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产业发展概况惠民县是国内最早开展棉花杂交制种工作的基地县之一。 1 989年以来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以下简称“中棉所”)的科技优势 ,致力于杂交棉的制种研究开发 ,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聘请专家、教授开展配套技术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杂交制种技术和经验 ,制种规模从几公顷发展到现在的 5 0 0多公顷 ,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虫杂交棉制种基地。特别是 2 0 0 0年 7月与中棉所合资组建了杂交棉专业化公司 ,奠定了行业发展的优势地位。山东中棉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棉所与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于 2 0 0 0年 8月 7日合…  相似文献   

2.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种推广现状棉花生产对棉花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 ,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周期短、应变能力强 ,容易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亲本数量少且容易保纯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已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等主产棉国广泛应用。我国 1 990年杂交棉仅1 .47万公顷 ,占当时全国棉田面积 0 .3% ;1 999年杂交棉已发展到 37.93万公顷 ,占全国棉田的1 0 .3% ,其中仅湖南省就 1 3.6万公顷 ,以人工制种利用二代为主 ,面积占该省棉田的 91 % ,基本实现棉花品种杂交化。近几年来 ,抗虫杂交棉尤其是“中棉”系列品种如中棉所 2 9、中棉所 38、中棉所39发…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杂交棉种植面积不断增长,推广利用杂交棉已成为目前该棉区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原因是中棉所29、中棉所48、鲁棉研15、豫杂35、冀杂566等一批强优势杂交棉品种相继育成,同时,制种技术的改进降低了制种成本,扩大了供种量,再者,育苗移栽,适度稀植配合保留叶枝等栽培技术的推广,减少了单位面积用种量,简化了种植,杂交优势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深受棉农的欢迎。尽管该区有部分棉花杂交制种田改为一熟种植或只在冬春季种植短季蔬菜,但大部分仍采用麦棉套种的种植方式来进行棉花杂交制种。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两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 38的选育成功 ,克服了杂交制种用工多、成本高、保纯难等问题 ,为加快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棉所 38增产幅度大 ,制种技术简单 ,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 1 999- 2 0 0 3年的试验 ,集成了“中棉所 38地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应用该规程的示范田连年单产皮棉 2 2 5 0 kg·hm-2 以上。现将该技术规程报道如下 ,供各地示范推广参考。1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春播棉田。2群体与产量结构2 .1群体结构。大小行种植 ,大行宽 1 1 0 cm,小行宽60 cm,平均行距 85 c…  相似文献   

5.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在湖北宜城示范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在当地的特征、特性 ,1 999年襄樊市、宜城市棉办引进了中棉所2 9抗虫杂交棉品种进行示范试种 ,试验、示范在宜城市璞河镇 4个村麦套棉田进行。营养钵育苗 ,4月1 0日播种 ,5月 1日移栽 ,每公顷密度为 3.0万~3.3万株 ,移栽前每公顷施磷肥 750 kg、碳铵 750 kg,有机饼肥 750 kg,钾肥 1 1 2 .5kg。1 生育特点及丰产性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杂交优势强 ,品质优良 ,色泽好 ,衣分高 ,抗虫抗病 ,产量高。据田间调查 ,该品种 5月 30日现蕾 ,比其它品种提前 5~ 7天 ,脱落减少 1 5%左右 ,单株三桃合计 38.2个 ,比中棉所…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国闻名的植棉老区。近年来,随着棉花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植棉大县射阳抗虫杂交棉面积达5.7万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96.2%,品种以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科棉1号为主,平均每公顷皮棉1635kg,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抗虫杂交棉推广应用也成为沿海棉区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因此倍受沿海棉区广大棉农所关注。因此,对射阳县大面积夺取抗虫杂交棉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讨。1适宜密度。抗虫杂交棉个体发育优势强、植株高大,宜等行种植。一般…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沿海棉区区划的棉田近几年在 1 5万公顷左右 ,多年来种植的棉花品种为中熟陆地常规抗病棉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试种杂交棉 ,但发展不快 ,至 1 999年推广面积仅有 0 .9万公顷 ,占沿海棉区棉田的不足1 0 %。 2 0 0 0年以来迅速扩大 ,当年杂交棉 1 .63万公顷 ,占该区棉田的 1 6%,2 0 0 2年猛增到 6.5万公顷 ,占该区棉田的 65 %,预计 2 0 0 3年基本普及。杂交棉之所以很快成为沿海棉区的主栽棉种 ,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形成了高产优质栽培配套技术 ,并经示范推广已被广大棉农掌握。1杂交棉的生长优势1 .1生育优势。近三年对比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杂交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杂交制种人员越来越紧张 ,制种成本越来越高。为了减少制种用工量 ,2 0 0 1 - 2 0 0 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进行了花粉不同贮藏方法和不同授粉时间的研究 ,并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该方法用于中棉所 38两系杂交制种田 ,采用全天授粉 ,每公顷制种田仅需1 2 .5人。比常规法制种减少用工 49% ,减少工费1 9.8%。研究还进一步探明了杂交制种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时段。1试验方法以中棉所 38不育系亲本为供试材料 ,早上7∶ 0 0以前将父本花粉从田间取来并将其存放 ,贮藏方法分为 3种 :1常规法 (即在当天上午授粉 ) ;…  相似文献   

