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物炭处理对新疆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和防治棉花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在大田覆膜滴灌栽培条件下,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并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连作棉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和碳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灰漠土和风沙土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灰漠土试验分别设生物炭+常规NPK施肥(BC+CK)和常规NPK施肥(CK)两种,生物炭施用量22.5 t·hm-2;风沙土设低量生物炭+常规NPK施肥(BC1+CK)、高量生物炭+常规NPK施肥(BC2+CK)和常规NPK施肥(CK)3种,低量生物炭施用量22.5 t·hm-2,高量生物炭施用量45 t·hm-2。【结果】施用生物炭对新疆连作棉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和养分有一定的影响。和常规施肥相比,灰漠土pH降低或差异不显著,风沙土则显著升高。有机质含量两组灰漠土根际土壤分别增加36.1%和7.9%,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32.8%和15.4%;风沙土低量生物炭和高量生物炭根际土壤分别增加63.6%和295.1%,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93.5%和108.8%。灰漠土其余养分含量规律不明显,风沙土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增加趋势,速效氮含量降低。施用生物炭对新疆连作棉田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有提升作用,风沙土作用效果好于灰漠土。两组灰漠土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提高2.2%和72.1%,真菌数量分别提高80.0%和83.3%;风沙土低量和高量生物炭处理细菌数量分别提高16.1%和35.7%,真菌数量均提高了300.0%。同时施用生物炭提高了灰漠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但亚硝化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风沙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5类生理菌群的数量均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表明,施用生物炭土壤微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或显著提升,但风沙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效果好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Shannon指数有升高趋势。【结论】总体而言,施用生物炭能提高新疆灰漠土和风沙土连作棉田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且风沙土的改良效果好于灰漠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化钾和硫酸钾2种钾肥及其配施比例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为滇重楼规范化种植中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以滇重楼生长过程中不施钾肥为对照(CK),设氯化钾和硫酸钾配施比例依次为100∶0(PF1)、75∶25(PF2)、50∶50(PF3)、25∶75(PF4)和0∶100(PF5)的5个施肥处理,测定滇重楼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和根茎钾含量。【结果】与CK相比,各钾肥处理的土壤p H均有所降低;除PF1外,其余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根际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PF4处理的调控效果最佳,可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依次增加107.98%、13.95%、31.32%和10.81%,使细菌数量增加58.93%;除中性磷酸酶活性外,多数施肥处理增加了土壤中其余6种酶的活性。与CK相比,施用外源钾肥时,多数处理可显著提高滇重楼根系活力。所有处理均显著增加滇重楼老根茎和新根茎钾含量(P<0.05,下同),其中PF4处理使滇重楼老根茎和新根茎内的钾含量达峰值,较对应CK显著提高134.57%和131.13%。【结论】外源施用钾肥对于滇重楼的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环境有积极影响,但不同钾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微环境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氯化钾和硫酸钾按25∶75比例配施的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著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与ACP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对速效养分利用明显。冗余分析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变化主要受Olsen-P、MBP、CaCl2-P和Citrate-P含量影响;而土壤中含水量、pH、NH4+-N、根系生物量、HCl-P和Enzyme-P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结论】P和CP配施处理能提高缺磷水稻土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岭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秦岭太白山区不同林分下鹿蹄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探索其空间变异规律,为野生鹿蹄草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秦岭北坡太白山区4种林分下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平均富集率分别达34.64%,58.29%,126.94%,114.02%,96.38%,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酶也表现出根际活性较强的特性,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32.04%,22.40%,30.57%,8.17%。在鹿蹄草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与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氮、速效磷含量与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与转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含量与 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秦岭北坡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鹿蹄草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铁改性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吸收镉以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广东韶关重金 属镉污染的菜田土壤为基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铁改性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生物炭 / 土壤重量比分别为 0(CK)、0.1%、0.3%、0.5%、1%〕对小白菜根际、非根际土壤水溶态、交换态镉含量及镉吸收、品质及抗氧 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铁改性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根际以及非根际土壤水溶态镉含量,铁改性生物质 炭添加量在 0.5% 时根际水溶态镉含量最低,为 CK 的 