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淡水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鳃、心脏、脾脏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低盐度养殖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暂养于盐度9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放入盐度0的水族箱中,分别于淡水胁迫2、6、12、24、48、72 h时进行活体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心脏、脾脏和肝脏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四指马鲅幼鱼在受到急性淡水胁迫时,鳃小片长度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宽度先缩小后逐渐增大,鳃小片间距先增大后有回落,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心肌横纹肌大小、心肌细胞间隙大小和间质血管大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心肌横纹肌大小的峰值出现在淡水胁迫12 h时,心肌细胞间隙和间质血管大小的峰值出现在淡水胁迫24 h时。脾脏的白髓面积和边缘区面积在胁迫24 h内逐渐增加,黑色素巨噬细胞颜色逐渐加深,胁迫24 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淡水胁迫72 h时,红髓、边缘区、白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大致恢复至胁迫前水平。未受淡水胁迫的四指马鲅幼鱼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面体,细胞核呈圆球形且位于中央,部分肝细胞具有2~3个核,肝板结构清晰,肝血窦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应激混合物)和空白组(运输,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抗应激剂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1∶1.混合组和空白组幼鱼经6h运输后分别取样(肝脏、鳃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肝脏、鳃和脾脏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活及生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幼鱼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混合组幼鱼的累计死亡率为12.5%,空白组的累计死亡达27.5%.对照组幼鱼的各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混合组幼鱼的肝脏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肝小板结构不清晰;空白组幼鱼的肝脏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肝小板结构消失不见,大部分细胞核变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混合组幼鱼的鳃丝排列混乱,少数鳃小片末端或整体肿胀,血窦内红细胞出现部分堆积现象,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空白组的鳃小片整体肿胀,血窦加粗,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胀破,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多.混合组幼鱼的脾脏白髓区域相对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及大小均有所增加;空白组幼鱼的脾脏组织红髓区域占据大部分,白髓区域相对较少,呈零散分布,巨噬细胞中心减小.[结论]运输胁迫导致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及脾脏组织损伤,抗应激剂混合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对鳜Siniperca chuatsi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鳜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丝表面分布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微嵴结构,鳃小片表面凹凸不平,不存在微嵴结构;鳃弓着生在鳃耙的周围,有许多类似于小的鳃耙构成的区域;扫描电镜下能分辨出鳜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黏液细胞和泌氯细胞。鳃弓及鳃丝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具有不规则分布的微嵴结构,且前者扁平上皮细胞间的界限清楚,而后者的界限模糊;鳃弓和鳃丝上的黏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鳃小片;鳃小片基部有泌氯细胞分布,但数量很少。这些结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驼背鲈鳃丝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h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排列紧密,末端膨大;鳃丝呼吸上皮细胞薄,其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呈褶皱状、凹凸不平,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是由上下2层单层呼吸上皮细胞以及把它们撑开的支持细胞所构成,泌氯细胞大量分布在鳃丝、鳃小片上,并有开口通往外界.讨论了驼背鲈鳃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 Shaw)早期发育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初步研究。形态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初孵仔鱼全长为(1·957依0·055) mm,在培育水温为26℃、盐度为30的条件下,第2天开口,第3天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可开始摄食;初孵仔鱼~13 d为仔鱼期,14~36 d为稚鱼期,之后转为幼鱼期。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四指马鲅仔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稚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与日龄均呈多项式函数关系( P<0·01);仔鱼培育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20日龄仔鱼全长和肛前长的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分别是2·437倍和2·004倍。因此,在仔鱼培育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池,足量投喂适口饵料,以减少个体间的相互残杀。  相似文献   

7.
