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
黄淮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黄淮地区53个夏大豆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和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79份夏大豆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限生长型大豆中,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生育期。在亚有限生长型大豆中,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和茎粗。在有限生长型品种中,产量与生育期、茎粗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百粒重间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生育期、茎粗、单株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底荚高度。以亚有限和有限生长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从黄淮海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新品种(系)中筛选出适应在江汉平原种植的高产大豆品种(系),以新引进的13个新育成的黄淮海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相关分析法解析大豆产量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次关系及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与大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灰色关联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粒重(0.805)有效分枝数(0.763)生育期(0.746)单株粒数(0.745)开花期(0.727)百粒重(0.715)主茎节数(0.702)株高(0.698)单株有效荚数(0.691)。相关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对新引进品种的选择和评价上注重单株粒重和有效分枝数更容易获得高产的品种(系)。同时,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也可为长江流域鄂中地区新品种选育、鉴定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黄淮海产区和北方产区上推广的53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淮海产区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都明显优于北方产区的品种,但北方产区品种大都偏早成熟;我国上述2个产区大豆品种在单株英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等一些产量性状上与国外品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就2个产区材料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指出,大豆分枝数、主茎英数、分枝英数、单株英数均与单株粒重和粒数呈显著或非显著的正向相关;主茎节数与主茎英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或非显著的负向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正相关极显著;百粒重与主茎节数、主茎英数、单株英数、株粒一显著或非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在新疆生态区的表现。【方法】以27份国内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11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通径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其在新疆生态区的表现及产量。【结果】大豆主要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其变异系数达8.3%~78.8%。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底荚高度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共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5.98%,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有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建立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1 989.985+39.429X8+150.432X10+23.137X9,决定系数为R2=0.887。单株粒数(0.863)和单株粒重(0.739)在决定大豆产量中较百粒重(0.155)更为重要。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15水平上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大类群,第I、III和VI类群株高83 cm左右、生...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开展套种模式下春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82%,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1%;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3.034 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套种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套作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 15 0Gy60Co -γ射线对 10个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百粒重与茎粗、主茎分枝数、荚长、荚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荚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2)M2 代变异系数的顺序依次是结荚高度、株高、节数、分枝始节、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8个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联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绿洲灌溉农业,目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发展新疆大豆生产极为重要.大豆产量性状是由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多个性状构成.同时产量性状又是一个综合性状,受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为新疆大豆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通过在新疆北部种植的8个主栽品种2010年在石河子地区的种植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北部8个主栽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大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次序为:百粒重>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株高.该结果对大豆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进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新疆大豆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多样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9份外引大豆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籽粒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49份大豆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11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为12.48;~67.13;,其中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达60;以上;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为12.48;;基于10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49份材料聚为2大类5亚类,聚类结果与材料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该批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新疆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大豆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亚麻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有利于对核心种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来自不同地区的66份亚麻种质资源,对其株高、蒴果数和千粒重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分枝数;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粒重,其后依次为蒴果数和分枝数,最小的为株高.通过聚类分析,把66个品种(系)划分为4类,第Ⅰ大类群可以作为高产、抗倒伏等育种目标选育的杂交亲本;第Ⅱ和第Ⅲ类株高和枝下长均较大,可以作为高秆纤维用亚麻的育种目标的亲本,但由于第Ⅲ类株粒重和蒴果数均较差,做亲本时应慎重;第Ⅳ类可以作为矮秆、大粒亚麻育种目标选育的杂交亲本.[结论]亚麻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海岛棉分离群体,筛选抗、敏极端材料,为棉花抗旱种质改良和优质抗逆品种选育提供原材料,为棉花抗旱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以双亲及海海重组自交系群体71个株系为材料,在花铃期进行田间自然干旱胁迫,通过测定形态指标和产量相关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双亲及RILs家系进行抗旱性鉴定及评价。【结果】 7个性状被分为植株形态及单株产量相关性状和纤维产量相关性状2个综合因子;RILs材料划分为较敏旱型(28份)、抗旱型(26份)、敏旱型(14份)和强抗旱型(3份)共4个类群。得到多元线性模型:D值=-0.771+0.089×DC株高+0.117×DC有效果枝数+0.132×DC铃数+0.343×DC有效铃数+0.338×DC单铃皮棉重+0.230×DC单株籽棉产量。【结论】 筛选出强抗旱材料HH-16、HH-61、HH-70和敏旱材料HH-051、HH-05,可以应用于抗旱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及抗逆种质创新研究。有效铃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产量可以作为棉花自交系田间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害虫,对大豆的危害十分严重。了解大豆的农艺、品质性状与抗烟粉虱的关系,为大豆抗烟粉虱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213个国内外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鉴定其单叶、单株感染的烟粉虱2~4龄若虫的数量,同时调查各品种的结荚习性、种皮色、子叶色、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主茎粗、分枝数、总荚数、总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荚长、荚宽、籽粒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烟粉虱数量与各种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大豆单叶感染烟粉虱的平均数能够代表大豆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大豆感染烟粉虱的数量受结荚习性、株型、产量、籽粒品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单叶感染烟粉虱的平均数存在显著差异,有限结荚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单叶感染烟粉虱的平均数与茎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2**;与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5*、0.166*;与种皮色、子叶色、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籽粒脂肪含量的相关不显著。【结论】大豆对烟粉虱的抗性受结荚习性、茎粗、单株生产力、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综合性状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冬性小黑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性小黑麦种质,为冬性小黑麦育种、亲本选配及重要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13份冬性小黑麦8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参试冬性小黑麦种质8个表型性状在连续2年的频次分布规律,分析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及性状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冬性小黑麦种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明确参试材料的分类。【结果】 8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02%,单株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穗长、株高的变异系数超过10%,其中单株籽粒产量最大为18.01%,粒宽最小为5.09%;各性状遗传力均在85%以上;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24,单株籽粒产量遗传多样性最高,粒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各性状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单株籽粒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粒长、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3%,第一主成分是籽粒产量主成分与单株籽粒产量、每穗粒数、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是籽粒形态主成分与粒长和粒宽有关,第三主成分是株高主成分与株高和穗长有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第一类包含12份材料,属于高秆型材料,第二类包含40份材料,属于多穗型材料,第三类包含30份材料,属于高产型材料,第四类包含31材料,属于大粒型材料。【结论】 冬性小黑麦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表现优良籽粒高产型小黑麦11份。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小黑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曹巍  轩正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6):1072-1082
【目的】研究芜菁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为芜菁新品种选育,提高芜菁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0份芜菁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3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类型丰富,其中株高极差为44.48 cm,变异系数达到24.91%,单株重极差为410.00 g,变异系数达37.55%;Q型聚类分析表明:30份材料可分为典型的三大类,6亚类,第Ⅰ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6个品种;第Ⅱ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15个品种;第Ⅲ类分为2个亚种,共计9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重与株高、叶长、叶宽、根长、根宽、根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相关性的,并且正相关和负相关都有。【结论】不同来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不同种源地的芜菁株高、单株重、叶形、根形等3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分为三类,芜菁主要是绿皮白肉型品种,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现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新疆绿洲干旱区不同棉种主要综合性状,综合评价南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为南疆品种选择和提质增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棉区历来选育的有代表性的16个品种为材料,分析新疆干旱绿洲区栽培下棉花农艺形状、品质、根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主要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各品种铃重为4.5~6.5 g,单株铃数和产量10-108-3最多,铃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其值为0.93。籽指与籽棉重、纤维重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538,衣分与种子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2。各品种马克隆值为4.62~5.73,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呈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总根长与果节始节、果枝数、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子叶节高度、果枝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果节始节、比强度、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