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蝴蝶中,翅面斑纹是暖色调的种类不多,红色的种类更少,红锯蛱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成虫喜爱飞翔而色彩艳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赏蝴蝶.在重庆地区,红锯蛱蝶分布在海拔400~1 000 m的生境里,其中,分布在500~600 m占多数;从1998年2004年调查数据表明主要集中在山坡灌丛,阔叶林、针叶林也有分布;重庆武隆、巫山、石柱等地均采集到[1].三峡库区红锯蛱蝶取食杯叶西蕃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卵聚集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一个卵块可达几十粒以上.饲养幼虫龄期6或5龄;初龄幼虫有群集性,数量较多.悬蛹,悬挂在植物的枝、叶上.卵期7 d左右,蛹期10~20 d;从卵发育成蝶约需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is Boisduval分布在潮湿天然阔叶林,成虫主要发生期在5-9月;卵期约6 d;幼虫期约36 d,5~6龄,以5龄居多;蛹期约10 d;1个世代约需50余d.在温度22~31.5℃,湿度48%~98%条件下繁殖饲养状况良好,生长情况近似野外,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生长速度加快,幼虫期从野外的36 d左右缩短为16.8~23 d.在重庆,除取食马兰外,还有爵床Rostellulariapracumbens(L.)Nees和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Nees等为其寄主植物.枯叶蛱蝶是一种野外种群数量低、不易见到,观赏、研究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成虫出现期长达7-9个月,容易养殖的蝴蝶并且寄主植物容易大量栽培,在蝴蝶养殖产业化过程中,可作为先导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枯叶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自然界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is Boisduval分布在潮湿天然阔叶林。成虫主要发生期在5-9月;卵期约6d;幼虫期约36d,5-6龄,以5龄居多;蛹期约10d;1个世代约需50余d。在温度22-31.5℃,湿度48%-98%奈件下繁殖饲养状况良好,生长情况近似野外,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幼虫生长速度加快,幼虫期从野外的36d左右缩短为16.8-23d。在重庆,除取食马兰外,还有爵床Rostellularia pracumbens(L.)Nees和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Nees等为其寄主植物。枯叶蛱蝶是一种野外种群数量低、不易见到,观赏、研究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成虫出现期长达7-9个月。容易养殖的蝴蝶并且寄主植物容易大量栽培,在蝴蝶养殖产业化过程中,可作为先导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1种源 要获取蝴蝶种源有三个途径:①从野外采集获得;②从别的蝴蝶饲养场购入;③在蝴蝶场内种寄生植物招蝶产卵. 野外采集获取种源的办法有采卵、采幼虫、采成虫雌蝶三种.在蝴蝶发生季节,到野外寻找你欲引种之蝶的寄生植物,在寄主植物上可找到卵.要注意卵多分布在嫩芽上、叶片背后,也可在寄主植物上找到幼虫.寄主植物的叶片背后多有幼虫;若白天找不到,可在晚间持手电筒再来寻找,因为有些幼虫白天可能躲藏在隐蔽处不出来觅食.  相似文献   

6.
