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中烟池州烟草基地单元初烤烟叶取样进行外观评价,以了解池州植烟生态区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池州烟叶外观质量整体较好,上部叶总体评价得分为74.47,中部叶为76.66,下部叶为63.64。池州烟叶颜色橘黄,中部叶成熟度好于上部叶和下部叶,因此,其颜色和组织结构好于上部叶,但其油分、色度略低于上部叶;上部叶和中部叶的颜色、成熟度、组织结构、油分和色度都明显好于下部叶。池州烟叶总体感官质量较好,上部叶总体得分为65.34,中部叶为64.15。中部叶的香气质好于上部叶,二者香气量差异不大;中部叶杂气略重于上部叶;上部叶劲头高于中部叶,两者的浓度和刺激性差异不大;上部叶的甜度和余味明显低于中部叶。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不同的穿叶密度来探索适合吃味型香料烟品种的调制方法.结果表明,红花沙姆逊品种上部叶适合的穿叶密度为每米穿叶200片,中下部叶适合的穿叶密度为每米穿叶150片;杰尼克品种上部叶适合的穿叶密度为每米穿叶360片,中下部叶适合的穿叶密度为每米穿叶300片.  相似文献   

3.
草莓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草莓品种"达赛莱克特"为对象,研究了草莓叶片的光合特性,以期为草莓生产提供光合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草莓光合特性与叶位叶龄有关。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Pn)依次是上位叶<下位叶<中位叶。饱和光强是上位叶<下位叶<中位叶,补偿点也是上位叶<下位叶<中位叶。CO2补偿点是中位叶<下位叶<上位叶,饱和点是下位叶<上位叶<中位叶。  相似文献   

4.
3种爬山虎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临时装片法、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粉叶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爬山虎叶及异叶爬山虎与爬山虎营养枝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爬山虎叶均为典型异面叶,1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发达,含蜡质;栅栏组织近2层,排列紧密,叶肉有含品细胞;仅下表皮具气孔.2)粉叶爬山虎叶两面具腺毛,腺毛由3~12个细胞构成;爬山虎叶仅腹面具腺毛,腺毛由3~5个细胞构成,而异叶爬山虎叶不具腺毛;角质层厚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粉叶爬山虎,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粉叶爬山虎叶表面覆盖颗粒状蜡质,腹面覆盖盾状鳞片蜡质;爬山虎叶表面覆盖颗粒状蜡质,腹面具发达盾状鳞片蜡质;异叶爬山虎叶仅腹面具有盾状鳞片蜡质;营养枝叶均无表皮附属物.爬山虎叶气孔器为不等型,异叶爬山虎叶为无规则型,粉叶爬山虎叶为平列型,营养枝叶均为环卫型.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粉叶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爬山虎,而叶片与海绵组织厚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粉叶爬山虎.3)3种爬山虎叶均趋向早生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甘蔗剥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甘蔗剥叶机试验台,通过对菱形剥叶胶指和尼龙剥叶刷两种剥叶元件的剥叶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动力学模型,探讨甘蔗剥叶质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得出菱形剥叶胶指和尼龙剥叶刷的剥叶机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甘蔗剥叶元件对剥叶效果影响的不同,通过对不同甘蔗剥叶元件的试验分析,探讨各种剥叶元件的剥叶质量,为剥叶装置的选材提供参考。对现有3种剥叶元件(钢丝绳、尼龙丝绳、橡胶脂)进行正交回归试验,分析各种元件与剥叶质量存在的关系,得出较优的剥叶元件。结果表明,剥叶滚筒转速对剥叶质量影响最明显,在各因素优化值区间下,橡胶脂剥叶元件的含杂率为0.293%,橡胶脂剥叶元件可作为甘蔗剥叶元件材料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设置了4种修剪方法,对果实单粒重、体积,修剪用工量、夏季修剪废弃物进行调查测定,计算分析了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处理A[4叶(果穗以下新梢,副梢抹除)+8叶(花前新梢4叶摘心,保留副梢1叶)+8叶(摘心后新梢4叶摘心,保留副梢1叶)]、处理C[4叶(果穗以下新梢,副梢抹除)+12叶(花前新梢4叶摘心,保留副梢2叶)+4叶(摘心后新梢2叶摘心,保留副梢1叶)]、处理D[4叶(果穗以下新梢,副梢抹除)+12叶(花前新梢4叶摘心,保留副梢2叶)+4叶(摘心后新梢4叶摘心,副梢抹除)]的单粒重显著高于处理B[4叶(果穗以下新梢,副梢抹除)+4叶(花前新梢4叶摘心,副梢抹除)+12叶(摘心后新梢4叶摘心,保留副梢2叶)],处理D的单粒体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的年生产用工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通过计算生产效率,处理C、D在单位时间葡萄产量方面均显著高于处理A、B。综合评价,以处理D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周利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60-10361
