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海霞  苏永腾 《养猪》2013,(6):15-16
对2013年1—6月12省市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饲料及原料总体上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轻,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2)玉米和配合饲料的主要污染物是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小麦及其副产物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现象,给畜禽养殖业及饲料工业带来不良影响。笔者对2013年上半年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饲料及原料总体上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和配合饲料主要霉菌毒素污染为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小麦、麸皮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饲料及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给畜禽养殖业及饲料工业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南京奥迈科技有限公司霉菌毒素分析中心对2013年上半年霉菌毒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及原料总体上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和配合饲料主要污染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小麦、麸皮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于2012年对来自全国的205份送检样品进行了3种霉菌毒素的HPL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检出率高达66.21%,超标率高达27.75%;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并未减轻,最大值达488.86μg/kg,高出国家标准近25倍,其平均值为23.02μg/kg,高出国家标准;与其他原料相比,饼粕类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污染率可达76.47%。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污染粮食作物及其副产物和饲料后产生的一类结构相近的化合物统称为黄曲霉毒素,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在目前发现的17种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分布最广,含量最高,毒性最强,它们存在于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中。  相似文献   

6.
本次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样品2423个,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发现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存在棉籽粕、花生粕、玉米和国产玉米酒精糟中,从地区来看,华南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严重。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96(P0.01)。所有检测样品中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G2。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菌是一种自然环境中常见的霉菌,而黄曲霉毒素就是黄曲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具有高致病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被认为是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天然毒素,同时也是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最常见的一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可导致动物肝功能下降,并使动物的免疫力、生育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还可诱发贫血,严重者可致死。黄曲霉毒素对农作物的污染给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和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8年4月通过对山东省聊城市某养猪户的一头病死仔猪进行剖检,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对病猪食用的饲料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来诊治该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江苏奥迈生物科技实验分析中心收集各地的饲料、原料共612份,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对而言并不突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玉米副产物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和全价料的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严重;小麦、麸皮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饼粕类特别是花生粕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6)
2019年1—6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对来自不同省份的321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AFB_1(黄曲霉毒素B1)、ZEN(玉米赤霉烯酮)、DON(呕吐毒素)、FB_1(伏马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高达91.36%的饲料及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麸皮、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污染仍然严重,尤以DON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平顶山地区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2015年采集的168份猪饲料样品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平顶山地区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污染率分别为15.48%、40.48%和30.95%;168份样品中1种霉菌毒素污染率为16.67%,2种以上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率为30.35%。结果表明平顶山地区猪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且混合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安阳市103份奶牛饲草料样品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采用ELISA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伏马毒素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饲草料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伏马毒素污染率分别为11.65%、33.98%和41.75%;其中1种、2种及3种霉素污染率分别为10.68%、28.16%和6.80%。结果说明安阳市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清丰县103份奶牛饲草料样品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采用ELISA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伏马毒素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饲草料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和伏马毒素污染率分别为11.65%、43.69%和40.78%;其中1种、2种及3种霉素污染率分别为16.50%、28.16%和7.77%。结果说明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反常,再加上近期梅雨天气,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让广大养殖户及饲料企业了解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实验分析中心对2015年1—6月所测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相对而言并不突出,呕吐毒素污染最严重;鸭配合饲料污染程度高于猪配合饲料,玉米副产物的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玉米、猪配合饲料污染也较重;麸皮的主要污染物为呕吐毒素。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1在乳畜中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曲霉菌产生的一类具有高致癌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普遍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乳畜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代谢生成的羟基化产物黄曲霉毒素M1可通过乳汁污染乳及乳制品,并因这两种毒素都具有极强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曲霉毒素B1在乳畜的肝脏、瘤胃和乳腺等部位均可代谢转化,黄曲霉毒素M1向乳中的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与转移排泄、影响黄曲霉毒素M1的转化因素以及黄曲霉毒素B1对乳腺上皮细胞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掌握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2种真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状况,对117份饲料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44.4%,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3.64μg/kg和2.37mg/kg。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有检出的共24批,检出率为20.5%。从检测结果得出,黄曲霉毒素B1存在超标现象,不合格率为0.85%;在饲料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虽有检出但无超标情况。这表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情况普遍存在,今后应加大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菌是一种真菌。黄曲霉毒素对人、畜肝脏有剧烈损害,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目前,黄曲霉毒素对食品原料和成品的污染很普遍,我国南方地区,印度、美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粮食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率均较高。1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1.1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真菌中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寄生曲霉在我国较罕见。黄曲霉菌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普遍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在有氧、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容易生长,可在花生、玉米、大米、小麦、大麦、棉籽和大豆等农产品上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种类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其中AFB1毒性最强,污染最广,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奶牛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饲料后,部分黄曲霉毒素会转化为AFM1和AFM2,从而存在于乳及乳制品中。本文比较国内外各国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的差异,汇总目前国内外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各项检测技术,阐述近年来主要应用的薄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快速检测试纸条法等检测方法,分析各类方法在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方面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旨在为更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饲料霉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一旦发霉,其饲用价值就会降低,发霉严重的饲料还会造成畜禽霉菌中毒症,甚至会引起死亡,因此,对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测定很有必要。笔者于2003年7月底采集天津地区饲料样品93例,全部进行了霉菌数检测和含水量测定,部分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测定。在所采的93例料样中100%的饲料被霉菌污染;有一例样品霉变严重;22例料样中有黄曲霉,1例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HPLC-MS/MS对山东省肉鸡全价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伏马毒素B1(FUM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24份样品中AFB1、FUMB1、DON和ZEN检出率分别为89.81%、77.16%、63.58%和97.22%,平均浓度分别为38.24、1 259.61、681.15μg/kg和889.34μg/kg,说明山东地区肉鸡全价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在全价料及原料中,全价料、花生粕、棉籽粕和DDGS中ZEN和AFB1污染较严重,玉米中ZEN和FUMB1污染较严重,麸皮中ZEN和DON污染较严重,玉米蛋白粉中4种霉菌毒素污染均较重。  相似文献   

20.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毒素消减措施,及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