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以53份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国家核桃种质资源圃的核桃坚果为研究对象,测定横径、纵径、侧径、干果重、仁重、出仁率、壳厚等主要数量性状。[结果]53个核桃家系坚果重为7.95320.719 g,果仁重为4.854 9.866 g,出仁率为39.15%71.57%,横径为27.72539.463 mm,纵径为31.83548.223 mm,侧径为31.15741.435 mm,壳厚为0.5641.794 mm。其中,果仁重、干果重、壳厚具有相对较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19%、18.51%、22.13%。[结论]调查的核桃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果仁重、单果重和壳厚可作为核桃良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提高利用价值,以9个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其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分析了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差异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各品种(系)平欧杂种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单果质量、果仁质量、横径、纵径、侧径、果壳厚度、出仁率等指标之间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缺陷果仁率的差异最为明显,变异系数高达41.29%;坚果单果质量、坚果三径与出仁率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小。"82-11"坚果单果质量最大,为2.67 g;"84-254"果仁质量最大,为1.49 g;"84-254"出仁率最高,为61.64%。相关分析表明:坚果质量与果仁质量、果壳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出仁率与这些指标均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9个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划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包括"84-254"、"B-21"、"85-127"、"82-11"、"81-21"、"85-28"等6个品种(系),坚果经济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动态,为大果榛子在新疆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达维、玉坠、平欧110号、平欧15号、辽榛3号5个品种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三径、单果质量(鲜果重和单果重)、果仁三径、果仁质量、果壳厚度、果腔系数进行测定,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发育特点及品质差异。【结果】榛子单果三径、干果质量和果仁三径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8月19日果实成熟,果实鲜重6月10日前增长缓慢,6月10日~7月10日快速增长,之后变慢。达维和平欧110号的单果大,与其他品种有明显差异。平欧110号的果腔系数为0.70,果壳厚为1.71,达维和玉坠果腔系数分别为0.78和0.81,果壳厚分为1.62和1.48,果仁饱满,壳薄。【结论】果实的三径和干果质量呈单“S”形生长曲线,鲜果质量则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5个品种以 平欧110号单果最大,达维其次,达维果仁较饱满,果壳较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杂种榛辽榛3号坚果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坚果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辽榛3号在西宁地区的表现良好,平均单果质量1.76~2.30 g,果仁质量为0.76~0.80 g,出仁率为35.16%~43.40%;坚果纵径16.45~17.79 mm,坚果横径17.61~18.90 mm,坚果侧径17.66~18.89 mm,果壳厚度1.39~1.58 mm,根据榛子分级标准划分为较大型果仁,具有中等厚果壳,出仁率低或中等;坚果的横纵径比在1.06~1.10,圆球度在1.02~1.07,坚果近似球形;果仁饱满指数在0.24~0.30。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筛选良种和开展杂种榛的大面积栽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桂西南10种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2.02%~17.08%之间,变异幅度以一级果仁率最小、鲜壳果重最大。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带果皮鲜粒重、带果皮纵径、带果皮横径、鲜壳果重、带壳果纵径、带壳果横径和干壳果重等7个性状之间基本互为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基于10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数量性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划分为2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肃省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引进的41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1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有363份在甘肃中部地区能够正常成熟,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1.65 kg/hm2,百粒重最高为 42.71 g。16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084 2~1.916 0,变异系数在18.17%~35.70%,除子叶色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将363份种质划分为8个类别,甘肃省大豆种质与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大豆种质相似系数比较接近。