58.55%;铁改性生物质炭添加处理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交 换态镉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同时,铁改性生物质炭添加可提高小白菜生物量以及 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 含量,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镉含量与吸收量,显著提高小白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结论】铁改性生物质炭添加量为 0.5% 时效果最佳,对镉污染土壤小白菜产量和 品质具有明显促进和改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根际土壤水溶态镉含量,降低小白菜对镉的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半夏连作障碍的机理,为克服半夏连作障碍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半夏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法,研究轮作及连作对半夏产量、品质及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连作使半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下降,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在半夏生长后期,连作较轮作半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6.21%、18.80%和21.49%,多酚氧化酶活性连作较轮作高62.96%.轮作和连作半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半夏的生长均逐渐升高,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连作半夏块茎直径、百粒质量、产量和浸出物含量均显著低于轮作,分别较轮作下降25.00%、32.82%、87.77%和20.75%.【结论】连作半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连作显著降低了半夏产量和浸出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烟秆炭基肥对薏苡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炭基肥推广应用及薏苡养分和品质调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浦薏6号和烟秆生物炭基肥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F)、低量(800 kg/ha)炭基肥(LBF)和高量(1600 kg/ha)炭基肥(HBF)4种施肥处理,测定薏苡生长、产量、品质等指标,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薏苡肥料农学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烟秆炭基肥可促进薏苡植株生长并提高薏苡产量,成熟期薏苡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7.8~15.4 cm和1.4~2.3 mm,薏苡平均增产44.98%;烟秆炭基肥可显著提高薏仁中营养性成分含量(P<0.05,下同),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44.25%,维生素C含量平均增加12.26%,而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烟杆炭基肥能提高薏苡中黄酮和薏苡素功能性成分含量;此外,烟秆炭基肥促进氮、磷、钾养分积累,显著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以HBF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达68109.15元/ha,较CK提高77.29%。【结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因素,1600kg/ha生物炭基肥处理提升效果较佳,在福建等南方地区的薏苡种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明西南紫色土地区冬春茬甘蓝露地栽培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对甘蓝栽培的影响,以早熟耐抽薹的2个春甘蓝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00%化肥(CK)、70%化肥+30%有机肥(T1)、50%化肥+50%有机肥(T2)及100%有机肥(T3)共4种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比处理,系统比较了增施有机肥对春甘蓝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及甘蓝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施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甘蓝品质均有明显影响。同一甘蓝材料,根际土壤转化酶、β 葡萄糖苷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表现为T3>T2>T1>CK,大量增施有机肥的处理T3、T2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处理T3、T2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CK,以T3含量最高,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则无显著差异;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T3处理的春甘蓝综合品质最高,T2与T1次之。同种施肥处理下,不同甘蓝品种间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品质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减少化肥投入、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西南紫色土地区的土壤质量,促进甘蓝综合品质的提高,研究为生产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及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田间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CK)小区实验,研究滴灌温度对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增温滴灌和井水滴灌2水平3重复处理,在棉花蕾期、铃期时采集棉花根际0~20 cm土壤,测定土壤速效N、有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并在蕾期时取完整灌水周期中根际土壤鲜样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蕾期时ZW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较CK减少13.51%(P0.05),铃期时,有效磷含量减少26.7%(P0.05),两时期中ZW处理下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略低于CK处理(P0.05);完整灌水周期内ZW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灌水后第3 d,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增加了41.5%(P0.05)、45%(P0.01)、19%(P0.05),灌后第5 d,放线菌数量增加了93.2%(P0.01),总增加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结论】增温水灌溉可以促进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降低土壤中养分含量,亦可丰富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碳化石墨烯对朝天椒产量、品质及其根区土壤养分、酶活性、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石墨烯碳肥在辣椒高产高效优质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鲜用型朝天椒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施肥(CK)的基础上分别在定植后的朝天椒根区淋施0.07%石墨烯水溶液(A8处理)、0.35%石墨烯水溶液(B8处理)和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化肥与生物质炭基肥配比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化肥最佳减施量及生物质炭基肥施用量,为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4个化肥与生物质炭基肥配比处理[对照(CK):100%化肥;T1:80%化肥+20%生物质炭基肥;T2:60%化肥+40%生物质炭基肥;T3:40%化肥+60%生物质炭基肥],于移栽后30、60和90 