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开展黔北麻羊黑白毛色差异的蛋白组学分析,明确影响其毛色差异的特异性蛋白及其通路,为揭示黔北麻羊特征毛色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集3只黔北麻羊公羊背部黑色羊毛皮肤组织块和腹部白色羊毛皮肤组织块,通过SDT裂解法提取黔北麻羊皮肤组织蛋白并进行蛋白定量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通过组间比较共筛选出420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与白色羊毛对照组(White)相比,黑色羊毛试验组(Black)有247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上调表达、173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呈下调表达,其中与形成黑色羊毛的黑色素相关蛋白共有15个,包括表皮视黄醇脱氢酶2(SDR16C5)、视黄醇脱氢酶16(RDH16)、视黄醇饱和酶(RETSAT)和角蛋白79(KRT79)等9个上调蛋白,以及蛋白激酶B (AKT)、β抑制蛋白1 (ARRB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SFRP1)等6个下调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差异表达蛋白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功能的51条GO功能条目上;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有159个蛋白定位于细胞质、128个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及88个蛋白定位于线粒体;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富集在209条KEGG通路上,其中5条通路与黑色素生成相关,分别是视黄醇代谢(Retinol metabolism)、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结论】导致黔北麻羊存在黑白毛色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参与黑色素生成通路的KRT79及参与视黄醇通路的SDR16C5、RDH16和RETSAT等蛋白表达上调,促进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生成和黑色羊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参与PI3K-AKT通路的AKT表达下调,以及SFRP1表达下调而降低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均有利于黑色素生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为黔北麻羊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DNA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黔北麻羊DKK1基因CDS区及部分内含子的多态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黔北麻羊DKK1基因的蛋白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在黔北麻羊的DKK1基因CDS区及部分内含子序列中筛选出8个SNP位点,分别为第1内含子C1626T位点,第3内含子A3083G位点,编码区的T3000C、T3228C、T3238C、G3240A、T3271A和T3411C位点。其中,T3271A为错义突变,导致半胱氨酸(Cys)变为丝氨酸(Ser),其他编码区的SNP位点均为同义突变。DKK1基因的CDS区包含有1条长789 bp的核苷酸序列,编码26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8 349.17 D;DKK1基因编码的整个多肽链表现为亲水性,并具有信号肽序列,剪切位点最有可能位于第31~32位氨基酸,在第15~37位氨基酸间存在1个典型的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属于mixed型蛋白;黔北麻羊DKK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普通山羊、绵羊和牛等物种均具有较高同源性,基因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结论】DKK1基因在进化上较保守,其可作为动物骨骼生长发育研究和相关疾病鉴定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影响绵羊羊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为研究羊毛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中国美利奴超细型和哈萨克羊兴盛期皮肤组织间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并对差异基因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部分差异基因进行鉴定。【结果】①从所构建绵羊皮肤组织的正、反向消减cDNA文库中分别获得153和143个ESTs,其中分别包括5和4个未知功能的ESTs,推测可能是新基因;对部分已知功能ESTs进行了GO聚类分析、通路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粗、细毛羊之间存在一定差异;②文库中的3个差异基因KRTAP8-2、Trichohyalin和KRTAP3-2均能在皮肤中特异性地高表达,其中KRTAP8-2和Trichohyalin基因在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分别是哈萨克羊的3.45和2.07倍,而KRTAP3-2基因在哈萨克羊皮肤组织表达丰度是中国美利奴超细型羊的1.87倍。【结论】成功构建了中国美利奴超细型和哈萨克羊皮肤组织间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初步筛选出一批可能影响羊毛性状的差异表达ESTs。  相似文献   

5.
选择与羊同源性较高的牛RERGL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黔北麻羊脾脏总RNA,通过RT-PCR技术对RERG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黔北麻羊RERGL基因,其cDNA序列646 bp,GenBank登录号JN 671919,编码20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黔北麻羊RERGL基因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占40.68%,延伸链占16.18%,无规则卷曲占43.14%;没有跨膜螺旋结构域且没有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6.
黔北麻羊RERG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与羊同源性较高的牛RERG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黔北麻羊脾脏总RNA,通过RT-PCR技术对RERG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克隆了黔北麻羊RERG基因cDNA序列629 bp,GenBank登录号为JN672576,该基因共编码199个氨基酸。黔北麻羊RERG基因与牛的RERG基因同源性高达98.5%。聚类分析显示:哺乳动物、禽类和两栖类各为一类。该聚类结果与动物间遗传距离大小一致,也与各动物在动物学上的分类相吻合,说明RERG基因编码区适于构建种间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组织与12月龄性腺轴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探明SIRT1基因调控睾丸间质细胞生长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3、6、9和12月龄健康的黔北麻羊公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月龄睾丸组织及12月龄性腺轴组织(下丘脑、垂体、睾丸和附睾)中SIRT1的表达量;将过表达载体pEGFP-N3-SIRT1和空载体pEGFP-N3转染至山羊睾丸间质细胞,运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效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增殖、发育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SIRT1基因在3、6、9和12月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1月龄(P<0.05,下同),以12月龄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性腺轴上,睾丸组织中SIRT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下丘脑、垂体和附睾。CCK-8法结果显示,过表达SIRT1基因在12 h后极显著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P<0.01);划痕试验发现,过表达SIRT1基因组在9和18 h的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高于空载体组;...  相似文献   

8.
