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为了解早熟素(precocene)对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的翅型分化和性比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早熟素处理对白蜡吉丁肿腿蜂后代翅型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50μg·μl~(-1)的早熟素处理下,白蜡吉丁肿腿蜂3日龄、5日龄、7日龄幼虫后代翅型和性比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50μg·μl~(-1)浓度处理,3日龄幼虫的有翅率最低,5μg·μl~(-1)浓度处理,3、7日龄幼虫的有翅率也低于对照组。5μg·μl~(-1)浓度处理,5日龄幼虫有翅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浓度早熟素处理对白蜡吉丁肿腿蜂3日龄、5日龄、7日龄幼虫后代翅型分化的影响较小。高浓度的早熟素对白蜡吉丁肿腿蜂5、7日龄幼虫后代雌虫数量的影响显著。早熟素处理对白蜡吉丁肿腿蜂后代翅型分化和性比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早熟素来调控规模化繁育过程中白蜡吉丁肿腿蜂的翅型和性比。  相似文献   

2.
信阳茶树炭疽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4):42-47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信阳地区茶树炭疽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信阳地区茶树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丙环唑、代森锰锌敏感性较强。其中茶树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为0.3185~0.6740μg·m L~(-1),平均为0.4470μg·m L~(-1);对嘧菌酯的EC50为0.6028~0.9009μg·m L~(-1),平均为0.6915μg·m L~(-1);对丙环唑的EC50为0.3935~0.6872μg·m L~(-1),平均为0.5441μg·m L~(-1);对代森锰锌的EC50为1.5720~2.5062μg·m L~(-1),平均为1.9028μg·m L~(-1)。部分菌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中等程度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对柿炭疽病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选取山东青州、广西恭城、河南栾川及陕西富平的4个柿炭疽病代表性菌株作为处理对象,测定10类22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的MIC值和EC50值,在此基础上筛选5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类(三唑类、DMIs)、苯吡咯类3类杀菌剂效果较好,MIC值均在10μg·m L~(-1)L以下,EC50在0.011 2 0.520 3μg·m L~(-1)范围内。30%苯醚甲环唑WG 1500倍液、240 g·L~(-1)噻呋酰胺SC 2000倍液、240 g·L~(-1)吡唑醚菌酯SC 1000倍液、25%咪鲜胺EC 2000倍液、25 g·L~(-1)咯菌腈SC 1000倍液在第4次喷药后10 d调查的防治效果在18.72%47.76%。[结论]咯菌腈和咪鲜胺两种药剂起效速度和最终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滨海滩涂洋白蜡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白蜡作为引进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以上海南汇滨海森林公园内5年生洋白蜡树种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发现,洋白蜡光补偿点为32.6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948.55 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06 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最大值为(11.37±2.14)μmol/(m2·s),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现双峰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温度、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套适用于银杏种胚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为研究银杏种胚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蛋白提供基础。[方法]分别从蛋白的不同提取方法(直接提取法、酚提取法、Tris-HCl法、Trizol提取法和TCA-丙酮-酚法)、裂解液中的尿素浓度(6 mol·L~(-1)、7 mol·L~(-1)、8 mol·L~(-1)、9 mol·L~(-1))蛋白上样量(1 500μg、1 650μg、1 800μg)和分离胶浓度(10%、12.5%、15%)四个方面对银杏种胚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双向电泳的条件。[结果]采用TCA-丙酮-酚法提取银杏种胚蛋白,在裂解液中尿素浓度为8 mol·L~(-1)、上样量为1 650μg、分离胶浓度为12.5%的方法,可以获得分辨率较高、背景更加清晰、重复性更好的银杏种胚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建立了适合银杏种胚蛋白双向电泳的体系:TCA-丙酮-酚法制备样品,选取尿素浓度为8 mol·L~(-1)的裂解液提取样品粉末全蛋白,蛋白上样量控制为1 650μg,第二向分离胶浓度定为12.5%。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裂叶垂枝桦组织培养离体繁殖再生体系。[方法]以裂叶垂枝桦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为试材,经过外植体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最后获得再生植株,并对裂叶垂枝桦组培快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叶垂枝桦幼嫩茎段离体培养最适培养基和激素组合为:MS+0.5 mg·L~(-1)6-BA+0.05 mg·L~(-1)NAA+0.2 mg·L~(-1)GA_3+20 g·L~(-1)蔗糖+6 g·L~(-1)琼脂;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NAA+20g·L~(-1)蔗糖+6 g·L~(-1)琼脂。将生根的无菌苗移植至草炭土和细沙比例3∶1的已灭菌的基质中,15 d后,组培苗生长健壮,成活率达到80%以上。