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1代穗部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3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以普通小麦品系303,706及利用其曰交转育的粘果山羊草(Ae.kotschyif)、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vilavii)和牡山羊草(Ae.juvenal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13个普通小麦品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瓦维洛夫山羊草、粘果山羊草、牡山羊草三种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1代穗部性状的细胞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三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有效小穗和无效小穗数不产生正向和负向的细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2.
五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五种山羊草细胞质导入普通小麦 ,研究其对普通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沙伦山羊草、粗厚山羊草和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使普通小麦育性降低 ,离果山羊草、沙伦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农艺性状存在不良效应 ,五个性状中 ,除穗下节间长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差异不显著外 ,旗叶面积、株高、结实率均存在细胞质效应。这说明只有导入合适的异源细胞质 ,才可能创造出可为生产利用的核质杂种小麦  相似文献   

3.
首次在相同条件下全面系统研究了ph1b、ph2a、ph2b基因系与近缘植物F_1杂种染色体配对,3个基因系染色体配对作用有4种类型:(1)小麦与易变山羊草F_1中,ph1b>ph2b>ph2a。(2)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F_1中,ph1b≥ph2b≥ph2a。(3)在小麦与卵穗山羊草、小伞山羊草F_1中,ph1b>ph2b、ph2a。(4)在小麦与离果山羊草F_1中,ph1b>ph2b≥ph2a。ph1b基因能诱导小麦染色体与易变山羊草、中间偃麦草、卵穗山羊草、小伞山羊草染色体间的配对,ph2b、ph2a基因能诱导小麦染色体与易变山羊草,中间偃麦草、离果山羊草染色体间的配对,利用它们可以将上述近缘植物中的有益基因以易位方式遗传转移给小麦。易变山羊草一定程度地促进配对,中间偃麦草一定程度地抑制配对。卵穗山羊草、小伞山羊草染色体组上可能存在类似小麦3DS上的ph_2位点,离果山羊草染色体组上可能存在类似小麦5BL上的ph_1位点。中间偃麦草与小麦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组,可能是部分同源关系,或中间偃麦草本身含有部分同源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4.
山羊草属不同细胞质对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利用小麦近缘野生种属的细胞质资源改良小麦品质,以山羊草属(Aegilops)不同种异源细胞质的5种异质小麦品种Chris为材料,与生产上广泛推广种植的4个常规小麦品种进行正反杂交,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其F1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以5种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仅有50%的组合其总戊聚糖含量高于反交对照,粗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总戊聚糖含量具有普遍的正效应;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对总戊聚糖含量表现出轻微的正效应;柱穗山羊草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则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2)在以5种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80%的组合其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高于反交对照, 除二角山羊草细胞质对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表现出负效应外,其他4种细胞质对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都有一定的正效应,但5种细胞质之间差异均不显著;(3)尽管5种异源细胞质对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效应差异不显著,但是柱穗山羊草、偏凸山羊草、粘果山羊草和粗山羊草细胞质对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有一定的正效应.因此,如果选择合适的核质组合同样可以达到改良戊聚糖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由栽培二粒小麦和沙融山羊草形成的双二倍体,再和高大山羊草一起,替换了普通小麦细胞质,形成代换系。这个代换系的后代携带两个新的Gc基因,C--带分析表明:一个基因位于高大山羊草5S^1染色体或类似5S^1的染色体上,而另一个基因,位于沙融山羊草的4S^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小麦亚族丰富的细胞质资源改良小麦淀粉品质,以具有山羊草属(Aegilops)6种不同异源细胞质的异质小麦品种Chris为材料,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4个常规小麦品种进行正反杂交。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其F1籽粒淀粉粘度参数(峰值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以6种异源细胞质材料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70%的组合其峰值粘度高于反交对照。78%的组合其稀懈值高于反交对照;偏凸山羊草、单芒山羊草、粗山羊草和二角山羊草细胞质对峰值粘度和稀懈值的影响具有普遍的正效应,其中尤以偏凸、粗山羊草的细胞质正效应最大;而粘果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对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具有负效应。(2)在核背景相同而质背景不同,以及质背景相同而核背景不同的情况下,其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差异显著,表明在峰值粘度和稀懈值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核质互作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利用异源细胞质改良小麦淀粉品质性状是可行的,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核质组合。  相似文献   

