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2001~2002年度对500份大麦种质资源耐湿性大田鉴定的基础上,2002年对其中12份耐湿性较好品种及10份耐湿性较差品种的耐湿性进行了水池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大麦品种受湿害的程度与鉴定的条件(土壤保水性能、肥力)有关。在鉴定不同品种的耐湿性的差异时,应同时考虑各性状的绝对受湿值和相对受湿率,并以相对受湿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22个品种在两年不同条件下的耐湿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以浙农大3号和苏农16的耐湿性最好,耐湿性最差的品种为Araphes、Kapator、Lara等品种,7204(英)、余姚向天二棱的耐湿性需进一步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树舌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按照《中国药典》的研究方法对树舌中水分、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硫酸蒽酮法对树舌中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树舌水分含量为10.82%,灰分含量为2.9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93%,多糖含量为0.125%。结论实验结果可为树舌质量标准、药理等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筛选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以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弱抗寒品种济麦22和不抗寒品种中国春为试验材料,设室内快速低温、室内缓慢低温和田间种植三种处理,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表明,与室内缓慢低温处理相比,室内快速低温处理下小麦各项指标较接近田间种植处理,且与田间种植处理相关性较显著.低温下抗寒品种的H2O2及MDA含量显著低于弱抗寒品种和不抗寒品种,SOD活性和ASA含量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室内快速低温处理结合SOD活性及ASA、H2O2和MDA含量分析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在2001-2002年度对500份大麦种质资源耐湿性大田鉴定的基础上,2002年对其中12份耐湿性较好品种及10份耐湿性较差品种的耐湿性进行了水池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大麦品种受湿害的程度与鉴定的条件(土壤保水性能、肥力)有关。在鉴定不同品种的耐湿性的差异时,应同时考虑各性状的绝对受湿值和相对受湿率,并以相对受湿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22个品种在两年不同条件下的耐湿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以浙农大3号和苏农16的耐湿性最好,耐湿性最差的品种为Araphes、Kapator、Lara等品种,7204(英)、余姚向天二棱的耐湿性需进一步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桑树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严重,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雷尔氏菌不同种间致病力和宿主各不相同,其防治策略也相应不同,准确地分离鉴定病原菌是青枯病有效防控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采集、分离了海南省琼中县桑青枯病发病桑园(‘桂桑优62’)桑树根部、茎部病原菌,并通过致病性、生理小种、生化变种测定,结合16S rDNA、特异性引物、复合PCR检测体系、序列变种等分子鉴定方法初步确定了病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引发海南省琼中县桑青枯病的病原菌属于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5(race 5)、生化变种Ⅴ(biovar Ⅴ),病原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属演化型Ⅰ(phylotype 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12(sequevar 12)。这些结果将为海南桑青枯病的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芜菁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儋州地区的白菜病株上获得一个病毒分离物,经症状观察,电镜观察,理化性质分析及血清学检测,被鉴定为芜菁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8.
橡胶树白根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橡胶树白根病病原菌的子实体檐生,无柄,大小为8.2~8.6cm×5.3~5.3cm,具担子、担孢子;菌肉白色,管孔橙黄色;培养菌丝宽度2.64~4.29μm。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室内橡胶小苗、盆栽大苗接种和子实体培养的结果,确定海南东太农场发生的橡胶白根病与国外报道的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八个大豆鉴别品种对87个大豆花叶病毒毒株的反应划分成三个类型。只侵染感病品种(Rampage、里外青、黑农28),不侵染中抗和高抗品种的毒株属于类型1;完全侵染感病品种,并侵染中抗品种之一(Marshall、丹×太、东农16)。不侵染高抗品种的属于类型2;对感病品种及中抗品种都能侵染,并能侵染高抗品种之一(Kwanggyo及雷电),属于类型3。类型2型有可能是分布较广的株系;类型3是毒力较强的株系,应给予重视。 供试毒株经鉴别寄主症状、寄主范围、汁液稳定性、传毒介体。菜豆Top Crop检索、血清检测、病毒提纯、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等测定确认是SMV。  相似文献   