2016年5—10月,利用网捕对海南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蝴蝶进行标本采集,基于形态进行物种鉴定,共记录包括凤蝶科、斑蝶科、蛱蝶科、眼蝶科、灰蝶科、粉蝶科和弄蝶科等7科32属45种,其中以凤蝶科种类最多,蛱蝶科次之,弄蝶科最少。通过对其区系成分分析,发现该区蝴蝶的分布型以广布种较多,在世界昆虫区划上以东古北界+东洋界种分布类型为主,占71.11%;而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具有8个分布型,其中以江淮-华中-华东-华南昆虫区分布型(33.33%)和华中-华东-华南昆虫区分布型(24.44%)为主,并杂有其他分布型。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柳杉及柳杉毛虫的分布调查表明,柳杉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宁德、福州4个地区的多个县(市),龙岩、漳州少数的县(市)呈零星分布,分布海拔介于44~1 203 m之间;柳杉毛虫也主要分布上述4个地区,海拔介于146~1 181 m之间,龙岩、漳州未见分布,具有向低海拔适宜寄主迁移并为害的风险。柳杉毛虫1年1代,高海拔地区以卵越冬,低海拔地区以卵或低龄幼虫越冬。卵期一般9月—翌年3月,较耐寒,受精卵孵化率为62%~76%,未受精卵不能孵化;幼虫期介于3月上旬—8月上旬,低龄幼虫食量小、危害较轻,高龄幼虫食量大、危害尤为严重;蛹期为7月上旬—11月中旬;成虫期8月下旬—11月下旬,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产卵期持续6.7 d,平均产卵242粒;雌虫平均寿命12.8 d,雄虫平均寿命10.3 d;雌雄性比为1∶1.22。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文山市蝴蝶资源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蝴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法】结合文山市的气候类型、海拔梯度和行政区域状况,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采用网格法对文山市蝴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15个乡(镇)内共设定31条调查采集样线,每条样线长度1~2 km,平均每个乡(镇)1~3条线路,并利用捕虫网采集沿途蝴蝶。【结果】共采集蝴蝶标本1338个,隶属于5科76属115种,其中蛱蝶科物种数最多,有32属48种,占总种数的41.74%;其次为灰蝶科,有21属26种,占总种数的22.61%;弄蝶科物种数最少,仅有8属8种,占总种数的6.96%。各科蝴蝶的多样性指数在1.8993~3.0162,其中以蛱蝶科最高,达3.0162,其次是灰蝶科,为2.7355,以粉蝶科最低,仅为1.8993。优势科为蛱蝶科,优势种为宽边黄粉蝶、虎斑蝶和波蛱蝶。文山市蝴蝶多样性存在时空差异,在季节分布上,秋季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夏季,分别为3.5463、14.3276和0.7701,夏季分别为2.9437、10.8301和0.7078;在海拔分布上,以1400~1600 m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2003~2006年对长白山保护区蝴蝶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蝴蝶121种,隶属7科63属,以蛱蝶科为主要科,各林带均有分布共有19种.在不同生境中,随着海拔的升高蝴蝶的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变化,其中红松阔叶林带蝴蝶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最高,苔原带最低.  相似文献   

10.
<正>麦叶蜂又名齐头虫、小粘虫、青布袋虫。主要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4种,均属膜翅目锯蜂科。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成缺刻,重者可将叶尖全部吃光。麦叶蜂在北方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cm深处越冬,翌年3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羽化,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中,卵期10d。幼虫有假死性,一至二龄期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11.
巴黎翠凤蝶是1种限于东洋区分布的蝴蝶,以后翅中室的大色斑非常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而成为1种观赏性很强的昆虫,却几乎没有其生物学和养殖技术方面的报道。1998至2004年三峡库区和重庆市的调查表明,巴黎翠凤蝶主要分布在石柱、城口、巫溪、武隆等地海拔500~1000m的范围内;在此区域,它是1个常见种;其主要栖息环境是山坡灌丛和阔叶林,主要寄主植物是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Lam。从4月到9月三峡库区都有巴黎翠凤蝶出现,在5月形成1个小高峰,在7月和8月形成2个较大高峰,据此估计,三峡库区巴黎翠凤蝶1a3代的可能性最大。巴黎翠凤蝶的卵单独产于寄主植物的老熟叶片上,卵期约4~5d;幼虫龄期25~30d,分为5龄,独栖性,均栖于叶表;缢蛹,一般附着于寄主枝、叶下侧,蛹期12~15d。  相似文献   

12.
枯叶蛾平腹小蜂是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类。在林内一年可发生2—4代,室内可繁殖六代,以预蛹在寄主卵内越冬,次年四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在寄主卵内发育历期为18—22天,各虫态历期为;卵2—3天,幼虫(包括预蛹)7—8天,蛹9—11天。每一寄主卵内只可发育出一头蜂。雌蜂寿命在给食时平均为47.3天。野外调查雌雄性比为1.27:1;室内繁蜂以柞蚕卵作为寄主则雌性有增高的现象。室内小群体繁蜂的平均产卵量为:越冬代36.5粒,第一代67.9粒,第二代52.3粒。以柞蚕作寄主雌蜂产卵量较高,繁蜂群体增大时,产卵量和日产卵量均有下降趋势。经测算,在卵内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7℃和242.5日度。  相似文献   

13.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4.