7.
异源细胞质小麦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分别具有山羊草属、小麦属和簇毛麦属的15种普通小麦近缘种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高渗溶液法、水培盆栽法和田间鉴定法研究了异源细胞质对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波斯小麦(T.persicum)、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ca)、簇毛麦(Hanaldia villosa)和粗厚山羊草(Ae.crassu 6x)细胞质对小麦的抗旱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毒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波斯小麦、柱穗山羊草、簇毛麦和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抗旱性。具波斯小麦细胞质的异质系(T.persicum)-s.c66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抗旱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并且超过抗旱品种晋麦47。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新品系NC223、NC232和NC236等15个异质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异源细胞质提高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机制,有助于拓宽小麦抗旱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首先综述一下在小麦遗传育种方面利用外源染色体段节易位的文献,然后介绍下面三个问题上我们最近得到的结果:(1)由于最近在北海道小麦面积的迅速增加,非常需要晚熟类型品种.因此,用1D-1C尾状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易位为日本北海道培育晚熟小麦品种.试验通过重复回交的方法,已将具有延迟抽穗效应的卵穗山羊草(Ae.ovata)细胞质和来自尾状山羊草的育性恢复基因引入了北海道的几个裁培品种.不久即将介绍目前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偏凸-柱穗山羊草多倍双二倍体SDAU18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偏凸山羊草和拄穗山羊草杂交人工合成了多倍多倍双二倍体SDAU18,并对SDAU18及其双亲的细胞学及主要性状特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1)的染色体构型均为14Ⅱ;SDAU18的根尖细胞(RTC)染色体数目为2n=56,PMC M1的染色体构型基本上为28Ⅱ.是一个偏凸山羊草和拄穗山羊草的完全多倍多倍双二倍体;SDAU18在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方面都优于其双亲,且对白粉病、条锈病表现免疫。  相似文献   

10.
山羊草属基因库的开拓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羊草属是与小麦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属,全属有24个或更多个种,包括C、D、M、S和U等17个染色体组,蕴藏着许多抗病、抗虫、抗逆等有益基因。利用染色体工程的方法,人们创建了许多普通小麦-山羊草的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成为小麦育种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1.
粗山羊草D组染色体对小麦若干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粗山羊草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对四倍体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合成的双二倍体Am6-1和普通小麦品种Ph85-16的回交一代进行产量性状变异特点分析,并利用从130对D基因组SSR引物中筛选出的60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粗山羊草中几个产量性状相关的QTL位点进行了定位,发现粗山羊草的D组染色体对小麦的穗长、千粒重、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初步寻找到6个主效QTL,它们分别为与穗长相关的QSl.sdau-5D,与单株穗数相关的QSnp。sdau-4D、QSnp.sdau-7D,与千粒重相关的QT-gw.sdau-3D,与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相关的Q.sdau-2D-1、Q.sdau-2D-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挖掘可用于小麦茉莉酸调控通路及其穗部或花器官发育研究的候选基因,基于已发布的粗山羊草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了粗山羊草JAZ基因家族,并从染色体分布、基因及蛋白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关系和基因表达模式等方面对该基因家族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到9个粗山羊JAZ基因,命名为AetJAZ1-AetJAZ9。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9个粗山羊草JAZ基因分别定位在2D、5D、6D和7D染色体上,其中在7D染色体上分布最多。进化分析表明,粗山羊草JAZ蛋白与短柄草JAZ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9个粗山羊草JAZ蛋白被分别聚类到了S5、S12、S13、S16和S20五个亚族中,其中S20亚族有五个粗山羊草JAZ蛋白。启动子分析表明,9个粗山羊草JAZ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推测其各自的功能也存在差异。表达谱分析表明,粗山羊草JAZ基因在粗山羊草不同组织间存在不同的表达特性,且不存在组成型表达基因,其中,AetJAZ1和AetJAZ2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分别只在穗部、雌蕊和雄蕊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与偏凸山羊草代换系的细胞学和RAPD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偏凸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抗白粉病种质BC5-2的遗传组成,对其进行了细胞学和RAPD鉴定。结果表明,BC5-2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PMC M)染色体构型为2n=21。经核型和C-分带分析初步证明BC5-2为偏凸山羊草的双代换系,其中一对为偏凸山羊草的2MV染色体,另一对为6MV染色体,在BC5-2中被代换的小麦染色体是1B和6A染色体。对BC5-2及其亲本进行RAPD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有2个引物在BC5-2中扩增出偏凸山羊草的特异DNA带,它们分别记为S2011550、S20031000,进一步证明BC5-2是一个普通小麦与偏凸山羊草的双代换系。  相似文献   

