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富硒绿茶硒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提取液从富硒绿茶茶渣中提取富硒绿茶硒蛋白,以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分析了富硒绿茶硒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以0.1mol·L-1NaOH提取富硒绿茶茶渣,得到的蛋白质和硒含量最高。硒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质量体积比1∶30(g/mL),提取时间16h,提取温度40℃。另外,试验还表明,喷施生物硒肥可以显著提高富硒绿茶中总蛋白和硒蛋白的含量,富硒绿茶中有30.3%的硒与碱溶性蛋白质结合;除蛋氨酸外,硒肥处理对绿茶中其他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富硒大米,研究提取分离硒蛋白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提高硒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碱提法提取硒蛋白,正交试验法优化大米硒蛋白的提取条件,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结合法测定蛋白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硒含量。以含硒蛋白质及硒得率为指标,研究影响富硒大米中含硒蛋白质提取的因素。【结果】影响富硒大米含硒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Na OH浓度料液比温度时间。富硒大米含硒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碱液浓度0.14mol/L,提取时间5 h,料液比1∶30,此条件下硒蛋白提取率为57.11%。【结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的碱提工艺可有效提高硒蛋白提取率,优化的工艺参数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莼菜中锌蛋白的分布及氨基酸组成,以富硒高锌土壤中种植的莼菜为材料,对其幼叶蛋白质进行分离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莼菜中蛋白质主要类型为弱碱性蛋白质,比例为44.79%,但其锌含量相对较低,水溶性蛋白比例只有15.43%,但其锌含量却是弱碱性蛋白质中的2.17倍,表明大部分锌离子是与水溶性蛋白结合的;通过逐级盐析从水溶性蛋白中获得5个馏分,进一步分析各馏分的蛋白质含量及锌含量,获得WSⅡ和WSⅤ这2个高锌含量的蛋白质馏分,电泳分析显示这2个馏分分别由一个或一系列相同亚基组成;氨基酸组分分析显示,WSⅡ和WSⅤ中甘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高粱谷蛋白,研究了NaOH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高粱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高粱谷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0.15%,液料比14:1(mL·g-1),温度40℃,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21.57%,最终得到的蛋白质纯度为85.47%。对该蛋白质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以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37.25%,营养价值良好。凝胶电泳表明所提取高粱蛋白主要条带集中在43.0 kDa,为高粱谷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8 mg•kg-1);2—4组为高锌组,以ZnSO4•7H2O的形式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锌250、500和1 000 mg•kg-1。【结果】日粮添加锌250—1 000 mg•kg-1,受试鸡肝、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和金属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鸡十二指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锌1 000 mg•kg-1时,空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分别为:250和500 mg•kg-1,P<0.01)。试验至42 d,日粮添加锌500和1 000 mg•kg-1时,鸡肝脏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为:250 mg•kg-1,P<0.01)。日粮锌水平与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腺胃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空肠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腺胃和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十二指肠、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没有拮抗鸡对纳米氧化铜的消化吸收,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可能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甜菜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块根中的蔗糖含量是其品质的决定因子。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葡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VvSUC11和VvSUC12)导入甜菜块根中,以了解蔗糖转运蛋白是否能提高甜菜的含糖量。【方法】利用葡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VvSUC11和VvSUC12构建的根特异性表达植物双价表达载体(pCAMBIA2301-SP1-VvSUC11-SP2-VvSUC12),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到甜菜(Beta vulgaris L.)品种KWS-9103中。利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甜菜中并表达。