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制剂载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将15种不同的供试载体与球孢白僵菌孢子粉以1;1混合,放置5d后,测定混合物中孢子的萌发率。将种种上载体以5%的比例加徼PDA培养基,接种培养7d后,分别测定其产孢量和菌落生长速度,通过系统聚类和方差分析,以孢子粉作对照。筛选出高岭土,、滑石粉、铁红、凹凸棒土和硅藻土5种适宜作为白僵菌制剂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萎蔫病在中国南方林区流行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序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况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  相似文献   

3.
乳酸发酵澄清猕猴桃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按接种量 3%接种于不同的种子培养液中 ,通过测定并分析pH值的变化 ,筛选合适的培养液。在此基础上 ,通过测定菌数的变化 ,选定适宜的复合菌种 ,确定了乳酸发酵澄清猕猴桃汁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接菌剂对牛粪条垛式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微生物菌剂WSC、SS为接种剂,接种到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基质的条垛式堆肥中,测定了堆肥过程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C/N和GI研究两接种对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两种微生物菌剂均可促进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接种微生物菌剂WSC的效果明显。接种微生物菌剂的2个处理C/N下降、GI值上升速度均明显快于CK,加快了堆肥腐熟进程,其中接种微生物菌剂WSC的处理效果好于接种微生物菌剂SS的处理。表明向堆肥中接种微生物菌剂WSC和SS可解决一定低温环境条件下堆肥不能腐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品红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确认一品红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采用浸根接种法和灌根接种法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试验,被接种的11个科14种植物中仅有一品红发病,故鉴定该菌为一独立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一品红专化型。  相似文献   

6.
黄瓜黑星病抗病性离体子叶接种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一种新的黄瓜黑星病抗病鉴定方法──离体子叶接种法,并对接种管理条件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将刚异展平的子叶剪下铺到有二层滤纸的培养皿内保湿,用滴管将10^4-10^5个.mL^-^1孢子浓度的悬浮液,点滴接种到离体子叶的上表皮,每滴约0.02mL,在15-20℃,黑暗条件下鉴定,接种后5d调查病性。这一方法简单,可靠,不影响幼苗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种类及品种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上海市郊草莓代表性产区14份草莓病样的分离,确定其中5份为炭疽病,据分生孢子世代特征初步认为它们分属于Colletotrichum fragarae和Colletotrichum acutatum两个种,借用离体叶柄接种法对5个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表明Colletotrichum fragarae的致病力明显强于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本研究还利用喷雾接种法对  相似文献   

8.
奶山羊实验性乳房炎病理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健康奶山羊一侧乳区内接种1mL(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复制乳房炎病理模型,其模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温变化,乳中体细胞数测定,乳牛乳腺炎电子检测仪检测,病原菌分离培养主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乳房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复制出典型的奶山羊急性乳房炎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9.
V_A菌根对植物抗旱性研究及菌株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将资源调查中得到的Glomusmosseae的4种不同菌株S(山东)、A(美国)、91(新疆)、92(新疆)分别接种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10%和5%,并含磷矿粉的盆栽大豆(Glycinerax)上,以不接种孢子的为对照,经测定,3个水分条件下供试的4个菌株都有侵染,其中S和91菌株以10%水分处理侵染率最高,A和92菌株以15%处理侵染率最高;在水分充足时,大豆磷含量菌根株比非菌根株显著增加,其中接种91的植株在各种水分条件下,含磷量都高;菌根株的萎蔫系数均显著低于非菌根株,且在5%和15%水分条件下,接种S和A植株萎蔫系数显著低于接种91和92的植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自不同生态区域的8株Erwinina herbicola菌株对寄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获得两株强毒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用6号、8号菌株接种的杨苗,14d后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了71.5%和76.3%,同时也证明了接种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测定菌株毒力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造成不同病情小区及病丛,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有关,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产量损失率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乘积成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得产量损失模型y=5.0179+0.0831x.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造成不同病情小区及病丛,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有关,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产量损失率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乘积成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得产量损失模型y=5.0179+0.0831x。  相似文献   

13.
在接种TMV两周后测定了5个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的PAL、PO和PPO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各品种接种TMV后PO、PPO酶活性均比相应健株高,且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负相关,而P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正相关;PAL活性变化与抗性无相关性;抗、感品种病株守氧化物酶同工酶都比相应健株酶带多,且抗性品种比健株多出2条酶带,而感病品种只多出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4.
甘蓝幼苗感染黑腐病后SOD、P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瑞峰  杜娟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5):35-37,40
本试验选取高抗、抗病、耐病和感病4种不同抗病性级别的甘蓝材料各1份,进行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种,并测定幼苗的SOD、POD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幼苗体内SOD和POD活性变化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14号组合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活性变化幅度大于其它3种材料,而对照品种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受病原菌感染后,植株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程度可反映其抗病性强弱,而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保持了较高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定期测定了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接种烟草野火病菌后叶片内5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烟草接种病菌后,SOD活性先上升,后在8d下降,低于对照;POD活性接种后在1d略低于对照,后上升较快,10d达到高峰,此后一直高于对照;PPO活性在接种后1d低于对照15.8%,但此后上升,16d达到高峰,18d下降低于对照;CAT活性变化与POD相似,接种1d低于对照,但此后一直高于对照,并于6d达到高峰,10d虽有所下降,但接着升高;PAL活性与CAT、POD变化相似,接种后1d活性低于对照28.3%,其后上升,10d达到高峰,是对照的2.11倍,并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桃褐腐病菌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诱导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诱抗菌和激发菌之间接种间隔期、诱抗菌的孢子浓度和接种方法3种不同条件对油菜菌核病抗性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抗 和激发菌之间接种最佳间隔期为5~7d;诱抗菌接种的最佳浓度为2.3×10^5个了/ml,且以喷雾和摩擦粘贴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基质对无土栽培盆景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通过对5种盆影无土栽培基质理化特性分析及6种盆景植物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情况的测定,明确了A5基质适合地大中型盆景栽培,用该基质栽培的六月雪,雀梅,榆树和龟甲冬青主要生长指标均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抽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10×40倍,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效果最好;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10×40倍,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效果最好;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重,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玉米苗期人工接种镰刀菌后,对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不同抗性玉米品系的PPO,PO,PAL酶活性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感病品系在接种12h PPO酶活性均降低,抗性品系的PPO酶在24h内均增强,抗病品系在接种24h PO酶活性有一个增强过程,感病品系的酶活性减弱,接种后,抗感玉米品系的PAL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