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 CN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并用此模型分析了 CN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表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地表下滴灌是滴灌灌水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改进的灌水方式,经验表明,它具有很多优点。然而,在此条件下有关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灌水方法的发展。该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对土壤...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深度灌水可以促进根系深扎,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了定量计算深度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根据冬小麦不同深度灌水试验,用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源项模拟不同深度灌水,建立了冬小麦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利用不同深度灌水冬小麦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含水率与实测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二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90以上,模型平均绝对误差最大值为0.023 cm3/cm3,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为8.22%,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0.03 cm3/cm3。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模拟不同深度灌水条件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理论,建立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二维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田间层状土壤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应用不同小区不同灌水处理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同时对模型做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符合精度要求,这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土壤条件下的水分运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30~40 cm粘土层使土壤水分运动具有很大的差异,0~30 cm变化明显,而40 cm以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变化较小. 膜下滴灌应该采取灌水量小,频度大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及根系吸水模型,建立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应用HYDRUS-2D模型模拟全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设施茄子滴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滴灌条件下茄子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指导密植作物的滴灌系统合理设计,通过室内物理试验模拟了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重点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下交汇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分布规律.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遵循先点源入渗、再湿润锋交汇和最后形成湿润带的规律.灌水结束时,土壤水分分布呈现湿润体上部复杂、下部相对简单的特征.湿润体上部,在滴头下方存在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的区域,2个滴头之间近地表处存在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的区域;湿润体下部同一深度土层上的含水率有趋于一致的趋势.灌水结束后,由于土壤水分再分布,同一深度土层上含水率差异逐渐减小.灌水量相同条件下,灌水结束时,滴头流量小的入渗深度较大,湿润体内土壤平均含水率较低;灌水结束后,受土壤水分再分配的作用,不同滴头流量下入渗深度的差异较灌水结束时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HYDRUS—2D的负压灌溉土壤水分入渗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土壤水动力学理论,结合负压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建立了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利用HYDRUS-2D对所建模型求解,并模拟在负压地下灌溉下,水分在土壤垂直剖面随时间的入渗变化规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者相对误差为2%~4%,所建模型可以有效描述负压地下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灌水器半径(8、10、12 cm)和不同土质(北京地区土壤和基质)下土壤水分的入渗情况。结果表明:灌水器半径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显著性因素。灌水器半径越大,水分入渗速率越快。灌水器尺寸对入渗起始时的入渗延迟有较大影响,灌水器半径越大,延迟越小。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与灌水器半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间歇和连续灌溉土壤水分运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明间歇灌溉与连续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运动和分布的异同,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了地下滴灌和微润灌灌水方式下土壤水分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在垂直距离滴灌带和微润带5cm处,湿润土壤含水率和水势均基本呈对称分布;灌水15.4h后,地下滴灌条件下垂直向下的土壤水分传输量大于垂直向上的,而微润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和水势仍呈对称分布;当灌水量相同时,微润灌的湿润面积略大于地下滴灌;地下滴灌饱和含水区域占湿润面积的比值为15.3%,大于微润灌饱和含水区域的占比(12.9%);微润灌湿润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达81%,大于地下滴灌。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棉花优质高效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缺水,无霜期短,有效活动积温低的棉花超早熟地区,在足墒播种的条件下,采用地膜覆盖和矮杆密植的栽培技术,生育期适度控水,适宜土壤水分现蕾期不低于55%,花铃期不低于45%。吐絮后45-35%以下,生育期干旱年份灌水3次,一般年份灌水2次,多雨年份灌水1次,灌水定额1950-750m^3/ha,可控制作物贪青徒长,减少耗水,促早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抗旱灌水播种是一种解决春旱播种的有效形式,把此方式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看成是沿种沟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二维水分运动,根据不同的初边值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种沟深度、灌水量、土壤初始含水率等技术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隔畦灌溉是地面灌溉节水措施的主要措施.研究隔畦灌溉时灌溉畦中的土壤水运动规律及其对不灌溉畦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对于在不同土壤特性下,确定灌水量、隔畦宽度等隔畦灌溉技术参数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灌溉畦中土壤水分二维运移规律,利用HYDRUS-2D模型,模拟灌溉后间隔畦中土壤水在不同时间、不同深度的含量.模拟与实测值相比,平均误差不超过1.19%,表明利用HYDRUS-2D模型所建模拟模型可用于隔畦或隔沟、隔行灌溉土壤水分运动模拟.  相似文献   

12.