[目的]为白刺叶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青海地区植物白刺叶中Fe、Cu、Zn、Mn、Cr、Ni、Cd7种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白刺叶的微量元素谱。[结果]白刺叶中Fe与Zn极显著相关,Mn与Zn、Fe显著负相关。在这2个主因子中最重要的是第1主因子F1,Mn的载荷值最大,说明青海地区白刺叶中Mn的影响最大,其次为Cu、Zn、Fe等。唐古特白刺叶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小果白刺叶、齿叶白刺叶、沙棘叶。唐古特白刺叶和小果白刺叶的微量元素较丰富,且唐古特白刺叶的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沙棘叶。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3类时,沙棘叶为一类,齿叶白刺叶为一类,唐古特白刺叶和小果白刺叶为一类。[结论]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白刺叶进行聚类分类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蚕豆叶饲养朱砂叶螨,观察蚕豆叶正反面对朱砂叶螨的发育历期、单雌产卵量、雌雄性比、世代死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在叶正面的产卵量为单雌5.86粒,极显著低于叶反面的单雌15.22粒;叶正面和叶反面卵到成螨历期分别为11 d和10.38 d,差异不显著,性比是1∶1,没有差异。叶正面和叶反面的世代死亡率分别是0.83和0.79,差异不显著。蚕豆叶正面和反面的产卵动态表明,产卵量曲线在前期就呈现下降趋势,在叶正面的产卵期(4 d)明显低于叶反面(8 d)。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苞叶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良苞叶性状、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测定了我国五大类群玉米在2种不同环境下的苞叶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各个类群之间苞叶性状的差异及环境对各个类群不同苞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苞叶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且变异广泛,其中苞叶长度具有高遗传力,苞叶数量、苞叶总厚度和苞叶宽度具有中等遗传力;苞叶长度与苞叶宽度达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类群间玉米苞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苞叶长度差异最显著,苞叶宽度和苞叶数量次之,苞叶总厚度无显著差异;除兰卡斯特苞叶总厚度外,各个类群的苞叶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育种中多数苞叶性状可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并且以一个性状为主目标的改良可达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苞叶性状改良的效果;兰卡斯特和唐四平头的苞叶数量不多且长度适中,可作为苞叶性状改良的重要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密集烤房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传统挂杆、散叶堆放、散叶打捆插签、散叶插签、散叶网筐、散叶网格6种装烟方式进行烟叶烘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挂杆和散叶堆积干烟装烟设备成本低,散叶网筐装烟成本最高。散叶直接堆积烘烤干烟用工成本最低,散叶打捆插签用工成本最高。散叶网格烘烤干烟能耗成本最低,散叶堆积烘烤最高。从烤后经济性状上看,散叶插签烘烤最低,散叶网筐烘烤最高,其次为网格、散叶打捆插签烘烤。[结论]散叶打捆插签和散叶网格烘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留叶数目和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留叶数目和方式对洛阳烟区豫烟6号(Nicotiana tabacum cv.Yuyan No.6)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目影响了烟株底叶离地高度、株高、株型,以留叶18~20片/株处理的烟株底叶离地高度和株型较为适宜;留叶数目显著影响了上部叶的叶面积,但对中部叶、下部叶的叶面积影响较小。随着留叶数目的增多,上3叶的叶面积逐渐减少;留叶数目还影响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性能,但对中部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留叶数增多,下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减少,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加;留叶22片/株时,上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同一留叶数条件下,2次留叶处理的叶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比1次留叶略小,但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洛阳烟区种植豫烟6号品种以现蕾期1次留叶18片/株为宜,这有利于烟株各部位叶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对籽粒的影响,选用紧凑型小麦高优503、郑麦004、济麦20为材料,对小麦冠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不同剪叶处理籽粒灌浆期的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紧凑型小麦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光合速率表现为旗叶>倒2叶>倒3叶;旗叶对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影响最大,冠层叶片对强势粒的影响是旗叶、倒3叶>倒2叶,而对于弱势粒则是旗叶>倒3叶、倒2叶。