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云龙水库鱼类资源及净水鱼类群体状况,加强水环境管理。【方法】在库区设置10个采样点,同期分别开展4次采样,对渔获物进行分类鉴定并对样本进行生物学测量和统计分析,利用FiSAT II-VPA进行鲢的资源量估算。【结果】云龙水库库区分布有鱼类16种,隶属3目7科16属。鲢、鳙、鲫、草鱼、麦穗鱼、?、高体鳑鲏、罗非鱼、子陵吻鰕虎鱼、太湖新银鱼、池沼公鱼和棒花鱼为常见种;鲤、泥鳅、大鳞副泥鳅和小黄?鱼为偶见种。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和太湖新银鱼为优势种;鲤、鲫、鲢、鳙、草鱼、棒花鱼、高体鳑鲏、泥鳅、大鳞副泥鳅、罗非鱼、小黄?鱼和池沼公鱼为非优势种。鲢体质量—体长幂函数关系为:W=1.562 22×10-5L3.024 78 (n=193,R2=0.921 32),资源量估算为5.99×105尾。【结论】云龙水库鱼类资源分布与静水环境条件基本一致,水环境管理中应加大对小型鱼类的捕捞强度及适当投放净水鱼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了解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相似性,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样地调查基础上,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分别选取海岸带鹅公村样地和罗屋田水库库区样地的乔木层与灌木层优势种为对象进行生态位定量研究。【结果】(1)在鹅公村样地和罗屋田水库样地的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分别为豺皮樟和银柴,Levins指数分别为16.40和22.70,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89和3.16;灌木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分别为狗骨柴和红枝蒲桃,Levins指数分别为19.10和23.97,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07和3.20。(2)乔木层生态位重叠指数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434和0.641,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树种分别为毛冬青与桃金娘(0.997)、鱼骨木与岭南山竹子(0.923);灌木层生态位重叠指数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441和0.468,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树种分别为香港大沙叶与假苹婆(0.910)、银柴与九节(0....  相似文献   

3.
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鹞落坪半夏资源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对安徽省鹞落坪保护区特有种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进行调查,运用Levins和Shaa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鹞落坪半夏生境地17个主要草本种群中,多数草本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中,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臭草Melica scabrosa、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生态位宽度居前3位,它们也是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居最后3位的是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待宵草Oenothera stricta、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居中下水平。主要草本种群的重要值(IV)与生态位宽度B_i、B_i'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Sig.=0.000)、0.707(Sig.=0.002)。生态位重叠值在0.4以下的种对占所有种对的83.46%,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占38.60%,而生态位重叠值1.0的种对仅占总物种种对的1.10%,各种对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并未与相应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相关性。【结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学特性相似性不大,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主要草本种群能和谐地共生于群落中,但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并无优势,只处于伴生地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 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均超过1 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种鱼类种群规模扩大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低的更大;鲢、鳙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圆叶玉兰(Oyama sinensis)的生态位特征,以期为圆叶玉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川镇圆叶玉兰分布区域的7个海拔梯度布设21个20 m×20 m的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研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研究区内圆叶玉兰在各海拔分布均匀;贴毛箭竹(Fargesia adpressa)、圆叶玉兰、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907、1.870、1.778、1.746、1.697,在群落中具有种群优势;圆叶玉兰和领春木、贴毛箭竹、红花悬钩子(Rubus inopertus)等主要的伴生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均在0.5~1之间。【结论】目前,圆叶玉兰生存状况良好,生态适应能力较强,在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江郎山岩生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该地岩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Wiener公式、Schoener公式和Pianka公式,对16个岩生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山类芦(1.986),其他依次为地笋(1.618),前胡(1.560),卷柏(1.515),饭包草(1.489),滴水珠(1.477),野百合(1.308),浙皖粗筒苣苔(1.236),凹叶景天(1.199),小沼兰(1.186),香花崖豆藤(1.168),透茎冷水花(1.121),石韦(1.057),苦苣苔(1.015),大叶火焰草(0.910)和虎耳草(0.856)。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表明,Cih≥0.5的种对仅有20个,占总对数的16.7%。Pianka生态位重叠值表明,Oih≥0.5的种对仅有35个,占总对数的29.2%。优势种山类芦与其他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别在0.32~0.57和0.29~0.82之间。【结论】物种之间对资源的需求趋同性不高,对资源的偏向性和生态位分化趋势存在。山类芦在群落中的优势明显,其他种并不构成竞争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大通县不同人工林下草本群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当地人工林配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杉林、白桦林和云杉-白桦混交林3种人工林,运用Levins公式及Pianka公式计测分析林下草本群落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白桦混交林下草本群落与另外两种纯林相比,优势种的重要值明显较大,其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大,说明植物更能适应环境,生长更好;优势种的重叠度相对偏高,植被表现出相互适应共存且能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的特点。