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玉米是西双版纳州重要的大田作物,玉米科技的发展和产业提升关系到西双版纳粮食的安全。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大因素。提高种植密度,会增加玉米植株个体间对光照、养分和水分的竞争。但在密度过大、光照、养分或水分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秃尖、倒伏、果穗变小甚至空秆。为进一步了解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总产量仅次于水稻排在第2位,是世界第3大粮食作物。而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实际产量最敏感的因素之一,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的玉米产量。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整个生长期的个体生长发育,包括玉米光合叶面积的大小、植株个体的水肥供应、果穗数、穗粒数、穗重和粒重以及产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一)种植密度对籽粒的影响大豆的种植密度可直接对其籽粒的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合理密植。大豆植株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可影响植株的生长质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则不利于植株个体的生长,导致大豆的籽粒缺乏阳光和养分所结籽粒小。与此同时,过大的种植密度不利于田间的空气流通,导致大豆植株易患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玉米倒伏、倒折的原因及防倒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1 玉米倒伏、倒折的原因 1.1 种植密度过大。种植密度过大时,群体内部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发育纤细、脆弱,株高增加,穗位升高,植株重心上移,使抗倒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大风天气,就会造成倒伏或倒折。 1.2 施肥不合理。单纯施用氮肥、磷肥,玉米植株的倒伏率都比较高;而只有当施  相似文献   

5.
一、引起夏玉米倒伏的原因 (一)品种。玉米品种是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种植密度不合理。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生产上玉米田间管理粗放,有的播种后不间苗、不定苗。造成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郁蔽。田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细弱节间长,缺乏韧性。一旦遭遇风雨袭击,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6.
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密度过大会导致株间竞争,对玉米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群体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倒伏、易染病等,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密度增大后,冠层透光能力大大减弱,使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严重光照不足,导致光合生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1制约玉米高产的原因分析 河北省常年玉米种植面积40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不到400kg,笔者认为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种植玉米密度过大,造成通风透光性差,致使玉米植株增高,根系不发达,造成倒伏的可能性增大;二是农民做不到配方施肥,粗放施肥,甚至少数地方农民担心投资过大,收不回成本,施肥量过少;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不结穗或结穗不结籽粒空秆的现象,除先天性不育外,还有后天不育型,即植株上有效的雌穗不出花丝,不结籽粒。引起空秆的原因很多,主要和果穗分化发育期间玉米体内是否获得充足的营养用于穗的发育有关。一、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1、种植密度过大对于同一品种,在同等施肥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秆率逐渐增加。在同一块地上,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柯  秦涛 《河南农业》2007,(18):20-21
利用3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有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90000株(45000双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90000株(45000双株)/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结构因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和价格的上升,玉米成为垦区旱作农业大面积种植的首选作物。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株间竞争,造成植株群体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倒伏,从而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喷施化控剂,可以控制株高,减少倒伏,提高植物抗逆性,增加产量。为了进一步研究化控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新华农场2013年玉米应用化控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出现不结穗或结穗不结籽粒空秆的现象,除先天性不育外,还有后天不育型,即植株上有效的雌穗不出花丝,不结籽粒。引起空秆的原因很多,主要和果穗分化发育期间玉米体内是否获得充足的营养用于穗的发育有关。一、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1、种植密度过大对于同一品种,在同等施肥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空秆率逐渐增加。在同一块地上,每个玉米品种都有适宜的栽培密度,栽培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闭,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玉米高密度精量播丰产栽培技术是针对当前覆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膜面窄、温度低、不利于密植、大行间过宽、土壤裸露部分多、易生杂草、中耕费工、耗水多等问题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通过机械创新提高地膜覆盖率,配套应用耐密品种.采用大小垄种植来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成功地解决了当前玉米种植增加密度的问题,实现农机配套农艺的技术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玉米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植品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或化控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改为现在的105cm或130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使植株形成大小行。不但增加玉米密度,而且改善玉米植株在田间分布,增加了玉米通光透风。有利于玉米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起夏玉米倒伏的原因 (一)品种.玉米品种是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种植密度不合理.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生产上玉米田间管理粗放,有的播种后不同苗、不定苗,造成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郁蔽,田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细弱节间长,缺乏韧性,一旦遭遇风雨袭击,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栽培方式及群体结构下,两个不同株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栽培,可以有效地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种植方式与密度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分别比对照小垄栽培增产19.09%和14.25%。  相似文献   

17.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是限制玉米种植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以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629为材料,研究在一系列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达到66000株/hm2以上时,这3个品种的倒伏现象都比较严重.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植株抗倒伏能力,这些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540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种植密度高的玉米倒伏问题日趋严重,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玉米高产、稳产,了解玉米倒伏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玉米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减轻倒伏发生,可确保玉米稳定高产。1玉米倒伏类型1.1茎倒。又称弯倒,玉米植株过高,茎秆细长,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茎部弯曲、倾斜,根部位置不变。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1.2根倒。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灌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增产潜力比较大的农作物,玉米植株的整齐度和群体密度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群体密度太小不利于实现玉米高产;而群体密度过大会有倒伏的危险。本文就春玉米高产田预防倒伏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兴安盟的主栽作物,提高玉米单产对促进我盟玉米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米是高产作物,其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玉米光合叶面积大小和植株个体的水肥吸收,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内单314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