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筛选防治核桃黑斑蚜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核桃黑斑蚜的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核桃黑斑蚜的发生数量。【结果】药后7 d,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 000倍液、4 000倍液、300 g·L~(-1)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 000倍液和20%啶虫脒可溶粉剂3 000倍液(对照药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91%、99.48%、97.09%和99.68%。各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核桃树安全,无药害。【结论】推荐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00 g·L~(-1)氯虫·噻虫嗪悬浮剂可用于大田防治核桃黑斑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为研究番茄潜叶蛾种群的化学防治以及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 10 种药剂在田间喷施后对其防治效果。【结果】34% 乙多·甲氧虫 48 mL/667 m2、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 mL/667 m2 与0.05% 有机硅助剂 15 mL/667 m2 组合、 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50 mL/667 m2 与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6.7 mL/667 m2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 在药后 14 d,其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可达 94.59%、93.10%、90.97%、91.29%。【结论】生产上使用34% 乙多·甲氧虫SC 48 mL/667m2或6% 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7m2 与 0.05% 有机硅助剂15 mL/667m2 组合交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嘉兴三代大螟的最佳防治时期及适宜药剂,选择4种药剂2种浓度在不同时期进行单季晚稻三代大螟的田间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225mL·hm-2,40%氯虫·噻虫嗪225g·hm-2和6%阿维·氯苯酰750mL·hm-2效果较好;40%氯虫·噻虫嗪150g·hm-2和6%阿维·氯苯酰600mL·hm-2的用量效果明显下降;40%甲氧·茚虫威防治大螟白穗效果较差。最佳防治时间为8月25日,其次是8月20日,最差为8月1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增效剂对春麦田除草剂增效作用,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及其减量增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小区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增效剂对双氟·氟氯酯防除春麦田阔叶杂草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结果】 20%双氟·氟氯酯WG添加增效剂甲基化植物油、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或有机硅对春麦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5.63%~100.00%和96.91%~100.00%,显著高于20%双氟·氟氯酯WG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但添加增效剂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添加增效剂各处理增产率为5.33%~6.29%,增加效益为819.44~964.54 元/hm2,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产上可用20%双氟·氟氯酯WG 15.00 g/hm2 +甲基化植物油225.00 g/hm2,或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67.50 g/hm2,或有机硅225.00 g/hm2,防除春麦田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添加增效剂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为增效剂和杀虫剂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喷雾试验,测定增效剂的适宜用量,对比分析杀虫剂田间常规用量减少10%、20%、3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的防效。【结果】0.15% Fieldor Max EC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适宜用量为450.0~ 675.0 mL/hm2;杀虫剂减量后配施增效剂对棉蚜防效增加或相当,药后1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5.5%~81.4%和62.2%~78.5%,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3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68.4%~85.2%和63.5%~79.6%,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药后7 d,70%吡虫啉WG和25%噻虫嗪WG减量10%~30%后添加增效剂,防效分别为59.2%~78.5%和56.5%~71.1%,减量10%和20%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增效剂0.15% Fieldor Max EC对吡虫啉和噻虫嗪具有明显的减量增效作用,推荐使用量为450~ 675 mL/hm2;减少吡虫啉和噻虫嗪用量10%~20%后添加增效剂,对棉蚜防效显著高于常规用量,减量30%防效与常规用量差异不显著,利用增效剂减少杀虫剂使用量和提高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进行5种杀虫剂对辣椒田烟粉虱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30% 螺虫·噻虫啉悬浮剂450 mL·hm-2、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 750 mL·hm-2对烟粉虱有较为明显的防治效果,无论是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为优秀,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杞柳瘿蚊危害,筛选出防治杞柳瘿蚊的理想药剂和最佳的施药剂量,本试验采用茎叶喷雾法研究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及其与3种化学混合农药对杞柳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单剂及其与3种农药混合对杞柳瘿蚊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525 mL/hm2对杞柳瘿蚊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375 mL/hm2和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50 mL/hm2+40%毒死蜱乳油750 g/hm2。从生产成本、防治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推荐使用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375 mL/hm2或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50 mL/hm2+40%毒死蜱乳油750 g/hm2防治杞柳瘿蚊。  相似文献   

8.
