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鲷、黄鳍鲷配合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5%、40%、35%的高、中、低三种水平的硬颗粒配合饲料作为试验组,鲜活饵料作为对照组,对真鲷、黄鳍鲷海水网箱养殖效果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饲用效果最佳的配合饲料。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45%的配合饲料最适于真鲷的生长,真鲷的相对群体日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44.6%,每生产1公斤商品鱼饲料成本降低3.04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38%;黄鳍鲷宜采用蛋白质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与对照组相比,黄鳍鲷的相对群体日增重率提高10.7%,每生产1公斤商品鱼饲料成本降低3.70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15%。  相似文献   

2.
黄鳍鲷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鳍鲷肝脏细胞为材料 ,研究其肝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 p H、血清浓度、谷氨酰胺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液为 :MEM含 2 0 %小牛血清、15 g/ L L-谷氨酰胺及 p H 6 .9~ 7.1时 ,在 2 3℃中静置培养 ,黄鳍鲷肝细胞生长良好 ,3~ 5 d长满单层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状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2代为适应期 ,3~ 5代为旺盛期 ,6代之后表现出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球70%,且品种繁多,许多彩色系品种,如黄色系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e)、金鲳(Trachinotus ovatus)、黄鳍鲷(Sparus latus Houttuyn)等,红色系  相似文献   

4.
鲷科(Sparidae)鱼类为世界性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近年来,鲷科鱼类在我国养殖规模逐年扩增,对营养全面的专用配合饲料需求日益增加。尽管国内外对金头鲷(Sparus aur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和真鲷(Pagrus major)等品种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营养研究,但对其他品种(如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尚未进行系统研究。考虑到几种鲷科鱼类在分类地位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相似之处,因此很有必要对鲷科鱼类营养研究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文章就国内外对鲷科鱼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鲷科新品种鱼类营养生理研究及专用饲料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胸鳍和背鳍有锯齿状的硬棘,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多为小鱼,昼伏夜出。曾经是养殖水体中清除的对象,后因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由于环境污染和滥捕,天然产量  相似文献   

6.
缢蛏滩涂养殖过程中的敌害生物很多,主要有:鱼类(蛇鳗、虾虎鱼、海鲶、河豚、黑鲷、黄鳍鲷等)、甲壳类(螺赢蜚、锯缘青蟹等)、贝类(玉螺、章鱼)、多毛类、浒苔、水鸟等。  相似文献   

7.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  相似文献   

8.
青石斑鱼属于海洋名贵鱼类,又名青斑,它体呈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2~20cm,体重350~750g,体背棕褐色,腹侧线褐色,全身均散布橙黄色斑点,各鳍均为灰褐带绿色,背鳍条部边缘及尾鳍后缘为黄色,鱼体表色彩斑澜。青斑鱼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在我国南海及东海南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索从活体黄颡鱼样本提取DNA。取黄颡鱼的尾鳍,背鳍,肝脏,血液,胡须样品,加入蛋白酶K,55℃消化至透明,采用Tris-酚的方法提取DNA。此外,用氯化钠的方法提取胡须DNA作为比较。酚法提取结果肝脏DNA含量138ng/μL,OD值2.1,胡须DNA含量70ng/μL,OD值为1.83,血液含量为65ng/μL,OD值1.7,背鳍含量48ng/μL,OD值为1.6,尾鳍含量22ng/μL,OD值1.53。氯化钠法的胡须DNA含量105ng/μL,OD值1.83。DNA含量肝脏>胡须>血液>背鳍>尾鳍。Tris-酚提取时采取黄颡鱼的胡须较好,以氯化钠对胡须提取DNA,表明采用微量氯化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江西饲料》2014,(4):48-49
正2014年,山东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次突破斑石鲷生殖调控及苗种生产技术研究,成功培育出批量斑石鲷苗种,填补了我国斑石鲷苗种繁育的空白。斑石鲷,属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俗称斑鲷、花金鼓、黑金鼓。在自然海域中该鱼的自然资源稀少,常以垂钓获得,极少形成自然群体,没有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属鲶形目,尝科,黄颡鱼属。俗称嘎鱼,又称黄姑、昂刺鱼、黄鳍鱼、黄腊丁、英文名:Yellow canfish。其背鲑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出血、肿胀、并引起发烧,半小时后疼痛消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2002,23(5):56-56
篮子鱼属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俗称象耳鱼。肉味鲜美,在广州、香港市场相当畅销,销价高且稳定,经济价值高。目前福建厦门养殖量较大,年产量为1千吨。1998我们在厦门市西海域养殖试验20个网箱,经过10个月的养殖,取得成功。现将养殖方法总结如下:苗种来源当年5月初,从福建漳浦、东山等地引进天然苗种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及方式放养密度(见附表)放养方式采用了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10个网箱单养,5个网箱与黄鳍鲷混养,5个网箱与石斑鱼混养。饲养管理每天投喂4次,根据放养方式不同,分别投喂不同饲料。单养每…  相似文献   

