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茶多酚对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选用茶多酚中活性较强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接枝αs1-酪蛋白。通过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αs1-酪蛋白构象变化,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免疫印迹实验分析αs1-酪蛋白抗原 性变化。结果表明:EGC、EGCG均对αs1-酪蛋白内部荧光有猝灭作用,对αs1-酪蛋白的酪氨酸(tyrosine,Tyr)和 色氨酸(tryptophan,Trp)残基均有影响,αs1-酪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略有增加,无规卷曲含量略有降低; αs1-酪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其抗原性显著降低,EGCG对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显著强于EGC。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蛋白酶水解作用对牛乳酪蛋白(CN)致敏性或者抗原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和体内2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牛乳酪蛋白抗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的最适条件为50℃,E/S为0.5%下水解2 h;此水解条件下酪蛋白的总致敏性降低最多,α-酪蛋白(α-CN)抗原性降低率为81.59%,β-酪蛋白(β-CN)抗原性降低率为62.69%。酶解组小鼠过敏症状比未水解的牛乳酪蛋白组相比明显减轻;与未水解酪蛋白相比,酶解物显著抑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的产生;酶解物显著降低血浆中组胺的释放。说明胰蛋白酶能够有效降低牛乳酪蛋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控制牛初乳的加工工艺参数对初乳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旨在探究热处理条件对初乳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蛋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7 种不同的热处理条件(55 ℃/30 min、55 ℃/60 min、60 ℃/30 min、60 ℃/60 min、63 ℃/30 min、63 ℃/60 min和72 ℃/15 s),探究热处理后初乳理化指标、微生物菌落数和免疫球蛋白IgG以及乳铁蛋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3 ℃条件下处理30 min和60 min,以及在72 ℃条件下处理15 s,出现明显的蛋白凝块;72 ℃处理15 s后显著降低初乳密度、酸度、乳蛋白、非脂固形物(SNF)、总固形物(TS)、柠檬酸、酪蛋白和尿素等理化指标;本研究所有热处理条件均显著降低菌落总数,有效控制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经本研究设置的热处理后初乳中IgG水平显著降低,乳铁蛋白含量不受影响。综上考虑,建议初乳热加工温度控制在63 ℃以下,并根据生产目的针对性控制热加工参数。本研究可为牛初乳加工工艺参数控制提供详实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中国水牛乳蛋白基因多态性与乳蛋白组成的关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60头尼里、摩拉和杂交水牛奶样的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组成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κ-酪蛋白有BB、AB和AC3种基因型,αs2-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型分别为AA、AB型和AB、BB型,β-酪蛋白有AA和AB 2种基因型,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均仅发现BB型。运用SAS 9.0统计分析多态性与乳蛋白组成的关联后,发现在筛选出的5种κ-αs1-β复合基因型中,BB-AB-AA型与κ-酪蛋白相对含量极显著相关;AB-AB-AA型与αs2-酪蛋白相对含量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水牛乳蛋白存在基因多态性,κ-αs1-β-复合酪蛋白多态性与κ-酪蛋白和αs2-酪蛋白相对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蛋白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生鲜乳经75℃/15 s、125°C/4 s、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方法分析了生鲜乳以及不同热处理后的乳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鲜乳蛋白图谱相比,牛乳经75℃/15 s巴氏杀菌的乳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无明显变化,经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有4个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明显下降,这些蛋白点质谱鉴定为α-乳白蛋白、β-酪蛋白变异体、κ-酪蛋白和免疫球蛋白γ,ELISA方法检测乳中IgG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双向电泳结合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对牛乳中的蛋白组分及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灭菌(135°C/4 s和145°C/4 s)可造成乳中蛋白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维模式下培养时间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3头健康的3~5岁泌乳黑白花奶牛的乳腺组织,将BMECs经1代纯化后进行三维培养,在三维模式下分别培养3、5、7、9 d,测定BMECs中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模式培养5 d的BMECs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培养3、7、9 d(P<0.01);利用三维模式培养5 d的BMECs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培养3、7 d(P<0.01),高于培养9 d,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三维模式下培养时间影响BMECs中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培养时间为5 d。  相似文献   

7.