黔北麻羊的肉用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索黔北麻羊的肉用性能和肉质特性,以更好地服务于黔北麻羊的保种、选育和产业化生产,对10只黔北麻羊的肉用性能和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黔北麻羊的平均屠宰率为41.37 %,净肉率为30.45 %;羊肉水分含量为74.42 %,脂肪含量为10.50 %,蛋白质含量为20.78 %;肌肉干物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80.50 mg/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43.52 mg/g,总氨基酸含量为727.14 mg/g;矿物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9.
MMP15、PICK1基因均是哺乳动物性腺组织中影响性腺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影响因子,但它们在黔北麻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尚不明晰。为研究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的睾丸中MMP15、PICK1基因的表达情况,本试验以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通过qRT-PCR技术分别检测MMP15与PICK1基因在1、3、6、9、12月龄的黔北麻羊睾丸中的表达水平并建立基因表达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MMP15、PICK1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MMP15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中的表达量从高到低排列为:12月龄>1月龄>9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与1月龄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3月龄、6月龄、9月龄(P<0.01);9月龄表达显著高于3月龄(P<0.05),极显著高于6月龄(P<0.01);3月龄表达极显著高于6月龄(P<0.01)。PICK1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月龄睾丸中的表达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3月龄>6月龄>12月龄>9月龄>1月龄;3、6月龄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9、12月龄...  相似文献   

10.
黔北麻羊因其特有的品质和口感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何饲养好黔北麻羊,成为广大养殖户面临的一道难题,而制约麻羊发展的瓶颈是羊舍建设和舍饲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因此,本文对多年黔北麻羊饲养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介绍,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不同毛色(红棕色73只,黑色53只,青灰色40只)新疆巴什拜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ASIP、TYR、TYRP1和TYRP2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被毛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出三种毛色的巴什拜羊,用枸橼酸钠抗凝管进行采血。运用软件PIC-CALC和POPGENE 32计算巴什拜羊ASIP、TYR、TYRP1和TYRP2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和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并对该位点基因型的分布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进行整理,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SIP基因在不同毛色的巴什拜羊群体中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和AB型,等位基因B为红色被毛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A为黑色和青灰色两种被毛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红色被毛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中度多态,而黑色和青灰色被毛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低度多态。TYR基因在不同毛色的巴什拜羊群体中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等位基因G为3种毛色的优势等位基因TYR基因在巴什拜羊黑色和青色被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红色被毛群体中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TYRP1基因存在两种基因型:AA型和GG型,等位基因A为红色和青灰色两种毛色的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G为黑色被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TYRP1基因在巴什拜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红色被毛多态信息含量处于高度多态,黑色和青灰色被毛多态信息含量处于低度多态。TYRP2基因PCR-SSCP检测结果没有显示多态。【结论】ASIP、TYR、TYRP1和TYRP2基因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的毛色性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度保守的PAX转录因子家族在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和黑色素的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其家族共有的PD结构域是其与下游基因结合的主要位点,而PD结构域氨基端的PAI亚结构域在其与下游基因的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Pax6在视网膜上皮黑色素细胞的分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借助研究Pax6 PAI亚结构域的功能来对PAX转录因子家族共有的PD结构域和PAI亚结构域进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Psipred对Pax6 PD结构域的结构进行分析,使用NCBI对Pax6 PD结构域与下游基因的结合位点进行分析,使用Jaspar对MITF、TYR、TYRP1和TYRP2启动子中Pax6 PD结构域可能的作用位点进行预测。使用普通PCR克隆Pax6PAI亚结构域,将其连入T载体,酶切后连入慢病毒载体,并送公司测序确认。将构建好的PAI亚结构域过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导入到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细胞中,使其过量表达。