黑翅长脚鹬一般在我国北方繁殖,其在南方的繁殖地鲜有报道。本研究于2021年5月-6月在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类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黑翅长脚鹬的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测量。本研究共发现80个黑翅长脚鹬巢,其中有鸟卵的为37个,黑翅长脚鹬大多将巢修筑在离开水面的滩涂芦苇中,巢距水面平均距离为49 m(0~400 m),巢址处的植被密度为9.4棵/m2,巢周围的植被密度为23.7颗/m2。巢比较简陋,巢材以无瓣海桑、芦苇为主,另有少量小木块、枯树枝、莎草科茎秆;巢外径平均为16.7 cm(14~20 cm),巢内径平均为15.6 cm(13~20 cm),巢深平均为2.9 cm(1.5~4 cm);巢外径、内径均显著大于北方的巢,而巢深没有显著差异。海丰的黑翅长脚鹬窝卵数以4枚居多,平均为3.175枚,卵的长径为42.8 mm(39.9~47.1 mm),短径为31.2 mm(29.4~32.9 mm),与北方的卵大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间斑寇蛛生活习性之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雌蛛平均体长10.92 mm,头胸长4.18 mm,腹长8.19 mm,头胸部褐色、紫褐色或黑色,呈梨状或坛状,腹部卵圆形或倒桃形,黑褐色;雄蛛平均体长4.52 mm,头胸长2.08 mm,腹长2.82 mm,头胸部色同雌蛛,腹部卵圆形,褐色或黑色,背面前缘有一后凹弧形斑,往后有3列各4块黄色斑.生活于荒坡、农田,在石缝、土洞、低矮植物丛近地面处织不规则网捕食各类昆虫,以直翅目、鞘翅目昆虫居多.5~6月交配,雌雄蛛以腹对腹姿势、头尾方向一致地悬吊在网上,雄蛛以左、右触肢轮流交配,全过程约1.5 h,配毕雄蛛迅即离开,雌蛛并不追赶,未发现雌蛛追杀雄蛛.母蛛于5~8月产卵,7~8月为产卵高峰期.卵袋呈圆球形,略似桃状,淡褐色至棕色,袋壁较厚,内层为白色绒状丝,平均体积13.2 mm×12.0 mm×11.6 mm,每袋内含卵201.1粒,1只母蛛平均织卵袋2.68个,总产卵数539粒.5~7月所产卵经发育成小蛛直至走出卵袋,约需30 d;7月下旬至8月所产卵,当年发育成小蛛,不离开卵袋,至次年3、4月间走出卵袋.室内饲养的成年雌蛛多在9~10月间死亡,未见成年雌蛛越冬;当年7~8月从卵袋中孵出的小蛛,至10~11月进入蛰伏状态,在土缝、洞隙或枯草叶簇中越冬.当年5月所产卵,从发育成小蛛算起,寿命为120~150 d;7~8月所产卵,发育成小蛛后要在卵袋内越冬,寿命300~360 d.  相似文献   

16.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雌蛛平均体长31.9 mm,头胸长15.1 mm,腹长17.2 mm,体重4.2 g.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褐、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被灰黄色毛,腹部椭圆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点,中间有黑褐色心斑,并有6对黄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雄蛛平均体长26.8 mm,头胸长14.6 mm,腹长12.9 mm,体重2.6 g,形状与雌蛛相似,但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新疆已知分布于32个县市.生活在草原、森林、荒漠、农田、果园、山坡等地,筑穴而居,洞口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65 cm,洞深31.6 cm.白天多在洞中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猎食,用直接袭击法捕食各类昆虫.雄成蛛一般不筑洞穴,游猎生活,主动寻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内或将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个阶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离开,历时1~1.5 h,但实际交配时间仅10~30 min.