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大肝脾病     
鸡大肝脾病单松华徐朝哲(上海动植物检疫局,200032)鸡大肝脾病(Bigliverandspleendisease,BL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鸡传染病[1,2]。肉用种鸡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突然下降,死亡率增高,脾脏、肝脏肿大,组织学上先出现淋巴增殖期...  相似文献   

2.
鸡的大肝大脾病黄伟忠综述陆承平审校(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鸡的大肝大脾病(BigliverandSpleenDisease,BL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家禽疾病,只见于产蛋母鸡。主要特征是病鸡肝和脾脏增大,产蛋率突然下降,死亡率上升[1]。Wil...  相似文献   

3.
鸡大肝和大脾病的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两个鸡场发病鸡群的病理剖检发现,病鸡和死亡鸡肝、脾异常肿大,为正常体积的3 ̄4倍,肝重为体重的13.83%、脾重为体重的1.87%。病鸡临床上无特异症状。用鸡大肝和大脾病(BLS)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早期发病鸡群进行调查,鸡场I血清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0,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39;鸡场未查出抗原。证实我国已存在BLS病。  相似文献   

4.
鸡大肝和大脾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大肝和大脾(BLS)病自然感染病鸡和2组人工发病鸡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肝和脾是BLS病的主要靶器官,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表现为肝和脾组织变性,坏死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呈围管性,结节状或弥漫性增生。人工接种病例显示,BLS病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肝细胞从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发展为坏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细胞增生,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为主,中期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稍后又出  相似文献   

5.
鸡大肝大脾病(bigliverandspleenBLS)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肝、脾异常肿大,产蛋量突然下降,死亡率上升。本病仅感染产蛋母鸡,感染BLS的蛋鸡群往往不能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Williams于1980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区首次发现该病,遂根据临诊症状和剖检特点命名为鸡大肝大脾病。该病已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养鸡地区发生,损失惨重,英国、美国、法国、新西兰等国也有一些鸡群的血清学呈阳性的报道。根据杨德吉等的报道,以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对…  相似文献   

6.
鸡大肝和大脾病免疫器官的病理学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接种方法了欢庆在肝和大脾(BLS)病鸡免疫器官的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大体变化除脾肿胀外,盲肠扁桃体、胸腺和腔上囊也发生肿胀、出血。组织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脾、盲肠扁桃体、胸腺、腔上囊和哈德尔氏腺除发生变性和坏死外,早期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中、一期则出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等。结果表明:BLS病的早期以体液免疫为主,后期的细胞免疫和全液免疫均增强、这两种免疫在此病的发生和发展过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已分离的IBV毒株达30多种。由于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 ,致使病毒对组织器官亲嗜性发生变化 ,导致不同病变型的出现。本文就不同变异毒株引起的病变型进行综述 ,以供参考。1呼吸型为经典型IB ,首先由Schalk和Hawn(1931)在美国北部的Dakota州发现。Beach和Schalm(1936)确定该病由病毒引起。Jungherr等(1956)报道了分离株Connecticut和Massachusetts…  相似文献   

8.
韦平 《中国兽医杂志》1995,21(12):40-42
鸡肿头综合征的研究韦平(广西农业大学,南宁530005)肿头综合征(Swollenheadsvndrome,SHS)是由禽肺病毒(Avianpneumovirus,APV)引起的一种鸡的传染病。是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正在流行的新病。在1993~199...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fectiousBursalDisease),又名甘保罗病(CumboroDisease)。1957年首次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市被确认为幼鸡的一种疾病,当时对其病因尚未确定,后来的研究证明,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平顶山市于1989年11月在叶县和郊区首次发现血清学阳性病鸡,随之波及到各个县(市)区。由于临床上缺乏本病的理想治疗药物,所以鸡IBD的临床治疗成了养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当务之急。为了保障我市养鸡业健康发展,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解决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治疗难的问题,我们于1992年开始,进行了为期7a的抗鸡IBD高免蛋黄液治疗鸡IBD的临床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收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610066)王泽洲冯金传张道永林毅杨晓梅鸡葡萄球菌病(Staphylococosl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它葡萄球菌感染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过去认为葡萄球菌是一个较普通的病菌,近20年来...  相似文献   