9.
黄殿成 《中国棉花》2003,30(7):41-42
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地带的唐河县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 ,杂交棉制种始于 1 999年。近几年来 ,尤其是与中棉所合资组建南阳中棉公司以来 ,制种规模迅速扩大 ,制种质量稳定可靠 ,制种产量显著提高 ,外部形象逐步树立 ,广大棉农普遍认可 ,制种体系日趋成熟。1杂交棉制种体系成熟的标志具体表现 :农户、村委、乡种子站制种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制种农户、村委、乡种子站、南阳中棉公司为链条的利益共同体已经形成 ,稳定的杂交棉制种基地雏形开始显现 ;农户普遍熟练地掌握了杂交棉制种关键技术 ;质量监控人员掌握了杂交棉制种技术与管理操作规程 ,员…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宁海县大宗农作物之一 ,“九五”期间全县皮棉单产已达每公顷 1 1 2 5 kg水平 ,比“八五”期间提高 1 95 kg,提高 2 1 %。为进一步提高皮棉产量和效益 ,使宁海县棉花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1 998年 ,我们从湖南引进杂交棉湘杂棉 2号进行试种 ,试种面积 0 .1 hm2 ,平均皮棉单产 1 888.5 kg,比当地常规棉增产 30 %。杂交棉试种成功 ,使我们认识到 ,推广应用杂交棉 ,提高棉花品种上的科技含量 ,这是今后宁海县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突破口。1试验方法参加试验的杂交棉品种共三个 :( 1 )湘杂棉 2号 (湖南棉花研究所育成 ) ,( 2 )中棉所 2 8(中…  相似文献   

11.
中棉所38制种田双行种植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自 1 999年引进中棉所 38的核雄性不育系亲本后 ,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虽然不育系制种省工、省时 ,但 F1产量比人工去雄制种产量减产 2 5 %。 2 0 0 1年良种棉加工厂中棉所 38F1制种面积 35公顷 ,合计比人工去雄制种F1种子减产 1 2 5 0 0 kg,经济损失高达 5 0多万元。经过认真观察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采取的传统种植模式—单行种植法是影响不育系制种减产的主要原因 :( 1 )由于母本不育系中有 5 0 %的可育株没有指示形状 ,苗期育性不能识别 ,未能尽早拔掉 ,可育株与不育株共生期长。 ( 2 )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为9.75…  相似文献   

12.
丁庆永 《中国棉花》2004,31(8):43-43
近年来 ,鹿邑县委、县政府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 ,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 ,狠抓杂交棉产业化生产 ,不断优化、调整棉花品种结构 ,从 1 997年的引进667m2标杂 A1试种 ,到 2 0 0 3年的全县种植标杂棉3.5万公顷 ,仅用 6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杂交棉全县单一品种种植。几年来 ,该县已累计推广种植标杂系列杂交棉 1 0多万公顷 ,创产值近 1 6亿元 ,累计为农民增收 5亿多元 ,棉农人均年增收 5 0 0多元 ,成为全国最大的标杂系列杂交棉推广种植基地县。针对 2 0 0 3年该县涝灾严重 ,农民收入较低的现实 ,为确保 2 0 0 4的 4万公顷杂交棉生产顺利开展 ,切实增加…  相似文献   

13.
刘强 《中国棉花》2004,31(8):34-35
随着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棉花的杂种优势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优质一代杂交棉种子的开发生产 ,也逐渐被众多种子企业所重视 ,如何生产和推广一流的高质量杂交种子 ,确保棉花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 ,是当今杂交棉种子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对中棉所 38杂交制种技术做了一些探索。1制种田选择要求土质肥沃 ,交通方便 ,排灌条件好 ,无病害和盐碱。集中连片 ,不能种植其它棉花品种或另类作物 ,周围与其它棉田间隔 5 0 m以上。增施基肥 ,保高产 ,每公顷增施优质土杂肥 45~ 75 m3 ,有机肥3.0万~ 4.5万 kg或腐熟饼肥 90 0~ 1 0…  相似文献   