[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裂叶垂枝桦进行离体快繁,建立了离体快繁再生体系,为裂叶垂枝桦良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Cu、Zn制剂对油橄榄容器苗生长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针对油橄榄容器苗存在主根较为粗大、须根极少、根系盘绕等现象开展化学制剂控根试验,找出适宜油橄榄容器苗的化学控根试剂,从而解决根系畸形导致的油橄榄苗木质量差等问题。[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的CuSO_4制剂及ZnSO_4制剂对油橄榄2年生容器苗进行控根试验,测定苗高、地径及地上部、下部生物量,通过根系扫描仪分析根系生长特点,探讨各项生长指标以及生理指标对控根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20 g·L~(-1)和60 g·L~(-1)的Cu制剂可提高容器苗的地上部分生长量;60 g·L~(-1)和200 g·L~(-1)的Cu制剂可显著增加生物量的积累。(2)200 g·L~(-1)的Cu制剂对苗木新根着生效果最为显著;120 g·L~(-1)的Cu制剂对根系的直径、表面积和体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不同ZnSO_4控根制剂处理对苗木侧根的各指标产生抑制作用。(3)枝条生长量与侧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地径、枝条生长量与侧根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120 g·L~(-1)的Cu制剂处理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Cu制剂浓度为20 g·L~(-1)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结论]试验发现质量浓度为120 g·L~(-1)和200g·L~(-1)CuSO_4制剂控根效果良好,可运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研究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触角中的表达定位,解析AplaOBP2重组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及配体活性,旨在通过气味结合蛋白筛选白蜡窄吉丁新的信息化合物。【方法】原核表达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AplaOBP2在白蜡窄吉丁触角中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AplaOBP2重组蛋白与58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进一步通过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AplaOBP2的配体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AplaOBP2重组蛋白。免疫定位结果显示AplaOBP2在触角嗅觉感器——锥形感器Ⅰ的淋巴液表达。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AplaOBP2蛋白能够与反-2-己烯醛、反-2-庚烯醛、苯甲醛、4′-乙基苯乙酮、3′,4′-二甲氧基苯乙酮和β-紫罗兰酮6种配体结合,其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4.44,4.17,5.20,2.91,3.45和0.63μmol·L-1。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对10 mg·mL~(-1)的6种配体均有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学试验表明,在10 mg·mL~(-1)刺激剂量条件下,反-2-己烯醛对雌成虫有显著引诱作用,β-紫罗兰酮对雌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结论】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嗅觉感器表达,能够选择性结合醛类和酮类物质,推测其在嗅觉识别中发挥功能。气味结合蛋白可作为靶蛋白,鉴定对白蜡窄吉丁具有吸引或趋避活性的信息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沙棘绕实蝇在我国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对沙棘果实造成重大危害,如何选取高效、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种类成为当前沙棘绕实蝇成虫防控工作中的迫切课题。[方法]野外采集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雌、雄分组放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4种农药条件下进行触杀实验。[结果]通过KT_(50)(median knockdown time)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农药同种浓度时,药物对雄性的触杀效果比雌性强,其中苦参碱在浓度为0.005 mg·m L~(-1)时,雄性KT_(50)值为39.21 h,小于雌性KT_(50)值56.13 h,但个别情况下出现对雌性触杀效果比雄性高的情况,如苦参碱在浓度为0.05 mg·m L~(-1)时,雄性KT_(50)值为15.76 h,大于雌性KT_(50)值12.39 h。通过测定4种农药对沙棘绕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median lethal dose),得出触杀作用时间为12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7.737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2 mg·m L~(-1)、苦参碱0.042 mg·m L~(-1)、阿维菌素0.008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24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6.963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 mg·m L~(-1)、苦参碱0.008 mg·m L~(-1)、阿维菌素0.001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48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0.891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mg·m L~(-1)、苦参碱0.002 mg·m L~(-1)、阿维菌素0.001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结论]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沙棘绕实成虫的触杀效果较显著,其次为苦参碱,印楝素的触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源ABA处理对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探讨ABA调控侧柏氧化胁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侧柏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外施低浓度(0.5μmol·L~(-1))和高浓度(200μmol·L~(-1))ABA对100 