14.
以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 crassa 6x)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加盐培养基进行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盐溶液种子发芽、盐溶液幼苗培养和戍株模拟盐池生长等方法研究了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旨在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材料。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的耐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本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异质系Ae.crassa 6x-鉴26和Ae.crassa 6x-SMH1694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耐盐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返青期和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一些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的耐盐性超过或接近抗盐对照品种科遗26。进一步研究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提高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机制,必将拓宽小麦耐盐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普通小麦与山羊草属的杂交F1代的育性、细胞遗传学表现及育种利用潜力,以普通小麦7182和丰优1718为母本,分别以卵穗山羊草SY163和离果山羊草SY119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F1代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田间条锈病抗性、F1自交和回交结实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植株生长势较强,株型倾向母本,成熟期穗子易断,壳硬;杂交F1代高度不育,花粉可育率1.26%~3.54%,回交结实率2.08%~5.26%,仅普通小麦/卵穗山羊草自交结实,但结实率最高仅为0.25%。7182/SY163、7182/SY119、丰优1718/SY163、丰优1718/SY119杂交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构型平均分别为31.11I+1.90II+0.03III、20.04I+7.45II+0.02III、30.08I+2.40II+0.04III、22.37I+6.30II+0.01III,说明普通小麦与2种山羊草杂交亲和性差,且可交配性主要由山羊草基因决定。田间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F1代均对条锈菌混合小种高抗或免疫,这对于丰富小麦抗病基因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具有粗厚山羊草、牡山羊草或瓦维洛夫山羊草细胞质的普通小麦N26雄性不育光周期反应和育性恢复模式,D^2型细胞质N26异质系在长日照条件(≥15h)下表现为几乎完全雄性不育,在短日照(≥14.5h)条件下雄性高度可育,温度对降低雄性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把这类雄性不育称为“光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PCMS表现为雄蕊雌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在雌化雄蕊内有不完全胚珠结构,而没有毡层细胞和花粉粒。植株的小  相似文献   

17.
导言节节麦(即方穗山羊草,Triticum taus-chii=Aegilops squauarrosa)是商品面包小麦、普通小麦(Tritticum aestivum)以及其他许多有亲缘关系的多倍体山羊草的 D 组染色体的供体。二倍性的 D 组染色体的供体广泛分布在东土耳其到喜马拉雅山麓一带。毫无疑问,在这样广泛的分布下,节节麦肯定会携带有人们所需要的多种基因的丰富类型,这些基因对  相似文献   

18.
为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以粗山羊草和二穗短柄草的基因组序列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SOD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总共鉴定出12个SOD基因,其中二穗短柄草7个,粗山羊草5个;它们的编码区全长327~2 145bp,编码108~714个氨基酸,保守基序数量1~4个,等电点4.84~9.25;Cu/Zn-SOD、Fe-SOD与Mn-SOD的数量分别为8、3和1个,在粗山羊草基因组中没有鉴定到Mn-SOD基因;3种不同类型的SOD在进化树上处于不同分支。除Bradi2g30580.2和Bradi1g50550.1外,其他二穗短柄草的SOD基因在粗山羊草中均有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19.
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影响小麦面制品色泽的主要因素,而Psy1基因则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基因。为了了解小麦近缘种S组山羊草的Psy1基因多样性分布规律,以高大山羊草、双角山羊草及西尔斯山羊草为材料,应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对其进行Psy1基因克隆。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YP7B-5检测获得的8个新Psy1-S1等位变异的部分序列覆盖了Psy1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和第二内含子的全部以及第三外显子93.1%的区域。在与包括来自普通小麦的Psy1-B1d、栽培二粒小麦的Psy1-B1k以及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Psy1-S1a、Psy1-S1b、Psy1-S1c对应部分的序列综合分析发现一致性高达93.4%~98.5%,而且编码区序列差异均为同义突变,没有造成编码氨基酸的变化。而第二内含子序列则存在数个SNP及InDel,尤其是Psy1-S1h的161bp大片段插入和Psy1-S1i的177bp大片段缺失,导致与其他Psy1-B1/Psy1-S1等位变异产生较大的长度差异。分析表明,内含子的差异是造成Psy1基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粗山羊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发现能够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47份粗山羊草Glu-Dt1位点的HMW-GS组成,分别检测到5种x-型亚基(1.1t、1t、1.5t、2t、3t)和4种y-型亚基(10.1t、11t、12t、12.4t).其中,1Dx1.1t是1种新的x-型亚基,它的迁移率比普通小麦的1Ax1亚基稍慢,这是目前在粗山羊草中发现的分子量最大的HMW-GS.供试粗山羊草中有8种HMW-GS组合类型:1.1t 11t、1t 11t、1.5t 12t、2t 10.1t、2t 11t、2t 12t、2t 12.4t和3t 11t.其中,1.1t 11t和2t 12.4t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