收集细胞,分别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转染效率,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来检测MITF、TYR、TYRP1和TYRP2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生成量的变化。【结果】通过NCBI分析可知,Pax6 PD结构域与下游基因的作用位点主要集中在氨基端的PAI亚结构域。通过Jaspar预测分析,得知,MITF启动子-695处存在Pax6 PD结构域的结合位点,TYR启动子-873和-1133处存在Pax6 PD结构域的结合位点,TYRP1启动子-629处存在Pax6 PD结构域的结合位点,TYRP2启动子-655处存在Pax6 PD结构域的结合位点。在黑色素细胞中过表达Pax6 PAI亚结构域后,与空载组相比,试验组MITF m RNA升高2.05倍(P0.01),蛋白质升高1.7倍(P0.01);TYR m RNA升高2.09倍,蛋白质升高2倍(P0.05);TYRP1 m RNA升高2.93倍(P0.05),蛋白质升高1.9倍(P0.01);TYRP2 m RNA升高3.62倍(P0.01),蛋白质升高1.37倍。同时试验组的黑色素含量是空载组黑色素含量的1.33倍(P0.001)。【结论】在小鼠黑色素细胞中,过表达Pax6 PAI亚结构域可以促进MITF、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进而使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GPNMB是否会通过调控MITF及其下游色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黑色素细胞中色素的生成,为进一步阐明GPNMB对黑色素细胞中色素生成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对小鼠GPNMB核酸序列进行检索,通过对GPNMB和慢病毒表达载体序列分析来筛选出合适的酶切位点,在此选取SalⅠ和XbaⅠ作为酶切位点。并对GPNMB基因序列设计含有Sal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全长引物,克隆GPNMB基因全长序列,将含有酶切位点的GPNMB基因片段与T载体进行连接,送华大基因测序。将构建成功的T载体提取质粒,双酶切后将其与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相连接,送华大基因进一步测序确认。使用质粒中提试剂盒获得大量去内毒素的GPNMB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细胞,选择细胞对数生长期利用细胞转染技术过量表达GPNMB。观察转染后黑色素细胞形态特征变化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收集黑色素细胞,并对其进行转染效率验证,黑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及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MEL、MITF、TYR、TYRP1、TYRP2和O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Control)相比试验组(Vector-GFP-GPNMB)、空载组(Vector-GFP)中黑色素细胞的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并且试验组、空载组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显示5μg DNA/孔转染效率最高。相对于空载组和正常组,试验组的GPNMB mRNA和蛋白水平都显著的升高(P0.01)。与空载组相比,试验组黑色素含量升高1.34倍,差异显著(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MITF mRNA显著降低2.25倍(P0.01);PMEL mRNA显著升高1.59倍(P0.05);TYRP1 mRNA显著升高2.35倍(P0.01);TYRP2 mRNA显著升高1.60倍(P0.01);TYR mRNA升高1.65倍和OA1 mRNA升高1.5倍,但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TF蛋白显著降低1.59倍(P0.01);TYR蛋白显著升高1.23倍(P0.01);TYRP2蛋白显著升高4.35倍(P0.01);OA1蛋白显著升高1.31倍(P0.05);TYRP1蛋白升高1.05倍,但变化不明显。【结论】GPNMB过量表达使MITF下游基因PMEL、TYR、TYRP1、TYRP2和OA1的表达量增加,却使MITF的表达量降低,由此表明GPNMB可能受非MITF调控路径调节PMEL、TYR、TYRP1、TYRP2和OA1的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藏绵羊不同毛色皮肤组织miRNA表达谱及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藏绵羊又称藏系绵羊,是中国三大粗毛羊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及其毗邻的高寒牧区,如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藏绵羊由于其被毛纤维粗长,毛质细腻且保暖性好,是制造藏式地毯的上好原料。而毛色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同时制约羊毛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绵羊毛色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以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颜色皮肤组织(黑色和白色)进行转录组测序,旨在探讨miRNA在藏绵羊不同毛色皮肤组织转录后水平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参与的调控通路。【方法】选取2只具有黑白花毛色的健康藏绵羊,减去体侧被毛使皮肤完全裸露并用75%酒精消毒处理,屠宰后快速切取皮肤组织并保存在组织样品保存液中防止RNA降解,提取RNA后通过mi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藏绵羊不同毛色(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miRNA表达谱,筛选组织差异表达miRNA并预测相关靶基因。通过靶基因分析,获得与调控藏绵羊毛色性状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黑色和白色皮肤组织共获得85.76兆条原始读长,经过滤后得到85.08兆条clean reads;共鉴定出334个已知的miRNA和59个新的miRNA;从中获得23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4个差异表达miRNA在白色皮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9个表达下调。miR-2284b和miR-744仅在藏绵羊白色皮肤中表达,而miR-23b、miR-411a-5p、miR-30c、miR-423-3p和miR-324-5p则仅在藏绵羊黑色皮肤中表达,但表达量相对较低。表达量最高的miRNA为miR-10a,而倍数差异最大的为miR-23b。其中,miR-10a可参与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其作用涉及增殖、分化、凋亡、细胞粘附等各个方面,目前并无调控绵羊毛色方面的相关报道,但其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不断扩展。