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鱼营养与疾病由营养问题引起的疾病往往发病率高,影响面广,难以发现,难以彻底治愈。这是因为在甲鱼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今天,甲鱼使用配合饲料虽然已经成为趋势,但甲鱼的营养研究还不像鲤鱼、鳗鱼和对虾等养殖品种那么深入,因此,许多甲鱼养殖场还在用非甲鱼全价饲料如:鳗料或鳗鱼改型的甲鱼饲料来喂养甲鱼,由于鳗鱼的营养需求与甲鱼的营养需求相差很大,因此,使用鳗料后甲鱼很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并由此感染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一、甲鱼营养性疾病的种类、症状及病因(一)单纯营养性疾病:甲鱼的营养性疾病主要有贫血、瘦背病…  相似文献   

2.
甲鱼王带起甲鱼村河南省潢川县政协委员、黄岗乡桥梁村李岗农民李开炯,1988年以来,根据甲鱼市场供不应求和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甲鱼生长的实际,不断摸索并熟练掌握了甲鱼孵化、育肥技术。几年来,共孵化幼甲鱼12000多只,养殖成甲鱼2300公斤,纯收入20多万...  相似文献   

3.
甲鱼养殖应稳步发展甲鱼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繁殖率低。特别是由于滥捕和化肥、农药的危害,以及河道、湖泊和农田的改造,甲鱼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野生甲鱼的资源日益枯竭。近年来,由于甲鱼抗癌、治癌性能的发现和应用,加之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使甲鱼在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4.
王宾贤 《内陆水产》1996,22(5):24-25
第五讲甲鱼的质量鉴别及其病害防治技术王宾贤(湖南省水产研究所413100)甲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甲鱼体质的好坏与养殖效益相关联,因而甲鱼体质质量的鉴别,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亲甲鱼的产卵数量和质量、稚甲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成甲鱼的商品价格和食...  相似文献   

5.
甲鱼水霉病的简单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仔、幼甲鱼的培育过程中,甲鱼易得水霉病,主要症状是甲鱼的颈部和腋下寄生水霉菌,形成棉花状的花絮,病甲鱼食欲不振,严重影响生长。1987年9月,湖北罗田三里畈甲鱼养殖场仔甲鱼得此病,用20万分之一和10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浸洗30分钟无  相似文献   

6.
经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日本花甲协会批准,日本甲鱼专家本告正行于1998年11月27日~12月26日到四川省资阳地区指导甲鱼养殖加工技术。资阳地区水产渔政局在乐至县、简阳市、资阳市先后举办了三次有120多名甲鱼养殖大户、国营甲鱼场代表参加的讲座会,还到乐至县甲鱼场、资阳市教办甲鱼场和专业户李明甲鱼场,简阳市平泉甲鱼场,世东甲鱼场指导修建节能,自动排污的越冬房池,饲料台,进、排水工程等技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学员们深感收获很大,乐至甲鱼场助理工程师谭俊淑说:“我养了五年多甲鱼,听了不少人讲课,这次…  相似文献   

7.
曾宝全 《内陆水产》2001,26(9):35-35
甲鱼氨气中毒是伴随着甲鱼控温高密度养殖而出现的一种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鱼病。甲鱼氨气中毒在温室的发生率很小,且症状和甲鱼红底板相似,养殖者一般很难辨认此病,一旦发生,如果诊断错误,用药不当,将造成甲鱼大量死亡。1诊断方法1.1症状甲鱼一旦发生氨气中毒,甲鱼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病情严重时,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起水泡,裙边呈锯齿状断裂。1.2流行特点甲鱼氨气中毒常发生于温室水质变质的池子,时间为每年的2~4月,甲鱼平均体重超过150克。1.3甲鱼氨气中毒和红底板症状的区别甲鱼氨气中毒为点…  相似文献   

8.
年轻的甲鱼养殖业经过近两年,特别是1995年至1996年上半年的红火之后,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到目前为止,市场销售价格跌幅很大,从武汉市汉口交通路和武昌大东门两大农贸市场的调查情况来看,稚甲鱼、种甲鱼、商品甲鱼的价格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了70%、42%和50%以上。去年一只5克重的稚甲鱼类7元,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28元~32元,而且还找不到销路;商品甲鱼也从去年的每500克180元~200元跌至目前的80元左右。甲鱼价格的大幅度下滑,使刚刚形成的甲鱼产业面临严峻考验。虽然说,甲鱼价格的下滑对甲鱼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丰富城乡人…  相似文献   