【结论】混交林下草本群落的生态位所代表的群落结构更为合理,混交林的配置模式更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多样性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海大通县不同人工林配置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和样地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白桦纯林、青海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同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生态位宽度广的物种,如问荆、珠芽蓼、东方草莓等,往往构成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混交林草本群落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05和0.612,相对于阔叶林和针叶林,其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发育;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这并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可能由于斑块的存在,导致一些林分中较窄的生态位宽度也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结论】不同人工林,由于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复杂性,造就了植物群落内部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定量分析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变化。【结果】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之间,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疣枝桦(Betula pendula)、红果越橘(Vaccinium hirtum)和寄奴花(Cerastium pauciflorum)等9种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和多叶苔草(Carex polyphylla)等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任一火干扰烈度与其他两种火干扰烈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森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在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但与中度火干扰烈度之间的差别不大;森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则均是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生态位重叠值0.8的物种对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多,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少。【结论】不同的自然火干扰烈度通过制造资源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导致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并受到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湖南省慈利县天心阁32年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3种不同林窗面积下植物幼苗生态位特征,以期探究林窗促进更新技术。【方法】采取生态群落调查方法对湖南省慈利县天心阁马尾松次生林林窗植被更新特征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物种重要值、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以更新幼苗的高度为一维资源位状态,对马尾松次生林灌木层优势物种在不同林窗面积下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林窗更新初期,林窗内灌木层植物种类和数量较林内均得到增加,灌木层优势树种重要值排序呈现显著差异,盐肤木、檵木、铁仔等阳性树种在林窗内排序位置较为靠前。(2)植物在林窗更新初期,其生态位宽度值在不同大小林窗内呈现差异化特征;盐肤木、檵木、小构树、铁仔、山莓的生态位宽度值都表现出中林窗>大林窗>小林窗=林内,其他植物生态宽度值在林窗和非林窗内变化不明显。(3)大林窗(445~480 m2)、中林窗(150~180 m2)、小林窗(68~85 m2)和非林窗(林内)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喀斯特高原人工湖泊鱼类多样性,并综合评估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为喀斯特地区水域鱼类多样性评估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也为红枫湖和阿哈湖鱼类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积累基础资料。【方法】以红枫湖和阿哈湖为代表采集水样,以Tele 02硬骨鱼类通用引物PCR扩增eDNA,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完成高通量测序;对优质序列按照98%相似性进行OTU聚类,生成OTUs表格,通过基因注释获得鱼类物种信息,并以R语言分别进行PerMANOVA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在红枫湖鉴定出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1科27属,其中鲤形目鱼类18种,红枫湖南、北湖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R2=0.08,P=0.562>0.05);在阿哈湖鉴定到鱼类33种,隶属于6目12科28属,其中鲤形目鱼类18种,各采样点检出鱼类总数差异不明显,保持在28~32种。现阶段的红枫湖和阿哈湖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为主,但存在以日鲈目为主的养殖鱼类生态入侵。红枫湖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决定系数(R2)排序为溶解氧(DO)>总溶解固体(TDS)=水温(WT)>pH>离子氨(NH4+),DO(P=0.034)是引起红枫湖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阿哈湖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决定系数(R2)排序为TDS>WT>Tra>NH4+>DO,TDS(P=0.005)是引起阿哈湖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现阶段的红枫湖和阿哈湖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为主,但存在以日鲈目为主的养殖鱼类生态入侵。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喀斯特高原水域鱼类多样性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快速监测到鱼类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但通用引物可能对某些鱼类存在扩增偏好性;此外,不同人工湖泊水质理化因子特异性较强,研究环境因子与湖泊鱼类群落的关系时应对每个湖泊单独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金泽水库鱼类的群落结构和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7年9月到2019年12月按季节共9次对金泽水库运行初期进行了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用水声学DIDSON 双声纳鱼探仪对金泽水库的鱼类资源量进行了探测,结果如下:共调查到30种鱼类,隶属于5目7科,其中淡水型鱼类28种、河口性1种、洄游性1种;草食性、植食性、滤食性、杂食性、初级肉食性和次级肉食性鱼类分别有2、3、2、9、5和9种; 渔获物中滤食性鲢和鳙无论在个体数还是重量均排在第一位;优势种(IRI>1000)有鲢、鳙、鲫和刀鲚;水声学双声纳鱼探仪探测金泽水库目前的资源量约在13.33万尾、11.58万kg,鱼产力处在高产水平。现在的鱼类群落结构与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前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现有鱼类与太湖鱼类区系相似性高。 关键词:金泽水库;鱼类;群落结构;运行初期;资源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长江如皋江段仔稚鱼资源现状,探索仔稚鱼物种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特征及仔稚鱼丰度时空特征,为长江近河口段仔稚鱼资源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对仔稚鱼进行采样调查,将仔稚鱼样品在Olympus SZX 16体视解剖镜下进行种类鉴定,对部分形态特征残缺难以辨认及不确定种类的仔稚鱼进行细胞色...  相似文献   

14.
