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方法 1.研究区研究区位于阿尔伯特(Alberta)的瓦特考特(Whi tecourt)东北30公里处,属于 B.18a混交阔叶林区。研究区系一狭长地带,长约16公里;区内覆被类型多种多样,树种结构丰富,属典型阔叶林;主要分布有如下树种:白云杉、美国黑松、颤杨、香脂冷杉。  相似文献   

2.
育苗试验表明,在文安县西部地区(土壤类型为沙壤质潮土),欧美杨107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均大于中林46杨、廊坊杨2号、荷兰3930.在文安县东部地区(土壤类型为粘质湿潮土),廊坊杨2号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均大于欧美杨107、大于中林46、荷兰3930.  相似文献   

3.
沙棘在小叶杨人工林中的供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人工林中,混交豆科或非豆科的固氮树种,可增加林地土壤的氮素含量,提高林分的生产力。苏、美曾分别进行过加拿大杨、灰杨、黑杨、花旗松等和固氮树种赤杨的混交试验,都取得了肯定的结果。其中9年生的加拿大杨和灰杨平均木的材积可提高9倍之多(Pe-(?) 1960)。证明混交固氮树种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测定枝条和根中的水分含量,是为了观察不同杨树品种对水分的需求状况,确定其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研究不同经营水平下林木的含水量,从而为树种及营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小叶杨、群众杨、合作杨、小黑杨、北京杨、新疆杨、P_(15A)杨等7个杨树品种的枝条、根及土壤含水量与树木生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枝条和根含水量在树木生长初期开始上升,5—6月达最大  相似文献   

5.
山杨小径木超微结构及其与干燥皱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源  丁汉喜 《林业科学》1989,25(6):583-587
前言山杨(Populus Dividiana Dode)小径木是黑龙江省尚志具帽儿山次生林区主要的间伐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干燥时易产生皱缩等缺陷,我们设想与其结构有关,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期洞悉其中的奥秘。 W.R.Perng研究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解剖构造与液体传导的关系,在电镜下观察时,指出颤杨心材中存在侵填体,这些侵填体使导管闭塞,因而液体流动困难。他又对此木材进行聚合物渗透,而心材导管中几乎无聚合物沉积,说明心材导管全部被侵填体堵塞,聚合物难以在心材沉积。  相似文献   

6.
沙兰杨,全称是沙兰杨—79。50年代引入我国,相继在辽宁、华北和北方部分省区试栽,普遍表现良好。据材料介绍,在辽宁盖县,十年生沙兰杨单株材积可达1立方米以上,是一个速生的用材树种。我们于1981年春进行小区引栽试验,至今已六年。试验地设在我县城南门外(北屯基村)林业种子库基地五号区,土壤是冲积砂质土壤,比较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4—5米,生长季节水分比较充  相似文献   

7.
抗干旱耐盐碱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肇东实验林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地中心地带,在苏打碱化草甸土、碱化草甸黑钙土等盐碱地类型上,引进400多个树种和无性系,经历50年,选出了A15杨、A43杨、小黑杨14,樟子松、黄榆、水曲柳、锦鸡儿、胡枝子、丁香、大扁杏等树种。同时,观察到造林对苏打盐渍土改良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森林生长的基础,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冀北山区不同树种组成比例(类型1—9落1黑桦;类型2—5落3白桦2椴;类型3—2落6白桦2黑桦)的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的均值大小顺序为类型1(1.14g?cm~(-3))类型2(1.01g?cm~(-3))类型3(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排序为类型2(53.04%)类型1(51.84%)类型3(51.40%);土壤最大持水量排序为类型2(55.53%)类型3(52.81%)类型1(48.22%);土壤稳渗速率大小排序为类型2类型3类型1。类型2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最好,说明阔叶树种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发挥林分的土壤水文功能。  相似文献   

9.
太平地公社位于赤峰市郊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的半川半丘陵类型。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地下水位约10米;无霜期145天左右。在地势平坦的地段适合于一些杨树的生长。一九六六年营造的林带,主要树种有北京杨、加拿大杨(以下简称加杨)、先锋杨、东风杨和乡土树种小叶杨、白榆等。大部分营造在河川平地,土质较肥,属沙壤土类型。林带为四行或三行组成,造林密度为2×2米。成林后林相整齐,生长旺盛,防护效益较大。几年来,随着林带的生长,我们对几个树种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工作,以便总结营林经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氮(N)、磷(P)与RO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固氮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后土壤C、N、P和ROC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氮树种土壤ROC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且ROC/TOC值小于非固氮树种,土壤碳稳定性更强;固氮树种总氮(TN)含量和C∶N值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C∶P、N∶P和C∶N∶P均高于非固氮树种,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在两种林分下,TOC和T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固氮树种中,TOC、TN与ROC/T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SWC)、C∶P、N∶P与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华南地区,固氮树种造林提高了土壤TN、TOC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提高土...  相似文献   

