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后插式分插机构—曲柄摇杆分插机构的研究现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开发了理论模拟分析软件,并利用该分析软件对曲柄摇杆分插机构与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插秧性能,从秧针静轨迹与穴口宽度、秧针速度与伤秧率、秧针加速度与振动性3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比曲柄摇杆分插机构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
多熟制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决南方多熟制水稻移栽时对不同高度秧苗的适应性问题,对分插机构进行了研究。在选定最大适插苗高,并求得秧针端点运动轨迹后,计算确定了分插机构诸参数。经对该机构进行理论分析、验证和田间实插试验,证明对苗高10~30cm 秧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分插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插机构运动特性分析白海英,刘德仁,田临林1引言连杆式机动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是插秧机主要研究的问题,而推秧凸轮机构的运动直接关系到分插机构的工作性能和质量。在推秧凸轮机构中凸轮廓线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构件间的冲击、振动和插秧质量。本文对2ZT-9...  相似文献   

4.
分插机构在我国现有插秧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插机构是插秧机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构。结合国内外5种有代表性的机型,对比分析了我国现有插秧机分插机的机构的结构特点,性能及优缺点,得分插机构的设计,采用带有定时脱秧装置分置式曲柄连杆机构,弹簧推秧,凸轮提升回位的推秧了好,适合国情。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水稻插秧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分插机构作为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通常由栽植臂和驱动机构两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负责分秧、取秧和机械运转的任务,在水稻插秧机的运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笔者主要探讨了两类主要的分插机构,即传统型分插机构和创新型分插机构。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秧针运动的数学模型,利用所得方程借助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分别精确模拟出秧针端点的理论运动轨迹,并应用与SolidWorks无缝集成的COSMOS Motion三维动力学仿真软件对分插机构进行了模拟,得到分插机构秧针前端点运动轨迹图对理论运动轨迹加以验证,为选择合理的分插机构的结构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龙江2ZT—403型手扶机动插秧机的分插机构的特点和运动进行分析,给出了该分插机构的一些重要参数,并对分插机构平衡特性进行理论计算,证明该机型性能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分插机构运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插秧机作业效率和质量,对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分插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机构运动数学模型,对该机构进行了位移和速度分析,求出了机构参数对分插机构秧爪的绝对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影响规律,为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分插机构的高速插秧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熟制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精密综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分插机构对水稻秧苗不同苗高的适应性,对适插苗高为10 ̄30cm条件下的分插机构进行了精密综合。根据农艺要求确定秧针端点的运动轨迹,建立了分插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软件。用随机约束化法对具有24维约束的分插机构进行精密综合,获得了最佳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稻插秧机后插式分插机构运动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对水稻插秧机后插式分插机构进行了分析。通过秧针端点运动轨迹上的6个特定点,对后插式分插机构的运动学特性作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并利用高速摄像对机构运动学分析进行了试验验证。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表明,后插式分插机构的结构参数选择合理,插秧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的栽植机构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优化栽植嘴的轨迹、姿态及其挖出的穴口形状,提高钵苗移栽的立苗率,提出了基于两级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的栽植机构组合设计思路,运用变性椭圆-共轭非圆齿轮、变性偏心圆-共轭非圆齿轮、变性巴斯噶蜗线非圆齿轮、变性傅里叶非圆齿轮和变性正弦非圆齿轮5类非圆齿轮副,组合设计了25种不同的栽植机构。建立了基于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的栽植机构通用数学模型,并将通用数学模型代入旋转式钵苗栽植机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给定的栽植农艺条件,优化得到了满足理想栽植要求的栽植机构类型及其对应的机构参数。选取其中的偏心-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与变性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多种非圆齿轮副进行组合设计的栽植机构具有优越性。根据优化得到的栽植机构类型及其对应的参数进行结构设计和样机研制,并进行了运动学高速摄像试验和模拟田间栽植试验。由高速摄像试验得到的轨迹、姿态、速度等指标和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通用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由模拟田间栽植试验可得本栽植机构立苗率较高,约为95%。  相似文献   

12.
水稻插秧机异形非圆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旋转式高速宽窄行分插机构取秧过程总传动比无法进一步增大而限制了对秧针直取秧姿态作出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节曲线的异形非圆锥齿轮传动机构,与交错齿轮组合成空间行星轮机构并应用于高速宽窄行分插机构中。以首尾连接两段光滑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建立封闭的异形非圆锥齿轮节曲线理论模型,调节节曲线过渡段齿形高度以实现齿轮连续传动。建立了分插机构理论模型,分析了异形非圆锥齿轮对插秧轨迹形状与姿态的影响。基于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建立了分插机构三维模型和加工实物模型,分别对机构仿真轨迹和速度以及高速摄影获取的试验插秧轨迹和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完成了基于旋转土槽的实际栽插试验,验证了分插机构建模的正确性以及机构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与斜齿交错-非圆锥齿轮行星系宽窄行分插机构的插秧轨迹速度进行对比,得出该机构在取秧过程具有更优的直取秧动作。  相似文献   

