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糖增高患者餐后血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把血糖升高患者根据WTO标准分为3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组均予脂肪餐.检测其餐前(空腹)、餐后2h和4h的血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空腹时各项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糖屎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空腹、餐后2h及餐后4h的TC、TG、LDL-C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各检测值餐后4h与空腹、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冠心病组餐后4hTG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腹时水平(P〈0.05或0.01).但与餐后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增高患者存在餐后长时阃高血脂.特别是TG、LDL-L.餐后长时间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DM)患者医嘱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9例确诊DM患者进行健康宣教0 .5 h,3个月后随访,根据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分成3组:绝对依从组(n=5 2 )、相对依从组(n=87)和不依从组(n=4 0 ) ,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绝对依从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及血尿酸(BUA)均明显低于相对依从组,而相对依从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脂(TG)及血尿酸(BUA)均低于不依从组(P<0 .0 5 )。结论:提高患者医嘱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DM的疗效,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OSAS筛查,将患者是否患OSAS分为病例组(212例)和对照组(68例),分析OSAS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T2DM合并轻度、中度、重度OSAS者分别为17例(8.0%)、30例(14.2%)、165例(77.8%),其BMI水平、合并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 C)、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示HbAlC与OSAS呈正相关(OR=6.31,P<0.01).结论 T2DM患者OSAS的患病率高,且以重度为主,HbAlC是OSAS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后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0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试,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综合干预10个月后,观察组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患者FBG,PBG,HbAlc控制较好,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9个月。其后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的指标。结果训练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口服药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31例,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并进行血糖谱分析。结果 31例T2DM患者平均监测时间为(72.2±5.9)h,平均血糖值为(6.0±0.8)mmol/L,血糖波动系数(1.8±0.5)mmol/L,空腹血糖均值(5.3±1.2)mmol/L;3餐后2h血糖均值分别为:(7.3±1.8)、(7.0±1.3)、(6.8±1.2)mmol/L。血糖〉7.8mmol/L、〉11.1mmol/L、〈3.9mmol/L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16.1±11.4)%、(2.4±1.9)%、(13.3±12.0)%。结论 HbA1c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仍可在高血糖及低血糖区间,行CGMS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资料表明67%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两者都是引起心、脑、肾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预后。现将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2例采用糖压灵结合胰岛素治疗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按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类。122例中,男性62例,女性60例,年龄51~78岁。糖尿病史2~25年,高血压病史1~22年,其中28例患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现高血压,78例首次就诊时发现糖尿病与高血压同时存在,16例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发现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情况:视网膜病变30例(50%),末梢神经病变22例(37%),冠心病13例(22%),脑梗死7例(12%),肾病3例(5%)。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62例)和对照组(n=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1.2方法治疗组:糖压灵(糖压灵药物组成:人参、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先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二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干预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每天查血糖二次以上,根据血糖水平,每两周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结果:干预3月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由(12.2&#177;1.2)次/月下降至(5.7&#177;2.1)次/月,下降幅度52.8%;对照组由(12.1&#177;1.5)次/月下降至(9.2&#177;1.9)次/月,下降幅度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配合密切血糖监测,加用罗格列酮可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者的内皮功能改变和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 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肥胖标准分肥胖和非肥胖组,选择I-IGT 83例(肥胖即D2亚组42例;非肥胖即D1亚组41例),与糖耐量正常者142例(肥胖即N2亚组67例;非肥胖即N1亚组75例)作比较,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nmin 、10 min、20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内皮素(SET),留取晨尿测定尿内皮素(UET)与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糖尿病家族史并观察血压、身高和体重,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后I-IGT与糖耐量正常者、D2亚组与N2亚组以及D1亚组与N1亚组比较,U-MA、hs-CRP、UET和SET均有上升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D2亚组与D1亚组比较hs-CRP有显著改变(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内皮指标为因变量能进入方程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血压、脂代谢、血糖及胰岛分泌功能等指标.结论 I-IGT非肥胖者和肥胖者主要表现为大血管混合微血管内皮改变,肥胖者大血管内皮改变较为严重;内皮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家族史外,还与肥胖、血压增高、脂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及胰岛功能的改变等代谢性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注射液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86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中等体力活动,戒烟、限酒,血压高者给予降压等,血脂异常者给予调脂.