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指导四指马鲅育苗过程中适时更换饵料及制定投饵策略、完善育苗工艺和提高育苗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组织石蜡切片和阿利新兰—高碘酸雪夫试剂(AB-PAS)染色,观察研究1~30日龄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四指马鲅的食道最早在5日龄时出现Ⅱ型黏液细胞;9日龄仔鱼食道黏液细胞数量有所增加,胃部已有贲门部、幽门部、胃体部和盲囊部的明显区域分化,黏膜皱褶丰富,各区域大部分的黏膜表面均有Ⅰ型黏液细胞分布;15日龄仔鱼胃腺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肠道前、中、后段均出现Ⅱ型黏液细胞,且以圆形为主;17日龄仔鱼幽门盲囊区域出现Ⅱ型黏液细胞;23和30日龄仔鱼消化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数量持续增加.四指马鲅消化道各段黏液细胞密度、大小及分泌能力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同日龄仔鱼消化道中以食道的黏液分泌能力最强.[结论]四指马鲅消化道黏液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特征与仔鱼摄食能力日益增强及消化道结构逐渐完善的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鱼类体表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鲤鱼上皮瘤细胞(EPC)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MC-LR(0,0.05,0.5,5,50 mg/L)处理EPC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设置4.5,18 mg/L MC-LR处理EPC细胞24 h,同时设置对照组和重复组,随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MTT法测定结果表明,MC-LR对EPC细胞的IC_(50)(24 h)为18 mg/L,且发现随着MC-LR浓度的上升,EPC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可以正常贴壁生长;4.5 mg/L MC-LR浓度组的部分细胞发生皱缩;18 mg/L MC-LR浓度组的细胞在光镜下皱缩变圆,并有部分死亡细胞漂浮在培养液中。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对照组细胞胞质致密,线粒体丰富,嵴排列整齐清晰;4.5 mg/L MC-LR浓度组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并有少量脂滴聚集;18 mg/L MC-LR浓度组的细胞线粒体空泡化非常严重,且胞内脂滴增大。【结论】综上所述,MC-LR可抑制EPC细胞活力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且MC-LR可能通过诱导EPC细胞线粒体损伤等机制发挥其细胞毒性效应,可为深入解析MC-LR对鱼类体表上皮细胞细胞的影响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扫描电镜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鳃表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鳃弓和鳃耙表面凸凹不平,具有许多孔、沟和大量丘突;鳃丝表皮上有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粘液细胞;鳃小片呈书页状排列在鳃丝上,其边缘具有皱褶并有许多小孔.鳃的表面形态特征有助于提高鳃的气体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江苏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和台湾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对两个群体的细胞色素b(Cytb)和16S r RNA序列进行了克隆分析。结果表明:在30个江苏多鳞四指马鲅样本中,检出Cytb单倍型3个,变异位点2个,16S r RNA单倍型1个,变异位点0个;在台湾四指马鲅的30个样本中,检出Cytb单倍型1个,变异位点0个,16S r RNA单倍型1个,变异位点0个;多鳞四指马鲅的Cytb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Pi)水平均高于四指马鲅,且Tajima'SD、Fu'S Fs中性检验结果皆为负值(P0.1),说明江苏多鳞四指马鲅未经历种群扩张现象。研究表明,尽管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这两个群体的Cytb和16S r RNA基因存在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但各自的基因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适于作为这两个种类的鉴别标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盐度对不同蜕皮时期罗氏沼虾蜕皮生理生化指标、能量代谢酶活性及蜕皮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00尾平均初始湿体质量4.28±0.53 g/尾的健康罗氏沼虾为对象,试验设0.2‰(对照)、 3.0‰、 6.0‰、 9.0‰、 12.0‰等5个盐度梯度,记录不同盐度条件下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每日蜕皮率和蜕皮增重率。按照不同蜕皮时期取肝胰腺、肌肉和鳃丝,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丙酮酸激酶 (P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蜕皮抑制激素(MIH)、维甲酸X受体(RXR)、蜕皮激素受体(EcR)、保幼激素酯酶环氧水解酶(JHE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罗氏沼虾的蜕皮周期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延长,其中6.0‰盐度组蜕皮周期最长,显著高于0.2‰盐度组 (P<0.05);蜕皮增重率随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盐度6.0‰、 9.0‰和12.0‰组中的蜕皮增重率显著低于0.2‰盐度组。在5个盐度条件下,肝胰腺、鳃丝的PK和SDH的活力均在蜕皮后期B有最大值,随着蜕皮后时间的延长,到蜕皮前期D时,其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肝胰腺、鳃丝组织在蜕皮后期时能量代谢酶活力达到最高水平。在4个蜕皮阶段下,随着盐度的升高,肝胰腺和鳃丝的PK和SDH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盐度的刺激导致罗氏沼虾肌肉的PK和SDH活力升高,而在12.0‰盐度组活力下降。MIH基因在各盐度组的相对表达量均随蜕壳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在0.2‰和3.0‰盐度组蜕皮后期A与蜕皮后期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RXR基因在蜕皮间期C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他蜕皮时期均极显著低于0.2‰盐度组(P<0.001)。与蜕皮间期C相比,各盐度组JHEH基因均在蜕皮前期D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3.0‰、6.0‰和12.0‰盐度组时,鳃丝Ec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蜕皮前期D极显著高于蜕皮间期C (P<0.001)。