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免疫球蛋白G和乳过氧化物酶是牛乳中2 种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巴氏杀菌牛乳加工过程中及货架期内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用65 ℃以下的均质温度及15~25 MPa的均质压力处理牛乳对2 种生物活性物质影响较小;72~76 ℃、15 s处理可更好地保留2 种生物活性物质;采用膜滤除菌方式比一般巴氏杀菌效果更佳。巴氏杀菌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和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但采用透明包装的产品长期暴露在光照下会造成乳过氧化物酶部分失活。  相似文献   

2.
牛乳和乳制品是优质的高品质食品,通常是完整蛋白质和重要矿物质等的极好来源。然而,高营养成分和低酸度使牛乳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对牛乳进行热处理是确保致病生物被杀死的重要关键控制点,但它也会导致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被破坏。巴氏杀菌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式,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接近牛乳原有的品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广泛使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来确保牛乳巴氏杀菌的充分性。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巴氏杀菌乳的最新标准,比较和分析我国与欧美、澳大利亚等主要乳品国家巴氏杀菌乳相关标准之间的差异,对逐步完善我国巴氏杀菌乳标准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巴氏杀菌乳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保质期的影响。[方法]以75 ℃,15~20 s热处理的新鲜巴氏杀菌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6 ℃、10 ℃、15 ℃恒温条件下贮藏,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酸度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巴氏杀菌乳在6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可控且有保障,7 天内不会发生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0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6 天内有保障,不易出现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5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3~4 天内有保障,在第4~5天开始出现变质。  相似文献   

4.
比较传统高温热杀菌、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对延长货架期牛乳品质的影响,测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微生物指标、货架期、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损失率及糠氨酸含量的影响,并优化蒸汽浸入式杀菌、膜过滤结合巴氏杀菌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高温杀菌工艺比较,蒸汽浸入式杀菌(147 ℃、0.09 s)产品货架期更长,品质更稳定,杀菌后糠氨酸含量较低且保留少量的活性物质;膜过滤结合72 ℃、15 s杀菌能更好地保留活性物质乳铁蛋白和IgG,但是该工艺对贮藏温度要求较高,全程贮藏温度需低于6 ℃,才能够确保产品在货架期内的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牛乳作为营养价值丰富的天然动物蛋白来源,除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素,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等。[方法]研究6种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的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活性物质含量随热处理强度提升而降低;耐热性最差的是乳过氧化物酶,在80℃/15 s热处理条件下全部失活;耐热性最强的是α-乳白蛋白,即使在137℃/4 s最高强度热处理条件下,仍具有25%的保留率;且85℃/15 s热处理强度下,α-乳白蛋白保留率不低于90%,而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保留率不足5%,乳过氧化物酶几乎完全失活;5种活性物质对温度的敏感性顺序:乳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结论]对不同温度时间组合热处理乳的几种活性物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活性物质保留有明显影响。为企业选择适宜的热处理工艺、生产活性成分不同的系列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热处理、巴氏杀菌和不同贮藏温度对驼乳中胰岛素含量的影响,对19份单峰驼驼乳样品进行了测定。采集的样品中不同驼乳中的胰岛素含量差异较大,1个月3次取样测定的胰岛素含量的平均值为41.9±7.38μU/ml。不同取样时间采集的乳样其胰岛素含量存在差异。巴氏杀菌法、冻干粉、4℃冷藏及-20℃冷冻贮藏其胰岛素含量显著低于生鲜驼乳(P<0.05)。与其他研究报道相比,驼乳中胰岛素含量并没有显著超出牛乳的胰岛素含量范围。驼乳相比于牛乳更能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在酸性环境中不凝结。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蛋白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生鲜乳经75℃/15 s、125°C/4 s、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方法分析了生鲜乳以及不同热处理后的乳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鲜乳蛋白图谱相比,牛乳经75℃/15 s巴氏杀菌的乳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无明显变化,经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有4个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明显下降,这些蛋白点质谱鉴定为α-乳白蛋白、β-酪蛋白变异体、κ-酪蛋白和免疫球蛋白γ,ELISA方法检测乳中IgG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双向电泳结合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对牛乳中的蛋白组分及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灭菌(135°C/4 s和145°C/4 s)可造成乳中蛋白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美中科研人员联合研究加热与均质对牛乳体外消化的影响高温短时巴氏杀菌(HTST)是液态乳商业化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保牛乳质量安全、防止牛乳中的脂肪上浮分层。超高温杀菌(UHT)也被应用于牛乳加工工艺,常用于延长特色冷藏乳制品的货架期、生产耐贮藏牛乳。牛乳加工过程中乳蛋白和乳脂的结构受到影响,但各个加工步骤及先后顺序对它们的消化性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最近,美国农业部东部地区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研究热处理、均质对乳  相似文献   

