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最近两年本场利用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4年放蜂后林间松毛虫卵寄生率最高达93.3%,最低15.5%,平均57.3%;1985年放蜂后最高寄生率达99.2%,最低63.2%,平均84.4%。现将放蜂情况报告于下: 放蜂区位于宜兴县城西南、大汉岕工区,座落在铜官山北麓,因该处水质优良,为酿酒名泉,为避免污染,该工区防治松毛虫,采取生物防治,散放赤眼蜂。 1984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释放1000张蜂卡,防治面积2000亩,防治效果,据无锡市  相似文献   

2.
我场有8~9年生马尾松幼林5000亩。自一九七○年开始发生松毛虫为害,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去年第三代卵期放蜂20亩,寄生率达81.61%,取得了小面积育蜂治虫的初步成功。今年,我场松毛虫为害发展到猖獗高蜂期,全部松林都有虫,越冬虫口调查,普遍在20~30条/株,最高达70~80条/株以上。在这样高虫口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赤眼蜂代替农药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简化繁蜂、放蜂技术,提高工效,去年我们在第二代马尾松毛虫卵期进行了不同积温一次放蜂试验,取得平均寄生率达87%的效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鼓舞下,我们在松毛虫危害严重的柘庄公社作了放蜂治虫的试验。这个公社发生松毛虫面积4900余亩,虫口密度每株松树达28.6条,最多的有81条。放蜂治虫的面积2664亩,赤眼蜂的寄生率达70-76%,在放蜂的空隙地带,采用杀螟杆菌和化学药剂等综合防治,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目前松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这次使用的赤眼蜂是省林科所提供的。放蜂期根据越冬代成虫羽化率来确定,当成虫羽化50-60%时才开始放蜂。观察虫情由技术人员和该社的林业员共同进行,公社党委在放蜂前召开专门会议,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连续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以下简称赤眼蜂、松毛虫),放蜂量每亩高达20万头以上,寄生率虽在80%~90%以上,但松毛虫还是经常发生,因而对赤眼蜂的治虫效果产生了怀疑。为此作者进行了调查和试验,探索提高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的途径。本文着重报道放蜂量及放蜂效果,并对某些有关问题加  相似文献   

6.
我场自一九七○年开始进行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三年来的育蜂治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放蜂面积从2.5亩扩大到4001亩,寄生率达85%以上,基本上控制了松毛虫虫灾,现在全场松林碧绿健壮,枝叶茂盛,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自一九七○年开始,在有关国营林场、人民公社的配合下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研究。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今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在浙南、浙北、高山、丘陵等各种不同地形、林型、和虫情的条件下,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总面积达一万亩以上,普遍收到良好效果,最高达96.2%(见一九七○~一九七二年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总检表)。取得了放蜂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8.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伟大指示,为了摸索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规律,为我区开展群众性的以虫治虫作出示范,我们于今年第二代,繁蜂1092万头,放蜂面积291亩,平均寄生率56.5%,最高寄生率94.5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验情况整理如下:一、筛选健壮蜂种从本地松林中筛选蜂种,这是解决种源和选育健壮蜂种的重要措施。我们具体  相似文献   

9.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浙江是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之一,以马尾松毛虫卵为寄主,发育起点6.02±0.51℃,有效积温212.06日度,自然条件下全年历经17—19世代。1970—1978年全省以柞蚕、松毛虫、蓖麻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条件下放蜂近120万亩,寄生率达80—85%,最高96.2%,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森林环境中并且具有持续效果。几年来摸索出一套适合林场繁殖赤眼蜂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创用了摘头贮蛾保存柞蚕寄主卵、大空间快速接蜂、散卵接蜂等方法,全省每年防治时期生产蜂卡达20多万张。严格筛选种蜂、采用大型寄主卵、大空间繁蜂、依虫口定放蜂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应用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松毛虫赤眼蜂室内饲养观察实验及2004~2005年在思茅松林间释放携带病毒的松毛虫赤眼蜂卵卡防治思茅松毛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室内平均羽化率为84.3 %,对思茅松毛虫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7.6 %;思茅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7 %和84.8 %.利用卵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作为媒介昆虫传递思茅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思茅松毛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赤眼蜂防治杨小褐舟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是杨小褐舟蛾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1999年从吉林农业大学引进松毛虫赤眼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杨小褐舟蛾产后1~2d内的卵均能寄生。林间放蜂结果表明,对照区寄生率为8.7%,放蜂区0.3百万、0.45百万、0.75百万、1.05百万、1.5  相似文献   

