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玉林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4):22-22,24
用大约克夏猪、长白公猪与湘白猪杂交,测定杂种一代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结果表明,湘白猪与大约克夏猪、长白公猪杂交,均可获得较好的杂交效果,并以大×湘最好,因此,大约克夏猪是利用湘白猪生产商品瘦肉型猪的较优杂交父本。  相似文献   

2.
甘肃黑猪导入1/4汉普夏血,选育瘦肉型品系(Ⅲ系),经过四个世代选育,基本保持了甘肃黑猪的黑毛色,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在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上效果上效果特别明显,用新品系作母本,与长白和大约克夏父本猪杂交,杂种猪平均日增重高分别为712.3g和705.6g,瘦肉率提高3.0-4.2个百分点,是比原甘肃黑猪更好的一个杂交母本,达到了建系目的。  相似文献   

3.
继以梅山猪为母本,以国外瘦肉型猪种汉普夏和杜洛克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取得汉梅和杜梅两个胴体瘦肉率较高、生长较快、肉质较好的适合内销的二元杂种一代商品肉猪优秀杂交组合以后,为进一步利用二元杂种一代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较高和二元杂种一代母猪基本保持与梅山猪相近繁殖力的优势,我们决定在二元杂交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疆瘦肉型白猪为母本,长白、大约克、杜洛克为父本的6个不同的二、三元杂交组合和新疆瘦肉型白猪为对照进行生产性能比较试验。测定了各组合的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以新疆瘦肉型白猪为母本的二、三元杂交,其效果均较理想,最佳组合杜×长新日增重820g,料重比3.21,瘦肉率63.43%,肉质优良。新疆瘦肉型白猪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和良好的肉品质量,是杂交配套中理想的母本品种,杜洛克是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适宜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5.
浦东白猪是全国唯一的白色土种猪。以浦东白猪为母本,长白猪为第一父本、大约克夏为第二父本杂交而成的瘦肉型杂交母系(大长浦),具有浦东白猪母性好,产仔率高,全身被毛白色等特点,与杜洛克杂交的四元商品猪被毛白色,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达65.19%。而且肉香味美,是“一家烧肉,满楼飘香”的商品瘦肉猪。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猪与试验起止  由南汇县种畜场提供,杜大长浦杂种仔猪20日龄去势,35日龄断奶,由2窝中选出13头体重接近的仔猪,61日龄开始肥育测定,平均体重接近90千克结束试验…  相似文献   

6.
新桃源猪杂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桂 《养猪》1999,(4):20-21
用大约克、长白公猪与新桃源母猪杂交,测定杂种一代生长与胴体性状。结果表明,新桃源猪与大约克、长白公猪杂交,均可获得较好的杂交效果,并以大×桃最好。大×桃组平均产仔 11.5 头,60日龄窝重平均181.06kg,育肥猪日增重705g,料重比3.41,胴体瘦肉率62.21% ,长桃组平均产仔12.33头,60 日龄窝重平均178.91kg,育肥期日增重688g,料重比3.52,胴体瘦肉率61.54% 。因此,大约克是利用新桃源猪生产商品瘦肉型猪的较优杂交父本  相似文献   

7.
对杜洛克、长白、大白猪及其杂种长×大、大×长、大×长大、杜×长大共七个品种组合进行了肥育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各品种组合猪有较好的胴体和肉质性状 ,但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有待于通过选育和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大×长大在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性状上优于杜×长大 ,而在其它性状上基本接近。因此 ,用近几年新引进的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 ,生产大×长大商品猪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瘦肉型杜湖猪是以湖北白猪为母本,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夏、长白猪为父本,通过二元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的。为了进一步探索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的杂交利用途径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以湖北白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梅山杂一代母猪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梅山猪具有产仔多、哺育能力强,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是国内外著名的繁殖力高的猪种。经试验测定其瘦肉率较低,一般为42%左右,尚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从长远利益看,积极利用外来瘦肉型品种猪作父本与梅山猪进行二元或多元杂交,是提高瘦肉率的有效手段,这不仅利用了瘦肉型父本品种的  相似文献   