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烤烟的农艺性状和SPAD值,烘烤结束后调查各处理烤烟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测定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同时收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在生长前期生物质炭基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影响较小,生长中后期其促进作用逐渐凸显;除有效叶片数外,T1处理的各项农艺性状指标整体最优,有效叶片数以T3处理最多,在移栽后90 d较CK高10.20%;随着炭基肥配比的增加,SPAD值、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协调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T2处理最优(SPAD值较CK高4.04%,外观质量总分较CK高2.65%,产量、均价、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分别较CK高1.82%、5.50%、7.43%、0.88%,烟叶化学成分总分较CK高9.45%),T3处理不利于烤烟产质量的形成;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以T3处理(0.612 mg/g)和CK(7.384 mL/g)最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以T2处理最高,分别较CK高7.01%和5.34%。【结论】化肥减量配施炭基肥可显著促进中后期烤烟生长,同时具有显著的改土作用,其中以60%化肥+40%生物质炭基肥处理效果最优,而过高的炭基肥用量则有抑制烤烟生长和降低土壤质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解决碱性土壤上桑树缺铁黄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桑树品种特优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鸡粪有机肥、硫磺、木质素铁肥对碱性土壤pH值、铁活性及桑树生长、铁素营养的影响。【结果】施用0.670 g/kg硫磺后能明显降低土壤pH值,比对照降低约2个单位。单施硫磺(S2)和硫磺与有机肥混施(S+OF)对桑树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片和茎总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8.7%和35.9%。施用硫磺(S2)、硫磺与有机肥混施(S+OF)及铁肥与有机肥混施(Fe+OF)均能提高桑树叶片中的活性铁含量。【结论】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硫磺和有机肥能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中活性铁的含量,促进桑树植株生长,可以作为改善和防治广西地区桑树缺铁黄化的一种较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 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 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 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合理的糯高粱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作糯高粱 (SW)为对照,设糯高粱+花生 (WP)、糯高粱+大豆 (WS)、糯高粱+辣椒 (WC)和糯高粱+红薯 (WSP) 4种间作处理,于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糯高粱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糯高粱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糯高粱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从糯高粱拔节期到成熟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开花期WS、 WP、 WSP和WC处理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2.25、 1.54、 1.21和1.06倍,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2.38、 1.60、 1.39和1.12倍,脲酶活性分别是SW处理的1.70、 1.67、 1.32和1.23倍;糯高粱根际土壤总磷脂脂肪酸 (PLFA)、细菌PLFA、真菌PLFA、放线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和革兰氏阴性菌PLFA含量均表现为WS>WP>WSP>WC>SW。与SW处理相比, WS、 WP、 WSP、 WC处理下糯高粱产量分别降低1.1%、 6.7%、 7.7%和9.0%,千粒重分别增加35.8%、 23.7%、 13.8%和7.3%,穗粒数分别增加54.8%、 51.4%、 41.2%和36.4%,穗长分别增加22.2%、 12.9%、 8.3%和5.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与糯高粱根际土壤特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P<0.01)。【结论】合理的间作模式可以改善糯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优化糯高粱的穗结构。糯高粱+大豆可能成为糯高粱栽培的理想间作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喷施有机酸和叶面肥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火龙果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授粉后3、13和25 d时对果实和枝条喷施有机酸(乳酸、草酸、柠檬酸)和叶面肥(锌、硼、乳酸钙、糖醇螯合钙、复合钙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各处理果实采收期的理化特性、食用特性、营养成分及抗氧...  相似文献   

18.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 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棉田土壤养分状况、棉花产量性状与肥料投入收益情况,为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配合减施10%、30%、50%化肥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3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调查棉花产量性状,分析肥料投入收益情况。【结果】定位3 a后,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增施有机肥后,随着化肥减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降低趋势,但减施10%、30%化肥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减施50%化肥后显著下降;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后,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影响棉花产量,减施10%与30%化肥后籽棉产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而减施50%化肥后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肥料投入收益以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10%与30%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棉区,增施有机肥1 500 kg/hm2,减少化肥用量30%,可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棉花产量,实现肥料投入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