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是近年来菌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影响菌根形成、发育和功能的主要根际因子有根系分泌物、其它微生物及其与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拮抗作用或刺激作用)。菌根真菌与土壤微生物混合接种对宿主的生长和营养有积极意义。VA菌根真菌由于可大大改善宿主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根瘤的形成,因而与根瘤菌混合接种可对宿主植物不但在生长方面,而且在抗逆生理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内外对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的研究,多集中在两种菌根的关系及其对林木生长的 影响方面,但有关菌根混合接种对  相似文献   

2.
以非灭菌土(农田土∶沙=2∶1)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50%和25%条件下接种 AM真菌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菌根侵染率并降低了植株生物量.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接种 AM 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质条件(10cm土5cm尾矿、8cm土7cm尾矿、5cm土10cm尾矿)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照)两种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及植株中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植株的生物量都随覆土厚度增大而增大;与非菌根植物相比,接种菌根真菌的植株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元素,而向地上部运移的Na较少,抑制了植株积累过量的Na盐;地上部Zn和Cu的含量受接种菌根的影响不大,而接种菌根降低了地上部Mn的含量。植株生物量及其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接种菌根真菌后,覆土少的(覆5cm厚的土壤于10cm厚的尾矿上)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覆10cm厚的土壤于5cm厚的尾矿上)的,说明接种菌根可以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并且对尾矿充填复垦土壤的植被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营养关系、兰科植物菌根的营养效应和营养特性三方面对近年来兰科植物菌根营养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营养机理、菌根菌剂研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兰科植物菌根生物资源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园艺生产和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林木菌根和菌根菌的调查,本文报道了241个树种的菌根类型、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自然分布规律及其菌根菌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大多数植物能够建立互惠共生体系,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AMF与植物共生可促进矿质养分活化释放,提高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改善植物营养状况。AMF与植物共生加速了玄武岩、长石、花岗岩、磷酸盐等矿物的风化速度,促进养分从矿物中析出;AMF与植物共生促进了土壤中磷素以及其他矿质元素活化,从而促进植物生长。AMF活化土壤养分的机理主要是能形成强大的菌丝网络,菌丝桥传递矿质养分;分泌多种酶类,参与土壤养分酶解;分泌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活化土壤吸附及固持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调控养分转运蛋白等。AMF活化矿质养分受到矿物土壤类型、菌根真菌和共生植物种类及碳源分配等因素影响。AMF生物技术是显著提高退化土壤生态恢复的一种潜在机制。今后应大力开展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的机制研究,对退化土壤高效菌种进行筛选,加强微生物肥料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室培养系统,模拟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两种环境条件,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试验条件下,Glomus intraradices对苜蓿根系的侵染率均显著高于Acaulospora scrobiculata和Diversispora spurcum接种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供试AM真菌均能显著提高植株生物量及磷浓度.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生长和菌根共生体发育,总体上菌根共生体对植株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接种D.spurcum甚至趋于降低植株生物量;同时,仅有G.intraradices显著提高了植株磷浓度.AM真菌主要影响到>2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以G.intraradices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菌丝室中,G.intraradices显著提高了总球囊霉素含量.研究表明AM真菌对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而菌根效应因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菌种而异,干旱胁迫下仅有G.intraradices对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表现出显著积极作用.在应用菌根技术治理退化土壤时,需要选用抗逆性强共生效率高的菌株,对于不同AM真菌抗逆性差异的生物学与遗传学基础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菌、线虫、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土传性植物病害,诱导宿主植物增强对病虫害的耐/抗病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已经引起生态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AM真菌改变植物根系形态结构、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与病原微生物直接竞争入侵位点和营养分配、诱导植株体内抗病防御体系的形成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Processes in the soil remain among the least well-characterized components of the carbon cycl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are ubiquitous root symbionts in many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ccount for a large fraction of photosynthate in a wide range of ecosystems; they therefor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A large part of the fungal mycelium is outside the root (the extraradical mycelium, ERM) and, because of the dispersed growth pattern and the small diameter of the hyphae (<5 micrometers), exceptionally difficult to study quantitatively. Critically, the longevity of these fine hyphae has never been measured, although it is assumed to be short. To quantify carbon turnover in these hyphae, we exposed mycorrhizal plants to fossil ("carbon-14-dead") carbon dioxide and collected samples of ERM hyphae (up to 116 micrograms) over the following 29 days. Analyses of their carbon-14 content by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 showed that most ERM hyphae of AM fungi live, on average, 5 to 6 days. This high turnover rate reveals a large and rapid mycorrhizal pathway of carbon in the soil carbon cycle.  相似文献   