【结论】引进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26份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四川核桃种质资源坚果的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金堂、汉源和石棉3个县的核桃种质资源圃的97份核桃坚果为研究对象,考察腹径、横径、果高、三径平均值、果形指数、单果重、仁重、出仁率、壳厚、粗脂肪和粗蛋白等11个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四川核桃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坚果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9.92%~32.94%; 仁重、单果重、粗蛋白和壳厚具有相对较高的变异系数,可作为核桃良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K–S检验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的Sig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用(X-1.281 8S)、(X-0.524 6S)、(X-0.524 6S)、(X-1.281 8 S) 4个点分级,1~5级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20%、40%、20%、10%,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姚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61-63
以歙县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青果横径、纵径、青果单果重、果皮厚度,坚果横径、纵径、坚果单果重、果壳厚度等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果和坚果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核桃产量与品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榛子不同品种(系)的经济性状,为榛子资源评价及种质资源的挖掘,榛子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盛果期33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以及等级划分,筛选综合表现优良且具有选育潜力的品种(系)。【结果】供试平欧杂种榛的坚果质量介于1.36~3.26 g,坚果三径均值介于13.81~20.49 mm,果仁质量介于0.30~1.26 g,果壳厚度介于1.16~2.31 mm,果腔系数介于0.53~0.96,出仁率介于14.54%~51.66%。坚果性状、果仁性状和出仁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6.15%~55.30%。13个性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有16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12对呈极显著负相关,7对呈显著负相关。供试平欧杂种榛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果腔系数、壳仁间隙、果仁整齐度、出仁率和果仁三径均值是影响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的主要指标,可作为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评价和良种选育的参考标准。筛选出85-57、B-3、84-310、85-41、85-83、82-15、B-11和85-127...  相似文献   

10.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栽培亚麻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 以144份亚麻种质为材料,利用24个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44份材料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0和1.97~2.09,平均为0.83和2.03,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引进亚麻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6.22%~40.74%,其中蒴果数、千粒重、工艺长度的变异系数均较高,这些产量相关性状在亚麻育种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各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中,“高度因子”与“分枝因子”、“种子大小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蒴果数未呈显著相关性,兼用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蒴果数均较高从而对株高和蒴果数相关性造成干扰。9个主成分(PC1-PC9)解释约73.57%的表型变异,前2个主成分约占32.31%。PC1代表“油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PC2代表“纤用亚麻特征性状因子”。利用24个农艺性状将144份亚麻材料聚为纤用和油用两个群体。【结论】 国外引进亚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标记最先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分开,亚麻驯化过程中产量相关性状受到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评价新疆阿克苏地区新疆油桃优良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特征,为新疆油桃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环塔里木盆地北缘新疆阿克苏市周边的7个新疆油桃优良种质资源的果实为研究对象(2个新疆桃为对照),测定桃果实的感官性状、风味品质、功能性营养品质等指标。【结果】阿克苏地区新疆油桃的单果重在29.90~74.62 g,最小单果重(29.90 g)低于国内150个油桃品种的最小值(40.00 g),平均为50.0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2%以上、可溶性糖含量在9%以上;新疆油桃果实带皮硬度均小于3 kg/cm2【结论】新疆油桃果实品质优、口感好,果形属于很小和小2个等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属于高或很高的等级,不耐储运是限制新疆油桃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 Neidzwetzkyana (Dieck) Langenf.)的果实特性及MYB10基因的启动子类型,为研究新疆的红肉基因类型及红肉苹果资源的利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测定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等性状指标并观察果肉颜色,设计引物,利用PCR克隆的方法,进行启动子类型检测。【结果】 果肉颜色多为淡红色,丝状或片状分布,HX-1为血红色果肉全红,单果重变异系数较大,最大单果重为124.57 g,果形指数最大值1.01,最小值0.82;可溶性固形物最大值17.36,最小值10.66;果梗粗最大值2.50 mm,最小值1.02 mm;果梗长度最大值34.36 mm,最小值13.48 mm;MYB10启动子类型全部为R6R1型。【结论】 29份资源的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果肉的呈色各有特点,但MYB10启动子类型全部一致为R6R1型。  相似文献   

13.