将获得的转基因甜菜和对照甜菜生根后移栽大田,对其叶片性状、相关的生理指标、块根重和含糖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PCR和RT-PCR检测,获得13株转基因甜菜。测得转基因植株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片数量平均分别为25.16 cm、19.31 cm、29.17 cm和38.33个,与对照相比,叶宽增加31.81%,叶柄缩短16.61%,叶片数目增加17.04%,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叶长增加1.68%,无显著差异;叶绿素a含量(1.31 mg•g-1)、叶绿素b含量(0.562 mg•g-1)和叶绿素总含量(1.87 mg•g-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中可溶性糖含量(14.59 mg•g-1)降低13.04%,与对照(16.51 mg•g-1)存在极显著差异,叶柄中可溶性糖含量(21.90 mg•g-1)增加3.36%,但与对照(21.6 mg•g-1)差异不显著;单株转基因甜菜的块根重和含糖量分别平均为3.067 kg和183.2 g•kg-1,与对照(2.894 kg)相比,块根增重5.91%,差异不显著,含糖量增加9.41%,与对照(167.5 g•kg-1)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甜菜叶面积和叶片数的增加,扩大了其光合叶面积,同时叶柄缩短有利于提高糖分子从源叶到库的转运,促进甜菜块根的形成和加快糖分的积累。【结论】利用蔗糖转运蛋白VvSUC11、VvSUC12能够有效地提高转基因甜菜的含糖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施硒对黑豆和黄豆硒质量分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对黑豆和黄豆进行富硒栽培试验,研究硒对黑豆和黄豆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可以明显地提高黑豆和黄豆中总硒的质量分数,土壤施硒质量分数为0~250mg·kg-1时,黑豆和黄豆中总硒质量分数可达129~1 118和125~1 092μg·kg-1。土壤中施加硒质量分数为10~100mg·kg-1时,黑豆和黄豆的出芽率和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在硒质量分数为60mg·kg-1时,黑豆和黄豆的出芽率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8.33%和54.79%,最高增产率为21.61%和28.19%;而后随着土壤中施加硒质量分数的增加,黑豆和黄豆的出芽率和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硒质量分数较低时(10~40mg·kg-1),不利于黑豆和黄豆中蛋白质的积累,且在硒质量分数为40mg·kg-1时,黑豆和黄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均达到最低值,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0.67%和10.92%;随着硒质量分数的增加(60~250mg·kg-1),黑豆和黄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开始逐渐增多,当硒质量分数为250mg·kg-1时,黑豆和黄豆中蛋白质质量分数积累最多,较对照分别提高1.38倍和1.22倍。由富硒黑豆和黄豆中可溶态硒的提取结果可知,在富硒黑豆和黄豆中,碱溶态酸溶态Tris-HCl态盐溶态水溶态。可见,黑豆和黄豆都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硒能在一定条件下使黑豆和黄豆增产,促进大豆蛋白质的积累,且在酸或碱性介质中更有利于硒的迁移转化,可溶性的有机硒质量分数较高。黑豆和黄豆富硒可大幅提高其营养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富硒大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别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晋谷9个优良品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晋谷蛋白质含量为10.37%~11.84%.晋谷13号和晋谷30号蛋白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991.11~989.56 mg/g.9个晋谷品种蛋白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40%,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65.47~67.64.谷子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蛋白.  相似文献   

9.
余芳  彭常安  冯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50-751,775
[目的]研究安徽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功能成分及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普通绿茶为对照,测定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绿茶。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时间1.5h,浸提温度100℃,超声波功率250w。最优工艺条件下功能成分得率为49.79%。[结论]该研究为天然富硒绿茶的研究和利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富硒猴头菌中含硒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猴头为原料,采用蒸馏水、Tris-HCl、PBS、NaOH溶液、NaCl、乙醇对富硒猴头中硒蛋白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蛋白提取量和硒提取率最优。进而以NaOH溶液作为浸提液,对富硒猴头中可溶性硒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富硒猴头中硒蛋白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碱液浓度0.100 moL/L,提取时间10 h,提取3次,等电点沉淀蛋白溶液pH值调节至3~4。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NaOH溶液浓度0.07 moL/L,提取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硒蛋白质的提取率为67.47%。  相似文献   

11.