11.
我场位于黄河故道,大沙河中游。土壤为冲积性粉沙土,复沙较厚,PH值8左右,地下水位一般在1.5—2.5米。在局部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盐碱,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有机质少,无结构。全年最高温41.8℃,最低温、-20.6℃。年降雨量700~8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 我场固沙造林始于1954年至1963年,总面积达到6360亩(其中有300亩经济林)。树种以加杨、旱柳为主,其次为杂交杨,毛白杨等。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在龙草坪林区应用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技术进行育苗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供试树种有:水曲柳、漆树(播种)、卜氏杨、白腊(扦插)、眉县楸叶桐、兰考长叶桐(埋根)。育苗前,将圃地深翻两次,清除杂草和石块,施肥(卜氏杨未施),灌水,并进行土壤消毒。整畦,畦子底宽90厘米,肩宽70厘米。其中泡桐采用高畦,肩宽50厘米、高10—15厘米,畦面中间稍高。然后覆膜。薄膜务与畦面土壤紧密结合,四边用土压实。扦插育苗时,按照各树种的不同株行距要求,在膜上打孔。扦插或埋根完后,在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位于内蒙古西部荒漠草原区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国家级公益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家级公益林区土壤速效养分垂直分布与空间变异特征以及不同群落类型土壤速效养分特征,揭示不同群落类型与土壤速效养分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公益林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达茂旗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分布、数量、结构特征选取并布设固定样地,采用土壤剖面法采集各样地土壤样品进行速效养分含量测定。研究结果显示,达茂旗国家级公益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008 5 mg·kg~(-1)、1.494 2 mg·kg~(-1)、115.919 3 mg·kg~(-1),速效钾空间异质性较强,其次为速效磷,速效氮空间异质性较低;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趋势;不同群落类型间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的差异性相同,人工乔木林土壤速效钾含量很丰富,天然灌木林与未成林造林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人工灌木林地与天然灌丛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各群落类型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处于极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造林树种资源,在部分县区开展了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引种播种育苗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和种子处理条件下播种成苗率可达72.5%;1~2年生苗木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数量多;造林成活率因土壤类型、整地方式而异,最高可达89%;树木高生长、径生长及冠幅生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沙柳、柠条、杨柴三种灌木林地凋落物的数量、分解速度、土壤养分积累、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测定,探讨了人工固沙灌木林改良土壤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树种不同,凋落物生物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沙柳最多,其次为杨柴,柠条最少;凋落物的分解受树种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各处理失重率表现为埋置处理地表淋溶地表无淋溶,相同处理下柠条失重率显著高于杨柴,杨柴显著高于沙柳;沙柳、杨柴、柠条灌木林地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且增加主要表现在0~25 cm土层;灌木林较流动沙丘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毛乌素沙地人工固沙灌木林地通过凋落物的产生及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养分含量不断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促进了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多样,水热变异复杂,森林树种繁多,土壤资源丰富。土壤是林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其生产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所能适应的森林树种亦有差别。按照土壤分类多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和土壤生产力为依据的原则,四川的主要森林土壤类型可划分为:山地黄壤。山地红壤,山地褐土、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色灰化土(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和紫色土等8个土类。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七三年,我场开始营造速生丰产林,六年来,已发展到四百余亩.主要树种是欧美杨(前称科伦158)、健杨等,另有少量北京杨、太青杨。土壤系沂河冲积沙壤土或冲积沙。有机质含量0—0.2%,PH值6.5—8.5,地下水位0.7—1.5米,立地条件较差。经过整地改土,加强扶育初步取得成效.杨树丰产林年生长量较差的也在1立方米以上;中等的2立方米,少数好的3立方米以上.现将栽培技术措施,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对该地区6个树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榆(Ulmus pumila)、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6个树种根际土壤全量养分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范围为33.90~107.65 mg/g,土壤总氮的含量范围为2.40~8.65 mg/g,土壤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90.52~829.60 mg/kg,其中全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全氮和全碳含量最高的均为白桦。2)土壤氨态氮含量最高的为樟子松,显著高于其它树种;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土壤硝态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白榆。3)根际土壤C/N,C/P,N/P的范围分别为11.64~12.62,69.34~128.10,4.89~10.29;C/N比值最高的为樟子松,C/P和N/P比值最高的均为白桦。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甘肃省地跨我国东部湿润区、西部干旱区与青藏高原高寒区。境内自然条件复杂,植被类型繁多。由于纬度、气候、土壤和地貌等因素的差异,省内大部分植被从南到北呈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与海拔地带性分布。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