【结论】低盐度对罗氏沼虾的生长蜕皮有较大影响,不仅导致蜕皮增重率下降,蜕皮周期变长,对生产实践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使罗氏沼虾肌肉和肝胰腺的PK和SDH活力升高,从而促使肝胰腺和肌肉中的糖酵解速率加快,三羧酸循环作用加强,但在高盐度 (12.0‰)条件下受到抑制。盐度胁迫下, MIH基因上调表达、 EcR基因下调表达会引发蜕皮前期D时间延迟,蜕皮困难,致使JHEH和RXR基因表达下调,是导致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罗氏沼虾养殖适宜的水体盐度为0.2‰~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欧鲇幼鱼盐碱胁迫下机体耐受性。为欧鲇苗种和成鱼规模化养殖及天然水体种质资源的增殖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以欧鲇幼鱼(平游仔鱼)为研究对象,对其盐、碱耐受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在pH和温度分别为6.8~7.5和21~25℃条件下,欧鲇幼鱼12、24、48、72和96 h盐度LC50分别为11.907 7‰、9.795 0‰、7.859 6‰、6.313 7‰、3.911 5‰,SC为1.518 1‰;在12、24、48、72和96 h碱度LC50分别为21.866 9、4.770 4、3.140 6、1.274 8和0.428 4 g/L,SC为0.408 4 g/L。欧鲇幼鱼对盐、碱的耐受性较差,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可以采取相应的应激防范措施来激活欧鲇幼苗体内所固有的耐盐、碱调节功能,以提高其苗种养殖成活率。【结论】欧鲇幼鱼盐度和碱度SC分别为1.518 1‰和0.408 4 g/L,对盐、碱度水体环境耐受性较差。根据部分淡水鱼类对盐、碱度耐受性研究相关方法与成果,采取相应的应激防范措施,可以激活欧鲇幼苗体内所固有的耐碱调节功能,以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盐胁迫对玉蕊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从离子转运机制角度解析玉蕊的盐胁迫耐受性,为玉蕊的野生种群保护、迁地保育、推广利用及造林的立地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二年生玉蕊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动潮汐模拟全日潮装置,对玉蕊幼苗设0(CK)、15‰、20‰、25‰、30‰、35‰和40‰共7种盐度胁迫处理,对比分析玉蕊在盐胁迫下根、茎、叶对钙(Ca)、镁(Mg)、铁(Fe)、氯(Cl)、钠(Na)5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生长指标与矿质元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低盐度(0~15‰)胁迫下,玉蕊植株生长良好,高盐度(30‰~40‰)胁迫导致玉蕊叶片急剧脱落,生物量下降,严重抑制玉蕊植株的生长发育。盐胁迫使玉蕊体内Na和Cl元素的积累量升高,玉蕊幼苗根部对Ca和Mg元素的吸收量下降,而叶片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升高,茎段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无明显差异。盐胁迫下玉蕊幼苗对Ca、Mg和Cl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0,对Fe元素的转运系数小于1.0,对Na元素的转运系数在盐度为35‰~40‰时大于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蕊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负相关,叶片脱落率、根冠比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正相关。【结论】全日潮淹浸6 h/d的环境下,玉蕊幼苗在水体盐度为0~15‰范围内生长良好,在20‰~25‰盐度范围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而当水体盐度≥30‰时,玉蕊幼苗无法正常生长。其耐盐性主要是通过根系对Na元素的聚积,限制Na元素向茎叶运输,同时增强Ca、Mg、Fe和Cl元素向茎叶的转运来实现。在玉蕊迁地保育过程中,可将盐度作为立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半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选择高潮位、中低盐度区域种植玉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旱区甜高粱的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适应机制。【方法】在河西走廊中部绿洲区,选择壤土地、盐碱地和沙荒地3种不同土地类型,于拔节期对甜高粱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不同土地类型下甜高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午休”现象。与壤土地相比,盐碱地和沙荒地甜高粱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降低,3种土地类型甜高粱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0.75±4.31)、(25.31±4.43)和(23.71±3.86)μmolCO2?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42±0.98)、(4.34±0.55)和(3.08±0.31)μmolCO2?mmol-1H2O,田间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48、3.21和 2.17 kg?m-3,但盐碱地与壤土地差异性不显著。沙荒地甜高粱的叶片蒸腾速率最高,表明甜高粱通过增加蒸腾速率来降低其叶片的温度,进而适应这种高温强光的气候条件。【结论】从解决能源与生态危机和节约土地资源角度出发,在西北盐碱地和沙荒地等边际土地更有利于甜高粱的长久发展,同时在边际性土地上要获得更高的生物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须对其土壤的理化性质或者栽培措施进行改善,进而取得高产、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香梨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库尔勒香梨光合生理特性及其相关变化规律.[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库尔勒香梨两种树形的光合特征参数,通过试验测得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比叶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种树形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差异,疏散分层形树的Chla含量极显著大于开心形,Chla+ Chlb值在25.88~38.96 mg/cm2,而两种树形之间的比叶重均值相差不大;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的光补偿点(LCP)分别是28.75、33.22 μmol/(m2·s),在光强为1 090 μmol/( m2·s)时开心形树达到光饱和点,对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18.61 μmol/(m2·s),低于疏散分层形的饱和光强1 150 μmol/( m2·s);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的CO2浓度补偿点分别是63.55和57.04 μmol/mol,两种树形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为0.039 5、0.036 6.