水稻镉高积累品种对镉的富集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了水稻Cd高积累品种对Cd的富集特性,并探讨其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为Cd污染农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Cd高积累品种泸17-T2171(Lu17-T2171)和武金4B(Wujin4B)为试验材料,普通品种泸恢17(Luhui17)为对照,采用土培试验,分析其在不同Cd处理条件下分蘖期和扬花期的Cd含量、积累量等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不同Cd污染程度土壤的净化能力差异。【结果】(1)随着Cd处理浓度的升高,Cd高积累品种的生物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相比(Cd0),Lu17-T2171生物量在分蘖期和扬花期Cd50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3.96%和19.51%,Wujin4B分别增加了54.71%和15.22%。(2)高积累品种在分蘖期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在Cd50条件下,Lu17-T2171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分别达到87.24和400.59 mg•kg-1,分别为Luhui17的2.38和2.86倍;Wujin4B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分别达到102.26和384.77 mg•kg-1,分别为Luhui17的2.79和2.86倍。两类水稻品种对Cd的富集系数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高积累品种富集系数明显大于普通品种。(3)高积累品种在扬花期对Cd的积累能力较强,在Cd50条件下,Lu17-T2171地上部和根部Cd积累量分别达到1 847.20和892.06 μg/pot,分别为Luhui17的2.91和2.74倍;Wujin4B地上部和根部Cd积累量分别达到1 895.37和783.42 μg/pot,分别为Luhui17的2.98和2.41倍,且高积累品种扬花期迁移率明显大于普通品种。(4)高积累品种的全株和地上部净化率明显高于普通品种。在Cd50条件下,Lu17-T2171扬花期整株和地上部净化率分别达到5.07%和3.42%,分别为Luhui17的2.86和2.90倍,Wujin4B整株和地上部净化率分别达到4.96%和3.51%,分别为Luhui17的2.79和2.98倍。【结论】在高Cd处理条件下,水稻Cd高积累品种对Cd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可作为农田Cd污染潜在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国环渤海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营养状况诊断,为苹果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标准及叶片DRIS诊断法,采用DPS V7.05软件进行LSD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显著分析,对两大产区树龄15—20年的高产(>37 500 kg•hm-2)、低产(<37 500 kg•hm-2)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环渤海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养分均值分别为10.9 g•kg-1、73.21 mg•kg-1、70.22 mg•kg-1、169.2 mg•kg-1 ;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养分均值分别为11.7g•kg-1、56.46 mg•kg-1、14.91 mg•kg-1、135.78 mg•kg-1 ;除有机质外,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养分含量为环渤海产区高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产区叶片N、P、K、Ca、Mg、Fe、Mn、Cu、Zn、B、Mo各养分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2.73%、0.18%、1.15%、9.63 g•kg-1、2.86 g•kg-1、87.97 mg•kg-1、124.02 mg•kg-1、13.36 mg•kg-1、15.64 mg•kg-1、35.09 mg•kg-1、0.51 mg•kg-1;黄土高原产区叶片N、P、K、Ca、Mg、Fe、Mn、Cu、Zn、B、Mo各养分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2.72%、0.18%、1.17%、10.23 g•kg-1、2.99 g•kg-1、88.69 mg•kg-1、116.39 mg•kg-1、10.85 mg•kg-1、15.94 mg•kg-1、39.55 mg•kg-1、0.51 mg•kg-1。通过DRIS法对两大优势产区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环渤海产区低产园叶片最缺乏的元素为Ca、K,其次是Fe、N、Zn,最不缺乏的是Cu、Mo;黄土高原产区低产园叶片最缺乏的元素是P、K,其次是N、Zn、Cu等,最不缺乏的是B、Ca。【结论】环渤海、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均为有机质中等偏低、缺氮;环渤海产区富P少K;黄土高原产区贫P缺K。低产园叶片诊断表明,黄土高原产区树体营养平衡状况优于环渤海产区,两产区均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建议环渤海产区增加K、N、Ca、Fe和Zn施用,黄土高原产区增加P、K、N、Zn、Cu、Mn、Fe施用,同时重视有机肥施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有机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氮酮 3类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能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方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1990和表面张力法测定10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初始接触角以及微量称重法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依据筛选出适宜稻田喷雾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果】PTS和NP-15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大于100°,不能粘附和润湿稻叶;GSS、KNS和GJZ可在稻叶上润湿,但初始接触角均大于90°,难以瞬间地粘附稻叶,易滚落或流失;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适宜浓度下均可在稻田喷雾使用,其中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 408的粘附、润湿效果好,其在30°、45°和60°倾角稻叶上的流失点((14.33±0.27)、(12.44±0.58)和(10.27±0.40)mg•cm-2)和最大稳定持留量((7.98±0.37)、(6.84±0.40)和(5.23±0.23)mg•cm-2)的最大值均显著高于TX-10。