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叶城县果园土壤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及分级,合理培肥。【方法】基于叶城县果园 782 份土壤样本数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分析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依据土壤分级标准和土壤现状进行土壤养分分级。【结果】叶城县果园土壤大量养分变异系数在20.86%~69.08%,各养分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处于低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中低水平,水解性氮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结论】叶城县果园土壤大量元素养分水平总体偏低。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以培肥地力;保证氮磷钾肥充足合理的施用,特别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以保证当季作物的优质高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果园生草对果园杂草防控、土壤养分和果树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对3个生草处理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最优果园生草处理,为阿克苏地区生草制果园的土壤管理及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设对照处理(清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油菜(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 de Candolle)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测定2017~2019年牧草和杂草地上生物量、2019年土壤养分及果树叶片营养成分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及综合评价不同生草制度下的杂草生物量、土壤指标以及果树叶片营养指标因子。【结果】2019年白三叶处理下杂草地上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59.3%)。油菜处理下土壤有机质(23.90 g/kg)、土壤速效钾(164.37 mg/kg)和碱解氮含量(89.77 mg/kg)最高。与对照处理相比,3个生草处理均可显著(P<0.05)增加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降低果园土壤容重和pH,显著(P<0.05)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磷、氮、镁、钠。【结论】苹果园生草以种植油菜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播量下果园套种油菜绿肥的生长状况和还田效果,为油菜作为绿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林下种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阿克苏地区树龄7 a的核桃园进行果园套种油菜绿肥试验,以林下套种绿肥主栽品种新油17号为试材,在冬灌核桃地顶凌播种,以常规播种为对照,分析播期播量对油菜绿肥产量和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绿肥油菜产量、植株养分含量、果园土壤pH和水溶性盐、土壤养分均有影响。D1R2处理产量最高,翻压前鲜草产量为42.88 t/hm2;D1R2处理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D2R3、D2R2处理则表现为植株全磷、全钾含量最高;油菜翻压1个月后,D1R1、D2R3和D2R4处理土壤pH最低;D1R4和D2R1处理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最低。D1R2处理有机质、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为各处理下最高,D2R2速效钾含量最高。【结论】果园套种油菜绿肥,可充分利用融冻土层水分和养分,油菜顶凌播种22.5 kg/hm2可增加油菜绿肥产量,提升果园地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的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年中不同季节 的动态变化,为山核桃经济林的施肥、管理、低产林的改造及该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环江县 的 10 个核桃园分别选取 20 株山核桃,采集叶片和土壤,测定叶片养分(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钙、铁、 锌、硼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速效硼、速效铁、速 效锌、速效钙含量),分析叶片与土壤养分的季节动态。【结果】随着山核桃植株的生长,叶片氮含量逐渐减 少至 13.59 g/kg,而硼、钙含量则逐渐增加;叶片铁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磷含量则相反;7 月、10 月的叶片钙 含量约是 4 月(13.54 g/kg)的 2 倍;山核桃林地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硼含量变化则先增加后减少,全钾含量逐 渐增加至 8.84 g/kg,4 月的有效锌含量(8.46 mg/kg)是 10 月的 6.9 倍;山核桃叶片各养分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 土壤养分中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外,其余养分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相关性分 析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铁 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山核桃花期,应加强钾肥施用;在果实生长期,应注重氮肥、 钾肥施用,提高大量元素的有效性;在果实成熟期,应补充磷肥和钙、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阐明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适宜生产优质‘红阳’猕猴桃果园的土壤养分方案,为果园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江西省奉新县5个10年生‘红阳’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果实品质进行测定,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线性规划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1)5个供试果园土壤pH为4.74~5.11的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养分含量总体水平充足,其中有效态铁、有效态锰、有效态锌和有效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处于高量水平。(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实品质受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影响差异显著。果实外观指标、单果质量及内在品质指标(除可滴定酸外)与多数土壤养分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单果质量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与有效态铁、pH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交换性镁、有效铁含量及土壤水分呈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速效钾、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典型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果实品质是土壤养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效态铜含量对果实品质表现为负向效应影响,而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态铁、有机质含量及pH对果实品质提升具有正向促...