12.
鸡包涵体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包◇涵◇体◇肝◇炎胡维华刘聚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1)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Hepatitis,IBH)是由禽腺病毒(Fowladenovirus)引起的以肝脏受害为主,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的传染...  相似文献   

13.
用感染大肝大脾病鸡部分纯化的肝匀浆静脉接种肉用成年种母鸡和鸡胚,接种后肉种鸡出现BLS感染的典型病理学和血清学反应,不同日龄鸡胚接种后所孵出的雏鸡,也产生持续性病毒血症,该法非常敏感并可用于组织样品中病毒的检测和滴定,对鸡胚接种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对11日龄鸡胚接种能获得病毒制的最佳结果,出壳鸡体内病毒的复制随日龄而增加,接种鸡胚所孵出的雏鸡8日龄时病毒血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鸡白痢病防治王成新(北京市西郊畜牧兽医管理站100094)刘惠梅(北京市新西祖代鸡场102206)鸡白痢(Pulorumdisease,PD)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enelapulorum)引起的禽类感染。在雏鸡常为急性、全身性败血症过程,造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用于大肝大脾病(BLS)血清学诊断的ELISA方法。使用了一可溶性,BLS特异性抗原,该抗原可从感染母鸡肝肘中回收到,而且已知能在琼扩(AGID)试验中起反应。为使其能用于ELISA,将该BLS特异性抗原经凝胶过滤层析分级,并在微量滴定板上用戊二醛固定。以来自英,美两国的感染和非感染鸡血清对两种ELISA方法进行了评价。其中一种比AGID试验敏感,但非特异性也较高。而另一种敏感性稍低,但  相似文献   

16.
养鸡技术讲座第八十五讲鸡白痢病(上)李文彬陈震林(甘肃省平凉地区畜牧兽医站744000)(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鸡白痢(Pulorumdisease)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Salmonelapulorum)引起的禽类感染。近年来,本病出现一些新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B1(NDV-B1)对刚出鸡无致病性,但却可致死18日龄的鸡胚。经甲基硫酸乙酯(EMS)处理的NDV-B1,却可显著降低对18日龄鸡胚的致病性。经这种弱毒(NDV-B1-EMS)接种的蛋,其1日龄雏鸡的肺和脾都可分离出病毒,出壳的雏鸡产生抗体;到4周龄时能抵抗NDV GB-1Texas强毒的攻击。母源抗体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保护能力。以这种弱毒接种4周龄雏鸡也可诱发保护性免疫。经推算母源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然感和人工诱病的方法对不同病原引起而症状为相似的两种鸡螨病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鸡糠秕病的发生是由于突变膝螨(Knemidocoptesmutans)寄生于鸡患部所致;而似糠秕病的病因,则是因为饲料中的粗脚粉螨(Acarus.siro)和纳皮皱皮螨(Suidasianesbitit)使鸡皮肤过敏,随继而剧痒搔伤所致,并对两种病鸡的临床症状作了观察比较,并详细记载了二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区别,  相似文献   

19.
用活的和灭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接种鸡,以ELISA和West ern印迹(WB)试验测由单一结构蛋白S1、S2、M和N所引起的抗体反应。无论用活的或灭活的IBV接种,4种结构蛋白均在鸡体内激发抗体反应。用活的IBV接种后,S1、S2和N蛋白诱导相似效价的抗体,而M糖蛋白诱导的抗体滴度明显较低,S1、S2和N蛋白的ELISA抗体出现时间和形成过程相似。均在接种后2周首次检到,且和病毒中和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A毒株和B87株混合抗原脾内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共检出31个原始阳性孔,阳性率为15.4%,选择其中3个孔,分别进行3次克隆,最后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命名为B28、B34、C28。通过与其它禽源病毒的交叉试验证明,分泌的抗体均具有高度特异性。3株细胞的平均染色体数分别为94、87、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