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县努力加大开发力度,以褶牡蛎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浅海开发有了迅速发展,形成生产规模。但由于褶牡蛎的养殖期间直接受台风的影响,给褶牡蛎养殖带来了风险和困难。为此,推广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一方面可以不受台风季节的制约,太平洋牡蛎通常是在十月份的中旬开始稚苗下海区进行中间育成到第二年的五月份产品就可以收成销售。整个牡蛎养殖过程,只需6个月,基本上可以避开我县沿海的台风季节。另一方面,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产量比褶牡蛎的产量要多出一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是渔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本文就近二年的太平洋牡蛎分挂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os)是广盐性、广温性贝类,其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味道鲜美。福建省自80年代引进试养成功以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显著,现已成为浅海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1 养殖区的选择 太平洋牡蛎养殖区应具备以下自然条件:(1)风浪小、潮流畅通;(2)底质为泥或泥沙质且倾斜度小;(3)浅海水深在5~10米之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广盐性、广温的内湾贝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浙江省平阳县南麂海区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水温适宜太平洋牡蛎养殖,为了摸索该品种在南麂海区的生产潜力,我们开展了太平洋牡蛎延绳式养殖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一、养殖海区及其自然条件养殖在南麂岛国胜岙与马祖岙海区进行,海区平均水深2.87m,泥质底质,年平均水温为18.7℃,月平均最高水温为27.8℃(8月),最低为9.6℃(2月),海水盐度年平均30.46‰,月平均最高盐度为33.07‰(7月~8月),月平均最低盐度为27.07‰(…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广盐性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味道鲜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省浅海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 一、养殖区的选择及自然条件 根据太平洋牡蛎生态、繁殖习性以及生长规律,应综合考虑海区的水深、潮流、透明度、底质、盐度、营养盐含量和污染情况以及浮游生物等自然环境因子。作为太平洋牡蛎养殖区的自然条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风浪小、潮流畅通;底质为泥或泥沙质且倾斜度小;浅海水深在5~10m;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水域;透明度为40~150cm;水温变化周年幅度为6~30℃;有充足的淡水注入,盐度常年变化在9~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an beng)是广盐性、广温的内湾贝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它的软体部丰满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素有“海中牛奶”之称,已被世界沿岸国家所普遍养殖。太平洋牡蛎将成为贝类养殖业的一大支柱,我国海岸曲折、内湾多,浅海面积广宽,潮流畅通,生物饵料丰富,适合于开发太平洋牡蛎养殖。笔者在承担完成农业部下达的牡蛎大面积高产养殖技术《万亩丰收计划》项目的同时,围绕着如何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产增收进行试范,结果经济效益明显,本文就太平  相似文献   

6.
牡蛎俗称蛎黄、蛎钩,为浙江乐清湾的3大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现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自然海区采苗技术,棚架式、延绳武等新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 1.1 海区选择 鉴于太平洋牡蛎体型大、固着点小,抗风浪能力差的特点,选择了风浪较小、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污染轻的沧口海区和湖岛海区进行筏式试养.养殖面积分别为6.7hm2和20hm  相似文献   