13.
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速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 ,其传动部分由 3个全等的椭圆齿轮和 4个全等的圆齿轮组成 ,对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运动学特性作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机构运动学分析进行了试验验证 ,为机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旋转式钵苗栽植机构多目标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方便快捷地得到旋转式钵苗栽植机构的最佳参数,提出了旋转式钵苗栽植机构作业时实现理想栽植应满足的条件,包括栽植嘴运动学特性(轨迹、姿态、速度)、挖出穴口的几何特性、栽植机构避免干涉和非圆齿轮的保凸性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以偏心-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其11个子目标函数,并应用模糊理论,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满足理想栽植要求的参数,然后进行结构设计、虚拟仿真、试验台加工和模拟田间栽植试验,验证了该栽植机构的高立苗率和优化模型的正确性。该优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克服了栽植机构传统参数设计时采用仿真软件进行试凑的缺点,提高了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赵凤芹  赵匀 《农机化研究》2005,(1):199-201,204
在高速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试验台上,采用高速摄影和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运动、推秧杆的推秧动作是否准确和适时、秧苗姿态等进行了三维动态检测,并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对分插机构秧针尖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以及秧针在整个插秧过程中的相对角位移和绝对角位移等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达到了理论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运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分析了该机构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了该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出满足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工作要求的结构参数,最后进行了机构三维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旱地移栽机的作业效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植质钵育秧盘的行星齿轮式旱地栽植机构;分析了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影响机构运动轨迹的主要参数,建立了数学优化模型;根据玉米钵苗的物理特征,确定了适合玉米钵苗的栽植机构的主要参数值:H=150mm,S=37mm,R=120mm,并利用ADAMS软件仿真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蔬菜钵苗密植自动移栽,提出一种能够降低因齿轮间的齿侧间隙引起的传动误差进而提高运动准确性的大重合度非圆齿轮传动机构,根据小青菜钵苗密植移栽农艺要求,设计了密植移栽取苗轨迹和一种基于该传动机构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八行同步取苗机构。开展了取苗机构的逆向设计,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自主开发了密植移栽取苗机构反求设计软件。为降低传动误差,该行星轮系取苗机构一级齿轮传动采用大重合度非圆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采用斜齿轮传动,每级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均接近2。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和高速摄像技术对取苗机构进行轨迹测试试验,得到试验和仿真取苗轨迹,并对比理论计算轨迹,三者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密植移栽取苗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对密植移栽取苗机构进行取苗试验,取苗机构的取苗成功率为95%左右,检验了机构样机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偏心-椭圆齿轮行星轮系栽植装置最优的机构参数,在建立其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以一个作业循环中支座垂直方向所受作用力的峰值力和波动最小为目标建立其动力学优化模型。为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以该装置满足理想栽植要求的非劣解集为约束条件,运用所建立的动力学优化模型优化得到该装置最优的机构参数,进而基于最优机构参数搭建试验台进行动力学特性测试,测得了该栽植装置在工作转速为40 r/min时一个工作循环中支座垂直方向受力与行星架转角的关系,通过试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动力学分析模型是可靠的,可为其动力学优化提供可靠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非匀速空间行星轮系宽窄行分插机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宽窄行分插机构存在斜取秧和大穴口问题,提出一种由椭圆锥齿轮-交错圆柱齿轮混合传动的空间行星轮系宽窄行分插机构.分析了椭圆锥齿轮的传动特性,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分析插秧轨迹的横向线位移、横向插秧穴口边长与传动齿轮交错角的关系,得出椭圆锥齿轮-交错圆柱齿轮混合传动方式可以兼顾斜置式和齿轮交错传动式的小穴口、直取秧的优点.开发了宽窄行分插机构参数优化软件,进行了机构的运动特征分析,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了一组满足宽窄行插秧机的机构参数.利用仿真软件ADAMS实现了椭圆锥齿轮齿廓的设计,并结合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了分插机构的仿真.加工了分插机构实物模型,进行了试验台测试,得出椭圆锥齿轮-交错圆柱齿轮混合传动分插机构可以满足水稻宽窄行插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