9.
深秋是商品甲鱼收获的季节。尤其对工厂化养殖来讲,商品甲鱼不能在短期内销售完,为了便于管理和甲鱼的安全越冬,越冬并塘在每年的10月—11月份进行。现介绍一下甲鱼越冬并塘的技术要点。1 调整好甲鱼越冬塘的底质和水质 甲鱼是变温动物,其活动规律和栖息环境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异。严寒的冬季来临之际,甲鱼即潜入水底泥沙或洞穴中。一般水温降至15℃时,甲鱼即停食,开始寻找适合其安  相似文献   

10.
王宾贤 《内陆水产》1996,23(1):28-29
为了配合当前甲鱼养殖生产,普及推广甲鱼养殖技术,本刊从本期起,邀请国内知名甲鱼养殖专家王宾贤先生撰写《甲鱼人工养殖技术》系列讲座,拟在本刊1996年1-6期依下述题目刊出:一、甲鱼人工养殖概况及其养殖生物学特性;二、甲鱼的繁殖及其人工孵化技术;三、甲鱼的越冬育种及其商品养殖;四、甲鱼的营养需要及解决饲料的途径;五、甲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措施;六、甲鱼养殖生产的经营技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江海生殖洄游性鱼类,长江口是刀鲚重要的洄游通道。本研究首次关注洄游至长江口卵巢发育比较成熟的繁殖群体的营养状况,并比较分析了其不同组织总脂和脂肪酸组成,为探明长江口水域刀鲚繁殖群体的营养状况及繁殖性能提供参考信息。结果显示,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依次降低,总脂含量依次增加。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在肝脏中最高,肌肉中最低,3种组织间差异显著(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8:1n9c的含量最高,其在肌肉、肝脏和卵巢中的含量依次为(40.88±0.19)%、(35.06±1.84)%和(42.85±2.14)%,肝脏中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织(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PUF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在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依次升高,卵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肝脏和肌肉(P<0.05),而后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肝脏和卵巢中不饱和脂肪酸(UFA)/SFA的比值依次为2.35、1.67和4.49,n3-PUFA/n6-PUFA的比值依次为4.94、3.87和5.13...  相似文献   

13.
水产生物技术研究的回顾、最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07,31(6):825-840
1简要回顾水产生物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以水产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水产业应用为目的,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水产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  相似文献   