于2016、2017年分别在江西省泰和县和南昌县进行了应用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技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施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液量呈正相关;在泰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25%氟环唑悬浮剂420 g/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15.0 L/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15.0 L/hm2的防效(84.20%)显著高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4.20%)显著高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1.83%);在南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375 g/hm2的防效(81.83%);在南昌县试验点,在统一施用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375 g/hm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7.52的条件下,无人机用药液7.515.0 L/hm15.0 L/hm2的防效为53.73%2的防效为53.73%69.44%,显著低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69.44%,显著低于人工电动喷雾药液450.0 L/hm2的防效(86.72%)。  相似文献   

9.
为不断提高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进行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3 mL拌种1 kg种子,于返青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0 mL/hm2+134 g/L氨基酸水溶肥750 mL/hm2+22%噻虫·高氯氟150 mL/hm2,拔节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1 050 mL/hm2+134 g/L氨基酸水溶肥750 mL/hm2+22%噻虫·高氯氟150 mL/hm2,扬花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1 050 mL/hm2+134g/L氨基酸水溶肥750m L/hm2+22%噻虫·高氯氟150m L/hm2+20%氟唑菌酰羟胺600m L/hm2的处理对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9.91%、86.93%、76.09%、94.93%,均优于常规用药区;对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的防效均达99%以上,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大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适宜的施用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与电动喷雾器喷药2种施药方式,以四唑虫酰胺单剂、复配剂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处理的杀虫效果优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处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大螟的防控效果达96%以上,一次用药即可有效防控;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与人工电动喷雾方式施用,对2种害虫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防效均达到96%以上。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50 m L/hm2可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大螟,在大面积防控时可以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及对移栽水稻安全性。【结果】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75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500 g/L丙草胺乳油525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和60%丁草胺乳油1 26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在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0 d后施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89%以上,鲜重防效在97%以上。仅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36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45 d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的防效达到100%,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1%以上。【结论】针对稻田扁秆藨草、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500 g/L丙草胺乳油或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或60%丁草胺乳油与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混配进行土壤处理,且20 d后选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若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针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进行茎叶喷雾防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世界公认的黄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防治药剂的连续使用,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省多主棒孢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情况,为黄瓜靶斑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筛选高效混配药剂为多主棒孢的抗药性治理提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对春小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质量,评价供试药剂对春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春小麦的安全性。【结果】 药后30 d,7.5%啶磺草胺WG 8.44、11.25和14.06 g/hm2、30%甲基二磺隆OD 45.00、67.50和90.00 g/hm2和70%氟唑磺隆WG 18.90、25.20和31.50 g/hm2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3.65%~100.00%和97.55%~100.00%。