8.
褶牡蛎系福建省养殖的经济贝类,本文扼要介绍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其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的布局、台架材料与设置、海区采苗、移挂养成及日常管理与收成等。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牡蛎中的优良养殖品种。原产地在日本,国外如澳大利亚、法国、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已先后从日本引进并已得到大力推广,增养殖生产广泛展开;国内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从80年代初也已先后从日本引进并开展增养殖生产,广东省开展养殖的海区只有南澳县及饶平县的柘林湾。其适温适盐性广,而广东省沿海适于开展太平洋牡蛎养殖的海区十分广阔,其生产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发展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养殖是山东省乳山市渔民根据本地实际条件,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应用该模式进行生产的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当地浅海养殖的主导模式。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太平洋牡蛎易地育肥的由来众所周知,相对黄海来说,渤海湾内风浪较小,地处山东半岛北岸之烟台市的芝罘、牟平和威海市的环翠、荣成等地,由于常年进行浅海贝类养殖,且养殖密度大,基础饵料生物量相对较少,作为大面积养殖责任编辑刘学迅海水养殖的品种太平洋牡蛎,个体生长到商品规格后,由于饵料不足,肥满度很低,养殖一年多出肉率仅5%~7%,因此价格和…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宁海县牡蛎养殖历史悠久,据《宁海县志》记载,相传宋咸谆四年(公元1268年)就开始抛石养蛎,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该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沿用原始古老的“块石地播”法养殖牡蛎,用工多而产量低,近几年全县推广水泥条立体养蛎,比“块石地播”法增产3倍~4倍多,经济效益显著。一、根据牡蛎的生物学特性,选好采苗海区。牡蛎是一种营国着生活的海产贝类,各地养殖用的蛎苗都是采集海洋中的自然苗。俗语说:“苗好三分收”,要使牡蛎高产,采好蛎苗是关键。采集蛎苗的海区宜选择沿海内湾,风浪小,流速慢,并有淡水注入的中、低潮海区(潮水干…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牡蛎(Crassotrea gigas)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味道鲜美等特点,是人们喜食的海水贝类,也是目前世界沿海国家常见的养殖贝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粤东南澳岛以科技为动力 ,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 ,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 ,这个海岛县太平洋牡蛎的养殖面积已超过 1万亩 (15亩 =1公顷 ,下同 ) ,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太平洋牡蛎原产于日本、澳大利亚 ,是一种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肥美的优良贝类。早在 1986年 ,南澳县就引进太平洋牡蛎进行养殖。自 1999年 8月南澳被国家五部委批准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后 ,该县全力攻克太平洋牡蛎养殖新技术 ,借助高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县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承担了国家86 3海洋生物领域的重大…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南澳岛现有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海藻与贝类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防止赤潮污染危害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太平洋牡蛎和龙须菜生态立体套养,实现贝藻生态混养,是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牡蛎即日本真牡蛎。是广盐、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养殖牡蛎的优良品种之一。大连市於1982年从日本引进太平洋牡蛎苗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牡蛎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牡蛎养殖模式,处延牡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牡蛎良种场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牡蛎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搞好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宽牡蛎销售渠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正>牡蛎养殖历来是泉州传统的贝类养殖,几年来牡蛎的养殖面积占到海水贝类养殖总面积的70%左右。近年由于海区面积的减少、养殖鲍鱼的盛行,牡蛎养殖面积有所减少。但自三公消费禁令以来,高档水产品滞销,经济海产贝类例如牡蛎、缢蛏等需求有所增加,价格反而上扬。预计往后一段时间牡蛎等经济海产贝类还是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对象。现将近年来泉州市牡蛎养殖情况简要介绍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牡蛎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洋牡蛎具有体型大、生长快、味美、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浅海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本文概述了太平洋牡蛎的人工养殖技术,同时介绍了一种牡蛎的室内控温育苗技术;旨在为牡蛎养殖单位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太平洋牡蛎育苗及养殖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水养殖品种中,由于贝类投入成本低、单产高等特点,已成为沿海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贝类养殖占海水养殖的比重高达80%以上;我国的牡蛎养殖在贝类  相似文献   

20.
高风浪浅海滩涂褶牡蛎平挂养殖系列技术主要由“底固式”平挂、“轮养式”平挂、“潜浮式”平挂三种组成。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水域,风浪大并常遭台风袭击的浅海水面资源十分广阔,少量较平静的内湾水产养殖已经饱和,开辟高风浪浅海水域的养殖生产,是渔业发展的必然和必须要解决的根本前途问题。本系列技术就是针对此一发展目标,经长期探研完善而成,在福建省福清市东阵等10多个村养殖5000多亩,亩产蛎肉700公斤,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本系列所有高风浪沿海地区均可选用。现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