13.
竹螟(Algedonia cociesalis walker)是危害毛竹的主要害虫。杭州市每年受竹螟危害约15万亩。过去应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l Matsumura)防治竹螟,一般放蜂4次,费工费时。今采用长效放蜂方法,平均寄生率为43.2%,放蜂为1~2次,节省劳力一半以上。放蜂区虫口明显降低,竹叶损失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我场从1970年以来,开展了以赤眼蜂为主,综合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在本场15000亩松林中,共歼灭松毛虫75.1272亿条(粒)。其中放蜂135610亩次,释放赤眼蜂141.7919亿头,寄生松毛虫卵62.9689亿粒,占82%。与此同时,采集松毛虫卵2529斤,撒白僵菌粉3200斤,喷药1400斤,点黑光灯388架次,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her)]始于1969年,但随着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发展,逐渐发现该蜂对落叶松毛虫卵的寄生率低(0—16.3%),防治效果差。到八十年代初,生产单位已不再使用其防治松毛虫。1982—1984年,为摸清赤眼蜂对松毛虫卵寄生率低的原因,我们利用本地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保证使用壮蜂和严格按林间放蜂技术操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赤眼蜂在落叶松毛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 ma dendrolimi)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 us superans)是生物防治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桦南县2010-2012年在6个林场开展了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蜂卡卵平均出蜂率70%、80%、85%.落叶松毛虫卵平均寄生率30%、40.70%、41.37%效果良好.应用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在林间连续3年释放不同蜂量的松毛虫赤眼蜂,落叶松毛虫卵的寄生率提高6.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寄生蜂繁殖利用的效果松毛虫的寄生昆虫以卵期寄生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较高,并容易繁殖,一般在防治利用上多以卵期寄生蜂为主。在江苏地区以松毒蛾黑卵蜂寄生效果最好,故又以松毒蛾黑卵蜂为繁殖利用的主要蜂种。自1956至1958年的各代松毛虫卵期,我们  相似文献   

19.
黄刺蛾、青刺蛾的幼虫又叫“洋辣子”,是食性较杂、食量较大、分布较广的食叶害虫。除因食叶而影响林木、果树生长外,还与桑蚕、柞蚕争食。在我场的杨树人工林中,历年来为害严重,面积达两万亩以上,虽然每年要进行化防五千至一万亩,但因暴食期短,防治季节性强,在猖獗为害时,始终未得到控制。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利用防治松毛虫的赤眼蜂防治黄、青刺蛾的生防试验,初步获得了防治效果,同时也控制了柳天蛾、双尾舟蛾、杨枯叶蛾等十余种害虫的发生。黄、青刺蛾的卵是赤眼蜂的优良寄主卵之一,有着寄生率高的显著特点。我们在生产的实践中感到,只要适时适量进行放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在今年一万五千亩的大面积放蜂区中平均寄生率为91.8%,最高寄生率达98.7%。据幼虫为害期调查,单株有茧由七六年的20头左右下降到0.2—0.5头,从两年的虫口密度对比可下降90%以上,取得了历年来进行化防所不及的防治效果(参看表1)。  相似文献   

20.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是松毛虫卵期二种寄生性天敌。为了便于人工利用,根据害虫虫口密度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放蜂量,编制了赤眼峰和平腹小蜂寄生率与放蜂量、虫口密度的相关模式:y=2.6864x_1-0.1631x_2+34.9363(赤眼蜂);y=173.790x_1+0.005969x_2-6.9538(平腹小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