在水和3种常用药剂(毒死蜱、井冈霉素和吡虫啉)推荐浓度的药液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25.0 mg•L-1的Silwet 408,均能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至20.77—23.12 mN•m-1,初始接触角降至28.4°—67.1°,除毒死蜱推荐浓度外最大稳定持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10种供试表面活性剂中的5种适宜浓度下可用于稻田喷雾,其中以Silwet 408 最适宜用于稻田喷雾,其最佳添加浓度为125.0 mg•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铜(Cu2+)胁迫条件下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亲代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为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预测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亚洲玉米螟幼虫为材料,在标准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500 mg•kg-1)的重金属Cu2+,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3代,系统观察重金属Cu2+胁迫对亚洲玉米螟亲代及其子代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影响。【结果】亚洲玉米螟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与Cu2+胁迫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引起亲代、子一代和子二代幼虫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分别为100、50、50 mg•kg-1,引起各代化蛹率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分别为200、50、50 mg•kg-1,其中Cu2+浓度20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一代和子二代幼虫死亡率高达20%以上,Cu2+浓度500 mg•kg-1处理的各代幼虫化蛹率均低于80%,Cu2+浓度200 mg•kg-1处理的子二代成虫羽化率低于50%。亚洲玉米螟的幼虫体重和蛹重与Cu2+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引起各代幼虫体重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均为50 mg•kg-1,引起亲代、子一代和子二代蛹重显著下降的最低Cu2+胁迫浓度分别为500、50、50 mg•kg-1,其中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各代3龄、5龄幼虫的体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Cu2+浓度500 mg•kg-1处理的亲代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其他Cu2+浓度处理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一代和子二代蛹重显著低于对照,Cu2+浓度25 mg•kg-1处理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亚洲玉米螟各代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Cu2+胁迫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各代幼虫历期显著高于对照,Cu2+浓度20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亲代蛹历期、Cu2+浓度10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一代蛹历期和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子二代蛹历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亚洲玉米螟各代成虫单雌日产卵量和生殖力与Cu2+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Cu2+浓度50 mg•kg-1及其以上浓度处理的各代成虫单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u2+胁迫所有处理的各代成虫生殖力均显著低于对照。Cu2+胁迫对亚洲玉米螟连续3代卵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卵孵化率与Cu2+胁迫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取食Cu2+浓度100 mg•kg-1处理的子二代卵孵化率仅有66.88%。【结论】重金属Cu2+连续胁迫对亚洲玉米螟亲代及其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与Cu2+胁迫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有柑橘属植物基本类型不同组织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柑橘属五大基本类型不同组织(花、果皮和叶片)中类黄酮组成与含量差异,为合理开发利用柑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PLC-PDA)测定柑橘属五大基本类型10个典型代表种的花、果皮和叶中11种类黄酮含量。【结果】所分析的五大基本类型中,大翼橙类和柚类主要含柚皮苷,枸橼类、橙类和宽皮柑橘类主要以橙皮苷为主,其中广西沙田柚花中柚皮苷含量最高(11 987.1 mg•kg-1FW),鹅蛋红橘果皮中橙皮苷含量最高(14 794.4 mg•kg-1FW);代表类型各组织中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果皮和叶片中11种类黄酮总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西沙田柚(12 198.5 mg•kg-1FW)、鹅蛋红橘(16 744.1 mg•kg-1FW)和台湾椪柑(8 879.2 mg•kg-1FW);不同类型柑橘各组织中的类黄酮含量呈现不同变化模式,同一类型不同组织间只有丰度差异,大翼橙类中花>叶>果皮,枸橼类中花>果皮>叶,橙类中果皮>花>叶,柚类中花>果皮>叶,宽皮柑橘类中果皮>叶>花。【结论】中国特有柑橘属植物含有丰富的类黄酮,不同柑橘基本类型及其组织间类黄酮变化很大,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加以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甘薯生长前期氮磷钾缺素诊断积累资料。【方法】选取生长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甘薯品种,通过营养液砂培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CK, -N, -P, -K)和4次重复,薯苗移栽后在蒸馏水和1/2 Hogland营养液中分别预培养3 d和7 d,至3片新叶后开始处理,4周后甘薯出现明显缺素症状,取全株样研究氮磷钾缺乏条件下的生长性状、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分配和植株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氮磷钾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茎叶和总生物量(P<0.01),其中以缺氮影响最大,缺钾次之,缺磷影响最小。氮钾缺乏可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P<0.05 或P<0.01),缺磷对根系生物量无影响(P>0.05)。氮磷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冠根比(P<0.05 或P<0.01),缺钾对冠根比没有影响。(2)氮磷钾缺乏均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P<0.01),但以缺氮的影响最大,并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P<0.01)。对主蔓长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缺氮可显著降低主蔓长度(P<0.01),磷钾缺乏对甘薯主蔓长度的影响与品种有关。