14.
江天程  王敏 《中国棉花》2004,31(4):26-27
湖南亚华种业棉种公司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湘杂棉 3号 ,2 0 0 1年九江市开始引进试种 ,并参加全市杂交抗虫棉品比试验 ,子棉产量每公顷4389.2 7kg,居第一位 ,比对照品种增产 37.6%。2 0 0 2年九江棉区试种 70公顷 ,2 0 0 3年示范 2 0 0 0余公顷。1种植表现1 .1抗高温、耐旱性强。 2 0 0 3年 7- 8月份九江日平气温 35℃以上的天数为 37天 ,其中 7月 31 - 8月2日最高气温 41~ 42℃ ;7月上旬初 - 8月上旬末近 40天未见雨 ,湘杂棉 3号抗高温、耐旱性表现较好。据调查 ,9月中旬吐絮的湘杂棉 3号每瓣花内子粒数量比正常年份平均减少 1 .0~ 1 …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棉区在全国的棉花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 ,常年种植面积 2 5万公顷 ,目前杂交棉 F1代利用种植面积只占整个棉产区的 15 %左右 ,而制约杂交棉迅速推广的限制因素是杂交制种费工、费时、产量低 ,制种成本高。所以 ,江汉平原农业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荆门创世纪公司合作 ,在“中棉所 2 9”、“鄂杂棉 3号”、“KC970 4”等杂交棉组合的制种过程中 ,通过对杂交棉的人工制种技术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 ,摸索了一套适应江汉平原的杂交棉制种的高产栽培技术。1制种前期准备1.1制种地选择。制种基地首…  相似文献   

16.
棉花杂交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棉业的发展.尤其是抗性杂交棉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棉农所接受.棉花杂交种生产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早发高产是杂交制种效益的保证。目前,我国棉花杂交制种主要集中在豫东、苏北、冀南,可应用如下措施促进早发高产。  相似文献   

17.
傅连根 《江西棉花》2010,32(4):64-65
浙风棉1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杂交棉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棉2007002)。该品种于2006年引入兰溪市试种,2007年迅速扩大,面积超过133.33hm^2,2008年后已是兰溪市主要当家品种。通过3年的试种、观察及对农户的抽样调查,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等特点,深受棉农喜欢。  相似文献   

18.
标杂棉在新疆的种植表现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杂A1、标记杂交棉一号(以下统称标杂棉)从2001年在新疆试验示范以来,表现出了超常优势,比生产品种增产30%~35%,深受当地棉农欢迎及兵团领导的重视。1新疆标杂棉的试种及表现2001年河南鹿邑县棉麻公司将标杂A1引到博乐农五师八十九团试验示范,2003年、2004年标杂棉的育种人又将标记杂交棉一号引入石河子、南疆阿克苏等地示范。2003年新疆示范种植标杂棉20多hm2,2004年示范种植333hm2,2005年发展到1660多hm2。2003年农五师八十九团种植标杂A120多hm2,平均公顷产皮棉2448kg;2004年种植330多hm2,其中2.8hm2皮棉单产达3255kg,创北疆棉花单产…  相似文献   

19.
我市1994年从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A-92杂交棉获得显著增产,一般增15%左右。从1996年开始引入亲本,按父、母为1∶3的比例进行杂交制种。在1996、1997两年制种面积共计2.7公顷,仅收杂交种子85kg。为提高制种产量,加速杂交棉的推广,从1998年开始,实现制种技术五改,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制种单产达每公顷1237.5kg,提高33倍。1 五改1.1 改变制种面积。由1996、1997年每年的1.3公顷,在减少到0.13公顷。1.2 改变父、母行比。由过去的1∶3改为8∶8等行种植。1.3 改变授粉方向。由过去的父母正交授粉为父母正反交授粉。1.4 改革授粉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0.
标杂 A2 是利用叶型和腺体含量明显不同的两个自交系杂交而成 ,是一个有超常优势的亚鸡脚叶棉花杂交种。在 2 0 0 2年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中 ,公顷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437kg、1 770 kg和 1 62 7.5 kg,在试验中均居第一位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38增产 1 8.9%、2 6.5 %和 32 .3%。在 2 0 0 3年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中 ,比对照豫杂35分别增产 4.9%、0 .8%和 4.2 %。标杂 A2 利用个体增产潜力 ,充分发挥营养枝的生长优势 ,实行宽行稀植 ,密度由常规棉的公顷 5 .2 5万株降为 1 .80万~ 2 .2 5万株 ,行距由原来的 90~ 1 0 0 cm改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