13.
1市场和价格 鱼类及鱼产品价格总体下行。由于需求减少.只有那些产量供应紧张的品种才幸免于这场价格下跌风暴.包括野生白鱼和黄鳍金枪鱼、养殖三文鱼和罗非鱼.价格仍趋稳定。其他养殖品种.如欧洲鲷和大菱鲆价格创历史新低,原因是产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越南鲶鱼价格尽管在2008年初下跌.不过正在恢复中上涨。  相似文献   

14.
常见鱼病的症状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 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2种病征,第1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2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斑海豹学名太平洋斑海豹(Phoca largha),属于哺乳纲、鳍足目、海豹科、海豹属,主要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水域如白令海、楚科奇海等, 我国的黄海和渤海为本物种最南分布区[1]。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2002年大连市渔政监督管理局确认成立了"大连水生野生动物圣亚救护中心"。每年本公司人工繁育及救助野生斑海豹十余只,并已成功放流数只斑海豹回归野外。遇斑海豹肾结石1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是一种淡水小型底层鱼类,肉质细嫩,少细刺,是市场上的畅销水产品。近年来,由于过度的人工捕捞,黄颡鱼的天然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一、黄颡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川叫黄腊丁,也有的地方叫黄鳍鱼、(鱼央)丝。体长,腹面平。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眼小,侧位。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腹部淡黄色。  相似文献   

17.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色泽和醇厚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  相似文献   

18.
鱼类的碘泡虫病发生较多,已有不少报道,但多集中于鲢、鳙、鲫、鲮等鱼种,尚未见有鳗鱼患病的报道。福建农大附属兽医院于今年6月末,接诊送自我省闽清某水产养殖场的病例。该场以水库网箱养殖欧洲鳗,同时养有草、鲢、鳙、鲫等多种鱼。因发现欧洲鳗身上出现白点,怀疑是寄生虫所致,希望我们协助诊断,现报道于下。1 症状 送检的欧洲鳗共两尾,均为成鳗,其外观变化主要局限于鳍部,胸鳍散布有许多针尖大的灰白色小点,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尾鳍比胸鳍白点更多;臀鳍和背鳍白点尤其多,该处由于白点多而密集,层层重叠连成一片,加上表面覆盖一层薄粘液(…  相似文献   

19.
第二讲乌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的体形(见图)呈圆筒状,尾部略侧扁;头尖、长而平扁,上覆鳞片,颇似蛇头,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一直延伸到眼后,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上密布细齿;眼中等大;鳃孔大,鳃耙粗短而稀疏,鳃腔上方有一个密布毛细血管的鳃上器,具有辅助呼吸的机能;体被圆鳞,较大;侧线较平直,但在臀鳍起点上方折断,前后两段相隔1个鳞片,侧绒鳞60~67;背鳍和臀鳍均很长,几乎与圆形的尾鳍相连,无硬刺,胸鳍圆扇形,腹鳍短小.肛门位于身体中点的腹面;鳔一室,较细长;胃呈囊状,具两个幽门垂;肠短,双曲,仅为体长的一半略多.体背部为黑色,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边有两条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偶鳍浅黄色,间有不规则的斑点,胸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待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布氏鲷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评估和讨论其肉质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布氏鲷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7.6%、18.6%、1.5%、1.5%;肌肉中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鲜重的17.67%,其中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2%,是其美味的主要因素;必需氨基酸指数75.17,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肌肉中含有1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EPA+DHA含量占8.91%;营养元素种类丰富,矿物质中钾含量最高,微量元素铁含量最高。布氏鲷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