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多子芋3个品种群共28个品种在水生环境中的筛选与评价,认为绿柄品种群中以马山白芋-2为最优品种,较好的品种有法泗白禾、江汉毛芋、赤砍芋、武芋-1、江汉芋等;紫柄品种群中以武芋二号为最优品种,较好的品种有巴县鱼洞旱芋、草堂旱芋等;乌绿柄品种中以井冈山芋头为最优,较好的品种有东宝芋、临川青禾红芽旱芋-2等.  相似文献   

2.
芋艿病毒病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芋艿[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俗称芋头、芋子、毛芋,是天南星科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市场需求大大增加,特别是沿海地区芋及其加工品出口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无性繁殖,使芋花叶病毒病、芋脉褪绿病毒病等病害得以广泛传播,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芋艿产区已100%的受芋花叶病毒侵染[1].经芋花叶病毒侵染后,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出现久煮不烂现象,严重影响芋艿的生产、出口以及品种的交换和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巴西国内芋(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tt)生产与研究方面内容,包括芋品种资源、分布与引种历史,巴西芋头栽培过程中光照、水分与肥料管理,芋病虫害种类与防治,以及芋采收、包装与贮藏等。  相似文献   

4.
试管芋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芋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了蔗糖浓度、激素浓度、光照时间、培养温度、不同大小试管苗,不同芋品种类型等因素对试管芋诱导的影响及不同基质对试管芋育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诱导试管芋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 + 蔗糖8 % + BA 1. 0 mg·L - 1 + NAA 0. 5 mg·L-1 , 光照12 h/ d , 培养温度30 ℃; 试管苗越大越有利于试管芋的形成; 试管芋可保持其原有的特性; 基质影响试管芋育苗的成活率, 4 种基质中蛭石最好。  相似文献   

5.
毛芋又名芋艿、芋头等,在永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1],近年种植面积稳定,主要栽种品种为大红花,毛芋种植已成为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8年,永康舜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但是因连作障碍问题导致其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为此,对严重困扰生产的"烂芋皮"等病虫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索出芋稻轮作模式.2019年"毛芋与水稻轮作模式示范"列入第二届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项目,项目实施一年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彩叶芋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文章介绍彩叶芋的品种、繁殖方法、生理研究、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彩叶芋今后的引种、繁育、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芋的分类与遗传进化,作者研究了中国南北各省主要芋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同时也研究了芋的倍性对生长习性及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一、对芋的根尖染色体的镜检表明,在所搜集的90个芋的品种中,有30个品种为二倍体(2n=2x=28),60个品种为三倍体(2n=3x=42)。未发现有四倍体及非整倍体存在。二、研究表明,芋的倍数性与生长习性有密切关系。二倍体品种母芋大,子芋少;三倍体品种子芋多,母芋较小。母子兼用芋为三倍体。作者认为染色体数目是芋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三、芋的多倍性对地理分布的影响:虽然许多学者(Hagerup、Tischler、Love & L- ove、Müntzing等)在不同植物上发现多倍体较其二倍体祖先有较广的地理分布、或分布于较为不良的环境,但这方面“仍未取得一致意见”(G.L.Stebbins).T.Dobzansky指出:“关于热带的多倍体的事例(指对地理分布影响的事例——作者注)尚无资料可以应用”。作者的研究表明,芋的二倍体与三倍体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在闽、台、粤、桂、川、滇等南部各省,二倍体与三倍体芋均有分布;而在我国中部及北部省份则几乎只有三倍体品种分布。三倍体芋品种的比例不仅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野生芋的二倍体与三倍体的地理分布也有同样的规律。这表明芋的多倍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四、作者讨论了三倍体芋的进化途径,并提出三倍体芋在古代可能主要是在中国由二倍体芋演化而来,然后传到南洋群岛、大洋洲及美洲等地。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芋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芋 (ColocasiaesculentaSchott.)为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球茎类作物 ,以膨大的球茎为食用器官 ,富含淀粉。芋的耐贮性好 ,收获后可贮藏到翌春 5月。芋在贮藏过程中 ,常出现失水干瘪、空心、褐变等问题 ,这些不良变化均与贮藏条件有关。笔者在不同温度下贮藏芋 ,对其内含物变化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芋的贮藏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采用江浙一带主栽的红梗芋和白梗芋为材料 ,这两个品种均属于子芋型。1.2 方法 红梗芋与白梗芋于 2 0 0 0年 10月 15日采自浙江大学华家池菜圃 ,选择大小一致的芋头清洗、风干 ,装入 0 .0 2mm厚…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海南适合芋生长的气候条件、海南特色芋资源、海南芋栽培特点及产业现状等方面阐述海南芋产业特点。海南芋资源分布丰富,主要种类为魁芋、多子芋。多头芋稀少,特殊资源包括野芋、儋州香芋、灵山水芋、五指山柄用芋等。海南芋头生产有一定的地区特色,因气候原因,海南能较好地弥补主产区4~5月鲜芋供应空缺,但是海南芋头产业链短、未发挥地方特色、缺乏引导,受市场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魁芋类的‘槟榔芋’和多子芋类的‘香沙芋’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等技术比较研究了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中淀粉的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槟榔芋’母芋淀粉的平均粒径大于子芋,‘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颗粒外部有序度均高于其子芋。在加热过程中,两种芋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膨胀势在75℃后产生显著变化,在95℃时母芋淀粉的膨胀势大于子芋。和子芋淀粉相比,‘槟榔芋’母芋淀粉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而‘香沙芋’相反。两种芋的母芋淀粉的最终水解程度均大于其子芋。以上结果表明,两个芋品种的母芋和子芋淀粉的形态、组成和理化性质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将为芋淀粉在食品和非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芋为天南星科芋属中能形成地下球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古名蹲鸱,别名芋头、芋艿、毛芋等。叶柄和花梗可作菜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中国、日本及太平洋诸岛栽培最多。芋原产于亚洲南部的热带沼泽地带。蔬菜学者吴耕民先生说:"芋为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地方原产,在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盛行栽培"。芋的原始种生长在沼泽地带,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和旱芋等栽培类型,但至今仍保留着湿生植物的基本特征。野生芋的球茎及叶柄均不发达,涩味极浓,有的有毒,  相似文献   

