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连江县种植的优质早稻新品种,促进连江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连江县良种场从省内外引进了8个优质早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种子产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 ,在高新技术条件下 ,种子产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 ,是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有人说过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种子在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下面我想对种子的质量管理和品牌创立发表几点看法。一、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的形势首先 ,结构调整需要重视种子产业。结构调整是整个国民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在结构调整中 ,种子首当其冲。比如南方的早稻 ,因其品质较差 ,农民增产不增收 ,因此 ,国家便不再按保护价收购早稻 ,使早稻真正走上市场调控机制。这无疑对我们原来的…  相似文献   

3.
早稻生产的意义与杂交稻品质改良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稻是重要商品粮源,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价格下降,稻米品质低劣是导致种植面积减少,稻谷总量下降的原因,三系杂交稻稻米品质改良 ,应注意优质亲本选育,特别是选育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南方早稻产区已陆续进入收割阶段。据农业部最近预测分析,预计2000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75亿多kg,比去年减少7%左右,品种结构调整取  相似文献   

5.
(一)1999年稻谷播种面积略有扩大,结构调整步伐较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加1999年稻谷播种面积预计为3134万hm2,比上一年扩大12.7万hm2,增长0.4%,属于恢复性增加。其中品质较差的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而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面积增幅较大。预计早稻面积为760万hm2,减24.7万hm2,减少3.3%;中稻、一季稻增加30.7万hm2;晚稻增6.7万hm2。早稻主产省区面积均比1998年有不同程度调减,但优质稻面积增加。优质早稻达到283.3万hm2,比上一年扩大567万hm2,占早稻总面积的37%左右,比1998年提高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优…  相似文献   

6.
余姚市早稻生产品种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浙江省余姚市最主要的春播作物,早稻生产的发展有效保证了当地的粮食安全。分析早稻生产品种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早稻生产品种的发展对策,对进一步促进余姚市早稻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结了我国杂交早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杂交早稻的遗传研究,生理生化基础和育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杂交早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强优组合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992年12月29日,由高安县科委主持召开了“中棉16引进示范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认为:1、该课题在探索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形势下,主题正确,技术路线采用“早稻——棉花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浙中地区早稻和辣椒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集成了“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该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了稻田周年效益,总产值可达7 945.2元/667 m2,促进了早稻和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水旱轮作,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发生,有利于二季作物高产高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介绍了早稻和加工型辣椒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稻自1985年在湘北逐年示范推广,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面积锐减。作者从技术、实践诸方面论证了杂交早稻在湘北推广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以期加速杂交早稻在湘北地区的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集锦     
《中国稻米》2012,18(5):85-85
●2012年全国早稻增产54万t。总产3329万t 国家统计局8月24日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早稻总产量达到3329万t,比上年增产54万t,总产量基本恢复到了2009年水平。报告指出,2012年早稻主产区增产较多。4个早稻产量超过500万t的肯(区)占增产总量的90%,其中湖南早稻增产12.3万t,汀西增产14.6万t,广西增产14.5万t,  相似文献   

12.
陈永年 《作物研究》1995,9(1):44-48,F003
本文阐述了早稻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强调搞好预测预报,狠抓一个“准”字,才能有效地控制早稻虫害,且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对待防治指标。综合治理是控制早稻虫害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有计划推广种植杂交早稻,经过持续几年的稳步发展,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江西为例,全省1996年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达46.6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35%。1990~1996年,我们开展.了“杂交早稻纹枯病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过室内外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杂交早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累计推广15.22万公顷。(-)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技术1.充分发挥中抗纹枯病早杂组合的自然控害作用近几年,多数杂交早稻组合由于其丰产及中抗纹枯病等特点,种植面积得…  相似文献   

14.
湖南早稻生产状况分析及育种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国  伏军 《作物研究》1995,9(1):25-27
通过对湖南1980~1993年水稻倦早稻的总产,单产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状况,早稻当家品种(组合)、主体品种(组合)与审定品种的变化与应用状况等的分析,找出了湖南早稻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今后早稻育种的目标应是以高产为主,加强早熟与中熟偏早类型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早稻直播栽培的大田生长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2年在江西进行的早稻直播栽培试验示范表明,早稻直播具有省工、省本、高产的特点。分析了早稻直播栽培的大田生长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发展现状及品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10a福建省杂交早稻发展现状认为,早杂优种植面积下降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多数组合米质优劣,米质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综合性状的表现,胚乳属于三倍体,杂交稻的稻米是F2的杂合体,解决优质途径是培育优质亲本,以达到配制优质组合的目的,选育优质的不育系是培育优质组合的当务之急,福建省今后育种目标应是高产与优质,优质与抗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了湘西北张家界市1957~1994年早稻生产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近10年来早稻生产徘徊下降的原因,然后从气象条件变化特别是气象灾害对早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灾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早稻干物质积累与农艺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湖南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不同类型早稻品种(组合),比较分析了其干物质积累、生长动态、产量及米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组合前期苗高与叶面积增长迅速、分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早长快长特性;两系杂交早稻比三系杂交早稻生育期缩短,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米率降低,垩白面积减小,因而综合性状优于三系杂交早稻,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马爱婷 《作物研究》1995,9(1):17-19
通过多年的早稻苗情观察表明,在早稻的栽培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个安全齐穗的问题。当早稻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齐穗期出现了日平均气温低于23℃,连续3d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寡照天气时,若正值减数分裂期,则造成颖花退化率达3%~5%,正值抽穗杨花期,则结实率下降4%~5%,进而导致早稻单产下降8%左右,并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双季早稻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早稻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华南双季早稻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文字记载,长江流域种植早稻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唐朝,自清初康熙起直到清末及民国初期,连作稻在长江流域各省普遍增加。双季稻包括双季间作和双季连作,间作的起源早于连作稻,双季连作稻的大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提高我国水稻总产量的重大措施之一。(一)南方双季早稻生产的回顾我国双季早稻的发展经历了单季改双季,农家品种改地方良种,高秆改矮秆、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及三系杂交早稻的推广应用等几个阶段。良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是早稻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1.双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