10.
养猪户要想使猪多长瘦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选择优良猪种。瘦肉型猪的体躯较长,背线和腹线平直,后躯尤为丰满,瘦肉率高达50%~65%,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国外的杜洛克猪,长白猪、苏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品种是突出代表,但这些猪体形大、耗料多,不易为饲养户接受。要想饲养出瘦肉率高的生猪,可以通过经济杂交,把本地传统优良猪种与国外优良猪种进行交配,杂交后代的瘦肉率一般在双亲瘦肉率的均值左右,比传统地方猪高出7%~13%,此外杂种猪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它的双亲。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较强的生活力、较高的饲料利用率,抗病强,耐粗料,易于饲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差异,选用体重30 kg左右的长×大、巴×长×大、杜×长×大3种杂交阉猪各15头,饲养至100 kg左右,每组选6头进行屠宰试验,测定胴体品质与肉质性状.试验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的猪都符合优质瘦肉型猪的要求,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最好,其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显著高于长×大组(P<0.05);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最好,其肉色、大理石纹显著优于杜×长×大组和长×大组(P<0.05).结果表明,杜×长×大组的胴体性状较好,巴×长×大组的肉质性状较好,采用杜洛克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胴体性状,采用巴克夏做杂交父本可提高后代猪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12.
猪可分为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三大类。而瘦肉型猪以其瘦肉率较高而深受市场欢迎。从国外引进的丹麦长白、大约克夏、汉普夏、杜洛克猪都属于瘦肉型品种。这些猪在90kg时屠宰,胴体瘦肉率一股在63%~68%。目前,我国主要靠引进上述瘦肉型种公猪与当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选育出瘦肉率高、耗料少、生长快的杂种商品肉猪,我们在开展三品种杂交组合对比试验的同时,选用了我省地方品种乐平花猪为母本与外来长白和杜洛克瘦肉型猪种进行三品种杂交,对其后代(以下简称杜长乐)进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胴体测定,分析研究各生长阶段胴体的变化,了解三品种  相似文献   

14.
雷致中  曹书同 《养猪》1997,(2):28-30
甘肃黑猪导入1/4杜洛克血,选育瘦肉型品系(Ⅱ系),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基本保持了甘肃黑猫的黑毛色、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较快的提高了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用新品系作母本,与长白和大约克夏公猪杂交,杂种猪平均日增重高14~24克,瘦肉率提高4.9~53个百分点,是比原甘黑更好的杂交母本,达到了建系要求。  相似文献   

15.
洪学 《中国猪业》2009,4(11):35-35
瘦肉型猪是指屠宰后胴体膘薄、瘦肉率高的品种猪。目前,农村饲养的商品瘦肉型猪主要是含瘦肉型猪血统的二、三元杂种猪,胴体瘦肉率变化很大。一般二元杂交的胴体瘦肉率可达52%以上,三元杂交的胴体瘦肉率可达57%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双肌臀”大约克夏猪在江西特有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下生长、生活的适应情况,并将该品种生长快、饲料消耗低、胴体瘦肉率高等优良性能,通过杂交改良的方式应用于生猪生产,从而提高我省瘦肉型猪的猪肉品质,我们开展了“双肌臀”大约克夏猪杂交改良效果测评的试验工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杂交 杂交是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最重要的措施。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积极采用引入瘦肉型品种公猪与当地母猪或培育品种母猪进行杂交,一般可提高瘦肉率2个百分点以上,使瘦肉率大多达到50%-55%。如果采用三元杂交,应用两个瘦肉型品种,则瘦肉率就会更高。  相似文献   

18.
新清平猪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和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平猪为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以其妊娠期短而著称。新清平猪以清平猪为母本、导入50%杜洛克血统,经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和综合选择等措施,经群体闭锁多世代选育而成,其胴体瘦肉率达52.6%,背膘厚为33 9 mm,眼肌面积为33 9 cm~2。以新清平猪为母本,用大白或长白为父本杂交的二元杂交猪平均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 6%,背膘厚27 4 mm,系水力94 2%,肌内脂肪含量3.4%;大×长×清、长×大×清三元杂交猪平均屠宰率74.1%,胴体瘦肉率63.5%,背膘厚21.6 mm,系水力94 7%,肌内脂肪含量2.0%。新清平猪胴体品质和肉质具有较高的杂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喂养优良的品种猪。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如皮特兰猪的瘦肉率为70%,丹麦长白猪的瘦肉率为62%,法国大白猪的瘦肉率为64%,大×长·北三元杂种猪的瘦肉率为58%,北京黑猪的瘦肉率为53%,枫泾猪的瘦肉率为37%,长×北二元杂种猪的瘦肉率为54%,内江猪的瘦肉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杜洛克、大白、长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状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优化杂交组合,进行了杜洛克(杜)、大白(大)、长白(长)品种间杂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品种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杜洛克、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杂母猪杂交,其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及肉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