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10、20、30、40和50min五个热处理时间,研究在100℃干热条件下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粉的蛋白质溶解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当加热时间由20min增加到30min时大豆的蛋白质溶解度下降明显。100oC干热条件下,大豆的适宜热处理时间为20-40min。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羊的α-酪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影响乳的品质;但是κ-酪蛋白的基因型是否影响乳的组成还知之甚少。并且α-酪蛋白和K-酪蛋白基因型的交互作用也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选择89头Murciano-Granadina山羊旨在研究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型与乳品质之间的关系。在Murciano-Granadina山羊316 d的泌乳期内,每隔一周测定一次乳产量、总蛋白、乳脂肪、非脂固形物、乳糖、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等的含量。结果表明,αs1-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型之间没有交互作用。与κ-酪蛋白的AA基因型相比,κ-酪蛋白的AB和BB基因型显著影响乳中总蛋白和蛋白质分数。并且试验结果与法国在山羊品种上的试验结果不同,本试验结果证明,αs1基因型不影响乳蛋白、酪蛋白和脂肪的含量。生产上当考虑山羊乳的成分时,应对κ-酪蛋白基因型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处理对浓缩乳蛋白70(milk protein concentrate 70,MPC70)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对乳蛋白结构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蛋白经过25、75、85、95℃分别处理15min,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表面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在95℃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2μmol/L和1 008;经过热处理后,乳蛋白中α-螺旋和β-转角的含量下降,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上升;通过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模拟胃肠消化样品发现,一定程度的热处理提升了乳蛋白的可消化性,这可能与其结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羊乳蛋白质组成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羊乳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酪蛋白主要由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组成,在酪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10%、30.39%、38.09%和8.42%;乳清蛋白主要由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组成,在乳清蛋白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4.59%、57.50%、4.35%、8.69%和4.88%;羊乳酪蛋白主要在肠液中消化,在胃液中消化120 min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将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酪蛋白模式组(对照组)、精氨酸灌注组、丙氨酸等氮组(与精氨酸灌注组等氮),采用3×3复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2 d(7 d灌注期+15 d间隔期),测定其泌乳性能、酪蛋白含量以及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灌注的第5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蛋白及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酪蛋白模式组(P0.05);第6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丙氨酸等氮组(P0.05)。2)酪蛋白模式组的α-酪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β-酪蛋白含量在3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κ-酪蛋白含量则以精氨酸灌注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精氨酸灌注组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αs2-酪蛋白基因(CSN1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提高了乳蛋白中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含量,以及CSN1S1、CSN1S2在奶牛乳腺组织的表达量,有利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牛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是婴幼儿重要的营养来源,牛乳蛋白也是诱发婴幼儿食物过敏的 主要因素之一。对5 种市售婴幼儿乳粉进行体外模拟静态消化,通过电泳、水解度测定分析蛋白消化稳定性,并利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评价乳清蛋白的抗原性。结果表明:5 种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在样 品1、2、4中具有较好的消化稳定性,胃肠消化后,样品1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样品2中2 种过 敏原蛋白的抗原性增加,样品4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增加,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在 样品3和5中消化稳定性较低,经胃肠消化后,样品5中2 种过敏原蛋白的抗原性增加,样品3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 增加,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乳中蛋白质由酪蛋白和乳蛋白组成。酪蛋白包括αs1-酪蛋白(αs1-Casein,αs1-CN)、αs2-酪蛋白(αs2-Casein,αs2-CN)、κ-酪蛋白(κ-Casein,κ-CN)和β-酪蛋白(β-Casein,β-C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牛乳作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天然动物蛋白来源,除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素,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等。