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芝麻叶的最佳采摘时期和方式,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于2017、2018年以白芝麻品种郑太芝3号为材料,设置初花期(T1)、盛花期15 d(T2)、盛花期30 d(T3)、终花期(T4)4个摘叶时期处理和摘一侧叶(D1)、摘全部叶(D2)2个摘叶方式处理,以不摘叶处理为对照(CK),研究摘叶时期和摘叶方式对芝麻叶产量、籽粒产量和植株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叶时期和摘叶方式对芝麻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CK相比,籽粒减产幅度表现为盛花期15 d摘叶>初花期摘叶>盛花30 d摘叶>终花期摘叶,其中盛花期15 d摘全部叶片2 a均减产73%以上,初花期摘全部叶片2 a分别减产50.80%(2017年)和53.33%(2018年)。芝麻叶产量表现为盛花期15 d摘叶>盛花30 d摘叶>终花期摘叶>初花期摘叶。芝麻叶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E、总糖和总黄酮含量随着摘叶时期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盛花期30 d摘叶最高;粗蛋白含量随着摘叶时期推迟而降低;总灰分和硒含量随着摘叶时期推迟而增高。盛花期30 d采摘全部...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通过对昭通烟区不同海拔高度的96个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在海拔2000m以下,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高度与烟叶总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且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2)海拔高度与上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中部叶还原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且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3)海拔高度与烟叶总氮呈负相关性,且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4)海拔高度与下部叶和中部叶钾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上部叶钾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且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5)海拔高度与烟叶烟碱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稻叶片SPAD空间分布与氮素营养及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4个施氮水平和3个种植密度下,水稻孕穗和抽穗两个时期水稻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叶片氮素营养和种植密度与不同叶位的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孕穗期SPAD值表现为顶3叶>顶2叶>顶4叶>顶1叶;抽穗期SPAD值表现为顶1叶>顶2叶>顶3叶>顶4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各叶位的SPAD值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孕穗期不同叶位SPAD值与施氮量的相关性顺序是顶4叶>顶3叶>顶2叶;抽穗期不同叶位SPAD值与施氮量的相关性顺序是顶1叶>顶3叶>顶2叶>顶4叶。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湖北不同类型烟草(烤烟、白肋烟和马里兰烟)各部位烟叶及烟叶微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叶边缘和主脉)的砷含量。结果表明:烟草下部叶砷含量最高,上部叶砷含量最低;烟叶叶尖部、叶基部、叶边缘砷含量较高,叶中部次之,主脉最低;下部叶各微区中的砷含量较高,上部叶各微区中砷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杰尼克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十堰市"金神农"香料烟调制的适宜穿叶方法与穿叶密度。结果表明,线绳穿叶适宜密度为下部叶100~200片/m,中部叶300片/m,上部叶300~400片/m。草绳夹叶适宜密度为下部叶200片/m,中部叶200~300片/m,上部叶400片/m。与线绳穿叶相比,草绳夹叶调制的烟叶均价较高,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感官质量较优,并能降低材料成本和节省用工,提质、增效、减工、降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庆元县野生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庆元县野生彩叶植物调查统计,发现庆元县可供引种栽培的彩叶植物共有40科91种。按照彩叶植物的叶色变化时期,将现有彩叶植物分为常色叶植物、单春季色叶植物、单秋季色叶植物、春秋两季色叶植物四大类进行分述,探讨了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彩叶植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不同叶位间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规律,以洛旱7号小麦为试验材料,在20℃、1 505μmol/(m2.s)光强条件下,测定了其主茎由上至下3片叶第1片叶、第2片叶和第3片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在不同叶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片光合速率第1片叶第3片叶第2片叶,胞间CO2浓度第2片叶第3片叶第1片叶,蒸腾速率第1片叶第3片叶第2片叶,气孔导度第1片叶第3片叶第2片叶。小麦的光合速率分别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