花期线辣椒适宜土壤水分上下限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线辣椒开花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及灌水上限,并进行了大田经济收入仿真预测。结果表明:灌水上限与土壤水分下限对线辣椒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和交互效应,土壤水分下限主效应为灌水上限主效应的2.76倍;线辣椒灌水上限与土壤水分下限效应函数为一报酬递减函数,根据这个效应函数,理论上线辣椒获得最大产量的适宜灌水上限为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83.4%,土壤水分下限为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5.4%,预测大田条件下产量5585.85 kg/hm2,收入9821.85元/hm2。  相似文献   

13.
温棚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节水喷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资源缺乏而农业用水量增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水灌溉是促进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土壤水分运动的原理和作物灌水与土壤水分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套温棚土壤湿度自动控制节水喷灌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设计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该系统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特点,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辣椒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灌水间隔时间短,单次灌水量较少,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逐渐减少,并且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cm内,灌溉水基本能满足辣椒生长的需要;灌水次数越少土壤水分消耗得越多.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严峻的缺水问题,利用玉米的宽窄行种植方式。结合起垄、覆膜、中耕等节水措施,探讨了4种单种玉米种植方式的节水效果和玉米前期推迟灌水的可行性及后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保水效果。结果表明:垄作沟灌和隔行沟灌可节水34%~35%;覆膜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水效果。增产幅度在25.4%左右。收支相减,仍有增产效果;隔行沟灌较常规栽培增产幅度在11.8%左右。达到了既增产又节水的目的。在控水条件下,分析了垄背与垄沟、膜内与膜外、宽沟与窄沟的土壤水分差异,提出了玉米推迟灌头水的土壤水分指标,并阐述了后期控水对单种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3种灌水方式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比较分析,发现交替隔沟灌溉和固定隔沟灌溉土壤水分的侧向入渗比较明显,而常规灌溉由于受到相邻灌水沟侧向入渗的影响,土壤水分主要在土壤剖面的垂直方向变化。对3种灌水试验式湿润锋到达深度的研究表明,常规灌溉的湿润锋到达深度明显大于固定镉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因此,田间采用交替隔沟灌溉可以减小土壤水分发生深层渗漏的机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根区导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性,根据根区导灌土壤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根区导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在室内进行了根区导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土壤水分分布与试验土壤水分分布一致,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 cm~3/cm~3、4.96%和0.013 cm~3/cm~3,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根区导灌土壤水分分布模拟。并采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导灌器长度和直径对根区导灌土壤水分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灌器长度越长,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分布越深,在水平径向分布越近,导灌器直径越大,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分布越浅,在水平径向分布越远。研究成果可为合理确定根区导灌灌水技术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埋内镶式滴头的室外灌水试验,研究了流量对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流量越大湿润锋运移速度越快,而在相同的灌水量下灌水结束时湿润体范围略微较小;灌水初期,流量对湿润锋运移速率的影响最大,超过一定时间后,各方向的运移速率趋于一致;流量越大滴头附近的高含水率区范围越大,相同剖面处的含水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冀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方日华 《灌溉排水》1995,14(4):20-25
实验表明:冬小麦的灌水量直接影响下茬玉米的土壤水分;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冬小麦加夏玉米的总耗水量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关系。因而减少非关键生育期的灌水对产量影响不大,根据天然降水分布规律,选用全生育期90天左右的玉米杂交种,6月20日以前播种,8月上旬抽雄,主使主要需水期与降水高峰相吻合,尽量减少夏玉米的灌水。通过作物干旱胁迫试验,找到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减产系数,为制定节水型灌溉制度提价依据,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观测发现,在和物播前、收后土壤内均有部分速效水,充分利用土壤水是节水栽培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番茄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对三种基质、两种不同灌水量条件下以及三种基质、两种不同灌水量、两种施肥量条件下番茄根区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育苗箱育苗以及盆栽定植情况下,各基质处理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增大的趋势;各基质高灌水量下各土层土壤水分及土壤盐分均比低灌水量下大;灌水后底层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略高于表层。而育苗阶段S1基质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匀,S2与S3基质在垂直方向土壤水分分布均匀,但土壤盐分分布不均匀,同时盆栽定植阶段S1与S3基质土壤盐分累积要多,淋溶风险较大,S3基质具有良好的储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