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 82.80 g/hm2、15%炔草酯WP 67.50 g/hm2、5%唑啉·炔草酯EC 60.00 g/hm2和3.6%二磺·甲碘隆WG 10.80 g/hm2对春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2.62%~97.88%和95.66%~98.41%,各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 7.5%啶磺草胺WG 8.44、11.25 g/hm2,30%甲基二磺隆OD 45.00、67.50 g/hm2,70%氟唑磺隆WG 18.90、25.20 g/hm2,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 82.80 g/hm2、15%炔草酯WP 67.50 g/hm2、5%唑啉·炔草酯EC 60.00 g/hm2和3.6%二磺·甲碘隆WG 10.80 g/hm2可有效防除春麦田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且对春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喷药处理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对棉田杂草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棉田无人机播前喷施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新疆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选择土壤封闭剂二甲戊灵为供试除草剂,设计播前无人机3个不同浓度喷药,车载喷药机喷药和不喷药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棉田杂草防效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无人机喷施二甲戊灵进行棉田播前土壤处理,处理2(3 450 mL/hm2时)控草效果与车载喷药机处理相当,防治效果均达到94.00%,且显著好于不施药效果,出苗率均达59.71%,与不施药处理差异不显著。增加药剂浓度1 200 mL/hm2对棉花出苗有影响,出苗率降低7.54%,但差异不显著。无人机喷药处理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与车载喷药机喷药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不喷药处理。【结论】 无人机喷施播前二甲戊灵浓度3 450 mL/hm2时与车载喷药机喷施浓度3 450 mL/hm2防草效果和棉花生长发育相当,可在大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植保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喷雾在柑橘冠层的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和无人机植保作业参数,并开展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和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无人飞机防控实效研究,评估防治效果、作业效率和综合效益,为UAV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的建立和在柑橘产区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丰产期的鸡尾葡萄柚园,将4行约100株自然圆头形树冠修剪成开心形,另选4行自然圆头形树冠作为对照。在采样植株冠层内部搭设立体网格架,网格架垂直方向分上、中、下3层,每层设置3×5共计15个采样点,每株树共计45个观察点,每个点放置两张4 cm×6 cm铜版纸卡作为雾滴承接载体。以0.5%诱惑红水溶液作为示踪剂,六旋翼UAV分别在不同飞行作业速度(v1=0.7 m·s-1、v2=1.2 m·s-1、v3=1.7 m·s-1)和不同作业高度(h1=1.0 m、h2=1.5 m、h3=2.0 m)处理下喷雾。每次处理后采集纸卡,通过300 dpi分辨率扫描仪扫描,计算纸卡上诱惑红水溶液的铺展面积百分数,计为雾滴在柑橘叶片上的雾滴覆盖率,分析所喷洒雾滴在植株冠层的沉积分布规律,优选作业参数。以管道系统人工手持喷枪喷雾为对照,通过筛选出的优选作业参数开展柑橘木虱与潜叶蛾的UAV防控试验验证。施药日期依据果园气候和害虫发生情况确定,试验周期从2017年4月始到10月止,即此园春梢萌发到秋梢老熟的全部时期,其中包括了全年柑橘木虱和潜叶蛾危害高峰期。每次作业时,记录UAV和人工喷雾的作业量、耗费时间、用药量、用工人次、用水量、农药价格及其他支出等信息,喷药后每隔15 d左右调查一次虫口情况。【结果】柑橘园UAV喷雾施药,在兼顾作业效率和有效雾滴沉积的情况下,以开心形树冠、飞行高度1.0 m和飞行速度1.7 m·s-1为作业参数,其作业雾滴穿透和分布效应较佳,平均雾滴覆盖率达19.1%;采用此作业参数,在柑橘园实施柑橘木虱与潜叶蛾的UAV防控试验,与人工喷雾作业相比,防治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UAV喷雾作业的效率、总成本、施药量分别是人工喷雾的45倍、63.3%和10%。【结论】基于适宜的喷雾作业参数和树形结构的柑橘木虱和潜叶蛾多旋翼UAV飞防作业,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显著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植保作业的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2.63%和71.77%;其次是2%春雷霉素SL 30 g a. 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分别为61.48%和61.27%。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2%春雷霉素SL 30 g a.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最佳的接种方式及根瘤菌。【方法】采用3种接种方式(拌种、种肥、滴施)和3种根瘤菌剂(SMH12、T6、SN7-2)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接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测定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不同接种方式接种根瘤菌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拌种T6处理对大豆平均主茎节数生长最佳;滴施T6处理对大豆平均株高、LAI生长最佳;滴施SN7-2处理对促进大豆茎粗、LAD、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生长最佳;拌种SN7-2处理对大豆植株Tr、Gs、Pn、单株粒重及产量为最佳。【结论】产量效果最好的组合为拌种-SN7-2,高达5 946.0 kg/hm2。产量较好的组合为滴施-T6达到5 888.6 kg/hm2,种肥-SN7-2为5 461.6 kg/hm2,种肥-SMH12为5 446.6 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剂不同浓度的增效缩节胺对棉花不同品种的封顶效果,为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陆早61号、新陆早67号、新陆早72号为材料,不打顶和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低浓度(缩节胺90 g/hm2+助剂60 ml/hm2)、中浓度(180 g/hm2+120 ml/hm2)、高浓度(270 g/hm2+180 ml/hm2)3个处理,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化学封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打顶相比,化学封顶有效控制棉株农艺性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高浓度处理(270 g/hm2+180 ml/hm2)下株高增加了3.0~8.7 cm、果枝数增加了0.8~1.93 台、株宽降低1.4%~3.4 %、主茎节间数增加了0.7~1.2 节。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产量构成因子各浓度处理下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高浓度增效缩节胺封顶具有更好的封顶效应。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打顶,且产量、品质不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种植密度对滴灌无膜棉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中619"为供试材料,设置两因素裂区田间试验,其中灌水量为主区,分别为3000 m3/hm2(W1)、4500 m3/hm2(W2)和6000 m3/hm2(W3);密度为副区,分别为29.24×104株/hm2(M1)、26.32×104株/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