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虫卵扫描电镜观察:成虫腹吸盘及其周周有许多纤毛球型乳突,背腹面体表无棘、皮层均呈网状海绵样构造。虫卵平均为29.99×16.93μm,卵盖直径7.24~8.28μm,卵壳表面布满膜样隆起,末端有结节样突起。文中对鸭对体吸虫、华枝睾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的致病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鉴定我县耕牛寄生虫区系调查吸虫标本时,发现了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一新种,以其腹吸盘巨大特征而命名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 magnadiscus sp.nov.)虫体中型,活体时呈暗红色,酒精保存后呈灰白色,虫体部最大宽度在中部,腹吸盘大于体宽,外翻似帽状。前端呈圆锥形,电镜扫描具有横走向的皱纹和乳头。根据15个染色标本测量结果:体长9.8~12.5mm(11.15).体宽3.1~6.2mm(4.65),体宽与体长之比1:2.40.腹袋开口于口吸盘和肠分叉之间,后缘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的似锥低颈吸虫和宫川棘口吸虫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枚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代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前后盘吸虫的组织结构,对屠宰牦牛进行了寄生虫蠕虫完全解剖,并观察其在牦牛寄生状况,同时收集寄生在瘤胃中前后盘吸虫,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度为5μm,HE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光镜观察表明,前后盘吸虫有口吸盘,体节区和腹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亚末端。同时,对寄生前后盘吸虫的牦牛进行病理解剖学观察,剖检可见尸体消瘦,黏膜苍白,腹腔内含有淡红色液体,吸虫主要寄生在牦牛瘤胃中,网胃上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tn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miyagawei)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枝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低颈吸虫皮层中部还有较多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6.
东方次睾吸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口吸盘有纤毛圆丘型乳突。背面和腹面前3/5体表有鱼鳞状簇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薄,突起小,无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皮层细胞。腹面后2/5体表无棘,皮层厚,突起大,有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7.
台湾次睾吸虫15日龄成虫经扫描电镜观察:虫体整个背面和腹面前4/5的体表皮层着生有鱼鳞状的簇生体棘,簇生体棘在虫体前端分布较密集,由前向后渐变稀疏。每一簇生体棘中含3~6个尖刀形棘。口吸盘上有15~18个无纤毛圆丘状乳突,腹吸盘唇部光滑无乳突分布,但在其周围可见到10余个花蕾状乳突。  相似文献   

8.
巨囊坚盘吸虫成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腹面前端有三种乳突,1.纤毛球型大乳突。2.纤毛花朵型小乳突。3.纤毛花朵型阱乳突。虫体背腹面有大量尖刀形单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基质中尚有分泌小体和线粒体。前端皮层有分泌小滴,通过分泌管排出于皮层外间隙。  相似文献   

9.
简要报告了福建省寄生在放牧家鸭盲肠内杯叶吸虫属一新种.该吸虫体呈卵圆形,大小为1.175~2.375 mm×0.950~1.875 mm;口吸盘和咽明显,并有1个很大的粘附器;睾丸2个,其形态呈现多样化;卵巢为类圆形;雄茎囊呈长袋状,位于虫体的后方;虫卵少.该吸虫与近似的杯叶吸虫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为此立一新种,定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08%(21/91),麒麟的阳性率为39.39%(13/33),汤山的阳性率为11.76%(2/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15.38%(2/13);前后盘吸虫阳性106头,阳性率为48.18%(106/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42.31%(22/52),龙潭的阳性率为42.86%(6/14),谷里的阳性率为50.55%(46/91),麒麟的阳性率为45.45%(15/33),汤山的阳性率为47.06%(8/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69.23%(9/13)。经统计学分析,各区、各乡镇间的两种吸虫的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两种吸虫的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加两种吸虫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1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杂交茄子新品种"呼茄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茄5号是以9101-1-3-3为母本,8802-1-2-2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种。该品种中熟,始花节位7节~8节。果实椭圆形,果皮黑红紫色,光泽度极强,耐老化,萼片带绿色,果肉紧密,绿白色,商品性好。平均单果重量450g左右,露地每667m2产量4 500kg左右,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