32份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出油药兼用优质红花种质资源,为选育适应新疆油药兼用优质红花品种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32份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变异和聚类分析。【结果】 种质资源中生育期在80~90 d的有4份,90~100 d的6份,100~110 d的16份,110 d的以上的6份。参试材料的10个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37~1.29;花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29);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含油率和油酸,为3.47;聚类分析将 32份材料可以分为10大类,其中第一大类中以青海的材料为主;第二大类包含14份材料;第三大类3份材料;第四大类包括3份材料,主要来自山东。其他材料BXY11(甘肃)、BXY1(新疆)、BXY19(河北)、BXY3(江苏)、BXY8(浙江)分别成一类。【结论】 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主要是叶型倒披(90.6%)、籽粒壳性普通(87.5%)、花球性状圆锥(84.4%)、籽粒性状圆锥(87.5%)为主,新疆油药兼用红花品种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产量性状,且材料的聚类与其来源无明显的联系,但青海、甘肃、河南、山东的材料优先聚在一起,新疆拥有丰富的油药兼用红花种质资源,且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用番茄种质资源果肉外果皮细胞厚度和离体耐放性等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加工用番茄品种选育的田间耐贮运性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比较12份加工用番茄高代纯合种质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测定参试材料果实横切面情况,结合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各试材的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研究不同材料自然室温放置35 d后的果实重量损失和腐烂率,并分析参试材料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主要果实性状差异显著,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在6.75~10.30 μm变化,平均外果皮厚度为8.311 μm,12份材料的果实横切面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常温放置35 d后的腐烂率在11.67%~98.33%变化,平均腐烂率为55.50%,失重率在17.36%~63.68%变化,平均失重率为31.96%,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介于-0.903**~0.875**,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常温放置35 d后的腐烂率与果肉组织外果皮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外果皮越厚果实常温放置若干天后的腐烂率越低,对于选育优异的田间耐放性好的加工用番茄品种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辣椒资源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群,为适宜新疆制干辣椒品种选育步改良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以24份辣椒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果实主要性状、果肉细胞主要结构特征和损耗75%水分需要的耗时调查,对所调查性状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各调查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625**~0.976**。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24份辣椒资源分为五大类,第Ⅰ大类包含8份材料,第Ⅱ大类包含6份,第Ⅲ大类包含3份,第Ⅳ大类均仅包含6份材料,第Ⅴ大类仅包含1份材料,这份材料具独特性。【结论】辣椒遗传多样性丰富,沥干时间(损耗75%水分需要的耗时)仅与腔室面积占比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主栽鲜食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为果园栽培管理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阿图什市相同立地条件下的7个鲜食葡萄品种为材料,研究结果习性、物候期、叶片性状、开花特性及果实发育动态变化。【结果】 各葡萄品种萌芽率79%~93%,结果系数基本一致,但结果枝率差异明显,无核白鸡心最高为1.21,梦幻无核、白木纳格和和田红最低为1.03;花期持续6~11 d;各葡萄品种叶片的差异程度分别为比叶重>单叶重量>叶面积>叶长>叶柄长>叶长宽比>叶柄宽>叶宽>叶柄厚,比叶重新郁最高0.08,白木纳格最小0.03。【结论】 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白木纳格葡萄;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现双“S”曲线和单“S”曲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疆绿洲干旱区不同棉种主要综合性状,综合评价南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为南疆品种选择和提质增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南疆棉区历来选育的有代表性的16个品种为材料,分析新疆干旱绿洲区栽培下棉花农艺形状、品质、根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主要性状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 各品种铃重为4.5~6.5 g,单株铃数和产量10-108-3最多,铃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其值为0.93。籽指与籽棉重、纤维重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2、0.538,衣分与种子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2。各品种马克隆值为4.62~5.73,比强度与马克隆值呈负相关,与伸长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总根长与果节始节、果枝数、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子叶节高度、果枝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果节始节、比强度、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新疆厚皮甜瓜中的“老汉瓜”类型(软肉质地)甜瓜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该类甜瓜品种资源的评价、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51份新疆栽培甜瓜(其中45份厚皮甜瓜,6份薄皮甜瓜为参照)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多样性分析、变异统计、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供试甜瓜品种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6和1.91,果实的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3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1%;R语言软件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分为Ⅲ大类,类群Ⅰ主要为薄皮甜瓜类型,类群Ⅱ和Ⅲ均为厚皮甜瓜类型,但类群Ⅲ果型较大。【结论】 新疆“老汉瓜”类甜瓜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果实的数量性状最为突出,可分为大果形和小果形2种类型,果肉颜色、外观形状等质量性状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具有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充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野生梯牧草在新疆的地理分布与种的分布区形成和结构、群落特征以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为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种质保护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新疆野生梯牧草(Phleum. pratense L.)为研究对象,调查种质资源的分布、群落学特征。【结果】 (1)新疆是我国野生梯牧草分布的重要区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山地的中段和西段海拔1 900~2 200 m山地草甸植被中;(2)梯牧草在天然草地中数量极少,在群落中常以伴生种和偶见种出现,少有以优势种出现的种群分布;(3)在天然草地中,梯牧草种群个体空间分布多数地段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形式较少。【结论】 新疆野生梯牧草具优异的种质资源特性,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