在CO2浓度达到1 135 μmol/mol时,开心形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为29.34 μmol/( m2·s),疏散分层形CO2饱和点(CSP)为1 165 μmol/mol.[结论]疏散分层形树对强光以及对CO2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香芋冬瓜果实挥发性香气化合物萃取的工艺条件,充分解析果实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为香芋冬瓜香气成分的深入研究和香气品质的进一步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香芋冬瓜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技术(GC-MS)充分萃取和鉴定香芋冬瓜果实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采用Box-Behnken方法优化预热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解吸时间4个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芋冬瓜果实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总峰面积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萃取温度>解吸时间>预热时间>萃取时间。SPME的最佳萃取条件:预热时间6.6 min、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43 min、解吸时间4.5 min。在最优条件下,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14种,醇类10种,酮类、酯类和芳香类各4种,酸类3种,以及少量炔烃类物质和其他物质;主要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分别为反-2-己烯醛(83.51±2.43 μg/mL)、棕榈酸(38.56±1.24 μg/mL)、正己醇(38.08±1.52 μg/mL)、正己醛(32.07±1.67 μg/mL)、己酸(24.71±1.59 μg/mL)、硬脂酸(17.56±0.80 μg/mL)、反-2-壬烯醛(14.87±0.93 μg/mL)和苯甲醛(13.68±0.83 μg/mL)。【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香芋冬瓜候选特征性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成分主要有反-2-己烯醛、棕榈酸、正己醇、正己醛、己酸、硬脂酸、反-2-壬烯醛和苯甲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行为变化,为优化其养殖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内设置0、10‰、20‰、30‰和40‰ 5个盐度梯度,分别观察脊尾白虾的运动、摄食、蜕皮及攻击防御等行为变化。【结果】过高或过低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的行为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低盐时运动行为变缓、食欲减弱、攻击防御行为减少;高盐条件下还能诱发脊尾白虾间的争斗。具体表现为:盐度0和40‰时,脊尾白虾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明显减弱,且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盐度为20‰和30‰时,其摄食、运动等行为正常。【结论】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盐度以调整至20‰~30‰为宜。  相似文献   

18.
固相微萃取技术收集水稻挥发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不同萃取头萃取到的水稻诱导挥发物的异同,为研究植物挥发物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用茉莉酸甲酯处理水稻,分别用3种萃取头:100 µ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7 µm PDMS和85 µm聚丙烯酸酯(PA)萃取水稻的挥发物。用GC-MS和GC对挥发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在萃取水稻挥发物的总量、成份和组成方面的异同,并与动态顶空收集法(DHS)收集的挥发物成份相比较。【结果】在同样条件下,100 µm PDMS萃取的挥发物总量和种类最多,7 µm PDMS最少。SPME法与DHS法获得的挥发物组成类别相似,但有些组分不同。【结论】不同萃取头对水稻挥发物的萃取效率和选择性是不同的。用SPME法研究水稻等植物挥发物,需根据目标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萃取头。SPME法与DHS法在植物挥发物的收集和分析中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房炎奶牛单剂量乳房灌注1%恩诺沙星(50 ml/头)后乳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乳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用统计矩原理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在给药区恩诺沙星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均于给药后2h左右乳中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16±3.10)μg?ml-1和(2.79±0.94)μg?ml-1,然后逐渐下降;12 h后检测不到恩诺沙星,24 h已检测不到环丙沙星。对于非给药区,恩诺沙星给药后1h左右乳中浓度达到最高值(0.19±0.02)μg?ml-1,然后逐渐下降;6 h后检测不到恩诺沙星,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于给药后4 h乳药浓度可达最高峰(0.51±0.07)μg?ml-1,24 h已检测不到乳药浓度。给药区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较恩诺沙星长,平均为(1.67±0.20)h,平均滞留时间(MRT)亦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临床休药期不少于3 d。【结论】恩诺沙星吸收较迅速 ,代谢较快、清除较快 ,表明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乳中不会形成残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牛精子原位杂交DTT去凝集处理的优化浓度及时同.[方法]牛精子解冻后经密度梯度离心优选并制片,采用0、5、10、20、40、80和100 mmol/L六个DTT浓度以及15、30、45和60 min4个时间段的28个组合进行去凝集处理,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软件测量精子解聚后头部面积.[结果]40 mmol/L DTT处理45min精子头部面积为(52.32±4.68 )μm2,浓度< 40 mmol/L的16个处理组及浓度≥40 mmol/L、处理时间<45 min的6个处理组,精子头部面积小于(52.32±4.68) μm2(p< 0.01);浓度>40 mmol/L、时间≥45 min的5个处理组,精子头部面积与40 mmol/L DTT 45 min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精子形态不完整.[结论]40mmol/L DTT 45 min为较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