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番石榴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对3个番石榴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珍珠番石榴、水晶番石榴和土种番石榴叶片的光饱和点均为1 400μmol·m-2·s-1, 光补偿点分别为110 04、158 89和170 97μmol·m-2·s-1 光合表观量子产量(AQY)分别为0 011 5, 0 009和0 006 2 当PAR≥800μmol·m-2·s-1时, 珍珠番石榴叶片的Pn、Tr、Cs值最高, 水晶番石榴次之, 土种番石榴叶片的最低 随着PAR的增加, 3个品种番石榴叶片Ci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同的光照强度下, 珍珠番石榴叶片Ci最低, 水晶番石榴次之, 土种番石榴叶片的Ci最大 珍珠番石榴年株产量显著高于水晶番石榴, 这与其具有较高的光合特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0、0.05和0.10 g·kg-1),中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5、0.75和0.15 g·kg-1)和高肥(N、P2O5和K2O分别为0.20、0.10和0.20g·kg-1);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NK肥作基肥(T1),60%的NK肥作基肥和40%的NK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NK肥作追肥(T3).【结果和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红麻各器官中NPK含量、植株NPK吸收总量以及土壤速效NPK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随着NK肥追肥比例的上升,红麻各器官中NP含量,以及植株NP吸收总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麻皮中P含量、各器官K含量、土壤速效养分、红麻吸K量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高肥且全部做基肥施用时,有利于红麻对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果园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疆叶城县果园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为区域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疆叶城县果园 782 份土壤样本数据: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5个养分指标,通过SPSS运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计算各个样点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土壤养分综合得分,SPSS运行K-均值聚类过程将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分类,依据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得分分类结果查找样点对应的乡级分布。【结果】土壤养分综合得分划分极高、高、中、低四类得分区,样本数所占比率分别为2.69%、20.46%、41.94%、34.91%,中及低类得分区样本数比率达76.85%;极高养分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高养分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吐古其乡、依提木孔乡和乌夏克巴什乡;中等养分含量主要分布在萨依巴格乡、加依提勒克乡、依提木孔乡、江格勒斯粮种场和恰尔巴格乡;低养分主要分布在夏合甫乡、依提木孔乡、乌吉热克乡、加依提勒克乡。【结论】叶城县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土壤养分综合属于中低水平。第一主成分是全氮和有机质的综合反映;第二主成分反映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养分供给状况;第三主成分是有效磷含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荔枝主栽品种树体营养累积特点及与土壤养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主栽品种成年挂果树养分需求参数及树体营养与立地土壤性质关系,为荔枝养分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华南主产区挖取树龄约15年的‘妃子笑’等10个主栽品种各1株,调查树体生物学性状,并采集叶片、果实、树干和根系样本,研究树体不同部位养分累积特点及树体营养与土壤养分关系。【结果】荔枝单株地上部生物量为158.2~344.9 kg;单株果实生物量为38.4~101.8 kg,占地上部生物量的18.0%~38.1%。荔枝叶片N含量最高,树干则以Ca或N含量最高,外果皮、内果皮、果肉和种子一般以N或K含量最高,根系则Ca含量最高,Mo在多个品种的多个部位中均未检出。以生产50 kg果实计,地上部N、P、K、Ca和Mg累积量分别为811.9、86.4、586.0、792.5和112.8 g,随50 kg果实收获带走的养分量为N 114.5 g、P 14.4 g、K105.1 g、Ca 21.6 g和Mg 12.5 g,带走养分量占地上部树体各养分总量的15.8%、18.9%、20.2%、3.4%和12.6%。叶片K、Ca、Mg含量与土壤有效K、Ca、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为维持荔枝立地土壤肥力、保障树体正常生长发育,荔枝收获果实及修剪带走的养分量是荔枝翌年养分施用量的下限。土壤有效K、Ca和Mg含量可预测荔枝叶片K、Ca、Mg含量。今后将加强对荔枝Ca、Si和Mo营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陕西猕猴桃主产区眉县果园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全面了解陕西眉县猕猴桃果园土壤的管理水平,为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2008年冬季,对眉县422个果园土壤0~60cm土层样品采用十字交叉法取样,风干处理后对养分进行分析。【结果】全县猕猴桃园土壤速效氮含量最大值为169.5mg/kg,最小值6.07mg/kg,平均为23.08mg/kg,不及猕猴桃要求最低水平的20%;速效磷含量最大值205.4mg/kg,最小值4.5mg/kg,多数果园为中等水平,平均50.3mg/kg;速效钾含量最大值953.0mg/kg,最小值86.9mg/kg,平均389.5mg/kg,全部超过了最适范围;速效铁含量为0.351~26.251mg/kg,平均5.483mg/kg,普遍较低;有机质含量为8.18~34.34g/kg,普遍较高,平均水平接近17g/kg。【结论】建议在今后的施肥过程中增加氮肥的施用量,控制钾肥的施用量,维持或适量增加磷肥的施用量;结合具体果园的叶片症状,对有黄化现象的果园,应追施铁肥,继续加大对有机肥的投入,改善土壤环境;村与村及户与户果园之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土壤总体营养水平以上第二坡村和下第二坡村较高,青化村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同时期枣园土壤和植株养分的关系,为南疆红枣高产提供土壤管理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南疆高中低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枣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产量水平下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同土层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D)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6 7;土壤微生物量碳与骏枣展叶期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膨大期2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枣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各养分含量均保持在良好水平,土壤养分及植株养分能对微生物量碳、氮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和根系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枣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沟施、穴施、辐射状施肥、撒施4种不同施肥方式,定期测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测定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及吸收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可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对0~20 cm土层影响更为明显,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整个生长周期内,辐射状施肥对有机质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穴施次之。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分别较CK增长0.18 g/kg、12.66 mg/kg。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穴施对速效磷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26.38 mg/kg,辐射状施肥对速效钾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81 mg/kg。