三种捕食性瓢虫的种间竞争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0-3987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比例仅为龟纹瓢虫的22.3%及多异瓢虫的29.8%。基于田间观测结果,异色瓢虫共取食17种猎物,占总量89.5%,龟纹瓢虫共取食12种猎物,占总量的63.2%,多异瓢虫共取食9种猎物,占总量的47.4%。计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13,0.393和0.304;所得生态位重叠系数异色瓢虫与龟纹瓢虫为0.992,龟纹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83,异色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64。【结论】异色瓢虫与其它捕食性瓢虫在田间释放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作用。异色瓢虫可以通过较高的种间互残及攻击防御能力提高自身在营养水平低下情况时的生存概率。异色瓢虫的生态位宽度高,且与其它瓢虫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因此异色瓢虫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同生态位其它捕食性瓢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模糊集分析法对辽河支流浑河流域的汛期分期进行研究,为浑河流域洪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模糊集分析方法,以浑河流域沈阳站为代表站,用其1956-2000年45年的汛期旬径流量实测资料对浑河流域的汛期分期进行研究,并用45年的实测资料对汛期分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6月上旬-7月上旬是浑河流域的前汛期,7月中旬-8月下旬是其主汛期,9月上旬-9月下旬是其后汛期。基于45年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该汛期划分是合理且可靠的。【结论】将模糊集方法应用于浑河流域汛期分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在资源分配上的内在关系。【方法】在对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各类群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数量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区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均为微蛛、园蛛、狼蛛和肖蛸科,以园蛛科的优势度指数为最高,分别为0.4999和0.6665。稻田养鸭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微蛛、园蛛和肖蛸的生态位宽度值低于常规区,微蛛与球蛛、肖蛸与跳蛛、跳蛛与管巢蛛及管巢蛛与瓢虫的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比常规区增加了70.65%—75.57%。【结论】稻鸭共作使主要捕食性天敌在同一资源等级上的竞争加强,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尽管捕食性天敌的总个体数比常规区下降了19.56%,但天敌充分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中的较多等级,且分布更为均匀,发生时间长,可对害虫种群进行持续控制,因而控虫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砂姜黑土区缓释氮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北青340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对照(C0)、缓释氮70 kg/hm2(C70)、140 kg/hm2(C140)、210 kg/hm2(C210)、280 kg/hm2(C280)5个水平。【结果】 随缓释氮施用量的增加,抽雄开花后器官干物质量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产量因素与器官干物质量相关性有差异,与R3茎+鞘、R6茎+鞘之和干物质量负相关,其它正相关,产量性状与器官干物质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 缓释氮210 kg/hm2可作为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氮素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前茬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具有后效作用。全年不施氮处理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为最低,胞间CO2(Ci)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前茬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不断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N2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2浓度(Ci)最低,且夏大豆产量也最高,达到3 164.64 kg/hm2,麦季施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夏大豆产量的增加。【结论】前茬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大豆季施以一定的氮肥,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滴灌带配置对新疆滴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为材料,设置3种滴灌带配置:1管1行(TR4,对照)、1管6行(TR6)和1管8行(TR8),研究靠近滴灌带的第1(R1)、第2(R2)、第3(R3)和第4行(R4)行间植株产量的差异。【结果】 TR6和TR8植株叶面积比TR4分别减少了5.80%和8.69%,其株高降低了1.03%和2.71%。各行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着滴灌带间距的增长而下降,R1和R2行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R3和R4行,其它各项指标也呈相近的趋势,R3和R4常处于水分亏缺状态。【结论】 水肥条件下滴灌春小麦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为直接效应,千粒重为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