11.
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的抗寒性是茶树长期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开矿和生理生化特征。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与茶树抗寒生理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茶树性状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以及在低温逆境中,茶树体内生理生化成分、酶的性、细胞活力航膜透性的变的研究,均可找到茶树抗寒怀间接鉴定的指标。有些方法如电阻法,“TTC”法因简便可行已被广泛使用,也有的指标如特征酶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把抗寒性这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马铃薯环腐病菌鉴定方法主要是革兰氏染色法、茄苗接种鉴定法以及根据菌体的各种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应用血清学鉴定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方法主要是乳胶致敏试验(AG)、凝胶双扩散试验(DD)、间接荧光抗体染色试验(IFAS)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技术主要是应用RFLP分子标记、基因探针技术、核酸斑点杂交方法以及ITS-PCR方法。对于马铃薯环腐菌的鉴定检测不能单单依靠一种方法,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为得到真实、可靠的判定结果,应将多种方法取得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最终判定,因此针对马铃薯环腐菌鉴定检测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旱性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甘肃省张掖地区自然水分和人工灌溉条件下进行的。根据1987—1988年两年结果,按大豆叶片萎蔫值与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干旱指数值的累加值,把辽宁省902份大豆品种划为5个不同的抗旱级别。实践证明上述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湖北省四个地点的马铃薯青枯病样本,对其病原物的菌落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显微形态、鞭毛引物序列、演化型以及致病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上检测得到16个病原物菌落符合青枯菌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圆形,隆起,中间红色,乳白色分泌物,并伴有褐色物质;显微观察16个病原物中仅有6个病原物具有短杆状、两端钝圆的特点;而其中能够通过PCR扩增得到鞭毛序列的病原物仅有源自武汉的HZ4-14和HZ5-1,序列比对发现两者序列一致且与GMI1000等已测序青枯菌株同源性达到99%;演化型测定结果显示HZ4-14和HZ5-1均能得到144 bp的目标条带,为演化II型;利用四种不同马铃薯材料试管苗伤根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均具有一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武汉市青枯病的病原物为雷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2号,演化II型(美洲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在古比雪夫条件下,用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品系),试验和比较鉴定植株耐脱水能力的各种方法,并选出育种上最准确、最简便的方法。根据种子在蔗糖溶液中的发芽能力鉴定抗旱性以种子吸水力和植物抗旱性呈正相关为依据,拟定了种子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的发芽  相似文献   

16.
引言干旱是限制小麦适应范围的主要环境因子。有些地区,由于部分或整个生长季节太干旱,小麦不能正常生长,但若选育一些适应这类地区的基因型,产量是可以提高的。如美国的高原(High plains)小麦常受干旱及风沙侵袭,农民盼望有充足的降雨以持续生长,但  相似文献   

17.
大豆耐旱种质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的方法,依据隶属函数值法,对18个大豆品种分别进行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抗旱鉴定;同时采用田间原位测定的方法,依据抗旱系数和产量,对这18个品种分别种植在半干旱地区(朝阳)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进行全生育期的抗旱鉴定。结果表明:依据隶属函数值法共筛选出营养生长期较强耐旱型(2级)品种2个,分别是辽豆24和锦豆36;生殖生长期较强耐旱型(2级)品种2个,分别是辽豆26和铁豆37;全生育期抗旱鉴定表明铁豆49为强耐旱品种;综合全生育期的抗旱系数和耐旱隶属函数值,筛选出3个优良大豆品种,分别为辽豆26、铁豆37和铁豆49,建议在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研究认为对大豆种质耐旱性鉴定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及全生育期综合鉴定的方法较为准确,与营养生长期相比生殖生长期耐旱性结果鉴定与全生育期鉴定结果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大豆育种家们普遍认为,当前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本遗传基础贫乏,杂交后代重要经济性状变异幅度小,难于育成突破性品种。为此,野生大豆资源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关于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在文章中虽多有提及,但鉴于缺少接种鉴定结果,而作为抗病育种的依据还不足以为信。为明确野生大豆抗病性,筛选抗源,提供育种应用,作者于1979—1985年开展了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抗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接种鉴定。  相似文献   

19.
大豆锈病夏孢子在真空干燥冷冻情况下,可保藏40天左右.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应取中部叶片,接种3亿/ml的孢子悬浮液,在24℃恒温条件下,保湿加光培育,接种后第7天和14天观察感病反应。10ppm萘乙酸、4mM STS和40ppm苯胼咪唑以及增加光照均可延长离体叶片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基于特异性引物Pn1和Pn2扩增的DNA序列分析,对在广州发现的白掌疫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广州白掌疫病的病原菌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研究结果为白掌病害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