14.
李文笙  王东方 《水产学报》2017,41(4):628-639
microRNA是一种大小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简要综述了microRNA生物学特性、转录后调控机制,详细讨论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相关应用、microRNA在鱼类中的表达模式、功能研究,包括渗透压调节、生殖、发育、生长、免疫、代谢等。现有的研究表明,miR-200和miR-30具有调控血浆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平衡的功能;Dicer1是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在原肠胚时期,miR-20a调节头、眼、脊柱、体节的形态发生,miR-92调控内胚层的形成,miR-10影响体轴形成,miR-219影响头部和尾部细胞的凋亡;miR-122、miR-30、miR-145分别影响肝细胞成熟、肝胆管和肠道发育,miR-138和miR-143调控心脏发育,miR-126、miR-150、miR-451调控血小板、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miR-10和miR-126影响血管生成,miR-200、miR-183分别影响嗅觉、听觉系统的发育,多个microRNA参与视网膜、肌肉、鱼鳍、肝脏等器官的再生;miR-133a/b、miR-206抑制肌肉细胞分裂,miR-214、miR-499、miR-199、miR-3906调控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成;miR-430促进原始生殖细胞的生成;多个microRNA参与到禁食和再投喂调控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平衡;此外,microRNA通过对免疫因子的调控参与到先天免疫、低氧适应、体色调控、应激反应、肌间刺形成等生理过程中。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将有助于对鱼类microRNA研究领域现状的了解和把握,促进鱼类非编码RNA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戈贤平  刘波  缪凌鸿  赵永锋  林艳  路思悦  姜文强  钱琳洁 《水产学报》2023,47(11):119606-119606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具有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高、易捕捞、易繁殖等特点,且具有味美、头小、含肉率高、体形好、规格适中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增加优质水产动物蛋白供应、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团头鲂全产业链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新品种培育及育种技术、饲料营养需求调控及投喂技术、养殖应激与病害的生态防控技术、新型养殖模式、营养品质及加工技术等,提出了具有生产性能优、抗病抗逆性强和适于加工的团头鲂种质资源的挖掘,集约化健康养殖模式建立及精准营养供给、生态防控和高品质加工调理技术的研发等产业发展需求和研究方向,以期为团头鲂全产业链的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席峰  颜立立  潘春霖  翟少伟 《水产学报》2023,47(10):109419-109419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ENR)是一种吸收分布快、血药浓度高、药效持久和生物利用度高的抗菌素,在鱼类疾病防治中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鱼类与养殖环境ENR药残事件对人类与生态的安全影响,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归纳鱼类ENR消除研究基础上,从ENR自身结构与性质,ENR与鱼类种类、发育阶段、组织差异、生理与病理状况、给药剂量与给药方式,以及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关系,对鱼类ENR药残成因进行追溯分析。首次分析发现并提出底栖鱼类较其他水层鱼类易于形成ENR药残蓄积的假说,其可能与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富,易于吸附ENR,底层黑暗环境无法光解ENR,底层鱼类从沉积环境吸收、富集ENR有关,建议对底层鱼类ENR休药期重新研究界定,对其ENR药残机制进行着重研究。首次提出基于选择突变窗理论的ENR大剂量给药模式,是引发当前鱼类与环境ENR药残主要根源。据此,提出基于ENR最小抑菌浓度的ENR减量给药方案,联合具有抗菌和促解毒功能的传统中草药,以达到ENR减量增效,降低ENR耐药性,促进ENR药残从养殖鱼体消除,缩短鱼类ENR休药期,降低养殖环境ENR药残的目的。同时,为减少鱼类ENR的环境来源,应结合进行环境ENR消除技术研究。本文可为养殖鱼类ENR科学用药与药残风险控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流行变异情况,本研究取用2013年3—12月从7个省市发病地区采集到的64份WSSV阳性样本,以特异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通过测序分析不同样本的缺失及变异差异。结果显示,在开放阅读框ORF14/15的扩增中,分别有6530 bp、6533 bp和5138 bp的片段缺失,而在ORF23/24扩增中有12070bp大片段的缺失,不同地区样本中未能成功扩增ORF75,而ORF94的重复单元数目分别为0、3、4、12不等,ORF125的重复单元数目为0、7。SNP分析表明,含有3个重复单元的ORF94在48位的碱基为T、T、T,重复单元数为4的在48位的碱基为T、T、T、T,重复单元数为12的在48位的碱基分别为T及11个A。而ORF125所有重复单元数为7的情况在8、18、25、66、69位置的碱基均为G、G、G、G、A,在9、50、53、61位的碱基也普遍出现了变异。结果表明,WSSV在中国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在序列中的缺失、重复单元数目以及SNP的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鲵是全球现生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药食资源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且珍稀的水生动物,在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特性下,大鲵种质资源现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尽管有多重保护地位加身,其野生种群现状依然不容...  相似文献   

19.
氯氰菊酯暴露对草鱼4种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9.30±0.48)g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了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草鱼组织结构损伤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  相似文献   

20.
Permeability of Na-gluconate, Na-malate and Na-acetate into fish-meat strips by soaking, and their osmotic dehydrating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sodium chloride (NaCl) and sorbitol. Carboxylic acids, anion species of carboxylates, were less permeable into soaked meats than chlorine of NaCl, and their permeability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orbitol. However, the permeation of sodium, cation species of the carboxylates and NaCl, was promo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sodium ion dissociated in soaking solutions. The ratio of sodium to the anion species in soaked meats was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numbers of the sodium atom in the molecules as well as the dissociation degree of the ionic compounds in the soaking solution. Furthermore, the osmotic dehydrating effects of Na-gluconate and Na-malate were analogous with that of sorbitol,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NaCl and Na-acetat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me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smotic dehydrating effects of the carboxylat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ionization in soaking solution as well as their molecular weigh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