文及综述一般控制在8千字…  相似文献   

20.
环境DNA(eD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从皮肤、黏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生物入侵的防治、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以及生物量的评估等。作者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历程、操作流程、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环境DNA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