未发现雌蛛在交配后残杀雄蛛的事例.雌蛛于4~7月织卵袋产卵,卵袋椭圆形,灰白色,由两片组成,平均体积20.0×16.8×14.3(mm)3,每袋平均含卵466.3粒.卵自产出之日起至发育成若蛛并走出卵袋,平均需21 d.若蛛出袋后,先群聚于雌蛛腹背上,随雌蛛出外活动,有时下到地面吸水或采食雌蛛食剩的虫体或残屑,平均经11.8 d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雌若蛛经6~7次蜕皮成熟,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越冬期,若蛛或成蛛将洞口用丝网封闭蛰伏在洞内越冬.雌蛛平均寿命2年,雄蛛1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桔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主要寄生天敌桔潜蚺姬小蜂Elacherries sp.隶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营单寄生,外寄生。在福州地区,年发生14~17代,温度28℃左右,卵、幼虫、蛹的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分别为1.25天、3.54天、6.03天及3.61天,全世代约13.83天,成虫寿命平均1.92天,用20%蜜水饲养能延长至24.86天。雌蜂营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每雌平均产卵7粒,两性生殖的平均14.5粒。上午8时至10时为成蜂羽化高峰时刻。桔潜蛾姬小蜂在福州地区6月始见,8月形成全年高峰,主要寄生桔潜蛾二、三龄幼虫,寄生率月平均最高达54.38%,全年平均达40.08%。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胚龄的瘤头鸭受精蛋进行“喷水凉蛋”处理,其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10胚龄开始“喷水凉蛋”组孵化效果最佳,平均孵化率达83.95%.孵化至第10天,瘤头鸭胚蛋内脂肪含量减少0.38%,蛋温升到38.2℃,胚龄增长至26—27天时(尿囊萎缩)胚胎主要吸收蛋黄营养,蛋温也随之升高到39.5℃.孵化过程采取“喷水凉蛋”可防止蛋温过.高,保持孵化温度的稳定.由于瘤头鸭蛋壳(0.44mm)和壳膜(0.107mm)都比鸡蛋厚,而气孔数(68个/m~2)又比鸡蛋少,故对番鸭蛋喷洒温水可洗去胶质膜,使蛋壳、壳膜不断进行收缩和扩张,加大蛋壳的通透性,促进水分代谢和气体交换,从而增强胚胎活力,起到提高孵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都白鸡系应用人工授精,采取白来航和澳洲黑公鸡精液,等量混合后授与成都平原本地母鸡,所得后代经二十余年传统的群选法并经近10年的父系家系育种法育成的具有三个优秀系和一个慢羽系与一个快羽系组成的兼用型新品种。成都白鸡全身羽毛白色,单冠,耳叶红色带有白斑,喙、胫黄色。体形浑园,胸肌丰满。六月龄平均体重,公鸡2500克,母鸡2000克。产蛋量年平均170—180个,最高年产平均190.3个,优秀个体270个以上。蛋重56克左右,蛋壳褐色。成都白鸡慢羽系母鸡与快羽系公鸡交配或与白来航杂交,可生产羽速自别雌雄雏鸡。试验表明:准确率达99.13%,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上。成都白鸡育种工作,采用混合精液人工授精,获得多品种性状的基础群。这一方法,似有价值应用于培育合成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研究三化螟的发生量预测及其致量控制问题,试验在广东省海陵岛进行,当地的主要为害世代为第二世代,根据这个特点,以当代实际卵量与前一世代的顶期卵量的比率,即有效卵量概率,作为连续世代的连接点,组建自越冬幼虫至第二世代的连续生命表,应用排除作用控制指致评价重要因子和分析关健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越冬后幼虫至蛹的死亡,特别是第一世代有效卵量概率对第二世代数量的影响甚大;第一世代幼虫侵入后至第二世代期间,自然种群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根据第一世代卵量估计第二世代的数量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顶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