治疗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3餐前皮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笔芯,早、晚餐前30 min皮注.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FBG、2hPBG、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后,FBG、2hPBG、HbA1c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血糖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减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3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4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3.125mg,2次/d,每2周递增直至靶剂量(25mg,2次/d)或最大耐受剂量。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脏功能以及血糖、胆固醇等变化,心脏事件以及药物耐受性。结果(1)随访12个月后,卡维地洛组死亡2例、中断卡维地洛2例,对照组死亡4例,均予剔除;(2)治疗后卡维地洛组(41例)心脏功能LVEDD、LVESD及LVEF较对照组(24例)改善明显(P<0.05),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间,卡维地洛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5vs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均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水肿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清钠、血清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胆固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在老年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事件发生,对血糖、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联性,为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按入选标准对5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记录临床体征、血液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值,x线摄片记录胸主动脉和髂动脉的血管钙化情况,并对各因素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腰椎骨量分析可见:骨质疏松6例(10.2%),骨量减少27例(45.8%);股骨颈骨量分析可见:骨质疏松7例(11.8%),骨量减少28例(49%).髂动脉钙化与腰椎(L1—L4)骨质疏松(P=0.0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P=0.036)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髂动脉钙化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发现动脉钙化可能提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正常人对照病例20例.对入选人群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3-NT、体质量指数(BMI)、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肌酐(Cre)、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如3-NT,BMI,HbA1c,FPG,TG,Cre,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清3-NT与各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3-NT的含量受BMI和CHO影响.结论监测糖尿病患者3-NT,HbA1c,BMI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十分重要;联合检测3-NT,HbA1c,FPG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46例合并T2DM的OSA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保守治疗,而实验组(24例)加用CPAP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指标变化,采用稳态模式评估(HOMA)指数评价IR。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最低SaO 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其空腹胰岛素及HOM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一时段的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CPAP治疗可显著改善合并T2DM的OSAHS患者的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脑疝患者109例,其中发生脑梗死18例,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史、外伤所致脑疝及脑疝时大脑脚池、环池受压明显者脑疝后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史、外伤所致脑疝及脑疝时大脑脚池、环池受压明显是脑疝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STEMI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且于12 h内行直接PCI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缺血后处理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对比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半枝莲醇提物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为动物T2DM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保障宠物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60只4周龄的SPF级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H组)15只和建模组(M组)45只;链脲佐菌素(45 mg/kg)联合高糖高脂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15只)、半枝莲治疗组(S组,15只)及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15只,针灸穴位包括脾俞、肾俞、三阴交和足三里)。对A组和S组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6 d)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4和21 d采集各处理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各处理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脾脏和肺脏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肝脏和脾脏采用HE染色,肺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H组相比,M组大鼠的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而FBG极显著升高;肝脏细胞由水肿发展为脂肪变性或局灶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增强;脾脏组织局部细胞坏死,红髓和白髓分布混乱,淋巴细胞减少且排列紊乱;肺脏肺泡内出血,支气管黏膜下层和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最终导致部分肺泡萎陷或实变消失。与M组相比,A组和S组大鼠的体重呈增长趋势,至治疗第21 d极显著升高,而FBG在治疗第14和21 d均极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得到改善、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脾脏红髓和白髓结构、生发中心均逐渐趋于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和脾小结数量均增多,且A组大鼠的增加数量多于S组大鼠;肺脏内出血减轻、炎症细胞减少,A组大鼠肺脏的肺间隔增厚程度低于S组大鼠。【结论】STZ联合高脂高糖诱导T2DM大鼠模型稳定,能对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造成损伤。半枝莲或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对T2DM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以针灸配合半枝莲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