10.
宿主植物对黄芩根际土著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辉娟  王薇  贺学礼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98-101,10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玉米(Zea mays L.)和高粱(Sorghum vulgare Pets.)4种宿主植物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际土著丛枝菌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  相似文献   

11.
VA菌根真菌对大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盆栽法研究了2种VA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和G.caledonium对大蒜Alliumsativum营养生和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真菌均可侵染大蒜根系,但不同菌种的侵染率及大蒜的生长反应不同,以G.mosseae对大蒜的接种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2.
使用菌根真菌定殖植物这一研究方法,已被大量研究者成功运用在各类植物中,并且得到了使植物促生、抗逆性与抗病害性提高以及改善根际土壤环境等良性结果。因此监测菌根真菌在植物根部的定殖与否和定殖程度,即对其定殖检测技术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不同利用方法归类介绍了7种检测技术,同时对比了各自的优点以及详细检测过程,旨在为选择效果优良的检测技术,提高菌根真菌定殖的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菌根真菌促进春兰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从与4种菌根真菌(Rhizoctonia-like的CLB111,CLB113,MLX102及KW214菌株)的共生春兰菌根中提取植物激素,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梯度洗脱,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种共生体均能不同程度地产生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和玉米素核苷(ZR)5种植物激素,其中CLB111共生体产生的GA3达306.875ng/mL;而MLX102共生体产生的IAA和ZR是4种共生体中最多的,分别达537.567ng/mL和69.32ng/mL;ABA和Z在KW214共生体中产生的量最多。菌根真菌与春兰共生后促进激素释放,从而促进春兰生长。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而高效、低耗、安全的生物修复技术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利用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增强生物修复效应的应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90%以上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研究发现,AM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经引起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物理性防御体系的形成、对植物生理代谢的调控、生化拮抗物质的产生、基因表达的调控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丛植菌根(AM)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种间竞争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可利用性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相互竞争效应。二者均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因而探究AM真菌和植物种间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构组成以及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丛枝菌根真菌为中心,在探讨AM真菌与植物互作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对AM真菌与植物群落的排除效应和共存效应的机理分析,探究AM真菌对植物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时对AM真菌与种间竞争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菌根菌对山杏实生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接种茵根对山杏实生苗生长、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杏实生苗在接种VA菌根菌后,可减轻水分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程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均可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对干旱的敏感度增加,胁迫复水后菌根植物比非菌根植株从干旱逆境中恢复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真菌对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广泛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系统,可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互惠共生。大量研究已经广泛证实,AM真菌可以改善宿主植物营养状况,尤其是磷素营养。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但同时菌根效应受土壤磷状况和植物磷素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总结了AM真菌对土壤磷吸收转运机制,AM真菌改善植物磷营养的机理,以及土壤磷水平和磷形态对菌根效应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的土壤有益菌,其与植物共生形成的菌根体系在提高植物重金属耐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阐述AMF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其增强植物耐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AMF在植物生长及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着重对其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效果进行讨论,并总结了其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的机制(生长稀释及限制吸收作用、抗氧化机制、螯合重金属机制、吸附固持重金属机制),以期为AMF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吸收氮源特性及其接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从云锦杜鹃根系分离的欧石南菌根(erio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对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吸收特性及其接种效应,检测ERM菌株吸收利用不同氮源能力及筛选培养菌株适宜的氮源,并分析ERM对寄主植物氮源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菌株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幼苗研究ERM对寄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供试ERM真菌菌株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生长量差异明显,所有菌株在各单一氮源培养基中菌丝干重均增加,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中生长量较大;各氮源培养基上,菌株接种幼苗生长均优于非接种苗,而且在牛血清蛋白培养基上接种苗干重显著高于其它氮源。【结论】铵态氮和硝态氮是供试ERM菌株培养的比较适宜氮源;ERM增加了云锦杜鹃对氮源的吸收,尤其是硝态氮和有机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草莓(Fragaria×ananassa)根系分布浅、根量大、木质化程度轻和对菌根依赖性较强.本文在介绍草莓菌根形态特征及其丛枝菌根(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分析了AM真菌改善草莓植株营养与水分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草莓与AM真菌种性、土壤条件和农业技术等对草莓菌根发育及其功能的影响;论述了AM真菌在草莓栽培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认为AM真菌在草莓可持续绿色产业化栽培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