[方法]研究6种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活性物质含量随热处理强度提升而降低;耐热性最差的是乳过氧化物酶,在80℃/15 s热处理条件下全部失活;耐热性最强的是α-乳白蛋白,即使在137℃/4 s最高强度热处理条件下,仍具有25%的保留率;且85℃/15 s热处理强度下,α-乳白蛋白保留率不低于90%,而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保留率不足5%,乳过氧化物酶几乎完全失活;5种活性物质对温度的敏感性顺序:乳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结论]对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热处理乳的几种活性物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活性物质保留有明显影响。为企业选择适宜的热处理工艺、生产活性成分不同的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验证氨基酸模式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的合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4个组,分别为低蛋白质饲粮条件下血液氨基酸模式组(LPBP)、全乳蛋白氨基酸模式组(MP)、80%酪蛋白+20%乳清蛋白氨基酸模式组(CLP)、酪蛋白氨基酸模式组(CP),每组3个重复,并重复试验3次。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乳蛋白合成基因αs1-酪蛋白(CSN1S1)和κ-酪蛋白(CSN3)mRNA表达量及αs-酪蛋白合成量。结果表明:氨基酸模式能够显著影响CSN1S1和CSN3基因mRNA表达量(P<0.05)。MP组CSN1S1和CSN3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LPBP组(P<0.05和P<0.01);相对于LPBP组,MP组CSN1S1和CSN3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70和2.12倍。MP组αs-酪蛋白合成量显著高于CLP、CP组(P<0.05),极显著高于LPBP组(P<0.01)。由此可见,氨基酸模式的不同能够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的合成,全乳蛋白氨基酸模式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氨基酸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设置10、20、30、40和50min5个热处理时间,研究在100℃的烘箱内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温度条件下,大豆粉的蛋白质溶解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适宜的热处理时间为30~40min。  相似文献   

17.
桑叶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基本加工工艺条件以及杀青方法和处理时间、炒干时间等因素对制作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桑叶绿茶中的DNJ含量。采用微波加热、蒸汽加热和滚筒加热杀青,均可以使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提高80%左右(P0.05)。其中,采用微波杀青(1 350 W)150 s,蒸汽杀青2 min,滚筒杀青(255℃)30 s,桑叶茶中的DNJ含量均可达到最高值。后续加工工艺中,揉捻和曲毫流程对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无显著影响;在125℃加热炒干提香处理15 min后,桑叶茶中DNJ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但250℃加热炒干提香15 min,对桑叶茶中DNJ的破坏较大。试验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及加工时间、加工温度等都会导致桑叶茶中DNJ的含量发生变化,应采用适宜的加工方式、加工温度及加工时间,以保证桑叶茶中DNJ含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二维和三维培养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形态与β-酪蛋白、κ-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内蒙古地区3头5岁泌乳期健康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将BMEC经3代培养纯化后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模式下细胞的生长形态,测定β-酪蛋白、A-酪蛋白、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2种培养模式下的BMEC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二维培养的BMEC呈典型铺路石样细胞形态,三维培养的BMEC则形成了类腺泡的聚集物和管腔结构.利用三维培养的BMEC的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5),三维培养的BMEC的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二维培养(P<0.01).结果提示,三维培养的BMEC3种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二维培养,三维培养的BMEC在形态上呈现的特点与在体内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水牛乳蛋白各亚型与乳蛋白粒径的关联。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0头泌乳中期的水牛进行多态性测定,并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水牛乳蛋白的粒径。结果显示:αs1-酪蛋白(αs1-CN)、β-酪蛋白(β-CN)和α-乳白蛋白(α-LA)存在A型和B型2种基因型,κ-酪蛋白(κ-CN)有A型、B型、C型和D型4种基因型,αs2-酪蛋白(αs2-CN)和β-乳球蛋白(β-LG)没有发现多态性。κ-CN和αs1-CN各亚型在乳蛋白面积平均径(D[3,2])上有显著差异,筛选出的6种αs1-β-κ-CN复合基因型在乳蛋白面积平均径(D[3,2])以及中位径(D50)上差异显著。综上,水牛αs1-β-κ-CN复合基因为AB-BB-AB型以及κ-CN的C等位基因均与乳蛋白粒度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0.
信息采撷     
韩国进口家禽制品新规定韩国有关加热处理家禽制品进口卫生条例已从4月起实施,重点检查对象主要是曾发生过禽流感的国家。据悉,新规定强调家禽制品必须进行加热处理,具体要求是:在70℃高温下加热30min;在75℃高温下加热5min;在80℃高温下加热1min,并要求出口地区的加工厂和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