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2.
和讯财经1月6日消息 斯里兰卡茶叶局官员日前透露,斯茶叶出口商将参加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大型食品和饮料交易会,从而打开中国茶叶市场。这将是斯出口商首次参加北京的商品交易会,得到斯茶叶局的大力支持。中国是世界的茶叶生产国之一。中国出产的茶叶绝大多数为绿茶,只有9%为红茶。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商希望不和中国的茶叶行业直接竞争。他们的目标瞄准人数日益众多喜欢喝红茶的青年人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商计划开拓中国市场@刘义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包括红茶在内的各类茶叶的发源地,是最早种植、加工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红茶随着世界贸易的推进,主动或被动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印度在英国扶持下,借鉴中国红茶的加工技术,创制红碎茶后,在产、销量两方面长期稳居世界第1位。红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中国和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为红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红茶市场不容乐观邵辉(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近几年来国际红茶市场的突出表现是:价格波动频繁,涨落幅度较大.形成了以产量为中心的波动。1991年各茶叶生产国风调雨顺,世界茶叶产量增加到256万吨;同时前苏联解体,经济混乱,茶叶进口量为16.6万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之后,中国各类商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茶叶作为重要商品之一,虽然广销各国,但是出口市场仍然以英国、美国及俄国为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以红茶、绿茶及砖茶三大类为主,不同茶类之间不仅发展趋势不同,出口地区也有所区别——红茶主销英国、绿茶主销美国、砖茶主销俄国。1880年—1900年是中国茶叶外销发展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对近代中国茶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茶叶外销数据波动情况,简述了该时期内中国茶叶在出口茶类及主要国际市场上的变化,并从几方面探讨了影响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3200年"锦秀茶祖"在这里生生不息,这里有令徐霞客难以忘怀的太华茶,1939年滇红茶在这里诞生——这里是凤庆。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然而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国内茶叶市场也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情况低迷的现状。凤庆,一个地处云南深处,被誉为"中国红茶之  相似文献   

7.
<正>1山东茶叶市场考察所见在山东省历行5天,对济南、青岛、平度等茶叶市场考察,看到了不少好茶,福建、浙江、云南茶叶在各大批发市场比比皆是,然而就没有贵州茶,更谈不上有道真茶,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看,济南、青岛市民普遍都喝茶,茶叶品种主要以:绿茶、红茶、普洱、铁观音为主,而这几类茶的生产地为:福建红茶、绿茶、铁观音;云南红茶、普洱;浙江以松阳绿茶为主占据市场,山东本土生产日照绿茶、崂山红茶。  相似文献   

8.
振兴浙江红碎茶生产之我见袁石玉(浙江湖州茶厂313000)红碎茶是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茶叶,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90%以上。我国出口茶叶中一半以上是红茶,其中红碎茶出口量又占红茶的80%以上,已远销欧、美、亚及大洋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红碎茶生产最早是1...  相似文献   

9.
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制定茶叶经营对策陶琼林(湖北恩施地区供销合作社)鄂西自治州,是中国宜红工夫茶的主要出口基地之一。全州红茶约占总产量的70%-80%,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茶叶市场情况急骤变化,给茶区生产、经销以及产品结构,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多家竞争、...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0日下午,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总结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等领导出席总结大会。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唐珂宣读公布了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安吉白茶;江西庐山云雾茶;湖北武当道茶;安徽祁门红茶;江苏洞庭山碧螺春;广东英德红茶;广东凤凰单枞茶;云南凤庆滇红茶;  相似文献   