miR-23b则与Wnt、Notch等信号通路有关,这些信号通路中的部分基因也和黑色素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结合倍数差异和miRNA表达量分析,miR-411a-5p、miR103和miR-200b可能也和毛色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共预测出981个靶基因可能参与毛色调控,多数基因和WNT信号通路、MAPK通路、EDNRB信号通路及黑素原生成通路(melanogenesis pathway)相关,其中黑素原生成通路显示和WNT信号通路、KIT信号通路及EDNRB信号通路相互关联。黑素原生成通路显示藏绵羊不同毛色可能最终通过MITF基因调控下游的TYR基因(酪氨酸酶基因)影响黑色素的合成。同时,筛选7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5个miRNA在黑色皮肤组织中上调表达,2个miRNA在白色组织中上调表达,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获得了藏绵羊皮肤组织miRNA表达谱,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可能和调控毛色性状相关的miRNA和信号通路。这些结果表明,藏绵羊毛色性状可能受到多种miRNA的调控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这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毛色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并对进一步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3对不同毛色绵羊黑色素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内皮素3(EDN3)对来源于不同毛色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作用机制及差异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不同毛色皮肤来源的黑色素细胞,通过MTT法检测不同细胞在EDN3影响下的增殖率,分别提取两种细胞的总RNA和总蛋白,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DN3对两种细胞内EDNRB、NRas及TYR在m 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DN3对两种细胞内EDNRB、NRas及TY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是否发生变化,结果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MTT法测得EDN3对黑白两种来源的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均产生促进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EDN3的白色来源细胞内EDNRB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细胞组的1.7992倍,NRas是正常细胞组的1.8536倍差异极显著(P0.01),但TYR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添加EDN3的黑色来源细胞内EDNRB 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细胞组的2.2512倍,NRas是正常细胞组的1.3859倍,TYR是正常细胞组的15.5710倍差异极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添加EDN3的白色来源细胞内EDNRB蛋白表达量是正常细胞组的3.0827倍差异极显著(P0.01),NRas是正常细胞组的1.2936倍差异显著(P0.05),TYR蛋白表达量未发生明显变化;添加EDN3的黑色来源细胞内EDNRB蛋白表达量是正常细胞组的3.9800倍差异极显著(P0.01),NRas是正常细胞组的1.3658倍差异显著(P0.05),TYR是正常细胞组的1.8498倍差异显著(P0.05)。【结论】EDN3促进白色来源的黑色素细胞增殖但对色素合成的限速酶TYR未产生促进作用;EDN3促进黑色来源的黑色素细胞增殖并可能促进黑色素生成。  相似文献   

16.
黑色素细胞中过量表达miR-137对TYRP-1和TYRP-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证明miR-137通过调控MITF而间接影响小鼠黑色素细胞TYRP-1和TYRP-2的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方法】通过细胞转染技术在细胞水平过量表达miR-137,对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经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TYRP-1和TYRP-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黑色素含量明显减少,在mRNA水平,TYRP1显著降低至0.4倍,TYRP-2显著降低至0.6倍。在蛋白水平,TYRP-1显著降低至0.61倍,TYRP-2显著降低至0.73倍。【结论】过量表达miR-137会通过调控MITF而使黑色素细胞TYRP-1和TYRP-2的表达量降低,从而揭示了miR-137通过调节TYRP-1和TYRP-2的表达间接调控了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18.
绵羊MITF-M在黑素细胞中过表达后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日粮添加硒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硒影响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45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6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0.10、0.30、0.50、0.70和0.90 mg·kg-1硒的日粮,饲养至4周龄。在4周末计算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测定血清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酪氨酸酶(TYR)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结果】基础日粮中添加硒可显著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P<0.05),当日粮硒添加水平为0.30 mg·kg-1时,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最佳。添加0.10—0.70 mg·kg-1硒,可显著提高血清、肝脏、肾脏、胸肌和皮肤GSH-Px、TYR活性,并显著提高这些组织的黑色素沉积(P<0.05)。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血清和组织GSH-Px、TYR活性、黑色素含量与日粮硒添加水平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组织黑色素含量与组织GSH-Px、TYR活性以及组织TYR活性与组织GSH-Px活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泰和乌骨鸡取得最大组织黑色素含量时硒的适宜添加水平高于取得最大日增重时的添加水平。【结论】日粮添加硒可改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提高组织黑色素合成,且乌骨鸡维持组织最佳黑色素沉积时硒的适宜需要量高于维持最大生长需要量。日粮硒促进组织黑色素合成的作用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