12.
芋别名芋头、毛芋等,属天南星科芋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芋的食用部分为球茎,富含蛋白质和淀粉。由于产量高、品质好,并且耐贮藏运输,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芋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蔬菜,近年来特别适用于高消费场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市种植芋的类型有多子芋、多头芋和槟榔芋等,普遍种植的为多子芋,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施世明  洪霓 《长江蔬菜》2011,(16):79-81
对湖北及山东地区种植的芋调查发现,田间芋病毒病发生普遍,症状表现主要有花叶、羽状斑驳、畸形皱缩、褪绿斑点等.2010年9月30日对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种植的芋进行调查发现,以上4种症状的田间显症率分别为26.92%,16.67%,28.21%和3.85%,田间调查时未发现蚜虫等媒介昆虫.对不同来...  相似文献   

14.
一、分布与危害 芋软腐病义称腐烂病,在长江流域以南均有发生,除危害芋外,还浸染水芋,白菜和辣椒等多种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5.
芋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芋为天南星科芋属,别名芋艿、毛芋、芋头等。芋原产于印度东部和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在华南、西南和长江流域种植。芋喜温怕早,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要求高温多湿的环境,生长期保证温度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从红芽芋种植的田地选择、芋种挑选、种芋消毒、种植时间、田间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红芽芋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江南地区大多种植多了芋.一般以品质优良的孝子作为种芋。而芋母因其质精、味劣而被作为饲料。1982年国外已有用芋母做种的报道。但其方法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难于推广。此外,据试验。芋子产量的高低与种芋的大小成正相关。用芋母做种,每块种芋的重量以多少为好,尚无定论。因此.1984—1985年,我们进行了简化芋母做种的  相似文献   

18.
早中熟芋新品种鄂芋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芋1号是以走马羊红禾为亲本,通过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的芋新品种.早中熟,株高100~130 cm,叶片长50~56 cm,宽39~45 cm,叶柄紫黑色,叶片绿色;芋芽、芋肉白色,子孙芋卵圆形,整齐,棕毛少,单株母芋1个,单株子孙芋数25个左右,单个子芋质量50~70 g,单个孙芋质量32~42 g,单株子孙芋总质量1...  相似文献   

19.
四川芋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独臣 《长江蔬菜》2013,(18):118-119
芋疫病是四川芋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对芋质量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从发病特征、病原茵、发生条件等方面对四川芋疫病发生规律进行综述.并就四川地区芋头生产情况提出四川芋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桂林市槟郎芋病虫害有芋疫病、软腐病、芋污斑病、芋炭疽病、病毒病、斜纹夜蛾、芋单线天蛾、蚜虫以及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主要的病虫害有芋疫病、软腐病、斜纹夜蛾。文章针对桂林市槟郎芋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进行探讨,旨在为槟郎芋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