4种施肥方式对叶片磷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辐射状施肥对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采用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高了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宁夏灵武长枣栽培模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于枣园行间种植不同的草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枣园生草提高枣园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枣园种粒黑麦草和白三叶可提高果实VC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强果实硬度;紫花苜蓿处理可明显提高单果重。【结论】枣园生草可提高种植园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其中黑麦草和白三叶行间生草效果优于其他草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百色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百色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优质烟叶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对2006-2010年百色烟区植烟土壤pH、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氯含量10个常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百色市植烟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氯、有效磷的空间相关性较高,有效氮和有效钾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结合优质烤烟生产要求,制定出百色烟区土壤养分适宜性分级标准,植烟适宜性初步分级,结果表明:百色土壤氯、钾含量较缺乏,其他土壤理化属性均处于适宜烤烟种植范围。【结论】百色大部分地区土壤适宜烤烟种植,但部分地区土壤pH、含氮量偏高,土壤钾、氯含量偏低,需在今后的生产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及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六分场数字农业示范田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棉田土壤含水量与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并存储在服务器里面,分析石河子总场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规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异规律。【结果】(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随着灌水量增加和棉花生育期推进,上层0~30 cm比下层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0~20 cm土层土壤补偿水比较充分,各个监测点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土壤各层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加深滞后时间相对延长;受棉株逐渐长高变大以后遮阴等造成的影响,7月以后各土层温度逐渐持平,波动不大。(2)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出中等程度变异;(3)土壤速效钾的块金值在25%~75%(块金值为0.497)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外,土壤全氮、速效磷指标的块金系数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应用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指导棉田灌溉,较往年没有任何减产减质的情况下,棉花灌溉在全生育期内比以往灌溉次数下降了1~3次,节约水资源约20%左右。研究区域内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呈现中等程度变异特征,全氮、速效磷表现为极强空间自相关性,速效钾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新疆叶城县核桃土壤养分有效性,研究其与核桃产量的相关性,分析限制核桃产量养分因子。【方法】在叶城县核桃园采集土壤测定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可溶性总盐,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分析各种养分与核桃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都属于中低水平,速效钾属于中等水平,69.7%的土壤pH大于8.5,98.6%的土壤可溶性总盐<2.0 g/kg。有机质、速效钾对核桃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速效氮>90 mg/kg时核桃增产13.1%,速效磷>20 mg/kg时核桃增产11.4%,pH>8.5时核桃减产17.1%,可溶性总盐>2.0g/kg时核桃减产15.0%。【结论】叶城县核桃土壤整体处于中低水平,pH值和可溶性总盐对核桃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速效氮和速效磷。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养分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多年轮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国家精准农业示范研究基地为例,利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北京土壤养分分等定级标准》,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结果】从2000—2007年,研究区严重缺乏磷、钾养分,且含量等级呈下降趋势;土壤全氮含量虽在部分区域偏高,但盈亏等级也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含量略微增加,处于平衡状态。不同年度的各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00%—51.71%,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磷、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空间分布稳定。速效钾在2001年空间分布规律与2000年和2007年不同,但2000年和2007年空间分布一致,说明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论】整体上来说,研究区南部和东北部土壤养分含量偏高,中部含量偏低。当田块土壤物理特性有大的变动时,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特征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当长时间田块耕作管理相对一致时,结构性因素(尤其土壤特性、气候)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为结合棉花生育特性制定高产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新陆早43号为试验材料,常规棉新陆早13号为对照,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含量。【结果】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品种新陆早13号高20.6%、15.5%,吸氮量高16.1%、10.5%,吸磷量高16.4%、11.4%,吸钾量高21.0%、18.5%;蕾、花、铃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高20.7%、15.4%,吸氮量高16.9%、10.7%,吸磷量高18.1%、11.5%,吸钾量高20.7%、18.3%。2个杂交棉品种干物质和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全生育期一直高于对照,在茎中的分配前中期高于对照,在蕾、花、铃中的分配在后期高于对照。生育后期杂交棉茎、叶的养分吸收速率低于对照,蕾、花、铃则高于对照。【结论】2个杂交棉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量均大于常规棉且差异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生育期内氮吸收量为302.7和288.1 kg&#8226;hm-2,磷吸收量(P2O5)为138.2和132.3 kg&#8226;hm-2,钾吸收量(K2O)为459.2和449.7 kg&#8226;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