9.
周颖  黄锐 《中国乳业》2018,(3):63-66
采用利乐多功能巴氏杀菌机对生乳进行温度72 ℃、73 ℃、74 ℃、75 ℃、80 ℃的巴氏杀菌,研究了杀菌后样品的菌落总数、糠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乳铁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72 ℃、73 ℃杀菌后,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而74 ℃、75 ℃、80 ℃有显著性下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糠氨酸含量有显著性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高而显著性下降,在80 ℃时仅为126 U/L; 72 ℃、73 ℃、74 ℃和75 ℃杀菌后,乳铁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而在80 ℃时有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巴西研究人员以脱脂乳原料通过巴氏杀菌、微滤及水解乳糖开发出新产品。牛乳营养价值高,被人们广泛饮用,但会导致乳糖不耐症。微滤结合巴氏杀菌不仅能够延长牛乳的货架期而且能保持产品的感官、功能和营养性质。以脱脂乳为原料,通过巴氏杀菌、微滤以及酶法脱乳糖,开发出了1种新的产品。利用β-半乳糖苷酶水解牛乳,酶用量为0.4 mL/L,当温度为(10±1)℃时水解约21 h。采用微滤中试单元对水解后牛乳进行处理,利用平均孔径为1.4μm的陶瓷膜,其均匀跨膜压力为6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了高品质的脱乳糖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当前高原散养牦牛因缺乏电源、处理技术和装备,无法实现生鲜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而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对牦牛乳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后,采用加热到60 ℃以上、保持30 min的巴氏高温杀菌工艺,研究了供电系统、杀菌保鲜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结果]最终集成设计出加工鲜牦牛乳量达40 L/d的移动式太阳能牦牛乳产地保鲜贮藏设备。[结论]该设备能够延长牦牛乳保鲜时间,减少因不能及时产地保鲜牦牛乳造成变质损失,同时可提高牦牛乳商品转化率,促进藏区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2.
周玲  徐广新 《中国乳业》2021,(9):102-105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ALP),由于其热稳定性略高于乳中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比如结核杆菌、李斯特菌等,因此,乳品企业将其作为巴氏杀菌热处理评估的活性指标。但其不但易受到牛奶成分,尤其乳脂肪的影响,而且牛奶中微生物内源性ALP和贮存过程中ALP复活均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判定。本文对影响ALP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检验过程中人员培训、设备选定、检验比对、数据库建立等方面提出相关控制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巴氏杀菌牛乳和UHT牛乳的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对牛乳中各种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此两种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产品风味产生不同影响,而对脂肪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普通冰糖橙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普通冰糖橙果实采后的科学处理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普通冰糖橙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BC蜡液(BC)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TD)处理,常温贮藏。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同时对皱缩度、风味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常温贮藏中后期,BC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实亮度;整个贮藏过程中,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固酸比差异不显著;贮藏60 d后,BC和TD处理的果实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综合结果可知,BC蜡液和聚乙烯薄膜单果包装对减少普通冰糖橙果实腐烂率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Ovine, bovine and porcine plasma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ctivity decreased on storage at both 4°C and 20°C. The ovine and bovine enzyme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stable than the porcine enzyme. The addition of GSH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2 mmol/L to plasma samples at the commencement of storage retarded the loss of both ovine and bovine plasma GSH-Px activity. The ovine enzyme was unique in that after inactivation by storage at 4°C, incubation with GSH restored the enzyme activit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plasma GSH-Px should be assayed fresh, or otherwise stored at –20°C.  相似文献   

16.
低温贮藏是防止巴氏杀菌奶变质的方法之一。然而,在许多地区无法达到对易腐败的食品进行低温运输及储藏。在这些地区,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延长巴氏杀菌奶的货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高温杀菌及加入乳酸链球菌素能达到此目的。通过实验得知,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延长牛奶的货架期,而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牛奶的货架期也增加,在不同杀菌时间及温度下实验的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对经90℃杀菌15秒的奶样的保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弄清酶贮宝对青贮饲料品质改善和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用添加酶贮宝与不添加酶贮宝的全株玉米青贮料对60头奶牛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90d饲喂。[结果]表明,添加酶贮宝青贮料品质优于不添加酶贮宝的青贮料,且适口性好,奶牛喜食、采食快、剩余量少,日平均产奶量提高1.6kg/头(P0.05),试验期增加纯收入86.4元/头。[结论]青贮酶技术是对传统青贮制作工艺的一项技术改进,值得在奶牛养殖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经不同条件二次巴氏杀菌的长保质期酸乳的黏度、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susceptibility to syneresis,STS)和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将长保质期酸乳分别置于25、37℃条件下恒温贮藏,定期测定产品的霉菌、酵母菌数及菌落总数。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巴氏杀菌温度的升高,产品的黏度逐渐降低、STS逐渐增大;二次巴氏杀菌条件为60℃、30 s产品的喜好度最高,90℃、30 s杀菌产品的喜好度最低;本研究选择的二次巴氏杀菌条件能将残存的霉菌和酵母菌灭活,产品的菌落总数随着二次巴氏杀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贮藏温度越高,产品越容易受到污染。综上所述,选择二次巴氏杀菌条件为70℃、30 s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