mmol·L~(-1)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100 mmol·L~(-1)H_2O_2胁迫48 h显著增加了侧柏幼苗叶片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物酶(SOD和CAT)活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2)相较于高浓度200μmol·L~(-1)ABA,施加0.5μmol·L~(-1)ABA显著减少了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H_2O_2和MDA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侧柏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同时促进GSH、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3)100 mmol·L~(-1)H_2O_2胁迫处理48 h,侧柏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CAT、GR、APX、MDAR和GST表达水平较对照CK均有显著性提高;正常和H_2O_2胁迫下侧柏幼苗外施0.5μmol·L~(-1)ABA相较于200μmol·L~(-1)更有利于提高侧柏叶片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CAT、GR、APX、MDAR和GST的表达量。[结论]低浓度0.5μmol·L~(-1)ABA有效地增强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幼苗的氧化胁迫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降低活性氧对侧柏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人工白蜡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白蜡园的种群结构,寄主树生长,经济产品产量,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选出优型白蜡园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群林农混作的生态经济型白蜡园,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群结构,使寄主树茁壮生长,白蜡虫种虫提高产量30%,农作物产值达5400余元/hm^2,从而有效提高白蜡园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白蜡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通过测定模型小鼠的炭粒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考察白蜡虫多糖的免疫调节能力;对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采用口服和注射方式提供白蜡虫多糖,以抑瘤率考察白蜡虫多糖体内抑瘤活性;以生长率为指标考察白蜡虫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人胃癌细胞株及人肝癌细胞株等4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白蜡虫粗多糖(Cwps)和纯化多糖(Pwps)均能明显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但对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无改善作用;体内抑瘤试验发现,白蜡虫多糖对小鼠体内S180有明显的抑瘤效果,但对离体肿瘤细胞生长却无明显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多糖能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性免疫能力,具有体内抑制肿瘤作用,但对肿瘤细胞无细胞毒作用,揭示白蜡虫多糖通过提高小鼠免疫能力达到体内抑制肿瘤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白蜡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平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50-52,55
白蜡虫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本文述及白蜡虫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相关产品的前景展望以及在主产蜡区四川白蜡生产与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景洪气候环境对白蜡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白蜡虫生态活应性和扩大发展白蜡生产及白蜡稳产高产,于1992-1996年,选用不同的寄主树种在热带景洪育苗林,进行白蜡虫放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强日照对白蜡虫生长发育不利;雌白蜡虫能繁衍后代性比正常,但子代种虫不,卵量少,热带地区不宜建种虫基地,雄虫泌蜡正常,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白蜡基地。  相似文献   

16.
17.
白蜡虫在我国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19.
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 ̄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 ̄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蜡虫粗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和脱色前后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静态吸附法确定大孔吸附树脂NKA-9较适合白蜡虫粗多糖脱色,动态吸附法确定白蜡虫多糖脱色条件为30 ℃下10 mg·mL-1多糖溶液(pH值8.0)以1 BV·h-1流速上样1 BV后,以5 BV水洗脱,脱色率为71.4%、脱蛋白率51.9%、多糖收率为60%。体外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脱色前多糖溶液仅在1 000 μg·mL-1浓度时能提升过氧化氢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存活率,而脱色后多糖溶液在10 1 000 μg·mL-1范围内均能提升模型细胞存活率,其中,1 000 μg·mL-1的脱色白蜡虫多糖与模型组的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脱色后多糖抗氧化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