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的鱼病防治方法可以使渔药用量少,效果好。而方法不当,不仅用量大,效果不好、无效,而且有可能造成鱼病更重、死亡或人畜中毒等。在鱼病防治中,应仔细检查鱼病,选择合适的渔药和工具,准确地计算和配制,正确地使用渔药,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减少鱼病,降低损失,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鱼病防治方法可以使渔药用量少,效果好.而方法不当,不仅用量大,效果不好、无效,而且有可能造成鱼病更重、死亡或人畜中毒等.在鱼病防治中,应仔细检查鱼病,选择合适的渔药和工具,准确地计算和配制,正确地使用渔药,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减少鱼病,降低损失,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正确的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对鱼类健康生长非常重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得当可以使渔药用量少、效果好,若方法不当,不仅用量大,效果不好、无效,而且有可能造成鱼病更重、甚至死亡等.为更好地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鱼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鱼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和渔药的科学使用方法,旨在科学地指导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高温季节是水产养殖鱼病暴发流行时期,许多养鱼户乱用药,用错药,防治鱼病效果常适得其反,有的加重了鱼病,有的影响到食品安全。因此,应高度重视高温期渔药安全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渔药的给药方法主要有口服法、药浴法(浸泡)法、注射法、涂抹法等。但在鱼病的防治过程中,不少养殖人员在使用渔药上存在很多误区,导致不正确使用渔药,这不仅影响药物的作用和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水产动物机体大量死亡,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掌握科学的给药方法和施药技术十分重要。现将渔药使用技术介绍于下:一、口服法口服法即药饵投喂法,该法适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鱼病高发季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十分频繁.一些养殖户不了解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的特点,导致渔药使用不当,结果既造成浪费,又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下面从十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夏季防治鱼病的正确用药方法,以帮助养殖户安全、有效用药,实现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是负责常熟市的水产生产、新品种引进推广、新技术培训、鱼病防治、渔药销售等服务的全民公益性事业单位,水产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有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8名,拥有先进的鱼病诊断和疫病检测设备。全省县市区第一个建成鱼病远程诊断网络中心,第一个通过渔药销售GSP认证,病害测报是“全国精准测报示范点”江苏省四个示范点之一。近年来,该站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省水产三项工程、苏州、常熟科技局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并获得了常熟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为常熟水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渔药的发展概况和安全使用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渔药的发展概况、渔药使用原则和渔药使用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我国目前渔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我国渔药研究是随着鱼病调查和对鱼类病原体研究而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渔药研究偏重于药物筛选、有效浓度、安全浓度、应用范围和给药方法等应用方面,尚未形成商品。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对细菌性鱼病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以鱼服康A型、B型为代表的商品性渔药。渔药科学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应涵括法规标准制度、渔药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渔药检测及安全评估体系、渔药安全使用和残留监控等。  相似文献   

10.
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药泼洒全池,可杀灭鱼体表、鳃部及水体中的病原物,防治鱼病效果显著。为了确保安全有效,用全池泼药法防治鱼病时,必须注意“四要”与“七忌”。一要对症下药。漂白粉、硫酸亚铁、硫酸铜、敌百虫等为防治鱼病的常用药,防治鱼病的种类多,效果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渔药的发展概况、渔药使用原则和渔药使用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我国目前渔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我国渔药研究是随着鱼病调查和对鱼类病原体研究而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渔药研究偏重于药物筛选、有效浓度、安全浓度、应用范围和给药方法等应用方面,尚未形成商品。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对细菌性鱼病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以鱼服康A型、B型为代表的商品性渔药。渔药科学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应涵括法规标准制度、渔药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渔药检测及安全评估体系、渔药安全使用和残留监控等。  相似文献   

12.
鱼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是4~6月。在防治方法上,只须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效地在鱼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一般可将鱼病分为体外鱼病和体内鱼病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3.
提供高品质的水产品,增加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鱼病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而贯穿于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倡着重于生态防治和免疫防治,一旦发生鱼病,使用较少药物在较短时间内控制鱼病发生的无公害鱼病防治技术正是一种生态、环保、清洁、高效的鱼病防治技术,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2):54-54
韭菜具有散血、解毒、杀虫、杀菌等功效,在鱼病防治上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的特点,其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贾志君 《北京农业》2012,(18):103-104
鱼病生态防治是现代学原理和传统养鱼方法的有机统一,也是现代绿色养殖及环保的需要,从鱼病类型出发,分析鱼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从4大方面提出鱼病生态防治策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高温季节是鱼病多发季节,不少养鱼户按照常规方法施药防治鱼病,其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引起鱼大批死亡。这说明在高温季节鱼病防治有其特定的要求,因为常规用药安全浓度一般是在水温22~26℃范围内实验的数据,随着水温的升高,药物理化因子发生变化,使药物疗效减弱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鱼病防治的给药方法及施药技术,包括药浴法、口服法、涂抹法和注射法,以为养殖户防治鱼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是影响养殖产量的重要因素。对鱼病进行防治时,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鱼类生物出现了抗药性,不利于鱼病的防治。本文通过对鱼病防治过程中的抗药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抗药性的措施,为水产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邱红 《农家致富》2007,(9):45-45
在日常鱼病防治门诊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水产养殖户前来询病问药时,不带病鱼样品前来检查,只说有鱼死,说不清死鱼的症状,使得渔技人员无法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往往因此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就鱼病的发现、送诊、用药等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水产养殖户参考,希望对养殖户赢得鱼病防治时间,减少经济损失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中关于鱼病的防治是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鱼类安全与水产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鱼病防治的方法和渠道多种多样,尤其是应用传统中医药技术进行鱼病防治,不仅利于鱼类安全生产,而且也不会产生生态污染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医角度入手,探究中医药技术在鱼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