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密度下泛棉杂8号简化整枝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其单株叶枝数、主茎铃数和叶枝铃数有下降趋势,皮棉总产和子棉总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子棉总产和皮棉总产以27000株/hm2产量最高,生产中泛棉杂8号在简化整枝的情况下应以21000株/hm2-33000株/hm2为宜,以27000株/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留叶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聊棉6号棉株产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棉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留叶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成铃空间分布、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分布在下中层(68.70%~70.97%)和内围(54.97%~71.91%),上层和外围产量分布较少。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密度对棉株的上下分布影响不大。(2)蕾铃脱落率随密度增高而增加,9.0株/m~2的蕾铃脱落率比3.0株/m~2增加11.9%。(3)籽棉产量、单位面积铃数、果枝和叶枝铃重、马克隆值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4)密度对叶枝和果枝的衣分及其它纤维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早熟棉邯686选系HS901为试验材料,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对4个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和10.5万株/hm2)下棉花不同时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在获得较多群体总铃数的基础上铃重没有明显降低,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处理,子棉产量达4867.5 kg/hm2。由此提出在黄淮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在晚春播、不覆盖地膜的种植模式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棉花吐絮期躲过雨季,减少烂铃,获得较高产量,节省人力和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棉鲁棉研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08年在山东临清、嘉祥和金乡三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杂交棉产量、产量构成以及熟相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低密度(3.00株/m2)和高密度(7.50株/m2)处理的产量低,中高密度(4.50-6.0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3.00株/m2)产量最高,中高密度(4.50-6.00株/m2)的产量居中,而高密度(7.50株/m2)处理的产量还是最低;整枝条件下4.50株/m2密度处理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比3.00株/m2分别增产4.93%和5.51%,而留叶枝条件下3.00株/m2的籽棉产量比4.50株/m2高4.03%。低密度(3.00株/m2)下留叶枝的铃数多于去叶枝的铃数,但随密度增加(4.50株/m2及以上),留叶枝的铃数显著少于去叶枝的铃数;留叶枝和增加密度都会降低铃重。密度与整枝对棉柴比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但都可显著影响生物产量。密度与整枝对棉花早熟性也有互作效应,去叶枝的早熟性好于留叶枝的处理,随密度增加,早熟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泛棉3号在不同密度下的简化整枝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其单株叶枝数、主茎铃数和叶枝铃数逐渐减少。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以30000株/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Ⅰ式果枝棉具有早熟且成铃集中的性状,适合机械化采收。以Ⅰ式果枝品系ZS0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长江中游麦(油)后直播棉在宽行、宽窄行和窄行(宽行:0.76 m、宽窄行:0.66+0.10 m、窄行:0.50 m)配置方式下不同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以及超窄行距(0.38 m)配置方式下不同密度(12.0万、15万、18万、21.0万、24.0万株/hm~2)的子棉产量和成铃性状。结果表明,在窄行方式下,种植密度对子棉产量和群体成铃数的影响显著;宽窄行和窄行方式下,子棉产量和群体成铃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宽行、超窄行方式下,子棉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宽行方式下的子棉产量明显低于其他3种行距配置方式。Ⅰ式果枝类型棉花生产上,合理密植且缩小行距是增产增效的有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川西平原种植密度对"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茎秆性状、生殖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白底黑纹多彩花生"蜀彩花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5万,6.0万,7.5万,9.0万和10.5万穴/hm2共5个梯度密度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花生主茎长度和侧枝长度显著增加,主茎直径、茎粗系数、单株果实数、单株鲜果重、下针数、经济系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产量显著下降。群体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6.0万穴/hm2处群体产量达到最大值,与4.5万穴/hm2相比,6.0万穴/hm2群体产量显著提高14.64%。相关性分析显示,"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的种植密度除与主茎长度呈正相关外,与其他茎秆性状、产量的主要指标均呈负相关,进一步证明结果可靠性。综上所述,种植密度是影响"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茎秆性状、生殖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种植密度可显著增加彩色花生的群体产量、经济系数,最终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对玉米郑单958和辽单565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郑单958和辽单565分别在6.0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0~7.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郑单958产量降低的幅度3.0%—8.9%,辽单565产量降低幅度4.9%—11.4%。株高、穗位、空杆率、秃尖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等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