磷钾缺乏条件下,匍匐株型品种苏薯11的主蔓长度显著降低(P<0.01),而半直立株型品种苏薯14的主蔓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3)甘薯第6—8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磷缺乏时显著提高(P<0.01),净光合速率在氮磷钾缺乏时均可显著减少(P<0.01),气孔导度只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P<0.05)、不受缺磷影响(P>0.05),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受氮磷钾缺乏影响(P>0.05)。(4)氮磷钾缺乏可显著减少植株各部位相应养分含量(P<0.01),并对其它养分吸收产生影响。缺氮可显著降低地上部分叶片、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促进磷在根系中的积累(P<0.01)。缺磷可显著减少叶片(P<0.01)和叶柄(P<0.05)的氮素含量以及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增加钾素在根系中的积累(P<0.05)。缺钾可显著减少叶柄的氮磷含量(P<0.01),促进叶片和根系对磷的吸收(P<0.01)。(5)根据本试验结果,正常生长的甘薯叶片含氮量为25.0—44.8 mg•kg-1(平均为(34.9±9.1)mg•kg-1),含磷量为2.7—6.3 mg•kg-1(平均为(4.2±1.3)mg•kg-1),含钾量为17.4—32.7 mg•kg-1(平均为(25.2±6.3)mg•kg-1),当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0、1.3和5.1 mg•kg-1时甘薯会出现明显的氮磷钾缺乏症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甘薯氮磷钾营养的前期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贫硒土壤中添加富硒奶牛粪和富硒水稻秸秆生物炭2种不同富硒有机肥对玉米硒含量及贫硒土壤硒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富硒奶牛粪处理中的玉米对硒的吸收富集效果优于添加富硒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处理,且植株根部吸收硒后更易于转运到地上部,硒在其体内的迁移率高。从2种有机肥的添加量来看,基施25 t·hm-2富硒奶牛粪以及40 t·hm-2富硒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玉米生长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玉米植株内的硒含量及生长状况均优于其他处理。与此同时,富硒奶牛粪和富硒水稻秸秆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全硒的含量,且均随着富硒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富硒有机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 GSPs)和维生素E(vitamin E,VE)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氧化还原状态及肝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24头28 d的断奶仔猪(L×Y),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NC组和Diqaut组饲喂基础饲粮,GSPs+Diquat组和VE+Diquat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1 GSPs和50 mg•kg-1 VE的试验饲粮。在试验第10 d对Diquat组、GSPs+Diquat组和VE+Diquat组试猪腹腔注射Diquat(10 mg•kg-1), NC组注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7 d。【结果】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注射Diquat导致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添加100 mg•kg-1 GSPs或50 mg•kg-1 VE 均显著改善应激仔猪血清GSH-px活性和抗 能力及肝脏ALT和AST活性(P<0.05),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P<0.05)。与此同时,GSPs还显著增加仔猪血清SOD活性、抗•OH能力及肝脏T-AOC和抗•OH能力(P<0.05),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结论】饲粮添加100 mg•kg-1 GSPs或50 mg•kg-1 VE均能有效缓解Diquat所致仔猪氧化应激,且在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方面GSP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富硒发芽糙米滚筒干燥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富硒发芽糙米为原料进行滚筒干燥加工工艺的研究,检测富硒发芽糙米片中γ-氨基丁酸(GABA)、硒和砷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滚筒表面温度的升高,富硒发芽糙米片中GABA的含量减少,硒和砷的含量逐渐降低。由于加水比率、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滚筒表面温度的不同得到3种样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富硒发芽糙米片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优的产品生产工艺为:加水比率1.2:1,水浴温度65℃,水浴时间25 min,滚筒表面温度130℃。  相似文献   

20.
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亿  李廷轩  张锡洲  戢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0):2058-2066
【目的】旨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及施肥指标,为当前生产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汇总了川中丘陵区2005—2009年61个县(市、区)油菜“3414”田间试验数据,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以油菜的相对产量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5个等级;确定肥料推荐用量时,氮肥采用“区域总量控制”的方法计算区域内的平均适宜施氮量,磷、钾肥量则由肥料最佳用量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关系拟合得出。【结果】(1)川中丘陵区油菜地的氮肥平均适宜施氮量为(170±50)kg•hm-2,低肥力土壤氮肥用量上限为250 kg•hm-2。(2)当油菜地土壤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处于低等级(AP<5 mg•kg-1;AK<30 mg•kg-1)时,磷(P2O5)、钾肥(K2O)用量分别为100—120 kg•hm-2、90—110 kg•hm-2;较低等级(AP,5—15 mg•kg-1;AK,30—6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70—100 kg•hm-2、70—90 kg•hm-2;中等级(AP,15—25 mg•kg-1;AK,60—12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50—70 kg•hm-2、50—70 kg•hm-2;较高等级(AP,25—45 mg•kg-1;AK,120—24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0—50 kg•hm-2、30—50 kg•hm-2;高等级(AP,>45 mg•kg-1;AK,>240 mg•kg-1)时,磷、钾肥用量分别为<30 kg•hm-2、<30 kg•hm-2。【结论】当前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油菜养分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减施氮、磷肥(特别是氮肥),增施钾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