11.
汪德滋 《茶业通报》2015,(3):135-139
回顾祁门茶叶所百年发展史,从其历史背景、沿革、成因和成果等历史侧面反映出祁红乃至我国红茶在国际茶市变化的影响下,必须由传统因循守旧走向近代复兴改良才有出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荣生 《茶业通报》1990,12(2):13-16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对生活要求多样化。素称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面临着同众多新兴饮料的刚烈竞争。消费者对茶叶花色品种也要求丰富多彩。目前,西欧市场的香味茶日益受青年人青睐,西德、北欧一些国家香味茶已占茶叶总销量的一半。为此,随着茶叶药理效应的不断揭示,趁国际美食旅游业的发展及世界“食疗”日益兴起之良机,充分合理地利用金桂花窨制红茶以适合人们之需便是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5,17(3):24-25
安徽红茶产区开发名优绿茶初探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安徽红茶产区包括祁门、东至、石台、黟县、贵池等县(市),长期以来主要生产传统的工夫红茶。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的变化,红茶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低。而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茶叶国际市场销大于产,缺口较大,价格一涨再涨,总库存量在减少。1983年世界茶叶总产4000万担左右,贸易量为2300多万担,缺口170多万担。贸易中红茶3157万担,占总贸易量的95.6%(其中包括工夫红茶)、绿茶140万担,占4.23%、其他茶类6万担,占0.18%。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销红碎茶。1983年销量占贸易总量94.9%。世界红碎茶的产销状况是:1980年以前产大于销,1978年产大于销190万担左右,造成茶叶价格下趴,使一些茶叶生产国亏损。为了保证茶叶生产国的利益,生产国采取了一致行动。如,为了保证茶叶价格的稳定,制订了出口分配额,限制出口。成立了国际茶叶宣传委员会,加强了茶叶的宣传,从而使茶叶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10年内增长了400%,沙特  相似文献   

15.
切细红茶是当前国际市场需求量大、销路广,世界茶叶贸易总量1,500万担其中红茶占93.3%,切细红茶占1,348万担,占红茶贸易量的98.8%,是出口潜力最大的一种茶叶。按市场习惯,规格有叶茶、细茶、片、末四个类型,由于品种不同,切制技术不一,其品质亦有差异,但总的要求是:外形匀净,色泽红褐油润,内质香味浓厚、强烈、鲜爽、叶茶、细茶、片、末规格要分清。但品质优劣主要看内质,因此,在加工和审评上应以内质  相似文献   

16.
保留茶饮料特征的开发利用 (一)速溶茶类茶叶之所以风靡世界成为三大饮料之一,与它所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分不开。以保留茶叶这特有品质特征的开发利用,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开发利用,现在在饮料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商品量。四十年代研制的速溶红茶是这方面开发利用的先驱。这种茶为粉状结晶可速溶于热水、冷水或冰水中,没有茶叶的外形形状,但却保持了茶水的原有风格,由于它方便、快速、销路大开。在美国速溶茶销量已占茶叶市场的1/3左右。速溶茶品种除早期的速溶红茶外,随后又开发了速溶绿茶和调味速溶茶。调味速溶茶目前在西欧、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上销售的花色有茉莉、柠檬、草莓、香橙、苹果、桃等速溶茶三十多种。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茶叶市场,自1983年好转以来,已经连续了一年半之久。在这一年半里,世界茶叶消费需求量迅速上升,市场贸易活跃,由呆滞转趋畅旺,库存由积压转向正常,茶价在英国伦敦、印度的加尔各答、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和肯尼亚的蒙巴萨等拍卖市场,均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间虽有大量低档红茶充塞市场,使茶价下跌,一度疲软,但很快又渐见回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茶叶生产是该县地方经济优势,主产“宜昌红茶”,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1万多亩,茶叶产量达150万斤。 1985年自茶叶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村产业结构产生了较大变化,茶叶实行议购议销、多渠道经营后,五峰县茶叶公司即开展多形式的农商、工商联营的工作,稳定和扩大了茶叶产购销市场,走出了一条农、工、商协同发展茶叶商品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有着千年饮用历史的茶叶,在人们日益注重养生的今天备受青睐。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扩大,茶叶的包装也趋于多样化,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中国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白茶和速溶茶等。红茶是经全发酵而制成的茶,半发酵制成的茶为乌  相似文献   

20.
一、输出概况台湾1985年茶叶总输出量为10024.4吨,其中乌龙茶3777.6吨,占37.69%;绿茶3201.8吨,占31.94%;红茶1682.1吨,占16.78%;包种茶1362.8吨,占13.59%。与1984年比较,茶叶输出总量减少14.39%,即少出口茶叶1685.1吨。就茶类而言,仅红茶出口减少,且减少的幅度很大,达两倍多。1985年的红茶出口量仅为1984年562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