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底,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启动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组织开展农村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2009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迎来了"农超对接"发展的新机遇。"农超对接"让农产品"轻装"进城,这种运作模式,在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期特别就这一模式,向广大读者进行全方位解读。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的模式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商务部发言人姚坚透露,商务部今年将扩大"农超对接"的试点范围,支持有实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及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建立更紧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增加对接品种和数量,提高超市直接采购农产品数量,探索建立有效的农超对接模式,推进"订单农业"发展。那么,什么是农超对接?怎样的企业可进驻超市?农超对接的意义有哪些?本期《百姓焦点》栏目敬请您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1]43号)精神,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大中城市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产销链条,扩大农超对接规模,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商务部、农业部定于2011年10-12月在浙江、陕西、辽宁、湖北、四川、河北分六个片区开展“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农超对接"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创新模式,自2007年起步以来,在政府推动、超市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行动下,已经初见成效。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截至2011年6月,我国已经有2000多家超市通过各种模式向农产品生产者采购农产品,有1.1万家合作社直接把农产品送进超市。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08,(9):4-4
8月,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重点是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二是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同时探索试点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三是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超对接” 促进“菜篮子”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部、农业部共同召开全国"农超对接"现场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农超对接"试点经验,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工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这对于促进"菜园子”与“菜篮子”有效对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联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快递     
《农家科技》2010,(1):9-9
<正>农业部开展"农超对接"成效初显截至目前,由农业部直接帮扶实现"农超对接"的合作社已达600多家。从一年的试点情况看,开展"农超对接",实现合作社直采、原产地直供,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2月1日,首都农业集团食品经营中心与河北瑞谷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打造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京津冀农产品一体化调度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流通市场的有效对接,保障京津冀地区"菜篮子"的安全供应。河北省农业厅厅长魏百刚、瑞谷丰集团董事长王帅、邯郸华信集团董事长王富信;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副总经理王力刚、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徐敏等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农超对接"作为农民销售产品的一种新型模式,已开始在发达城市进行实践。石家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多种,可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介绍了农超对接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其次,分析石家庄农产品流通的不足;最后,结合农超对接理论及我国关于农产品流通的宏观政策,探讨了推动石家庄农产品流通全面实现"农超对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产品市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突出问题,2008年底,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2009年7月,商务部、财政部和农业部联手在河北等15省(市)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农超对接即指由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确定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数量和种类,然后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按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最终直接进入超市和各销售终端店。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让利于消费者。本刊针对这一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利好的举措,选编了一些业界动态和经验,以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环节多、效率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一直是我国政府比较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超市为核心,以物流中心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户直销、电子商务等6种流通模式,该研究通过建立基于DEA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得出农产品直销和“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效率较高,应该重点支持;同时要发展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8):157-164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模式之一,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按照构成实体、内部流通程序、外界条件等创建农超对接流通体系结构模型,再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系统内部框架、应用成效、外部条件等层面,创建具备三级共24个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农超对接流通体系展开验证分析,明确影响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绩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农产品流通系统优化与完善意见,从而进一步健全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商务部、农业部前不久联合启动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确定到2012年,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并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这次试点将积极发展农产品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1,(3):8-8
今年2月1日商务部印发《关于贯彻实施农产品流通标准的通知》,部署贯彻实施《黄瓜流通规范》、《鲜食马铃薯流通规范》、《番茄流通规范》、《青椒流通规范》、《洋葱流通规范》、《豇豆流通规范》、《冬瓜流通规范》7项农产品流通标准有关工作。通知主要内容:①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农产品流通标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法快讯     
《当代农业》2010,(21):52-52
国家将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商务部、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将在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河南、湖北、重庆、新疆等地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力争3~5年内初步建成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超对接现场会精神,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建立保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长效机制,2011年3月初,商务部、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7.
《广西热带农业》2006,(4):23-23
2006年,商务部将采取三大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扩大农产品出口。一是加快启动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2005年10月,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暂行管理办法》,2006年资金项目将正式启动。该项资金可用于推动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开展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鼓励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出口。二是为农产品出口提供金融支持。商务部、财政部将确定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并将在2006年内,在山东等地开展试点。三是完善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2006…  相似文献   

18.
"农超对接"是当前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一种新型模式。随着超市规模的扩大、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升,"农超对接"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论述了"农超对接"的意义,并指出推广"农超对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浩  安玉发 《农业展望》2010,6(1):39-42
在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兴起的背景下,结合对物美、家乐福以及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详细分析了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农超对接发展的优势与关键环节。指出应重视发展生产组织、理顺流通中的利益分配、挖掘农超对接的商业价值以及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未来发展趋势应以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支撑,农产品流通渠道将逐渐趋于纵向扁平化,流通环节的减少是必然趋势.“农超对接”将会成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并行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商务部将采取三大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贸易环境,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是加快启动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2005年10月,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暂行管理办法》,2006年资金项目将正式启动。该项资金主要用于推动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开展产品认证和生产体系认证,鼓励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