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汕优77在四川盆周高海拔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的优势表现为增产原因作了分析,提出汕优77在四川盆周高海拔山区的栽培技术要点为:合理布局、适时播种、保温育秧,规范栽培,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适应山区杂交中稻特色的旱育秧栽培技术,即苗床要选择爽水菜土,使用专用混配肥,推广前铺后拱法盖膜,调整多效唑用法等;大田要推广扯身法适时早插,采用“前重后补施肥法”,适时早控苗,防止无效分蘖过多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穗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光资源良好的地区,通过采用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在头季取得比主推组合增产15%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成熟期较本组合在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早成熟3~4d,有效地获得了再生稻较高的产量。再生稻一般单产2.7t/hm2左右,高的可达单产3.0t/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收获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发展大穗组合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试验简报邱木生,肖步金(清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清流365300)1994年早季进行了旱育秧不同移栽方法与木栽、湿润秧对比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1.旱育秧铲秧带土插,2.早育秧拨秧插I3.早育...  相似文献   

5.
春花田杂交早稻以往只用小苗“两段”育秧方式来延缓超秧龄,花工多。用稀播旱育秧的办法来解决早杂的秧龄问题,既减轻劳动强度,又可夺取早稻丰收。增产8.9%。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96~1999年,选用湘早籼19号等供试材料,在湖南安化等地进行了软盘育秧、旱育秧和湿润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壮秧营养剂培育水稻秧苗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干物质增加,苗期病害减少,成秧率增加,抛栽大田后能早生快发,提高水稻的产量,施用壮秧营养剂是水稻抛秧、旱育秧、水育秧培育壮秧、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水稻早育秧与软盘育秧、湿润秧的生长特点,比较三者的增产作用。于2008年早季在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漏头村进行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湿润秧三种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对三者进行分析比较,旨在筛选出适合梧塘镇示范和推广的栽培技术,为旱育秧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秋风"对贵州中高海拔稻区杂交籼稻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风”对贵州中高海拔地区杂交籼稻的影响主要是显著降低结实率和产量。通过分析贵州审定的杂交灿稻组合的耐寒性和中高海拔地区迟熟组合与早中熟组合的产量表现,提出了预防“秋风”的对策:选择早中熟组合和耐寒组合;适时早播,保温育秧,安全齐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提早抽穗;加强本省耐寒组合选育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徐东吉 《作物研究》2000,14(1):41-41
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中稻抛秧在山区推广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 1)早播难以早抛。中稻区 ,大田前作一般在 5月中旬前后才能完全成熟收获 ,而中稻的播种育秧在 4月中旬前后就已开始。由于抛秧栽培秧龄期较短 (一般为 2 0~ 2 5 d) ,这样育好的秧苗就不能在 5月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中稻几种浸种催芽方法的发芽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河 《作物研究》1998,12(1):10-11
针对杂交早、中稻种子带病较多,颖壳闭合不完全,活力低于常规稻,对贮藏、浸种、催芽、育秧等过程中的不良环境条件反应特别敏感的特点,进行了几种浸种催芽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少浸多露、湿润吸水浸种催芽法,能较好地协调杂交水稻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水分、温度和氧气三者之间的矛盾,为种子吸水和发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芽快而整齐,根粗芽壮,种芽素质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在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士壤类型的不同,以及栽培水平的差异,在推广应用中需因地制宜,优化栽培技术,完善配套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增产效果,为此二年来我们在早育秧技术推广中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示范共对其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及稻作供试品种为汕优63;稻作类型为中稻──再生稻。(二)示范情况旱育秧再生稻畦栽示范15hm2,秧地每平方米播种量150g,以湿润秧再生稻畦栽9hm2为对比。秧苗素质调查,在秧龄35d时查10丘田块,每丘查50单株,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测产…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7,(6):30-33
以优质杂交稻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设置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处理,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期、分蘖动态、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秧方式下,水稻产量旱育秧>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其中旱育秧为10.29 t/hm~2,较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分别增产3.63%和8.66%;旱育秧的有效穗数较旱育水寄育秧和湿润育秧分别提高15.79%和29.41%,群体颖花量分别提高16.39%和30.51%,结实率和千粒重也略有增加。与旱育水寄育秧、湿润育秧相比,旱育秧水稻返青快、够苗期提前,抽穗期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4.10%和13.93%。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无盘抛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旱育秧与软盘抛秧两项技术 ,是 90年代水稻栽培技术的两大突破 ,都有秧苗素质高、分蘖节位低、穗大粒多、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的特点。旱育秧秧龄弹性大 ,但拔秧、插秧劳动强度大 ;软盘抛秧劳动强度小 ,但秧龄弹性小 ,长秧龄抛栽 ,秧苗素质反而变差 ,抛后易减产 ,同时购秧盘一次性投资大 ,因而制约抛秧 ,特别是中晚稻抛秧的推广。理论上水稻旱育无盘带土抛栽 ,可结合旱育秧和软盘育秧的优点 ,克服彼此的弱点。但其可行性如何 ?为此 1 998年我们进行了试验示范。早、晚稻在培丰镇长流村示范 1 .34 hm2和 2 hm2 ,中稻在坎市镇文馆村、培丰镇振…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连续三年对旱育秧技术的系统研究,结合1993-1994年旱育和水育秧多点同田对比资料,揭示了能秧的增产原理,探讨了旱育秧增产效果与海拔高度、水育秧基础产量、稻作类型的关系。为旱育秧在四川大面积推广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过去父本育秧采用板田铺泥浆育小苗的缺陷,把旱育秧技术与移栽灵混剂相结合应用到父本育秧上,有效防止了播后烂秧和寄后死苗现象。同时通过旱秧稀寄,不盖膜,达到了秧苗分蘖早、分蘖多、栽后存活率高,加上栽培上适当密植,使父本总颖花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邱志刚  郭桂珍  杨春刚  马巍 《北方水稻》2020,50(3):43-44,48
水稻大棚旱育秧技术能够合理地利用温、光、水、肥等生长条件,在育秧过程中合理避免自然条件(特别是北方春季的倒春寒等现象)的不利影响,使秧苗早生快发,根实苗壮,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建造大棚、准备育秧土、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等方面,概括介绍了吉林省水稻大棚旱育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8.
较高海拔山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结合山区的气候生态条件,总结了较高海拔山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年在塞拉利昂若可布国家水稻试验研究所对10个中国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大区对比试验和大田示范栽培,试验采用了肥田湿润育秧和坡地旱育秧两种育秧方式。结果表明,中国杂交水稻比当地常规稻品种LR19和ROK3有很大的增产优势,适宜在塞拉利昂栽培,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较多、结实率高、株叶形态优是中国杂交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水稻地膜育秧膜内外气温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1)水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膜内苗床表面温度(y)与膜外气温(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如籼稻和粳稻地膜育秧安全出苗的最早播种期的膜内苗床表面温度分别为12℃,10℃,由籼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粳稻地膜旱育秧与水育秧的膜外相应气温应分别达到9.65℃10.41℃,8.28℃为宜。(3)籼,粳稻地膜旱育秧与育秧分别达75%,85%,95%三种安全保证率的最早播种期(Y1-12)与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